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勇

作品数:575 被引量:2,091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1篇期刊文章
  • 161篇专利
  • 67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8篇轻工技术与工...
  • 70篇医药卫生
  • 60篇生物学
  • 55篇农业科学
  • 3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5篇理学
  • 12篇经济管理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化学工程
  • 5篇天文地球
  • 5篇文化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97篇副溶血性
  • 97篇副溶血性弧菌
  • 56篇食品
  • 35篇食源
  • 35篇食源性
  • 32篇李斯特菌
  • 31篇对虾
  • 31篇食源性致病菌
  • 31篇微生物
  • 30篇基因
  • 28篇耐药
  • 26篇单增李斯特菌
  • 26篇细菌
  • 25篇生物被膜
  • 25篇活性
  • 24篇酸性电解水
  • 22篇抑菌
  • 22篇耐药性
  • 21篇弧菌
  • 19篇水产

机构

  • 416篇上海海洋大学
  • 74篇中国石油化工...
  • 51篇中国石化
  • 34篇中国石油化工...
  • 15篇上海水产大学
  • 1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上海市农业科...
  • 7篇徐州工程学院
  • 6篇光明乳业股份...
  • 5篇上海海关动植...
  • 4篇佛山科学技术...
  • 4篇上海出入境检...
  • 4篇国家食品安全...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海关科学...
  • 3篇大连工业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564篇赵勇
  • 261篇潘迎捷
  • 130篇孙晓红
  • 106篇刘海泉
  • 34篇谢晶
  • 30篇王敬敬
  • 27篇刘源
  • 26篇汪立平
  • 20篇朱永恒
  • 18篇王锡昌
  • 18篇卢瑛
  • 14篇谢庆超
  • 13篇唐晓阳
  • 13篇娄阳
  • 12篇张炜佳
  • 11篇谢军
  • 11篇肖莉莉
  • 11篇欧杰
  • 10篇卢惠妮
  • 10篇王旭

传媒

  • 42篇食品工业科技
  • 35篇食品科学
  • 24篇上海海洋大学...
  • 16篇安全、健康和...
  • 15篇食品与生物技...
  • 14篇微生物学报
  • 14篇微生物学通报
  • 1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0篇天然产物研究...
  • 10篇微生物学杂志
  • 6篇现代食品科技
  • 6篇食品安全质量...
  • 5篇湖南农业科学
  • 4篇上海农业学报
  • 4篇食用菌学报
  • 4篇油气藏评价与...
  • 4篇2009上海...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江苏农业学报
  • 3篇生物化学与生...

年份

  • 2篇2024
  • 41篇2023
  • 52篇2022
  • 38篇2021
  • 35篇2020
  • 38篇2019
  • 33篇2018
  • 29篇2017
  • 33篇2016
  • 33篇2015
  • 25篇2014
  • 34篇2013
  • 29篇2012
  • 36篇2011
  • 34篇2010
  • 40篇2009
  • 9篇2008
  • 10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5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牛蒡皮提取液对猪肉中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研究牛蒡皮提取液对猪肉中微生物的抑制作用,采用体积分数为250、500、750、1 000μL/mL牛蒡皮提取液(每1 mL原液由500 mg牛蒡皮提取制的)分别处理新鲜及接种单增李斯特菌猪肉,之后将处理好的猪肉分别置于25℃和4℃培养,于0、12、24、48 h(25℃)和0、1、3、5、7 d(4℃)测定其中菌落总数和单增李斯特菌数量;对25℃条件下经各浓度提取液处理24 h后猪肉的感官质量进行了评价;透射电镜观察了25℃条件下经500μL/mL牛蒡提取液处理7h后单增李斯特菌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25℃条件下经500、750、1000μL/mL牛蒡皮提取液处理后,猪肉中菌落总数和单增李斯特菌均显著(P<0.05)降低,抑菌效果和提取液浓度呈正相关;牛蒡皮提取液浓度为500μL/mL时猪肉感官质量较佳;牛蒡提取液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制表现为对其细胞壁和胞内物质的破坏。本研究为今后牛蒡提取液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贺菊萍赵勇孙晓红Vivian Chi-Hua Wu唐晓阳潘迎捷
关键词:微生物牛蒡猪肉菌落总数单增李斯特菌电镜分析
催化裂化装置轻汽油回炼效果
2022年
采用多产丙烯、异丁烯和低硫燃料油组分技术对中国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40万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将汽油加氢装置中的汽油切割塔塔顶轻汽油替代改造前的柴油送入提升管回炼。结果表明:在轻汽油回炼比为4.29%的情况下,液化气和干气收率分别增加2.18,0.31个百分点;液化气中丙烯体积分数较回炼前提高0.43个百分点;装置回炼轻汽油增产丙烯约1 t/h,获得的综合经济效益约12.8万元/d。
宋亦伟赵勇张强徐猛
关键词:催化裂化轻汽油回炼
旋流分离式烟气采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流分离式烟气采样装置,其属于烟气取样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催化装置再生烟气采样存在的烟气携带催化剂粉末、分离不彻底而导致分析数据与实际生产偏差较大的缺陷。其主体结构包括再生器和采样器,...
李福临赵勇韩荣贤李海铭张海波宋亦伟
基于RAA-LF技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扩增引物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AA‑LF技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扩增引物及应用,扩增引物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2所示的下游引物,上游引物及下游引物的5’端分别用荧光素和生物素类化合物标记。...
孙晓红后来旺李达容赵勇
循环水式换热器反冲洗装置
一种循环水式换热器反冲洗装置,由水泵、换热器、循环管路、反冲洗管路和凉水塔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水循环管路的水泵进换热器的进口控制阀的后边设有由一根与出口控制阀后边出口管相连的和一根与进口控制阀前边和出口控制阀前边相连的两条...
赵勇谭绍泉张新萍徐凯张建丽史云龙郭珺石奇特
文献传递
肠道菌群与炎症的研究进展
目前肠道菌群已经成为各领域的主要焦点,探究肠道菌群与炎症的研究进展对进一步了解肠道菌群具有重要的意义。肠道菌群作为人体中重要部分,研究它的内部菌群变化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各疾病(糖尿病、类风...
钱江赵伟江春铃赵勇刘海泉
关键词:肠道菌群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
蒸制和煮制对中华绒螯蟹中胆固醇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2023年
为更好地评价烹饪处理对中华绒螯蟹胆固醇及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对蒸制和煮制后的雌雄中华绒螯蟹的蟹黄/蟹膏、腹肉和腿肉等3个可食部位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雄中华绒螯蟹中胆固醇含量相近,蒸制和煮制处理会造成各部位中胆固醇含量的降低,但差异性不明显;与煮制相比,蒸制后可食部位胆固醇流失较少。雌蟹蟹黄中总脂肪酸含量(∑FFA)高于雄蟹蟹膏,而雄蟹腹肉和腿肉中∑FFA略高于雌蟹;3个可食部位中,蟹黄与蟹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MUFA)占比最高,腹肉和腿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PUFA)占比最高;蒸制和煮制对蟹黄中脂肪酸基本无影响,与蒸制相比,煮制对蟹膏各类脂肪酸影响较大,含量显著下降;经蒸制与煮制处理后,中华绒螯蟹中主要饱和脂肪酸仍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EPA和DHA为主。因此,与煮制相比,蒸制能够减少胆固醇和可食部位中主要脂肪酸的流失,更有利于保留中华绒螯蟹的营养价值,对中华绒螯蟹的烹饪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胡磊谢庆超潘迎捷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胆固醇脂肪酸蒸制煮制
副溶血性弧菌Ⅲ型分泌系统与Ⅵ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分布在海洋、海口和河口沉积物中,能够引起人急性肠胃炎、伤口感染和败血症,同时危害水产品养殖业。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在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该菌被认为是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影响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的毒力因素包括溶血素、黏附因子、分泌系统等,尤其在分泌系统中,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s,T3SS)和Ⅵ型分泌系统(T6SS)与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密切相关。T3SS是一种多亚基针状结构,将分泌蛋白通过供体细胞质直接注入受体细胞质;T6SS是一种接触依赖性蛋白分泌装置,将毒素直接注入目标细胞内。通过对Ⅲ型分泌系统和Ⅵ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从这两种分泌系统的结构出发,并对其功能和调控机制分别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了二者在效应蛋白及产生毒素上的不同,找出了二者与副溶血性弧菌定植的关系,以期通过这两者的联系进而深入了解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机制,为防治该菌提供科学指导。
刘海泉江春铃赵伟钱江潘迎捷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副溶血弧菌tlh和tdh基因的表达差异被引量:10
2011年
副溶血弧菌是广泛存在于近海区域,盐湖和海产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会引起大规模的食物中毒。TLH(不耐热溶血毒素)和TDH(耐热直接溶血毒素)是副溶血弧菌最主要的毒力基因,通过比较毒力基因的表达量可以间接比较同种菌株在不同应激条件下以及不同菌株之间的毒力差异。本文以在不同条件下培养的3株Vp为材料,分别提取其总RNA,以16S rRNA为内标基因,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副溶血弧菌TLH和TDH基因在不同应激条件下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和同种菌株在不同应激条件下tlh、tdh基因表达差异均显著;tlh的最适表达条件分别为5%盐度和20°C;tdh的最适表达条件分别为1%盐度和25°C。运用SPSS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菌株对tlh表达的影响大于盐度大于温度;菌株对tdh表达的影响大于温度大于盐度。
陈星潘迎捷孙晓红赵勇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TDHRT-PCR基因表达
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紫外诱变育种被引量:39
1999年
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地衣芽孢杆菌( Bacilluslicheniformis) 经紫外线诱变后,筛选出突变菌株P12 .在θ=30℃,溶解氧ρ(O2) =2 .5 mg L-1 的培养条件下,3 d 内对甲胺磷的降解率为80 .1% ,比出发菌株提高了将近10%的降解率.农药斜面连续传代10 次,降解活力保持稳定.
王永杰李顺鹏沈标赵勇
关键词:甲胺磷降解菌紫外诱变突变株地衣芽孢杆菌
共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