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宇

作品数:15 被引量:86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地下水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地下河
  • 4篇岩溶
  • 3篇岩溶地下
  • 3篇岩溶地下水
  • 3篇化学特征
  • 3篇河水
  • 2篇地下河系统
  • 2篇水化学
  • 2篇温泉
  • 2篇污染
  • 2篇矿业
  • 2篇矿业权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热温标
  • 1篇地下水系统
  • 1篇岩溶管道
  • 1篇岩溶水

机构

  • 14篇国土资源部
  • 13篇西南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信...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四川省地质环...

作者

  • 15篇张宇
  • 12篇杨平恒
  • 7篇王建力
  • 5篇谢世友
  • 5篇任娟
  • 5篇陈峰
  • 5篇张海月
  • 4篇刘黛薇
  • 3篇于正良
  • 2篇郭振华
  • 2篇蓝家程
  • 2篇郭振华
  • 1篇谢正兰
  • 1篇张宇
  • 1篇任娟
  • 1篇袁道先
  • 1篇任坤
  • 1篇陈雪彬
  • 1篇田萍
  • 1篇王蓉

传媒

  • 4篇西南大学学报...
  • 3篇环境科学
  • 3篇中国岩溶
  • 2篇国土资源情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审批政策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2017年底,国土资源部针对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审批管理相继发布了3个规范性文件,废止了22个现行的规范性文件。本文分析了政策出台的背景,分类研究了新政策实施后相较于以往矿业权审批管理政策的主要变化以及部分变化对矿业权人的影响,并对新政实施后应进行的相关配套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为矿业权人在办理勘查开采审批过程中的政策把握提供借鉴。
肖宇评郭振华郭振华徐荣强
关键词:矿业权
基于在线高分辨率示踪试验的岩溶地下河管道特征分析——以重庆市彭水县岩窝坨至纸厂泉段地下河为例被引量:8
2015年
以重庆市彭水县岩窝坨至纸厂泉段地下河为研究对象,将荧光素钠作为示踪剂,利用在线高分辨率示踪技术获取地下水中荧光素钠穿透曲线,结合定量计算方法分析地下河管道几何特征.结果表明:试验示踪剂回收率为82.2%,证明纸厂泉为该流域岩溶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出口;穿透曲线为双峰型,表明岩窝坨至纸厂泉段岩溶地下河存在2条并联的岩溶管道.定量计算发现地下河储水管道的平均直径为17m,储水体积为4.5×106 m3.
刘树林范泽英杨平恒卢丙清黄山松张宇陈雪彬
关键词:示踪试验地下河岩溶管道
川东平行岭谷典型岩溶含水介质特征的识别方法探讨——以重庆青木关地下水系统为例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流量指数衰减法、示踪试验法、地球化学法等3种方法,探讨重庆青木关岩溶含水介质的组合情况.通过流量指数衰减法计算发现,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管道水和裂隙水分别占含水层水资源量的16.7%和83.3%,裂隙介质在地下水资源的调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示踪试验表明,研究区发育有一条规模较大的岩溶管道,管道直径为数米级;水化学和δD,δ18 O值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的含水介质为裂隙和管道介质并存.研究认为,可用流量指数衰减法查清不同含水介质的构成,辅助以示踪试验法计算管道直径及相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并圈定流域范围,地球化学法作为以上2种方法的补充.
杨平恒张宇田萍卢丙清谢世友况又莉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含水介质裂隙
矿业权审批优化服务改革的举措、成效及展望
2017年
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是国土资源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梳理了十八大以来,国土资源部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中,简政放权做"减法"、加强监管做"加法"和优化服务做"乘法"的进展和成效,提出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为矿业权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借鉴。
郭振华郭振华刘明洲刘明洲
关键词: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
小型人工湖泊水体地球化学冬夏昼夜变化对比研究——以西南大学崇德湖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解小型人工湖泊水体地球化学昼夜变化特征对其水环境的指示作用,以西南大学崇德湖为研究对象,在冬、夏两季对崇德湖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以及光照强度和光合有效辐射进行自动监测,并对水样中的总细菌及总大肠菌群数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崇德湖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物理化学特征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昼夜变化,pH值、溶解氧在冬、夏季均呈现白天上升夜晚下降的特征,电导率则呈现白天下降夜晚上升的特征.水物理化学昼夜变化的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夏季水体的溶解氧、pH值午后便出现峰值,水物理化学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冬季增大.崇德湖水物理化学的昼夜变化以及冬、夏差异表明,以校园湖泊为代表的小型人工湖泊较生态环境良好的天然湖泊具有溶解氧和电导率平均值较高、水体微生物作用突出等特征.
张宇杨平恒王建力于正良詹兆君陈峰张琳况又莉张弘
关键词:人工湖泊地球化学
重庆綦江老瀛山地区槽模构造的发现及古流向意义
2016年
在对重庆綦江老瀛山地区的野外考察中,在上白垩统夹关组地层发现3处沉积岩底面上成群分布的槽模构造,分布海拔为766~891m,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下伏岩层均为泥岩或泥质粉砂岩.槽模长轴彼此平行,呈雁行状排列,轴长在5~20cm,槽模突起陡端指向25°~37°方向,表明晚白垩世老瀛山地区的古水流自NE向SW流动.这些槽模的发现,为恢复晚白垩世綦江地区古流水的方向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杨平恒詹兆君谢显明罗顺清张海月陈峰任娟刘黛薇张宇胡旭峰杜冰雪
关键词:砂岩
水位变化影响下的河水-地下水侧向交互带地球化学动态被引量:11
2017年
为了解不同水位变化影响下的河水与地下水侧向交互带地球化学特征动态,以重庆市马鞍溪为研究对象,选取丰水期向枯水期过渡的10—12月为研究期,对河水、地下水及交互带的水位、水温、溶解氧(DO)、pH值、电导率(EC)进行监测,结合对水体主要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表明,随枯水期到来,侧向交互带水位发生较大变化,交互带与河水间的水位梯度缩小,河水入渗动力逐渐减弱。水位的变化及入渗水温的降低,使交互带微生物活动减弱,pH值上升且变幅减小,DO上升。在其影响下,交互带EC下降,变幅减小,交互带对NO_3^-、SO_4^(2-)的净化能力降低,对Mn、Zn等重金属固定能力增强。通过分析交互带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可推断出随马鞍溪枯水期的到来,侧向交互带边界由距河岸30~50 cm移动至距河岸30 cm以内。
杨平恒张宇王建力谢世友
关键词:水位变化地球化学河水地下水
河水-地下水侧向交互流运动机制被引量:3
2017年
河水-地下水交互带对河流和地下水水质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河水-地下水侧向交互带中交互流的运动机制,以重庆市马鞍溪为研究对象,选取旱季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为研究期,对河水、交互带及地下水的水位、水温、pH、Cl-进行监测,结合对交互带沉积物渗透系数、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溶解有机碳浓度的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渗透系数对交互带水位变化及交互流运动有重要的影响,使得交互流在距河岸10cm附近易受降水下渗及蒸散发的影响.研究期间以地下水补给河水为主,地下水在补给过程中对交互流的影响逐渐减弱.交互流在距河岸30cm附近仍以受地下水影响为主,地下水运动至距河岸10~30cm后与降水、河水的混合作用增强,水分受沉积物质地影响在距河岸10cm附近富集,并通过交互流不断补给河流,从而对河水水质造成潜在影响.
张宇张宇杨平恒王建力
关键词:氢氧稳定同位素
西南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以重庆市青木关、老龙洞为例被引量:13
2016年
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人类活动方式下西南典型岩溶地下河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以地质背景相似的重庆青木关和老龙洞地下河为例,从月动态、单场降雨动态两个尺度,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对两岩溶地下河出口姜家泉、老龙洞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姜家泉与老龙洞的Ca^(2+)、HCO_3^-、Mg^(2+)、K^+、NO_3^-、Na^+、SO_4^(2-)、Cl^-、电导率等差异显著,姜家泉K+、NO-3的月动态变化幅度和浓度均值大于老龙洞,Na^+、SO_4^(2-)、Cl^-的月动态变化幅度和浓度均值则小于老龙洞.由PCA分析可知,水-岩作用对两岩溶地下河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变化都起重要作用,但青木关主要受农业活动影响,老龙洞则主要受城镇活动、工业活动影响.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方式和程度的差异,两岩溶地下河对单场降雨的响应也不同,姜家泉各指标变化与流量变化高度一致,老龙洞各指标的变化相对无序.青木关水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受水土流失、农业活动影响较大,水-岩作用次之.老龙洞则主要受到水-岩作用的影响,受城镇活动、工业活动、水土流失作用的影响也较明显.
詹兆君陈峰杨平恒任娟张海月刘黛薇蓝家程张宇
关键词:地下河水文地球化学主成分分析
旅游活动影响下的岩溶地下水理化特征演化及其概念模型——以世界自然遗产地金佛山水房泉为例被引量:8
2018年
为探究高强度旅游活动影响下岩溶地下水理化参数的演变特征,以重庆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水房泉岩溶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旅游旺季(冬季)对水房泉中各理化指标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和分析。研究表明:水房泉在旅游活动高峰期前表现出自然背景条件下的水质特征,各理化指标波动较小;随着旅游高峰期的到来,水中的p H值、电导率(SpC)、溶解氧(DO)、浊度、方解石饱和指数(SIc)、二氧化碳分压(pCO_2)、Ca^(2+)、Mg^(2+)、HCO_3^-等均产生了显著的波动。旅游活动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微生物所需的有机质,以及硫酸和硝酸等酸类污染物,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碳酸与酸类污染物一起会加剧岩溶地下管道的溶蚀,使地下水中富集碳酸盐岩溶蚀物Ca^(2+)、Mg^(2+)、HCO_3^-等(浓度增幅分别为10%、22%、26%);同时因污水中的污染物成分不同,导致高峰期间水房泉中的K^+、Na^+、Cl^-、PO_4^(3-)、SO_4^(2-)的上升幅度均比其余水化学参数大(浓度增幅分别为257%、273%、286%、750%、93%)。大量污水的注入亦导致了地下水中SpC上升,DO下降,水体净化能力变差,水体更容易遭受污染。根据人类活动对岩溶地下水的影响以及其理化指标演变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概念模型。研究综合表明了水房泉流域地下水对强烈的人类活动响应极其迅速、敏感,易遭受污染。
任娟任娟王建力杨平恒张宇王建力陈峰于正良刘黛薇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污染旅游活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