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雅克

作品数:103 被引量:303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18篇机械工程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骨折
  • 15篇关节
  • 12篇股骨
  • 7篇术后
  • 7篇内固定
  • 6篇毒性
  • 6篇周围骨折
  • 6篇离子
  • 6篇纳米
  • 6篇假体
  • 6篇骨科
  • 5篇生物力学
  • 5篇钴纳米粒子
  • 5篇疗效
  • 5篇近端
  • 5篇假体周围
  • 5篇
  • 4篇微创
  • 4篇细胞
  • 4篇小鼠

机构

  • 55篇南通大学
  • 31篇解放军第16...
  • 13篇解放军169...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如皋市博爱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南通市第一人...
  • 1篇无锡市第二人...
  • 1篇扬州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海门市人民医...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通市海门区...

作者

  • 102篇刘雅克
  • 42篇刘璠
  • 20篇陶然
  • 20篇熊光星
  • 18篇周振宇
  • 17篇徐华
  • 14篇曹毅
  • 12篇陆跃
  • 12篇王洪
  • 11篇管庚寅
  • 9篇王友华
  • 9篇李平
  • 8篇张亚峰
  • 7篇贾红岩
  • 6篇张波
  • 6篇刘银生
  • 6篇朱建炜
  • 6篇肖激文
  • 6篇韩庆林
  • 5篇朱鸣镝

传媒

  • 33篇医疗卫生装备
  • 7篇中华骨科杂志
  • 7篇中华创伤骨科...
  • 5篇交通医学
  • 5篇中国医疗设备
  • 4篇中国医学装备
  • 3篇江苏医药
  • 2篇解放军护理杂...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2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25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 7篇2004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器械烘烤支架盘
2005年
曾梅芳刘雅克刘银生
关键词:高压消毒
关节镜下不同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对比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不同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ACL重建10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的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经胫骨隧道(TT)入路,B组采用经前内入路(AMP)。采用屈膝30°前抽屉(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评价两组术后的膝关节功能。结果B组股骨骨道长度、股骨冠状面骨道角度及胫骨矢状面骨道中心位置均显著小于A组(P<0.05);两组术后1年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两组轴移试验及Lachman试验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AMP及TT入路行ACL重建均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但经AMP入路更接近解剖重建,患者后期并发症少,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
陆跃刘雅克徐华朱建炜曹毅陶然徐人杰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关节镜
一种新颖的多用笔式掰安瓿工具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制作一种多用笔式掰安瓿工具,解决护士在掰安瓿时出现头部折裂破损后造成工作人员伤害的问题,从而提高医疗操作的安全性,达到保护医护人员的目的。方法:应用镶牙自凝塑料制作模具,并在一端留出空间以插入安瓿,装入小磨头弹簧等小件物品制成后用于将安瓿掰断。结果:经临床使用后效果满意,在应用操作过程中可将多种规格安瓿掰开,该工具能够很好地将安瓿瓶掰断,并且安瓿无折裂破损,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结论:该工具结构简单,设计科学,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对医护人员起到保护作用,是一套稳妥、可靠的组合式掰安瓿器,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何非杨懿贾红岩刘雅克刘刚彭以卓
关键词:掰安瓿
医疗设备故障率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被引量:10
2012年
通过对医院具有代表性分属各科室的76台监护仪和11台呼吸机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设备故障率偏高的原因(如水质、电源、气候、空气质量、鼠害等),找出降低故障率的方法,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王科兵刘雅克刘小冬熊光星曾为驰
疫情背景下骨科线上教学效果的提升对策被引量:4
2020年
骨科是专业性与操作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教学中既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又需要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线下面授为教学主要方式。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线上网课成为传授知识主要模式,由此带来许多挑战。本文通过教学设计紧密结合疫情特点、增加教学场景设计实用性、教学内容赋以时代感、更新教学模式并增加互动性以及加强教学监督与评估等举措,旨在探讨提升疫情背景下骨科线上教学质量的方法,取得一定效果。
刘雅克陆跃张磊周振宇
关键词:骨科教学
股骨头坏死的部位与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后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探讨股骨头坏死缺损的部位与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MMSA)后发生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年人股骨标本25具,要求生前无髋关节疾患。将其随机分组,分别制造股骨头不同部位(负重区与非负重区)的骨缺损模型(模拟已发生塌陷并且坏死骨被清除后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将标本分为正常组、股骨头负重区域的坏死缺损10%、20%与非负重区域的坏死10%、20%,共5组。均在股骨头表面覆盖相匹配的金属假体,模拟单足站立时肢体负重力线的方向,加载一定的重量,直至股骨颈发生骨折为止。并分析股骨头不同坏死部位与股骨颈骨折发生的生物力学相关性。结果:股骨头负重区域坏死的股骨颈强度比非负重区坏死的强度来得小,易发生变形和骨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股骨头负重区域坏死对MMSA术后股骨颈的影响较大,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股骨头负重区坏死>20%是MMSA术的相对禁忌证,术后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刘雅克徐华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骨缺损生物力学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通过建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Knee traumatic arthritis,KTA)的风险预测模型,评估胫骨平台骨折术后KTA发生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5年4月共258例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17例,女141例。258例被分为模型训练队列和模型验证队列,在模型训练队列中,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和Nomograph图进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在模型验证队列中,采用拟合优度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风险预测模型校准度和区分度的评价。结果258例中,2009-2012年训练队列共151例,2013至2015年验证队列共107例。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在性别、年龄等一般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例训练队列中11例KTA(7.3%,11/151)。训练队列中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均显示患者的体重指数、骨折类型、骨质疏松和骨折复位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KTA发生的危险因素。以Logistics回归模型为基础绘制Nomo图,建立可视模型。107例验证队列中9例发生KTA(8.4%,9/107),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erson检验(χ2=321.64,P=0.329)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标准度;验证队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51,表明其有中等区分度预测KTA的发生。结论高体重指数、不稳定骨折、骨质疏松和骨折非解剖复位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KTA的独立风险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有较好校准度和中等区分度,可为临床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KTA的风险预测提供参考。
刘雅克陶然王洪朱鸣镝曹毅朱建炜王友华陆跃张亚峰徐华张磊张波韩庆林刘璠周振宇
关键词:胫骨骨折校准
新型假体周围骨折--附个案报告
刘雅克陶然张波刘璠
基于磁共振对股骨远端旋转参照轴线的确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MRI辅助定位并确定股骨远端旋转参照轴线,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旋转力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膝关节无疾病,无畸形的健康成人86例(122膝),男46例(65膝),女40例(57膝);年龄18~71岁,平均39.5岁,在磁共振横断面图像上定位外科经股骨上髁轴(STEA)、临床经股骨上髁轴(CTEA)、前后轴线(APL)及股骨后髁轴(PCL)。由2名测量者分别测量轴线参数,包括股骨后髁角(PCA)、髁扭转角(CTA)后轴线的垂线及后髁轴线的夹角(PAPA)各3次。比较不同测量者测量3种角度均数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CA平均为(3.57°±0.11°);CTA平均为(6.34°±0.70°);PAPA平均为(4.06°±0.41°)。CTA均数在不同测量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4,P<0.01);PAPA均数在不同测量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3,P<0.01);PCA均数在不同测量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1,P>0.05)。临床经股骨上髁轴、前后轴线相对于外科经股骨上髁轴的变异性较大。结论基于MRI定位股骨远端参照轴线测量CTA、PCA、PAPA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这三种参考角度PCA相对恒定可靠,外科经股骨上髁轴可作为全膝置换股骨假体旋转对位参照轴线。
纪小孟刘璠刘雅克张亚峰姜星杰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股骨磁共振成像
血压计计量标准器具附件的研制
2004年
管庚寅刘雅克刘银生陆国忠
关键词:血压计计量标准器具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