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人

作品数:99 被引量:898H指数:17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3篇哲学宗教
  • 67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9篇作价
  • 19篇价值观
  • 19篇工作价值观
  • 14篇大学生
  • 13篇人格障碍
  • 12篇满意度
  • 12篇儿童
  • 11篇工作满意度
  • 10篇心理健康
  • 9篇教师
  • 8篇自立
  • 7篇幸福感
  • 7篇教养方式
  • 6篇留守
  • 6篇父母教养方式
  • 5篇心理
  • 5篇幼儿
  • 5篇症状
  • 5篇自我概念
  • 5篇自我同一性

机构

  • 94篇湖南师范大学
  • 8篇西南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长沙师范学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湖南教育学院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美国威斯康辛...
  • 1篇新余学院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96篇张建人
  • 80篇凌辉
  • 7篇钟妮
  • 7篇阳子光
  • 6篇朱阿敏
  • 5篇王洪晶
  • 4篇熊恋
  • 4篇李新利
  • 4篇易艳
  • 3篇汪植英
  • 3篇王益富
  • 3篇马欣仪
  • 3篇秦启文
  • 2篇洪婉妍
  • 2篇李海斌
  • 2篇周立健
  • 2篇文晶
  • 2篇司欣芳
  • 2篇黄希庭
  • 2篇姚振东

传媒

  • 64篇中国临床心理...
  • 6篇中国健康心理...
  • 5篇科教导刊
  • 5篇社区心理学研...
  • 2篇学前教育研究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心理科学
  • 1篇社会心理科学
  • 1篇湖南教育学院...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大学教育科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湖南教育(上...
  • 1篇心理学进展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二十一届全...

年份

  • 2篇2023
  • 8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12篇2016
  • 2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8
  • 4篇2007
  • 4篇1998
  • 1篇1997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郁型人格障碍早期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抑郁型人格障碍(DPD)症状与父母教养方式、依恋和童年期虐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童年期抚养和虐待经历问卷(CECA.Q)、依恋问卷(AAQ)对16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DPD症状与父/母关爱、父/母鼓励自主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控制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正常组相比,DPD阳性组在父亲关爱、母亲关爱、父亲鼓励自主和母亲鼓励自主因子上得分较低,在父亲控制、母亲控制因子上得分较高。②童年期虐待各因子和依恋各因子与DPD症状呈显著正相关。③父亲关爱、母亲角色倒置、对父亲愤怒显著正向预测DPD症状。结论:童年期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期虐待经历以及不安全依恋与抑郁型人格障碍症状有密切关联。
张建人彭松黎凌辉刘佳怡甘义林红彭双申改华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依恋
社区心理健康网格化服务体系初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指在社区服务工作中,运用心理科学的理...
甘义凌辉张建人刘佳怡林红申改华彭双
关键词:心理健康
文献传递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当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EOM-EIS-2)和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33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在子女性别上存在差异,女生在母亲关爱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母亲控制和父亲控制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②母亲关爱、父亲关爱和母亲鼓励自主、父亲鼓励自主与子女的自我同一性获得有显著正相关,与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存在显著负相关;父亲控制、母亲控制与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父母的关爱、鼓励自主有利于子女同一性获得。
凌辉朱溆湘李新利张建人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父母教养方式
工作价值观生涯发展差异的内隐实验研究
2020年
目的:从内隐层面探讨工作价值观在个体生涯发展时间维度上的特点与规律。方法:运用单类联想测验(SC-IAT)对20名70-80年代被试不同生涯发展阶段(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个工作价值观要素(照顾家人、学习成长、工作自由)进行间接测量。结果:70-80年代被试在不同生涯发展阶段对三个工作价值观要素(照顾家人、学习成长、工作自由)在内隐层面上都是认同的,并且没有显著性生涯发展阶段差异。结论:在个人生涯发展时间维度上,70-80年代被试的内隐工作价值观是正向积极的,并且不存在显著性生涯发展阶段差异。
张建人王鹤翔凌辉段雅晴
关键词:工作价值观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关系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关系及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应付方式问卷、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对湖南省155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幸福感与工作压力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0,P<0.01);②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消极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383,-0.169,-0.242,-0.250;P<0.01),与压力的得分显著正相关(r=0.270,0.220,0.255,0.213;P<0.01);③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与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压力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职业幸福感。
唐莘尧张建人凌辉
关键词:教师工作压力幸福感
大学生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0
2011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2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Aitken拖延问卷(API)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拖延行为高分组与低分组在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及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上差异显著;②大学生拖延行为与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正相关显著,且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负相关。③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情感温暖与母拒绝否认能显著预测子女的拖延行为。结论:大学生的拖延行为的形成与父母采用的不良教养方式关系密切。
马欣仪凌辉张建人熊恋李新利
关键词:大学生拖延行为父母教养方式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当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况与其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采用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EOM-EIS-2)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3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②根据大学生在自我概念量表上的总分排序,取上27%人群为积极自我概念组,下27%人群为消极自我概念组。结果:①积极自我概念组在自我同一性的意识获得、人际获得、总体获得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消极自我概念组;消极自我概念组在自我同一性的意识早闭、意识扩散、人际早闭、人际扩散、总体早闭、总体扩散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积极自我概念组;②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各分量表分(除自我批评之外)与自我同一性获得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自我概念之间关系密切,自我概念越积极,越有利于其自我同一性的获得。
凌辉张建人黄续熊恋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自我概念
自立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0
2014年
从心理学角度开展系统的自立研究起源于黄希庭关于中国人人格的本土化研究尝试,黄希庭将自立定义为,个体从自己过去依赖的事物那里独立出来,自己行动、自己作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起责任的过程。现有的自立研究内容侧重于自立的内涵、结构、心理功能及表现形式;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问卷法、量表法等研究方法,多属于相关或描述性研究。从整体上来看,自立虽然有着深远的中国历史文化渊源,但是却没有受到系统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对自立的实证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未来的研究重点是开发更多的评估方法,突破传统的研究范式,扩展研究群体的年龄范围,重视自立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和应用,促进自立研究进一步走向国际化等。
凌辉张建人钟妮吕邹沁唐莘尧
关键词:自立人格本土化
分离年龄和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影响被引量:78
2012年
目的 :考察分离年龄和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YSR)、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和儿童孤独感量表(CLS)对268名留守儿童和22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在孤独感得分以及行为问题的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攻击行为、内化行为问题、外化行为问题、行为问题总分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②留守时间×分离年龄的方差分析显示,在行为问题的所有因子以及孤独、抑郁得分上留守时间和分离年龄的主效应均不显著;③在抑郁以及行为问题的躯体主诉、焦虑抑郁、思维问题、内化行为问题等因子上分离年龄与留守时间的交互效应显著,在行为问题总分上分离年龄与留守时间的交互效应边缘显著。结论:留守所导致的亲子分离现象对儿童行为适应及情绪发展存在不利影响,年幼时(6岁以前)与父母分离,无论留守时间长短,都将对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发展造成消极影响;而年龄较大时(6岁以后)与父母分离,则分离时间越长,对行为和情绪发展的消极影响越严重。
凌辉张建人易艳周立健洪婉妍文晶
关键词:抑郁孤独感
青春期开始时间早晚对男女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青春期开始时间早晚对男女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698名11-16岁的青少年,采用青春期发育量表和自我同一性量表进行测量。结果:1青少年的青春期开始时间16.19%处于早熟状态,70.49%处于适时状态,13.32%处于晚熟状态;2早熟男生在意识扩散、意识延缓得分最高;3早熟女生在人际早闭、总体早闭得分最低。结论:青春开始时间对男女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不一样,男生的早熟会增加意识扩散和意识延缓机率,女生的早熟会减少人际早闭和总体早闭机率。
张建人万燕凌辉
关键词:自我同一性青少年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