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璠

作品数:312 被引量:1,932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医学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4篇期刊文章
  • 5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290篇医药卫生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机械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21篇骨折
  • 113篇关节
  • 53篇内固定
  • 44篇股骨
  • 32篇髋关节
  • 30篇疗效
  • 30篇钢板
  • 29篇置换术
  • 29篇手术
  • 26篇关节置换
  • 24篇肘关节
  • 24篇假体
  • 23篇全髋
  • 23篇近端
  • 23篇骨头
  • 22篇肱骨
  • 21篇术后
  • 19篇胫骨
  • 19篇髋关节置换
  • 16篇远端

机构

  • 288篇南通大学
  • 24篇南通医学院附...
  • 11篇东南大学
  • 11篇启东市人民医...
  • 8篇苏州大学附属...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同济大学附属...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扬州大学
  • 4篇武警江苏省总...
  • 4篇丹阳市人民医...
  • 4篇南通市虹桥医...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北京积水潭医...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12篇刘璠
  • 80篇王友华
  • 46篇周振宇
  • 44篇陶然
  • 44篇曹毅
  • 42篇刘雅克
  • 37篇王洪
  • 28篇侍德
  • 27篇徐华
  • 24篇朱建炜
  • 22篇韩庆林
  • 22篇赵剑
  • 20篇张亚峰
  • 19篇陆跃
  • 16篇吴菊
  • 15篇朱鸣镝
  • 15篇樊健
  • 12篇茹江英
  • 11篇吴加东
  • 10篇施红光

传媒

  • 39篇中华创伤骨科...
  • 24篇南通大学学报...
  • 23篇中华手外科杂...
  • 20篇交通医学
  • 15篇江苏医药
  • 12篇中华骨科杂志
  • 1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1篇中国骨与关节...
  • 8篇中国矫形外科...
  • 8篇中华关节外科...
  • 6篇中国修复重建...
  • 5篇实用骨科杂志
  • 5篇中华骨与关节...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中国骨伤
  • 4篇国际骨科学杂...
  • 4篇中华肩肘外科...
  • 3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中国血液流变...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9篇2020
  • 5篇2019
  • 10篇2018
  • 8篇2017
  • 48篇2016
  • 11篇2015
  • 7篇2014
  • 10篇2013
  • 19篇2012
  • 15篇2011
  • 16篇2010
  • 19篇2009
  • 22篇2008
  • 28篇2007
  • 36篇2006
  • 23篇2005
  • 4篇2004
3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相关问题与思考被引量:25
2016年
胫骨平台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尤其是高能量损伤所致胫骨平台骨折形态复杂,伴有神经、血管、软组织等损伤,处理棘手,对医生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因交通行业的发展,电动自行车、汽车日渐普及,在国内,交通伤成为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致伤原因。此外,跌倒及其它低能量损伤也可致胫骨平台骨折。整体上,国内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病率高于国外,且各级医院均有此类患者收治,加之近几年本专题教育广泛地开展,虽然总体疗效良好,但各地水平参差不齐,常有皮肤软组织、神经、血管骨筋膜室综合症、复位不良、复位丢失、畸形愈合、骨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因此,《中华骨科杂志》于本期组织胫骨平台骨折专题,就其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刘璠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高能量损伤皮肤软组织骨筋膜室综合症专题教育复位不良
正常拇指指尖三维运动定量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定量分析拇指指尖三维运动的方法,揭示拇指指尖的运动规律。方法应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的标志点放置于25名正常受试者拇指指尖和大多角骨上,固定腕关节和其他4指,拇指做最大和最小环转运动,记录运动中拇指指尖和大多角骨的三维空间坐标数据,重建拇指指尖最大工作空间,计算该最大运动空间体积。以上过程分三个不同测试日完成。结果重复实验的最大运动空间体积组间相关系数为0.902,变异系数为4.74%。平均拇指指尖工作空间体积男性组为131126.4mm^3,女性组为96414.16mm^3。回归分析方程男性组为V=0.0491^3+7.7061^2,女性组V=0.0521^3+7.2581^2。决定系数为0.98。结论应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测量拇指指尖运动是一种定量、精确、可行的方法。拇指总长立方与拇指腕掌关节工作空间体积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保国锋刘璠崔志明朱文峰励建安孟殿怀古志鸣方谋耶
关键词:拇指关节运动学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通过建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Knee traumatic arthritis,KTA)的风险预测模型,评估胫骨平台骨折术后KTA发生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5年4月共258例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17例,女141例。258例被分为模型训练队列和模型验证队列,在模型训练队列中,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和Nomograph图进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在模型验证队列中,采用拟合优度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风险预测模型校准度和区分度的评价。结果258例中,2009-2012年训练队列共151例,2013至2015年验证队列共107例。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在性别、年龄等一般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例训练队列中11例KTA(7.3%,11/151)。训练队列中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均显示患者的体重指数、骨折类型、骨质疏松和骨折复位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KTA发生的危险因素。以Logistics回归模型为基础绘制Nomo图,建立可视模型。107例验证队列中9例发生KTA(8.4%,9/107),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erson检验(χ2=321.64,P=0.329)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标准度;验证队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51,表明其有中等区分度预测KTA的发生。结论高体重指数、不稳定骨折、骨质疏松和骨折非解剖复位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KTA的独立风险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有较好校准度和中等区分度,可为临床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KTA的风险预测提供参考。
刘雅克陶然王洪朱鸣镝曹毅朱建炜王友华陆跃张亚峰徐华张磊张波韩庆林刘璠周振宇
关键词:胫骨骨折校准
颈椎屈曲牵张性损伤的前路手术复位与固定
2005年
目的:利用前路手术复位、固定治疗颈椎屈曲牵张性(DF)损伤,总结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总结29例颈椎DF损伤病例,结合术前影像检查按Allen法评定损伤分期,按ASIA标准评定神经损伤程度.所有病例术前均未做牵引复位,采取早期(伤后72h内)颈前路脱位椎间撑开结合撬拨技术复位,再以自体髂骨植骨、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效果,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6~18个月,效果满意.29例患者中2例DF1期,均无神经损伤;17例DF2期,10例不全性神经损伤,其余均不伴神经损伤.10例DF3期,2例不全性神经损伤,8例完全性神经损伤.术前MRI检查显示6例合并椎间盘损伤(26%),其中DF2期2例,DF3期4例.所有DF2期与8例DF3期患者术中成功复位,2例DF3期改行后路复位.本组无发生手术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3例术后出现神经损伤短期内加重现象.结论:颈椎DF损伤时采用前路减压复位技术能安全、有效地恢复解剖序列,结合应用前路钢板,能取得良好疗效,尤其适用于DF1、2期损伤的病列.
赵剑刘璠潘丞中赵敦炎施红光
关键词:牵张性损伤颈椎屈曲自体髂骨植骨前路带锁钢板椎间盘损伤
腕关节极限运动与头-月-三角-钩骨融合体稳定性的关系
2007年
目的:较大运动强度对腕关节头-月-三角-钩骨四角融合体稳定性究竟有何影响,国内外尚无报道。分析腕关节极限运动与四角融合体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3在南通大学骨科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选用12具未经防腐处理的新鲜尸体肘关节以远标本,切断桡舟月韧带、舟月骨间韧带掌侧部分、舟月骨间韧带背侧部分、桡舟头韧带,建立腕关节不稳定模型后,进行头-月-三角-钩骨四角融合术。融合腕模拟屈、伸、尺偏及桡偏运动,腕关节在安全活动范围内从0°开始,每5°1个等级,每个方向分别施以5万次极限运动。每次运动前后均摄标准前后位及侧位片,测量前后位片融合体高度、融合体宽度、头月正位角及侧位片桡月角、头月角并观察克氏针松动及弯曲情况。所有腕关节均采用运动前后自身对照。结果:①当腕关节屈曲至35°、背伸至25°、桡偏10°、尺偏15°时,极限运动对融合体的稳定性无影响,未出现融合体的解体。②当腕关节屈曲至40°、背伸至30°时,头月角、桡月角及融合体高度与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当桡偏至15°、尺偏至20°时,融合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头月正位角、融合体宽度与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克氏针弯曲的临界值:平均在屈曲至43.3°、背伸至32.5°、尺偏至23.3°、桡偏至15.8°时克氏针弯曲。结论:极限运动时,在掌屈40°、背伸30°、桡偏15°、尺偏20°的范围内进行功能锻炼,不会影响四角融合体的稳定性,但应避免环转运动。
唐亮卢弘栩沈美文刘璠
关键词:关节不稳定性
新型假体周围骨折--附个案报告
刘雅克陶然张波刘璠
桡骨近端“安全区”内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桡骨近端"安全区"内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结合桡骨近端"安全区"的解剖特点,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25例桡骨头骨折患者。术后观察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范围,并进行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22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无桡骨头缺血性坏死、桡神经深支损伤、深部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桡骨头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肘关节伸屈范围为100-122度,前臂旋转范围为135-151度。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定:优4例,良16例,可2例,优良率为90.9%。结论桡骨近端"安全区"内安置微型钢板具有贴实可靠、不影响前臂旋转活动、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吴加东孙焕建陆汉琴王友华刘璠
关键词:桡骨头骨折微型钢板
基于磁共振对股骨远端旋转参照轴线的确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MRI辅助定位并确定股骨远端旋转参照轴线,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旋转力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膝关节无疾病,无畸形的健康成人86例(122膝),男46例(65膝),女40例(57膝);年龄18~71岁,平均39.5岁,在磁共振横断面图像上定位外科经股骨上髁轴(STEA)、临床经股骨上髁轴(CTEA)、前后轴线(APL)及股骨后髁轴(PCL)。由2名测量者分别测量轴线参数,包括股骨后髁角(PCA)、髁扭转角(CTA)后轴线的垂线及后髁轴线的夹角(PAPA)各3次。比较不同测量者测量3种角度均数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CA平均为(3.57°±0.11°);CTA平均为(6.34°±0.70°);PAPA平均为(4.06°±0.41°)。CTA均数在不同测量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4,P<0.01);PAPA均数在不同测量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3,P<0.01);PCA均数在不同测量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1,P>0.05)。临床经股骨上髁轴、前后轴线相对于外科经股骨上髁轴的变异性较大。结论基于MRI定位股骨远端参照轴线测量CTA、PCA、PAPA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这三种参考角度PCA相对恒定可靠,外科经股骨上髁轴可作为全膝置换股骨假体旋转对位参照轴线。
纪小孟刘璠刘雅克张亚峰姜星杰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股骨磁共振成像
股骨远端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临床应用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 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distal femur,LISS-DF)治疗33A3、33C2和33C3型骨折的疗效与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8月~2005年12月,应用LISS-DF治疗26例股骨远端骨折。男15例,女11例;年龄32~72岁,平均55岁。33A3型9例,33C2型11例、33C3型6例。左侧16例,右侧10例。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9例,压砸伤5例。开放性骨折3例,其中Gustilo型2例,GustiloA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h~16d,平均4d。33C2、C3型骨折17例采用髌骨旁外侧切口,结合经关节逆行插入钢板接骨技术插入LISS-DF固定;33A3型骨折9例采用间接复位方法,经皮小切口将自攻或自钻型锁定头螺钉与LISS-DF钢板单皮质锁定。结果术后患者获随访12~26个月,平均14.5个月。1例出现骨延迟愈合,最终达骨性愈合;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11~36周,平均16.1周;完全负重时间13~26周,平均17.6周。1例发生切口浅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5例因股骨远端外侧严重疼痛于术后6~13个月行内固定物拔除术。均无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发生。术后根据Rasmussen骨折复位标准评分12~19分,平均17.6分,其中优16例,良9例,可1例。按照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3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结论LISS系统设计符合生物学固定原理,对股骨远端A3、C2和C3型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内固定方法,但在临床应用中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操作规程。
茹江英胡玉华刘璠胡传亮杜广军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微创内固定系统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8
2005年
刘璠刘涛黄勇赵剑曹毅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解剖型钢板外固定支架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