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肇

作品数:149 被引量:1,068H指数:1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8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4篇骨折
  • 32篇内固定
  • 25篇细胞
  • 19篇缺损
  • 19篇骨缺损
  • 18篇骨质
  • 18篇骨质疏松
  • 17篇手术
  • 14篇成骨
  • 13篇胫骨
  • 13篇脉冲电磁场
  • 13篇骨科
  • 13篇干细胞
  • 12篇外固定
  • 1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1篇骨细胞
  • 10篇微创
  • 10篇绝经后骨质疏...
  • 9篇股骨
  • 9篇仿生脉冲电磁...

机构

  • 14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广州军区武汉...
  • 2篇空军总医院
  • 1篇比利时鲁汶大...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牛津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德国明斯特大...
  • 1篇解放军第32...
  • 1篇清华大学玉泉...
  • 1篇利兹大学
  • 1篇金川集团公司
  • 1篇巴塞尔大学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149篇谢肇
  • 78篇许建中
  • 64篇吴雪晖
  • 45篇罗飞
  • 38篇王序全
  • 27篇何清义
  • 25篇周强
  • 25篇李起鸿
  • 24篇代飞
  • 19篇马树枝
  • 18篇张泽华
  • 14篇张劲松
  • 12篇侯天勇
  • 12篇孟萍
  • 9篇谭祖键
  • 8篇黄科
  • 6篇汪小华
  • 6篇孙东
  • 6篇沈杰
  • 5篇陈自强

传媒

  • 31篇重庆医学
  • 2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3篇中华创伤杂志
  • 8篇第十一届全军...
  • 5篇中华骨科杂志
  • 5篇局解手术学杂...
  • 5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中国骨质疏松...
  • 3篇西北医学教育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2篇第二届全国创...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年份

  • 4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10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5篇2010
  • 9篇2009
  • 21篇2008
  • 42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期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移植病灶区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随访观察
目的 在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中,探讨以同种异体髂骨块作为植骨替代材料,行一期病灶彻底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回顾分析术中、术后结果,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张泽华许建中罗飞周强谢肇何清义代飞
关键词:脊柱结核同种异体骨前路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被引量:28
2007年
目的探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76例GustiloIII型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中ⅢA型4l例,ⅢB型22例,ⅢC型13例。其中57例伤口行彻底清创后采用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或局部皮瓣、肌皮瓣转位,一期闭合创面;19例经抗感染、局部换药后二期闭合创面,骨折均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进行固定。结果随访8—56个月,平均26个月。其中创面感染15例,经抗感染、换药、皮瓣转位后治愈;针道感染9例,经换药后治愈;未并发骨髓炎。骨折愈合时间3—15个月,平均6.3个月,其中4例延迟愈合;4例骨不连和2例骨缺损患者经再次手术加压固定或结合肢体延长术后骨愈合。结论半环槽式外固定器采用多向穿针三维立体固定,治疗GustiloⅢ型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稳固、微创、有利于控制感染及促进骨折愈合的优点,但仍需防治针道感染、骨不连、骨缺损等并发症。
吴雪晖王序全谢肇马树枝许建中李起鸿
关键词:胫骨腓骨骨折骨折固定术骨折愈合
应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的作用。方法从2004年1月-2008年12月,32例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应用损害控制策略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无死亡,2例因伤情严重而截肢,2例多发伤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开放伤患者出现创面感染,经治疗病情稳定后行Ⅱ期手术,效果良好。1例发生骨不连,经再次手术后骨折愈合,5例有膝、踝关节活动受限。结论损害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而将其应用于下肢多发性骨折的治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吴雪晖罗飞谢肇王序全侯天勇孙东
关键词:多发性骨折下肢
Masquelet技术治疗创伤后长骨骨髓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7年
创伤后长骨骨髓炎常继发于严重开放性骨折及部分闭合性骨折患者,一直以来都是临床骨科治疗的难题。Masquelet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骨重建方法,在急性骨缺失、肿瘤、感染等方面的治疗都证实了其有效性。该技术主要分2期进行:一期通过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控制感染,并诱导形成一层具有生物活性的膜;二期取出骨水泥,膜内植骨重建骨缺损。Masquelet技术使骨快速愈合以及重建大节段骨缺损的能力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就Masquelet技术治疗创伤后长骨骨髓炎的进展作一综述。
傅景曙喻胜鹏汪小华李伟谢肇
关键词:骨髓炎骨缺损
经皮加压空心钉微创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加压空心钉技术微创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科1997年5月至2005年12月间行闭合复位、经皮加压空心钉治疗的145例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Garden分型:Ⅰ型7例,Ⅱ型54例,Ⅲ型78例,Ⅳ型6例。结果随访12~104个月,平均46.2个月。139例骨折愈合,6例骨不连,骨折愈合率95.9%。17例股骨头缺血坏死,坏死率11.7%。其中Garden Ⅳ型骨折愈合率83.3%,股骨头缺血坏死率66.7%。髋关节功能评价,优58例,良73例,差14例,优良率90.3%。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加压空心钉技术微创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但对Garden Ⅳ型骨折宜采用关节置换术。
吴雪晖谢肇罗飞代飞王序全马树枝张劲松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骨折内固定微创术股骨头缺血坏死
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5月采用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31例33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男性12例,女性19例,年龄42~81岁,平均54.15岁。根据AO/SAIF分型:B1型2侧,B2型2侧,B3型4侧,C1型8侧,C2型12侧,C3型5侧。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均获得骨折愈合且对位良好,患者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疗效依照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22侧,良7侧,可4侧,优良率为88%。结论克氏针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一种微创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王蒙马树枝吴雪晖谢肇罗飞代飞张劲松何清义王序全
关键词:桡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微创
微创手术治疗尺骨鹰嘴横形或斜形骨折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双边外固定器固定的微创手术治疗尺骨鹰嘴横形或斜形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透视下行闭合复位后,经闭合穿针微创手术弹性外固定治疗尺骨鹰嘴横形或斜形骨折38例,术后开始康复训练。结果38例术后随访12~27个月,均在5~12周内临床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无任何并发症及后遗症,根据Broberg和Morrey评估标准,优26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4.7%。结论闭合复位弹性外固定结合康复训练是治疗尺骨鹰嘴横形或斜形骨折可行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王蒙吴雪晖马树枝王序全罗飞谢肇何清义代飞张劲松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微创外固定
PMMA骨水泥与磷酸钙骨水泥诱导成膜及其对成骨活性的差异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比较PMMA骨水泥与磷酸钙骨水泥诱导周围形成膜的结构和成骨活性的差异。方法 3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MMA组和磷酸钙组,每组16只,双侧桡骨制造15 mm骨缺损,分别植入PMMA和磷酸钙骨水泥,4、6周后每组选取2只兔子取出骨水泥周围包裹的诱导膜比较膜厚度及血管密度;第4周取出骨水泥并在膜内植入自体松质骨,植骨后8、12周分别通过放射学和组织学评估新生骨形成的情况。结果 1 4、6周时PMMA骨水泥组诱导形成的膜厚度分别为(1 108±26)、(945±42)μm,磷酸钙骨水泥组诱导成膜厚度为(945±34)、(778±22)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MA骨水泥诱导的膜血管密度分别为6、3个/cm2,而磷酸钙骨水泥诱导形成的膜血管密度分别为2、2个/cm2。2放射学检测可见植骨后第8、12周PMMA组成骨按Lane-Sandhu X线评分(2.84±0.36)、(4.22±0.54)优于磷酸钙组(1.98±0.15)、(3.16±0.2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第8、12周组织学观察PMMA组按Nilsson组织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3.14±0.29)、(4.63±0.37),成骨优于磷酸钙组(2.10±0.18)、(3.59±0.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西兰兔桡骨骨缺损处PMMA骨水泥诱导形成的生物膜较磷酸钙骨水泥诱导形成的生物膜具有更强的促血管化和成骨活性。
魏富达汪小华谢肇
关键词:磷酸钙骨水泥骨重建
虚拟现实技术在循证骨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4年
循证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生利用各种方式来获得最佳研究证据,结合医生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经验,并考虑患者的意愿制定出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案[1].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生成一个逼真的、具有视、听、触等多种感知的虚拟环境,使人感觉身临其境[2].利用该技术也已经可以模拟复杂的骨科手术,如关节成形术、关节离断术等[3].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在疾病诊断、康复治疗、远程医疗等许多医疗方面得到应用[4].虚拟现实技术在循证骨科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虚拟解剖学方面和虚拟手术学方面.
谢肇李伟傅景曙黄科喻盛鹏
关键词:骨科教学循证医学虚拟现实技术
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后SLA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后(osteogenic cells differentiatedfrommesenchymal stemcell,DOC)在IFN-γ刺激下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ymphocyte antigen,SLA)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对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从而了解其免疫原性。方法以未分化的MSC为对照,采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DOC、未分化的MSC、MSC+IFN-γ组、DOC+IFN-γ的SLA基因表达情况,采用单向混合淋巴反应观察各组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A)刺激PBMC的每分钟脉冲值(CPM)变化。结果DOC组、MSC+IFN-γ组、DOC+IFN-γ组SLA-I(P1,P14)表达上调(P<0.05),SLA-Ⅱ(DRA、DRB、DQA、DQB)表达明显上调(P<0.01)。并能抑制PHA刺激的PBMC增殖反应。结论在体外实验中,DOC在IFN-γ刺激下仍具有低免疫原性,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梁文杰吴雪晖谢肇郭书权罗飞何清义许建中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SLA免疫原性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