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晓红

作品数:305 被引量:1,557H指数:18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0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 2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7篇医药卫生
  • 80篇轻工技术与工...
  • 49篇农业科学
  • 30篇生物学
  • 24篇文化科学
  • 16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2篇副溶血性
  • 42篇副溶血性弧菌
  • 36篇食品
  • 26篇抑菌
  • 25篇基因
  • 21篇营养
  • 21篇活性
  • 17篇肠道
  • 16篇抑菌活性
  • 15篇教学
  • 14篇竹荪
  • 14篇课程
  • 14篇弧菌
  • 13篇膳食
  • 13篇水产
  • 11篇对虾
  • 11篇水产品
  • 8篇致病
  • 6篇营养状况
  • 6篇生物被膜

机构

  • 190篇上海海洋大学
  • 63篇贵阳医学院
  • 32篇贵州医科大学
  • 12篇南京农业大学
  • 8篇四川大学
  • 8篇上海市农业科...
  • 8篇贵州省疾病预...
  • 6篇昆明医学院
  • 6篇上海水产大学
  • 5篇徐州工程学院
  • 5篇贵阳医学院第...
  • 4篇贵州省分析测...
  • 3篇贵阳学院
  • 3篇上海出入境检...
  • 3篇贵阳护理职业...
  • 3篇上海海关动植...
  • 2篇北京出入境检...
  • 2篇中国食品药品...
  • 2篇贵州理工学院
  • 2篇大连民族大学

作者

  • 298篇孙晓红
  • 130篇赵勇
  • 129篇潘迎捷
  • 44篇蓝蔚青
  • 43篇谢晶
  • 18篇卢瑛
  • 18篇孙建琴
  • 15篇王惠群
  • 13篇刘海泉
  • 13篇詹国瑛
  • 12篇刘源
  • 10篇詹键
  • 10篇曹剑敏
  • 10篇卢惠妮
  • 9篇谢军
  • 8篇陈明杰
  • 8篇周艳
  • 7篇王海香
  • 7篇苏晨曦
  • 6篇王娅芳

传媒

  • 17篇食品工业科技
  • 13篇贵阳医学院学...
  • 12篇食品科学
  • 11篇天然产物研究...
  • 8篇食品与发酵工...
  • 8篇中国食品学报
  • 8篇食品与生物技...
  • 7篇上海海洋大学...
  • 6篇食品安全质量...
  • 5篇现代预防医学
  • 5篇营养学报
  • 5篇包装工程
  • 5篇食用菌学报
  • 4篇卫生研究
  • 4篇微生物学通报
  • 4篇贵州医药
  • 4篇高等农业教育
  • 4篇微生物学杂志
  • 4篇科教导刊
  • 4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8篇2023
  • 13篇2022
  • 11篇2021
  • 11篇2020
  • 20篇2019
  • 9篇2018
  • 13篇2017
  • 18篇2016
  • 17篇2015
  • 18篇2014
  • 18篇2013
  • 17篇2012
  • 15篇2011
  • 26篇2010
  • 34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3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PLC测定猕猴桃不同部位中的7种多酚类化合物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测定猕猴桃皮、茎、叶、果肉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绿原酸、七叶亭、儿茶素、表儿茶素、对-香豆酸)7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方法多酚类化合物经60%甲醇萃取后,进行HPLC定性定量分析。HPLC检测条件...
苏天霞孙晓红周艳袁敏兰
关键词:猕猴桃高效液相色谱法多酚类化合物
文献传递
致病性与非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温度和接触材料表面生物被膜形成情况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分析了致病性(22株)与非致病性(17株)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在不同温度(4,10,15,25,37℃)及不同接触材料(聚苯乙烯、玻璃和不锈钢)表面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结果表明,VP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在高温条件下(25,37℃)明显强于低温条件(4~15℃),25℃是生物被膜形成的最适温度。对比3种常见的接触材料,VP在玻璃表面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最强,聚苯乙烯表面次之,不锈钢表面最弱。通过变异系数分析可知,温度对VP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影响最大,其次为接触材料。进一步分析发现,致病性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强于非致病性菌株(p<0.05)。研究表明:致病性与非致病性VP在不同温度及接触材料表面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存在差异,建议今后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通过控温或改换接触材料,进而有效控制VP生物被膜导致的危害。
赵爱静付娇娇宋雪迎孙晓红潘迎捷潘迎捷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温度
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根据GenBank上已有的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的基因序列,设计并人工合成引物。将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的基因全长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4T-1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tdhA/pGEX-4T-1和tdhS/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得到表达的工程菌株。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表达耐热直接溶血毒素。转化有重组质粒tdhA/pGEX-4T-1,tdhS/pGEX-4T-1的BL21可稳定高效地表达可溶形式的目的蛋白。表达产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用GST琼脂糖珠柱亲和层析纯化。溶血实验表明,表达的蛋白具有溶血活性。
丁莹潘迎捷赵勇孙晓红金维荣徐晓晶秦红友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克隆
高校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通过对500名在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详细探讨了网络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络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与交流形式的同时,仍需进一步出台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确保大学生合理有效的使用网络,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蓝蔚青谢晶曹剑敏任和平孙晓红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使用
长裙竹荪和棘托竹荪子实体抑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以水为提取剂,对长裙竹荪和棘托竹荪子实体进行浸提,利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长裙竹荪和棘托竹荪浸提液对大肠杆菌O157:H7等5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并研究两种浸提液对5种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热稳定性以及...
卢惠妮孙晓红赵勇潘迎捷
关键词:长裙竹荪棘托竹荪子实体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
基于RAA-LF技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扩增引物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AA‑LF技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扩增引物及应用,扩增引物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2所示的下游引物,上游引物及下游引物的5’端分别用荧光素和生物素类化合物标记。...
孙晓红后来旺李达容赵勇
文献传递
泡菜中微生物组成的PCR-DGGE分析
利用PCR-DGGE技术对两种泡菜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从泡菜A中检测到11条主要DGGE条带,从泡菜B中检测到4条主要DGGE条带。通过割胶回收测序,最终从泡菜A样品成功测序4个条带,泡菜B样品成功测序2个条带,...
沈潇章献孙晓红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泡菜微生物群落结构
文献传递
副溶血弧菌TDH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性质鉴定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制备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免疫学特性。方法:用纯化的TDH毒素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阳性细胞筛选,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并对该单克隆抗体进行了分子量大小、效价、亚类、特异性和亲和力分析。结果:筛选出一株能够稳定分泌TDH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T9H4,其免疫球蛋白亚型鉴定为IgG1,亲和力常数可达2.19×109L/mol,并表现出较强的特异性。抗体纯化后效价达1∶1 024 000,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单抗蛋白重链分子量约为50 kD和轻链23 kD。结论:成功获得一株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为开发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提供重要实验基础。
杨靖亚陆晓帆张建孙晓红晁若瑜钱媛华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
“花卉欣赏”通识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被引量:1
2023年
我国部分高校在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够明确、教学方式与课堂互动尚待改进、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仍需提升等问题。基于此,以“花卉欣赏”通识课教学改革为例,通过线上视频展现花卉赋予的美德,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线上线下多种教学手段有机融合,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线上辅助线下翻转教学模式,适应面向高阶思维培养需求,课程形成性评价方式,促进师生间目标达成度的形成等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学习,能获得实际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总结凝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65%的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持赞成态度,9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安排合理,95%的学生认为课程考核结果能体现其实际学习效果。
蓝蔚青谢晶孙晓红曹剑敏
关键词:通识课教学模式
蒙古干酪中产细菌素戊糖片球菌的筛选及其细菌素理化特性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利用打孔法从蒙古农户自制干酪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C-2—1。在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的影响后,通过酶敏感性实验确定此抑菌物质为蛋白质类物质,即细菌素。经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其为戊糖片球菌。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ATCC19114为指示菌,当戊糖片球菌C-2—1生长到稳定期22~26h时,达到最大抑菌活性5120AU/mL;细菌素C-2—1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供试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酵母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对指示菌单增李斯特菌的作用方式为杀菌;在60~90℃及pH=2.0~9.0条件下抑菌活性稳定;对SDS、吐温-20、吐温-80、尿素、NaCl、EDTA不敏感;对其产生菌细胞表面无吸附性;通过Tricine—SDS.PAGE确定其分子质量在5.8~7.8kDa。从蒙古干酪中筛选出的戊糖片球菌所产的细菌素C-2—1具有良好的热、酸稳定性,具有作为乳制品生物防腐剂的潜在应用价值。
王艳婷汪立平唐潮孙晓红
关键词:抑菌活性戊糖片球菌细菌素乳制品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