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林立

作品数:74 被引量:693H指数:1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21篇医药卫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7篇岩溶
  • 14篇重庆金佛山
  • 8篇土壤
  • 8篇金佛山
  • 7篇岩溶泉
  • 7篇手术
  • 7篇GIS
  • 6篇石漠化
  • 6篇土地利用
  • 5篇胆管
  • 5篇地下水
  • 5篇溶蚀
  • 5篇表层岩溶
  • 4篇植被
  • 4篇水化学
  • 4篇自然保护
  • 4篇自然保护区
  • 4篇孢粉
  • 4篇孢粉组合
  • 4篇温度

机构

  • 29篇西南大学
  • 2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5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重庆市人民政...
  • 3篇教育部
  • 3篇北京市丰台区...
  • 2篇涪陵师范学院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重庆市人民政...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闽东医...

作者

  • 70篇李林立
  • 25篇蒋勇军
  • 20篇况明生
  • 13篇谢世友
  • 13篇林枫
  • 12篇叶启文
  • 8篇袁道先
  • 8篇张远瞩
  • 8篇张代场
  • 7篇杨平恒
  • 6篇林峰
  • 6篇曹晓林
  • 6篇刘玉
  • 6篇方佳军
  • 5篇冯绍国
  • 5篇何凌云
  • 5篇吴月霞
  • 4篇章程
  • 4篇罗健
  • 4篇林德新

传媒

  • 3篇地球学报
  • 3篇水文地质工程...
  • 3篇人民长江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国岩溶
  • 3篇西南师范大学...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医药科学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0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7篇2003
  • 4篇2002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垂直气候带表层岩溶泉昼夜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以重庆金佛山岩溶动力系统监测站为例,通过多功能自动化监测记录仪Greenspan,对表层岩溶泉的降雨量、水温、pH值、电导率昼夜变化进行了监测。昼夜尺度监测表明,表层岩溶动力系统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响应及时,其地球化学行为表现为明显的昼夜变化,且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水的物理化学动态变化有不同的表现。降雨对岩溶泉有较强的稀释作用,但在降雨数小时后,表层岩溶高裂隙率和渗透性开始发挥作用,水动力作用和CO2效应逐渐占主导地位。由于岩溶泉流经的基岩内部结构和岩溶泉流经出露的时间的不同,其时间有较大差异,并且从降雨前后泉水化学性质变化,表层岩溶地球化学行为有必要把水、岩、CO2气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解释物理化学的变化。植被对降水有较强的调蓄作用,延长了水—岩相互作用时间,降低了降雨对岩溶泉的影响。
杨平恒李林立蒲俊兵
关键词:表层岩溶带岩溶泉
岩溶山地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物理性状分析被引量:77
2004年
分析研究了重庆市北暗区岩溶槽谷鸡公山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主要物理性质,认为随着岩溶地区土地由自然林地向草坡地、人工林地、菜地、耕地转换,土壤砂化严重,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度明显降低,用干筛测得的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结构相差不大,而用湿筛测得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相差较大,团聚体结构破坏率较大。随着岩溶地区土地由菜地、耕地向撂荒地转换,土壤各项物理指标都有改善。在此基础上认为,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坏与石漠化形成过程有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关系,在退化方向和阶段上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但土地撂荒后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少水土流失。
刘玉李林立赵柯王丽丽饶懿
关键词:岩溶山地土地利用土壤物理性状
胆囊胆管十二指肠瘘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22例报告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探讨胆囊胆管十二指肠瘘的术前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从2001年至2012年1242例胆道手术中发现22例胆肠内瘘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 术前符合以下五项中三项者之诊断符合率达64%:(1)反复畏寒发热为主,无黄疸或仅有轻度黄疸;(2)CT胆囊明显萎缩或无法找到胆囊;(3)CT提示右上腹结构紊乱、肠管扩张、紧贴肝缘;(4)B超或CT提示胆囊或胆道积气;(5)胃肠钡透或十二指肠镜发现球部明显变形或异常开口.全组无死亡病例.发生胆瘘2例,分别于术后第6天、第7天出现胆瘘,胆汁每日引流量约500 ml,经持续引流1个月后胆瘘自愈;切口感染6例,右侧胸腔积液8例,残余结石8例.无肠瘘,无胆管狭窄.结论 术前仔细询问病史及研读CT及B超结果可明显提高诊断率;采取个体化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明显减少并发症.
叶启文李林立张代场占文峰林枫黄驿胜
关键词:胆道肠瘘胆瘘
喀斯特槽谷区表层喀斯特水化学的暴雨动态特征被引量:7
2012年
喀斯特水化学是在碳酸盐岩-水-CO2气三相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中形成的,水化学变化既反映了喀斯特含水介质特点和喀斯特发育的程度,又反映了喀斯特区水土流失的进程。选择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兰花沟为代表,以兰花沟喀斯特动力系统观测站为依托,采用多功能自动化观测仪CTDP300,对暴雨条件下表层喀斯特泉的pH、电导率、水温和水位进行了连续自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1.表层喀斯特带对降雨很敏感,其喀斯特水化学明显受降雨条件的影响。在强降雨开始时,喀斯特水pH升高,水温降低、电导率降低、PCO2降低,方解石饱和指数(SIc)升高,喀斯特泉水化学表现出雨水的"活塞效应"。2.在强降雨中后期,表层喀斯特水pH、电导率、水温下降,方解石饱和指数(SIc)降低,这表明稀释作用可贯穿整个降雨过程,但在降雨后3~4 h,表层喀斯特带的高裂隙率和渗透性开始发挥作用,水动力作用和CO2效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降雨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作用在控制着水化学的动态变化,一是雨水的稀释作用,二是碳酸盐岩-水-CO2气相互作用。3.根据喀斯特水化学在降雨条件下不同结构的含水介质中的反应,兰花沟表层喀斯特带含水介质以管道为主。4.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也会影响到表层喀斯特水化学对暴雨的响应。
孙钰霞李林立魏世强
关键词:降雨
亚高山表层岩溶泉域土壤溶蚀速率季节变化及碳汇量估算——以重庆金佛山水房泉流域为例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标准溶蚀试片法测定了重庆金佛山水房泉流域林地、草地和灌丛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深度年溶蚀速率。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季节、不同土壤深度的溶蚀速率具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对各土地利用类型下不同季节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土壤CO2浓度和土壤pH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和pH相互耦合共同对溶蚀速率产生影响,有机质含量越高,则pH值越低,溶蚀速率就越大;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2浓度与溶蚀速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夏秋季土壤CO2浓度较冬春季高,相对应地,其土下溶蚀速率也比冬春季大。最后利用试片溶蚀数据对泉域内年碳汇量进行了估算,结果约为:25.595t/a。
罗健蒋勇军胡毅军李林立刘文
关键词:土地利用溶蚀速率
土壤环境因子对土下岩溶溶蚀速率的影响——以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被引量:19
2007年
通过野外溶蚀试片和测量土壤CO2浓度、水分、孔隙度、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方法,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环境因子及其相互耦合对岩溶溶蚀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平均溶蚀速率差异显著,总体表现为:竹林地>林地>草地>灌丛地>灌草丛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pH值与溶蚀速率呈很好的负相关,土壤水分含量、孔隙度与溶蚀速率呈正相关。山顶岩溶作用明显强于山下,这与重庆市百年一遇的大旱不无关系。土壤环境中CO2浓度、水分、孔隙度、pH值和有机质含量影响着岩溶溶蚀速率,同时这些土壤环境相互耦合也影响着岩溶溶蚀速率。
杨平恒章程孙玉川吴月霞高彦芳王冬银李林立
关键词:土壤环境因子土地利用方式溶蚀速率
重庆市自然灾害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从重庆市自然灾害情况和自然灾害信息管理现状分析入手,构建了该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整体设计和界面的开发。该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4个模块组成:自然灾害数据库模块、远程通信管理模块、应用分析模型库和决策支持模块四大部分,四大模块通过一定的数据接口连结,成为一体化系统,对市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测,从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蒋勇军况明生李林立方佳军何凌云曹晓林
关键词:自然灾害
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类型表土孢粉组合特征——以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石漠化区为例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对南平次生林地、杂草丛、坡耕地不同植被类型表土调查和采样,利用LuoPacias孢粉鉴定系统对所采的表土样品进行分析鉴定,以研究该区表土的孢粉组合特征。结果显示:(1)样品植物孢粉共由123种植物组成,其中以草本和蕨类植物占据优势,其孢粉含量为46.40%~76.47%,平均为65.55%,其次是乔木(主要为马尾松),花粉含量为17.73%~46.84%,平均为26.40%,灌木植物花粉含量最小,为5.79%~12.50%,平均为8.26%,显示该区植被退化严重;(2)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孢粉组合差别明显,次生马尾松林和次生樟树林的孢粉组合特征依次为马尾松—火棘—大楼梯草—里白和樟树—火棘—构棘—泽芹;杂草丛为裂叶荨麻—圆叶藜—车前子—里白;坡耕地为异叶花椒—裂叶荨麻—剑叶凤尾蕨—玉米,与其相应的实际植被情况大致相同,较好地反映出了石漠化地区现代植被的基本状况。
郝秀东谢世友欧阳绪红罗伦德石胜强李林立孙爱芝赵增友
关键词:表土孢粉组合石漠化植被岩溶
老年患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处理分析
2016年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4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胆管结石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资料。结果:术后出现胆漏6例,膈下感染5例,切口感染7例,肠粘连1例,肺部感染22例,急性呼吸衰竭7例,心功能不全5例,心律失常2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6例,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2例。其中因肺部感染继发MOSF死亡3例,其余均予以积极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对老年患者避免急诊手术,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个体化的术式,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李林立梁辉声廖伟明叶启文林枫
关键词:老年患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
外伤性肝破裂非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在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中选择非手术治疗病例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非手术治疗的64例肝破裂患者,观察入院时生命体征、腹腔出血量及肝破裂程度,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56例经非手术治疗成功,8例中断保守,行手术治疗。结论肝破裂患者若循环系统稳定或治疗后可稳定者均可考虑非手术治疗,常可获满意效果。其中入院时血压稳定,腹腔无或少量游离液体,AAST分级Ⅱ级以下者预后较好,CT扫描腹腔内出血量>500mL时,成功率明显降低。
李林立张代场林峰叶启文林枫
关键词:肝破裂外伤性保守治疗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