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振华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切除
  • 4篇肝硬化
  • 3篇围术期
  • 3篇麻醉
  • 2篇动脉
  • 2篇动脉压
  • 2篇断流
  • 2篇断流术
  • 2篇血乳
  • 2篇血乳酸
  • 2篇亚群
  • 2篇乳酸
  • 2篇杀伤
  • 2篇杀伤细胞
  • 2篇切除术
  • 2篇自然杀伤
  • 2篇自然杀伤细胞
  • 2篇桡动脉
  • 2篇桡动脉压
  • 2篇细胞

机构

  • 8篇解放军第30...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302...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9篇毕振华
  • 8篇徐晨
  • 8篇任波
  • 6篇董刚
  • 3篇刘霞
  • 3篇郭晓东
  • 2篇米卫东
  • 2篇刘振文
  • 2篇刘芳婷
  • 2篇王赛
  • 1篇金晓菲
  • 1篇纪旭
  • 1篇马苗
  • 1篇吴红
  • 1篇齐瑞兆
  • 1篇毕京峰
  • 1篇余灵祥
  • 1篇李忠斌
  • 1篇李志伟
  • 1篇张云辉

传媒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肝段切除术围术期动脉血乳酸浓度和桡动脉压的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合并肝炎肝硬化患者行肝段切除术围术期动脉血乳酸浓度,及肝门阻断、开放后有创血压的变化。方法:选择择期行肝段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30名,给予全凭静脉麻醉,于手术开始前、第一肝门阻断开放即时、阻断开放后15min,分别采取动脉血化验血乳酸浓度,记录采取动脉血时血压值及开放后血压最低值,设计为自身前后对照,应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开放即时与开放后15min动脉血乳酸浓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乳酸浓度与肝门阻断时间呈正相关,开放即时与开放后动脉血乳酸浓度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开放后血压下降程度与乳酸浓度无明显相关,与阻断时间无明显相关。肝门阻断前后及开放后15min患者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肝段切除术围术期行第一肝门阻断后血乳酸浓度明显升高,肝脏再灌注期间乳酸未进一步升高,甚至有所降低。开放后血压下降程度与乳酸浓度无明显相关。
毕振华毕晓琳李忠斌任波徐晨米卫东王赛
关键词:肝硬化肝段切除术血乳酸桡动脉压
丙泊酚对肝硬化患者全麻中镇静效应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肝硬化患者全麻中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三组患者:肝硬化且肝功能A级患者32例(A组),肝硬化且肝功能B级患者26例(B组),非肝硬化、肝功能正常,接受其他手术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在丙泊酚全麻诱导中意识消失、BIS值为50时的丙泊酚靶浓度、效应室浓度及丙泊酚用量。结果术前A、B组血浆白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B组血浆白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术前B组胆红素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B组患者意识消失时和BIS 50时的效应室浓度和丙泊酚用量分别为(1.46±0.47)μg/ml、(1.93±0.56)μg/ml和(0.12±0.03)ml/kg、(0.16±0.04)ml/kg,明显低于C组的(2.02±0.65)μg/ml、(2.9±1.31)μg/ml和(0.15±0.02)ml/kg、(0.19±0.05)ml/kg。结论丙泊酚在肝硬化患者全麻诱导中的用量明显低于肝功能正常者,且肝功能越差,丙泊酚用量越少。
徐晨任波张云辉毕振华金晓菲刘霞马苗李军董刚
关键词:全身麻醉丙泊酚肝硬化BIS值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观察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围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的肝硬化患者20例,ASAⅠ或Ⅱ级,静脉注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前(T1)、手术开始后30min(T2)、90min(T3)、手术结束(T4)、术后1d(T5)、7d(T6)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T淋巴细胞、NK细胞绝对数量。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均明显降低(P<0.01),T2时基本恢复至T0时水平;T3、T4时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明显降低(P<0.01)。T6时CD3+、CD4+、CD8+T淋巴细胞明显多于T0~T5时,T3~T5时NK细胞明显少于T0时(P<0.01)。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门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有快速、短期的降低作用,术后7dT淋巴细胞数量不仅得到恢复,并且反馈性地升高,但是NK细胞仅恢复到术前正常水平。
毕振华任波董刚徐晨刘霞米卫东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
脾切断流术围术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的变化,评估患者的抗肿瘤免疫能力是否有所影响,及机体的免疫系统有何变化。方法:选择择期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的肝硬化患者20名,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前(T1)、脾切除即刻(T2)、脾切除后1h(T3)、手术完毕(T4)、手术后1d(T5)、手术后7d(T6)时抽取病人外周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19+B细胞、CD3-56(+NK细胞)绝对数量。结果:与麻醉前相比,切皮前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9+B细胞、NK细胞均明显的降低,而在脾脏切除即刻各系细胞又明显恢复,基本与麻醉前水平相当。然而随着手术继续,在脾脏切除后1h,仅B细胞低于术前,一直持续到手术完毕,但是,此时B细胞与麻醉前比已没有统计学差异。手术完毕时T、B细胞和NK细胞再次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切皮前水平。手术后1d时,CD4+T细胞与NK细胞仍然低于麻醉前,CD3+T细胞、CD3+CD8+T细胞和B细胞已经恢复到麻醉前水平。术后7d时,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B细胞不仅得到恢复,而且还比麻醉前明显升高,但是NK细胞仍与麻醉前的水平相当。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门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患者的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有快速、短期的降低作用,术后7d人体淋巴细胞数量不仅得到恢复,并且反馈性地升高,提示脾脏切除手术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免疫细胞数量。
毕振华郭晓东任波余灵祥董刚徐晨米卫东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复合膜对实质脏器创伤外科止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CS/KGM)复合膜对实质脏器创伤止血的效果。方法:制备1:1配比的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膜,比较其与对照组在兔肝脏、脾脏断面止血效果,测定止血时间,出血量评价复合膜的止血作用。结果:魔芋葡甘露聚糖KGM与壳聚糖CS按1:1的比例制成的复合膜用于肝、脾脏外科损伤,无论在止血时间还是出血量,与云南白药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与普通医用纱布的疗效比较,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KGM复合膜能有效地防止肝、脾脏外伤出血,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任波毕京峰刘芳婷董刚徐晨毕振华王兆海吴红
关键词: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肝脏脾脏止血敷料
肝硬化肝癌切除使用不同麻醉方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肝硬化及肝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4例肝硬化、肝癌接受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32例和单纯静脉麻醉组32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靶控输注异丙酚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和手术后72 h应用细胞流式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Child分级及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毕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数量较麻醉前均有所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 h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数量均恢复术前水平(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和单纯静脉麻醉均可影响肝癌和肝硬化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但对患者免疫功能均为一过性,术后72 h可恢复。
毕振华郭晓东董刚任波阎宝峰徐晨
关键词:肝癌手术静吸复合麻醉免疫
应用MELD评分系统对187例肝硬化死亡患者的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应用MELD评分方法对187例肝硬化死亡患者依照年龄、性别、最主要致死并发症的不同进行分析。方法:统计187例肝硬化死亡患者死亡前最近1次化验结果,计算MELD评分,应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性别组肝硬化死亡患者MEL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不同致死并发症组MEL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上消化道出血组在低MELD评分中所占比重高于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组;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在高MELD评分中所占比重高于上消化道出血组。结论:MELD有它自身的优缺点,应用MELD评分判断预后不能忽略出血因素。MELD评分数值在高MELD评分中与死亡风险无正相关关系。
齐瑞兆李志伟刘振文纪旭张佳斌毕振华
关键词:肝硬化MELD评分
肝段切除术围术期动脉血乳酸浓度和桡动脉压的变化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合并肝炎肝硬化患者行肝段切除术围术期动脉血乳酸浓度,及肝门阻断、开放后有创血压的变化。方法:选择择期行肝段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30名,给予全凭静脉麻醉,于手术开始前、第一肝门阻断开放即时、阻断开放后15m...
毕振华毕晓琳任波徐晨米卫东王赛
关键词:肝硬化肝段切除术血乳酸桡动脉压
文献传递
不同灌注方法对原位肝移植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年
目的:观察下腔静脉逆灌注法与常规门静脉正向灌注法应用于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种灌注法对新肝期再灌注后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经典非转流肝移植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灌注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下腔静脉逆灌注法;B组(30例)采用门静脉正向灌注法。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体温、内环境的改变等情况。结果:①分别在新肝开放即刻、新肝期5分钟及15分钟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肺动脉压楔压、心率变化程度及心脏指数,A组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别于新肝期5分钟及15分钟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A组低于B组(P<0.01);③观察开放时两组患者的最低温度,A组高于B组(P<0.01);④观察血管活性药物用量,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典非转流肝移植术中,采取逆灌注方法可减少术后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两种灌注方式均需要加强对血流动力学、体温、酸碱平衡的监测与调整,做到针对性的麻醉管理。
董刚任波郭晓东徐晨刘芳婷李晶刘霞毕振华刘振文
关键词:麻醉灌注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