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5篇胆管
  • 5篇结石
  • 4篇胆管结石
  • 4篇胆囊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预后
  • 3篇手术治疗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切除
  • 3篇基因
  • 2篇胆道
  • 2篇胆囊结石
  • 2篇胆总管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神经炎
  • 2篇特发性
  • 2篇特发性面神经...

机构

  • 2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林枫
  • 13篇李林立
  • 11篇叶启文
  • 8篇张代场
  • 5篇林峰
  • 3篇洪卫民
  • 3篇林德新
  • 3篇李旋
  • 2篇黄驿胜
  • 2篇苏跃青
  • 2篇周进福
  • 2篇廖伟民
  • 2篇曾颖琳
  • 2篇彭林强
  • 2篇刘玮
  • 2篇姚桂芬
  • 2篇朱文斌
  • 2篇赵红
  • 2篇王旌
  • 2篇陈瑶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科学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海峡药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6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规则肝叶切除治疗伴有糖尿病的肝内胆管结石
2008年
叶启文李旋林德新林枫李林立张代场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
胆囊、胆总管结石二镜联合手术与开腹手术围手术期对比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胆囊、胆总管结石二镜联合手术与开腹手术围手术期对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62例行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观察组)和60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平均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术后恢复较快,安全性也较好,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其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枫李林立叶启文林峰
关键词:胆道镜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开腹
神经丝蛋白编码基因在中国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的遗传和功能研究
目的:  1、研究中国人群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sporadicamyotrophiclateral sclerosis,sALS)患者及对照人群中神经丝蛋白编码基因NEFH/NEFM/NEFL的变异情况,构建蛋白变异...
林枫
关键词:基因变异临床表型遗传异质性
文献传递
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胃肠减压、胆囊切除的步骤、胆总管分离、切开胆总管、胆总管取石、减少胆汁污染的腹腔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手术的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完成的40例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0.1±35.8)min,其中取石时间(50.2±15.6)min,一般24-36 h患者胃肠道功能均能恢复。术后少量胆漏4例,经引流后治愈;2例造影提示残余结石,6周经T管窦道取尽结石;肺部感染3例保守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可提高取石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充分体现微创的理念。
李林立林枫叶启文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
经颅磁刺激治疗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 TMS)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2月,发病在3 d内的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90例,在常规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针灸治疗的基础上,按是否经过r TMS治疗及真假刺激分为无刺激组、刺激组、假刺激组,随访1年时间,收集临床资料,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析3组的预后。结果刺激组的完全康复率较无刺激组和假刺激组高(P<0.05),完全康复者康复时间较另外2组短均缩短(P<0.01)。结论r TMS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又一个有效手段,为进一步改善该病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林枫彭林强刘玮洪卫民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炎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预后
血糖水平与部分前循环梗死预后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期血糖水平与部分前循环梗死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80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史、糖化血红蛋白及入院24h内的血糖水平分组,血糖正常组(n=20),应激性高血糖组(n=34),糖尿病组(n=26)。3组患者于入院即时及治疗12d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致残程度评估。结果 (1)应激性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入院NIHSS评分更高(P<0.05);(2)血糖正常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治疗12d的NIHSS、MRS评分低于糖尿病组(P<0.05);(3)血糖正常组的治疗效果较应激性高血糖组及糖尿病组好(P<0.05)。结论合并高血糖状态的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更重,糖尿病伴前循环梗死的近期预后较差。
姚桂芬林枫
关键词:血糖糖尿病预后卒中
146例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个体化治疗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对福建医大附属临床教学基地宁德市闽东医院近4年来使用不同方法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总体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具体病情,术前制定详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术中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采取不同的综合治疗措施,能明显提高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治愈率。结论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病情复杂,无统一的治疗方法,但有共同的治疗原则。对每个病例制定详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李旋叶启文林枫李林立林德新张代场
关键词:胆管结石个体化治疗
散发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RHGEF28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1、研究中国人群散发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ARHGEF28基因突变/变异谱,并结合发现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2、针对发现的突变预测产物蛋白的结构变化,为研究该基因突变与中国人群中散发肌...
林枫
关键词:基因突变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文献传递
胆囊胆管十二指肠瘘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22例报告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探讨胆囊胆管十二指肠瘘的术前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从2001年至2012年1242例胆道手术中发现22例胆肠内瘘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 术前符合以下五项中三项者之诊断符合率达64%:(1)反复畏寒发热为主,无黄疸或仅有轻度黄疸;(2)CT胆囊明显萎缩或无法找到胆囊;(3)CT提示右上腹结构紊乱、肠管扩张、紧贴肝缘;(4)B超或CT提示胆囊或胆道积气;(5)胃肠钡透或十二指肠镜发现球部明显变形或异常开口.全组无死亡病例.发生胆瘘2例,分别于术后第6天、第7天出现胆瘘,胆汁每日引流量约500 ml,经持续引流1个月后胆瘘自愈;切口感染6例,右侧胸腔积液8例,残余结石8例.无肠瘘,无胆管狭窄.结论 术前仔细询问病史及研读CT及B超结果可明显提高诊断率;采取个体化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明显减少并发症.
叶启文李林立张代场占文峰林枫黄驿胜
关键词:胆道肠瘘胆瘘
外伤性肝破裂非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在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中选择非手术治疗病例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非手术治疗的64例肝破裂患者,观察入院时生命体征、腹腔出血量及肝破裂程度,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56例经非手术治疗成功,8例中断保守,行手术治疗。结论肝破裂患者若循环系统稳定或治疗后可稳定者均可考虑非手术治疗,常可获满意效果。其中入院时血压稳定,腹腔无或少量游离液体,AAST分级Ⅱ级以下者预后较好,CT扫描腹腔内出血量>500mL时,成功率明显降低。
李林立张代场林峰叶启文林枫
关键词:肝破裂外伤性保守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