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友华

作品数:144 被引量:1,020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9篇关节
  • 57篇骨折
  • 27篇肘关节
  • 19篇内固定
  • 18篇肱骨
  • 17篇股骨
  • 16篇钢板
  • 15篇疗效
  • 14篇骨头
  • 13篇韧带
  • 13篇近端
  • 11篇术后
  • 11篇关节炎
  • 10篇手术
  • 10篇皮瓣
  • 10篇胫骨
  • 10篇髋关节
  • 9篇置换术
  • 8篇远端
  • 8篇细胞

机构

  • 122篇南通大学
  • 21篇南通医学院附...
  • 10篇东南大学
  • 5篇扬州大学
  • 4篇盐城市第三人...
  • 3篇南通医学院
  • 3篇南通大学附属...
  • 2篇阜宁县人民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南通市第一人...
  • 1篇滨海县人民医...
  • 1篇无锡市第二人...
  • 1篇淮安市肿瘤医...
  • 1篇淮安市楚州医...
  • 1篇丹阳市中医院

作者

  • 144篇王友华
  • 80篇刘璠
  • 34篇曹毅
  • 29篇徐华
  • 27篇陶然
  • 26篇周振宇
  • 21篇王洪
  • 19篇侍德
  • 18篇吴菊
  • 15篇汤锦波
  • 15篇陆跃
  • 15篇吴加东
  • 9篇刘雅克
  • 9篇赵剑
  • 8篇马江川
  • 7篇喻德富
  • 7篇顾永强
  • 7篇朱鸣镝
  • 7篇孙焕建
  • 6篇王玉武

传媒

  • 18篇中华创伤骨科...
  • 12篇交通医学
  • 10篇江苏医药
  • 9篇中华手外科杂...
  • 9篇南通大学学报...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6篇中华骨科杂志
  • 6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南通医学院学...
  • 4篇中华显微外科...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解剖与临床
  • 2篇中国交通医学...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12篇2008
  • 10篇2007
  • 15篇2006
  • 11篇2005
  • 3篇2004
1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髁间骨折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的股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股骨髁间严重粉碎复杂骨折(Muller分型C3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外侧以股骨髁支持钢板,内侧辅以"T"形或"L"形支持钢板内固定,观察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6~26个月,32例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11个月。膝关节功能依据Karlstrom评价标准,优14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2%。结论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的股骨髁间骨折,可克服单一钢板的不稳定,能达到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疗效较好。
姚永成王友华张正洲丁鹏马雪海
关键词:股骨髁骨折内固定
金属对金属全髋表面置换术的操作要点与早期疗效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介绍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的操作要点与早期疗效。方法从2004年9月~2006年12月,对28例(35髋)患者行混合型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Conserve Plus,Wright),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骨性关节炎5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4例和创伤性关节炎3例。平均年龄42岁(28~54岁),平均体重指数(RMI)27.3(20.5~44.8)。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问卷调查、髋关节功能检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术后疼痛发生评估及X线分析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6~30个月)。25例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0(32~51)分提高到术后93(75~97)分。2例术后轻微疼痛,1例中度疼痛,无严重疼痛。X线显示:1例股骨假体内翻成角10°,但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假体松动和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未发现有股骨颈狭窄、股骨头坏死及假体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该手术的操作要点为准确的股骨颈中心定位;切忌股骨颈切迹的发生;股骨头病灶的清理必须干净彻底,决不姑息;股骨侧假体不应内翻位植入及增加股骨头高度;臼杯的安装必须真正紧密压配。结论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髋发育不良等年轻患者及大运动量患者的过渡性手术,近期随访结果满意。但该术式技术要求高,如不掌握要点极易产生并发症。
刘璠朱建炜茹江英王友华曹毅王洪周振宇
关键词:金属对金属髋关节早期疗效
Foxo3a和p27kip1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夹伤后Foxo3a和p27kip1在腰段背根神经节(DRG)中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实行坐骨神经夹伤术.运用蛋白质印迹、免疫荧光双标,研究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腰段DRG中Foxo3a和p27kip1的表达、分布以及细胞增殖和轴突再生情况.结果 Foxo3a在坐骨神经夹伤后1 d表达值(7.0±3.5)开始明显下降,2 d表达值(6.0±3.8)达到最低值,随之逐渐升高,p27kip1在坐骨神经夹伤后2 d表达值(29.0±3.5)表达开始明显下降,7 d表达值(21.0±3.0)达到最低值,随之逐渐升高;Foxo3a和p27kip1分布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内且在坐骨神经夹伤后2d DRG中,Foxo3a和p27kip1在神经元细胞[(37.8±5.7)%、(43.3±4.3)%]和神经胶质细胞[(22.4±3.9)%、(13.8±3.2)%]中表达较在正常组神经元细胞[(73.6±2.5)%、(84.1±3.7)%]和神经胶质细胞[(61.3±4.4)%、(68.7±5.6)%]减少;细胞核增殖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GAP-43)在坐骨神经夹伤后2 d DRG中表达值[12±2.6,15±1.9]均开始上调,PCNA在7 d表达值(25.0±3.2)达到最高点,GAP-43则保持较高水平;此外,PCNA与神经胶质细胞共定位明显,与神经元细胞几乎无共定位.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Foxo3a和p27kip1在腰段DRG中的表达减少与神经胶质细胞增殖和轴突再生密切相关.
王友华徐大伟徐水珠孙法瑞陶然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FOX03AP27KIP1坐骨神经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9
2006年
目的比较二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5年1月,采用单钢板螺钉(A组,21例)、“Y”形钢板(B组,33例)和双钢板(C组,19例)固定治疗73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Müller的AO分型标准均为C3型骨折。所有患者均取肘后正中切口,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对本组患者的内固定方式、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36个月(平均22.3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肘关节功能按Jupiter评定标准进行评定,A组优良率为57.1%,B组为81.8%,C组为89.5%。B、C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明显较A组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Sodergard关于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判断标准,A组失败率为33.3%,B组为15.2%,C组为5.3%,C组内固定失败率明显较A、B组低,B组明显较A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切口皮肤坏死和深部感染。结论单钢板螺钉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差,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亦较高,临床应慎用此方法;“Y”形钢板和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符合肱骨远端生物力学特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者;但“Y”形钢板由于其自身的形态、结构特点,术后内固定松动发生率较高,因此对于肱骨内、外髁骨块较小者,不宜选用“Y”形钢板固定。
王友华刘璠周振宇吴菊曹毅顾永强侍德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粉碎性肘关节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形态结构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探讨国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的组成、结构特点以及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各组成成分长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取60例4%福尔马林溶液防腐保存的正常成人尸体肘关节标本,仔细解剖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各组成成分及起止点,然后分别测量各组成成分起止点的宽度以及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前束、后束、斜束的长度,同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特点。结果: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由前束、后束、斜束组成,斜束未出现率为10%,有3种类型。前束起点宽度为7.96±0.93 mm,止点宽度为9.17±1.1 mm;后束起点宽度为9.86±1.57 mm,止点宽度为14.06±2.81 mm;斜束宽度为起点18.55±2.27 mm,止点宽度为13.37±2.62 mm;前后束长度随肘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斜束的长度则无变化。结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由前束、后束、斜束组成,斜束未出现率为10%,分三型。前束在肘关节屈曲90°时最长,此时亦为最紧张状态,后束则随肘关节屈曲角度增大而逐渐变长,而斜束的长度不随肘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王友华汤锦波纪标刘璠吴菊
关键词: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出现率正常成人形态学变化组成成分
免疫细胞化学法活体染色鉴别人周围神经感觉束的实验研究
1996年
研究了活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在鉴别人周围神经感觉和运动纤维的应用。方法:将新鲜尸体正中神经干,前臂内侧皮神经,桡神经深支片段置入食用亮蓝标记的人感觉蛋白单克隆抗体,25℃温育,分5个时间组进行染色。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呈深染,桡神经深支不梁,正中神经干25分钟组染色最佳.结论:活体染色鉴别周围神经功能束是提高临床应用价值的重要步骤。
王友华侍德
关键词:免疫细胞化学活体染色周围神经
不同类型桡骨头骨折的治疗被引量:31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57例桡骨头骨折的患者,根据Mason分型,其中Ⅰ型12例、Ⅱ型24例、Ⅲ型19例、Ⅳ型2例。针对不同类型骨折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8~48个月,平均28.4个月。根据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9例,良18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为82.5%。术后无一例发生肘部感染和神经损伤,1例发生骨不连,4例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3例发生异位骨化,1例有肘关节不稳定表现。其中MasonIII、Ⅳ型骨折患者术后患侧肘关节活动范围小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单纯MasonⅠ型骨折可行保守治疗;Ⅱ型骨折治疗需慎重,存在肘关节不稳定的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Ⅲ、Ⅳ型骨折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或桡骨头置换术,同时注意修补或重建韧带以稳定肘关节,对桡骨头切除要谨慎。
徐华陶然刘璠王友华刘雅克
关键词:肘关节桡骨头骨折
快速免疫染色法鉴别人周围神经束性质的实验研究
作者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法从人神经组织中分离、提取了脊神经感觉神经元中特有的蛋白组份,以标准曲线法测得其分子量为29KD,以等电点聚焦电泳法检测该蛋白的等电点为7.8.将该蛋白作为抗原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识别...
王友华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周围神经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肘关节后脱位伴尺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肘关节后脱位常合并尺侧副韧带损伤,尤其以前束损伤最为常见,约占93%,尺侧副韧带损伤后会导致肘关节内侧疼痛和外翻不稳定,临床上对其采用保守治疗还是手术修复存在较大争议。我们通过比较手术与非手术两种方法治疗肘关节后脱位伴尺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王友华吴加东马江川吴菊韩领炎刘璠
关键词:侧副韧带损伤肘关节后脱位非手术治疗手术修复保守治疗
肱骨远段解剖学参数对内固定物及假体设计的指导意义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测量肱骨远端17项解剖学指标,为肱骨远段畸形矫正、内固定物及假体设计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8侧干燥防腐尸体肱骨远端标本相关数据进行测量(男30对、女24对),应用Stata7·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肱骨远端前倾角、肱骨滑车外旋角、肱骨小头前倾角、肱骨滑车前倾角、肱骨髁体角、肱骨内外髁中心连线内旋角、肱骨滑车前端横径、肱骨滑车下端横径、肱骨滑车矢状径、内上髁至外上髁最大宽度、滑车最内侧缘至小头最外侧缘宽度、鹰嘴窝宽度、鹰嘴窝深度、内上髁宽度、尺神经沟深度、肱骨小头宽度、肱骨小头矢状径,男女之间的测量数据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进行肱骨远段畸形矫正、内固定物固定和假体置换时,要适合肱骨远端各项解剖参数,以期肘关节功能有良好恢复。
马江川王友华吴菊赵剑刘璠
关键词:肱骨远端内固定物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