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正良

作品数:14 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篇岩溶
  • 6篇金佛山
  • 5篇岩溶地下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污染
  • 4篇旅游
  • 4篇旅游活动
  • 3篇地下河
  • 3篇地下水
  • 3篇岩溶地下水
  • 3篇岩溶泉
  • 3篇水化学
  • 2篇地下河系统
  • 2篇岩溶地下河
  • 2篇示踪技术
  • 2篇水地球化学
  • 2篇重庆金佛山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机构

  • 14篇西南大学
  • 7篇国土资源部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重庆市地质矿...

作者

  • 14篇于正良
  • 10篇杨平恒
  • 4篇袁道先
  • 3篇李林立
  • 3篇王建力
  • 3篇赵瑞一
  • 3篇张宇
  • 2篇任坤
  • 2篇张琳
  • 2篇陈峰
  • 1篇贺秋芳
  • 1篇李建鸿
  • 1篇谢世友
  • 1篇陈雪彬
  • 1篇陈金龙
  • 1篇罗刚
  • 1篇张陶
  • 1篇景伟力
  • 1篇沈蔚
  • 1篇王蓉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
  • 3篇中国岩溶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时间段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水化学变化主导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对典型岩溶槽谷区重庆青木关岩溶地下河出口姜家泉的月尺度、农耕期和暴雨期3个不同时间段的水化学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监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这3个不同时间段水化学变化主导因素的异同。结果表明:月尺度期间,电导率、pH值和Ca^(2+)、Mg^(2+)、K^+、Na^+、HCO_3^-受雨水稀释作用,使丰水期低于枯水期;水化学变化主要受5个主成分影响,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0.75%,但其主导因素是水-岩作用。农耕期,降雨携带残余的粪肥、氮磷钾肥汇入地下河,电导率和Cl^-、NO_3^-、K^+、Na^+浓度升高;水化学变化主要受3个主成分影响,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81%,但其主导因素是施肥活动。暴雨期间,各离子浓度变化经过平稳期、上升期、稳定期、特殊期4个阶段。上升期,降雨对地下河影响最大,导致水-岩作用增强,电导率和Ca^(2+)、HCO_3^-浓度上升;对地表土壤和化肥的冲刷淋溶作用显著,导致Al、Fe、Cl^-、K^+、Na^+和NO_3^-浓度明显上升。水化学变化主要受4个主成分影响,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0.09%,但其主导因素是水-岩作用、地表土壤和养分流失。
余琴杨平恒于正良陈雪彬吴鸿
关键词:岩溶地下河暴雨期水化学主成分分析
小型人工湖泊水体地球化学冬夏昼夜变化对比研究——以西南大学崇德湖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解小型人工湖泊水体地球化学昼夜变化特征对其水环境的指示作用,以西南大学崇德湖为研究对象,在冬、夏两季对崇德湖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以及光照强度和光合有效辐射进行自动监测,并对水样中的总细菌及总大肠菌群数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崇德湖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物理化学特征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昼夜变化,pH值、溶解氧在冬、夏季均呈现白天上升夜晚下降的特征,电导率则呈现白天下降夜晚上升的特征.水物理化学昼夜变化的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夏季水体的溶解氧、pH值午后便出现峰值,水物理化学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冬季增大.崇德湖水物理化学的昼夜变化以及冬、夏差异表明,以校园湖泊为代表的小型人工湖泊较生态环境良好的天然湖泊具有溶解氧和电导率平均值较高、水体微生物作用突出等特征.
张宇杨平恒王建力于正良詹兆君陈峰张琳况又莉张弘
关键词:人工湖泊地球化学
山地岩溶湖水地球化学与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昼夜变化研究——以重庆金佛山药池坝湖为例
2016年
采用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对重庆金佛山药池坝湖水的地球化学、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昼夜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湖水温度、pH值、溶解氧、电导率、δ13 CDIC和δ^(18) O等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水温、pH值、溶解氧和δ^(13)CDIC等指标白天升高,夜间降低,电导率白天降低,夜间升高,表明湖水溶解无机碳变化过程受到物理因素和生物作用的共同影响.山地岩溶湖泊地球化学指标与δ^(13)CDIC对外界环境敏感,湖泊蒸发强烈,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C)滞留时间长,湖水与大气CO_2交换程度高,使湖水δ^(13)CDIC值偏正,接近平衡状态.湖水蒸发线斜率较小,截距较大,氢氧同位素组成主要受大气降水氧同位素组成、湖泊水-气界面蒸发过程中的同位素动力分馏效应和湖底水-岩氧同位素交换的影响.
蒋先淑杨平恒王建力于正良沈蔚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CDIC金佛山
旱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岩溶碳汇效应差异被引量:10
2015年
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碳酸盐岩溶蚀对土壤CO2消耗量的差异,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选取了柏树湾泉、兰花沟泉和后沟泉这3个岩溶泉进行水化学分析及野外监测.结果表明,在上覆植被为林地的柏树湾泉域,泉水的HCO-3浓度最高,草地与耕地下的兰花沟泉次之,耕地为主的后沟泉最低.柏树湾泉的HCO-3主要来自于碳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Ca2++Mg2+与HCO-3的摩尔比接近0.5,而兰花沟泉和后沟泉的HCO-3则主要来源于硫酸和硝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Ca2++Mg2+与HCO-3的摩尔比远远大于0.5.柏树湾泉域由于凋落物的输入以及土壤透气性差,土壤CO2更容易溶于下渗水并与碳酸盐岩反应,而兰花沟泉和后沟泉的耕地由于土壤疏松,土壤CO2更容易以土壤呼吸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因此,为准确评估岩溶碳汇作用,需要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碳酸盐岩对CO2消耗量的差异.
赵瑞一梁作兵王尊波于正良江泽利
关键词:岩溶泉土壤CO2
旅游活动影响下的岩溶地下水理化特征演化及其概念模型——以世界自然遗产地金佛山水房泉为例被引量:8
2018年
为探究高强度旅游活动影响下岩溶地下水理化参数的演变特征,以重庆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水房泉岩溶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旅游旺季(冬季)对水房泉中各理化指标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和分析。研究表明:水房泉在旅游活动高峰期前表现出自然背景条件下的水质特征,各理化指标波动较小;随着旅游高峰期的到来,水中的p H值、电导率(SpC)、溶解氧(DO)、浊度、方解石饱和指数(SIc)、二氧化碳分压(pCO_2)、Ca^(2+)、Mg^(2+)、HCO_3^-等均产生了显著的波动。旅游活动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微生物所需的有机质,以及硫酸和硝酸等酸类污染物,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碳酸与酸类污染物一起会加剧岩溶地下管道的溶蚀,使地下水中富集碳酸盐岩溶蚀物Ca^(2+)、Mg^(2+)、HCO_3^-等(浓度增幅分别为10%、22%、26%);同时因污水中的污染物成分不同,导致高峰期间水房泉中的K^+、Na^+、Cl^-、PO_4^(3-)、SO_4^(2-)的上升幅度均比其余水化学参数大(浓度增幅分别为257%、273%、286%、750%、93%)。大量污水的注入亦导致了地下水中SpC上升,DO下降,水体净化能力变差,水体更容易遭受污染。根据人类活动对岩溶地下水的影响以及其理化指标演变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概念模型。研究综合表明了水房泉流域地下水对强烈的人类活动响应极其迅速、敏感,易遭受污染。
任娟任娟王建力杨平恒张宇王建力陈峰于正良刘黛薇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污染旅游活动
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系统重金属分布、迁移及自净能力被引量:7
2015年
2013年12月(冬季)和2014年6月(夏季)分别采集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上覆水,孔隙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重金属Mn、Pb、Cu、As在上覆水-孔隙水-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及迁移特征,研究地下河对重金属的自净能力,以期为岩溶区城镇的发展和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地下河上覆水和孔隙水中Mn、Pb、Cu、As检出率为100%,其质量浓度大小为Mn>Pb>Cu>As,夏季>冬季,孔隙水>上覆水;地下河上覆水因Mn、Pb含量超标已不可作为饮用水源,夏季重金属在孔隙水和上覆水之间的浓度差大于冬季,更容易扩散到上覆水中影响上覆水水质;地下河表层沉积物存在重金属富集现象,4种重金属总量自采样点UGR6到采样点UGR5呈减少趋势,由采样点UGR5至采样点UGR0段逐渐增加;表层沉积物中Mn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和迁移性,容易污染上覆水,扩大污染区域;地下河对Mn具有很强的自净能力,其中表层沉积物对Mn的自净能力要大于岩溶管道壁.
任坤梁作兵于正良张宇王蓉袁道先
关键词:重金属迁移自净能力地下河系统
降雪及旅游活动对金佛山表层岩溶泉水化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金佛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冬季到景区赏雪的游客众多。为探究降雪过程及旅游活动对金佛山表层岩溶泉的影响,本文对2014年12月一次大规模降雪前后的水房泉水化学变化进行高频自动取样监测,获取高分辨率的水化学变化曲线,与大气降水、土壤水及污水的理化特征进行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剖析影响泉水化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泉水理化学指标在降雪的不同阶段表现出显著的动态变化:在积雪初期(2014-12-10至2014-12-14)大部分水化学指标基本稳定;此后至积雪大面积融化前(2014-12-15至2014-12-28)旅游排污量增大,泉水的水温、流量、浊度、盐度以及各项离子含量呈上升趋势,而pH、溶解氧则呈下降趋势,水化学指标变幅大;积雪融化期间,融水补给使泉水溶解氧和浊度上升,其他水化学指标先下降后上升。主成分分析显示旅游活动的污水输入是引起泉水水质变化的首要因素,主成分贡献率达59%;积雪融化的稀释作用能一定程度缓解流域地下水污染状况,是第二影响因素,贡献率31%。
刘跃贺秋芳于正良赵瑞一张陶张陶
关键词:表层岩溶泉金佛山
重庆金佛山降雪中飞灰单颗粒特征及来源解析
2015年
大气降雪能够保存大气环境信息,是研究区域环境的良好介质.位于渝黔交接带的金佛山海拔2 251.1 m,冬季降水以降雪的形式出现,周边区域人类活动强烈.关于该区域大气气溶胶中的飞灰单颗粒特征的研究比较缺乏.本研究采集了金佛山5个降雪样品,运用扫描电镜及X能谱分析联用系统(SEM-EDS)对样品中的132个飞灰进行单颗粒形貌、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雪中存在大量球形飞灰,包含光滑颗粒、粗糙颗粒及聚合体颗粒3种形态,分别占统计颗粒的80.31%、14.39%和5.30%;平均粒径1.64μm,平均环度1.09.按主导化学元素分为富硅类、富碳类、富铁类、富铝类及富钛类5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4.09%、49.24%、12.88%、2.27%和1.52%.结合气象资料、气团后向运移轨迹和飞灰性质,推测富碳类飞灰可能主要来自于生活排放源和工业活动;富硅类飞灰可能来自于渝西、黔北、湘中、浙赣一带及粤西的火力发电厂等高温燃煤工业;富铁类及富钛类飞灰则可能来源于渝西和黔北、湘中的钢铁厂、轧钢厂等金属冶炼活动.
于正良杨平恒景伟力袁道先任坤李林立
关键词:降雪飞灰单颗粒SEM-EDS金佛山
岩溶地下河水文地球化学对降雨的响应:以重庆雪玉洞地下河系统为例被引量:6
2014年
通过对降雨条件下重庆雪玉洞地下河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的监测,发现各种指标对降雨响应迅速,且存在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提取能代表82.761%信息量的3个主成分,来分析降雨条件下岩溶地下河水文地球化学的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以全Fe、全Mn、Al3+等浓度升高为代表的土壤淋失和以K+、Na+、Sr2+浓度降低、EC下降为代表的稀释效应,对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变化的贡献率为41.718%,降雨加剧了岩溶区土壤的侵蚀,同时危及饮用水的安全,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岩溶水对白云岩的溶解和补给区农业活动、洞穴生物对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变化的贡献率为29.958%;以Ca2+浓度升高为代表的岩溶水对灰岩的溶蚀作用对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贡献率为11.084%.
王凤康梁作兵于正良江泽丽
关键词:降雨岩溶地下河主成分分析
基于PCA揭示旅游活动期间岩溶地下水地球化学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以高精度在线监测和自动取样器高频采样来获取重庆金佛山水房泉2014-12-1至2015-3-27期间的泉水地球化学信息,利用示踪实验确定泉水潜在的污染源位置,同时获取该表层岩溶系统中的大气降水、土壤水及污水样品;运...
于正良袁道先杨平恒李林立谢世友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旅游活动污染源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