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飞

作品数:222 被引量:955H指数:1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1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 2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4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8篇脊柱
  • 40篇细胞
  • 37篇结核
  • 34篇腰椎
  • 34篇干细胞
  • 28篇间充质干细胞
  • 28篇充质干细胞
  • 27篇组织工程骨
  • 27篇内固定
  • 26篇手术
  • 24篇成骨
  • 21篇骨折
  • 20篇脱钙
  • 19篇间充质
  • 17篇植骨
  • 16篇异体
  • 16篇前路
  • 16篇缺损
  • 15篇骨缺损
  • 11篇骨髓

机构

  • 216篇第三军医大学...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广州军区武汉...
  • 6篇兰州军区兰州...
  • 4篇解放军第20...
  • 2篇成都军区总医...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一八...
  • 2篇兰州军区总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金川集团公司
  • 1篇解放军188...
  • 1篇解放军第18...
  • 1篇生物芯片北京...

作者

  • 222篇罗飞
  • 171篇许建中
  • 76篇周强
  • 65篇侯天勇
  • 59篇何清义
  • 55篇张泽华
  • 54篇代飞
  • 45篇谢肇
  • 43篇吴雪晖
  • 32篇王序全
  • 25篇张劲松
  • 14篇李志强
  • 10篇刘杰
  • 9篇曾玲
  • 8篇宋晋刚
  • 8篇刘曦明
  • 8篇蒲小兵
  • 8篇葛宝丰
  • 8篇邓墨渊
  • 8篇蓝旭

传媒

  • 4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5篇重庆医学
  • 13篇中华创伤杂志
  • 9篇第十一届全军...
  • 6篇中华骨科杂志
  • 6篇局解手术学杂...
  • 5篇华南国防医学...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颈腰痛杂志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第十届全国烧...
  • 4篇第十届西部骨...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3篇第二届首都骨...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免疫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8篇2017
  • 10篇2016
  • 16篇2015
  • 23篇2014
  • 25篇2013
  • 12篇2012
  • 13篇2011
  • 25篇2010
  • 13篇2009
  • 22篇2008
  • 22篇2007
  • 5篇2006
  • 14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2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个体化组织工程骨成骨机制探讨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组织工程骨可能的成骨机制。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自主构建的个体化组织工程骨内分泌的成骨关键蛋白BMP-2、TGF-β1以及IGF-1的表达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个体化组织工程骨WB结果显示以上三种蛋白均有表达,且分泌最高峰在上架后第5~9天。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个体化组织工程骨可分泌较多的成骨关键蛋白,最佳手术植入时间为构建后第5~9天。
刘杰许建中刘曦明罗飞何清义代飞谢肇
关键词:成骨机制骨缺损修复
新型骨髓干细胞富集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骨髓干细胞富集材料,并观察其表征。方法用预先制备的人脱钙骨基质(DBM)与多聚左旋赖氨酸(PLL)复合制备富集材料。参照Zhang氏液体置换法测定其密度与孔隙率;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其孔径、表面及横断面超微结构;拉曼光谱分析鉴定材料成分,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经PLL修饰的DBM富集材料(PLL-DBM)密度为(0.27±0.02)g/ml,孔隙率为(73±11)%,孔径为(412.73±160.29)μm。孔隙内部有大量孔隙相互连通,PLL在材料内外表面形成均匀的乳白色涂层,并在天然孔隙内形成更小、孔径较均匀的网孔结构。结论制备的PLL-DBM具有自体骨三维空间结构和促进细胞粘附的PLL,是一种较理想的骨髓干细胞富集材料。
刘曦明许建中陈庄洪李世普罗飞曾玲刘杰
关键词:脱钙骨基质骨髓干细胞
PLL-DBM支架材料富集骨髓有核细胞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评价PLL-DBM支架材料富集骨髓有核细胞的效果。方法用人脱钙骨基质(DBM)与不同浓度的多聚左旋赖氨酸(PLL)复合制备PLL-DBM支架材料。实验分组:A组:单纯DBM,B~F组分别是由0.01%,0.05%,0.1%,0.5%和1%的PLL与DBM制备的PLL-DBM。应用选择性细胞滞留技术观察PLL-DBM对骨髓有核细胞(NCs)的浓度富集倍数与粘附率。结果①PLL-DBM支架材料对人骨髓NCs浓度富集倍数与粘附率随着PLL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②D组对人骨髓NCs浓度富集倍数为(3.18±0.31)倍,粘附率达(53±12)%,与A、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L-DBM支架材料对骨髓有核细胞的富集效果与PLL浓度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随着PLL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0.1%PLL制备的PLL-DBM(D组)在富集效果和制备成本上分别优于其它各组,是较理想的骨髓干细胞富集材料之一。
刘曦明许建中陈庄洪罗飞曾玲刘杰叶青
关键词:脱钙骨基质骨髓有核细胞
微创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
目的探讨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应用LISS技术治疗的12例膝关节周...
王序全吴雪晖罗飞谢肇张劲松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
小鼠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的构建及评估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简便易行的标准化小鼠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方法测量小鼠股骨的解剖参数。将30只2~3月龄FVB/N品系的小鼠分成3组,每组10只,用我们自行设计的内固定物固定后分别制备长度为1、2 mm和2.5 mm的股骨干中段骨和骨膜缺损模型,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的方法来观察骨缺损的愈合进程。结果术后3个月通过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证实1 mm的缺损可以通过自身修复机制完成骨缺损的愈合,而2、2.5 mm的缺损则无法自行愈合,建模成功率为89.7%。结论通过自行设计的内固定物构建的小鼠股骨缺损模型,在不填充植骨材料的情况下,2 mm以上的骨缺损不能自行愈合,符合临界骨缺损的标准。
靳慧勇侯天勇罗飞李志强易绍萱常正奇边巴罗布许建中
关键词:股骨动物模型小鼠
三维立体培养法诱导去分化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重新表达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用藻酸盐三维立体培养法及离心管聚集体诱导培养法促进去分化的永生化软骨细胞第50代(IHACs50)重新表达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标志性表型。方法利用藻酸盐三维立体培养法以及离心管聚集体诱导培养法分别诱导培养去分化的永生化人关节软骨细胞第50代,然后用Ⅰ、Ⅱ、Ⅲ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Ⅱ型胶原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胶原定量检测该永生化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表型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T-PCR检测分别提示藻酸盐三维立体培养法和离心管聚集体诱导培养法使去分化永生化人关节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染色阳性以及621bp的Ⅱ型胶原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3H-脯氨酸标记SDS-PAGEⅡ型胶原定量检测发现前者促进Ⅱ型胶原分泌较后者多。结论去分化永生化人关节软骨细胞可以经不同的诱导方法而重新表达Ⅱ型胶原表型,藻酸盐三维立体培养法因与软骨细胞的生理环境相似,故促进Ⅱ型胶原重新表达较多。
何清义李强罗飞许建中
关键词:软骨细胞表型
EPCs促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早期组织学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价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促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早期组织学结果。方法将来源于自体骨髓的EPCs与经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脱钙骨基质(DBM)共同构建的促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通过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术后2、4周时骨缺损区的组织学改变。结果实验组(EPCs+BMSCs+DBM)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量更多,功能更活跃,骨小梁更成熟,并可见较多梭形的血管内皮细胞,新生血管更丰富。结论EPCs促血管化组织工程骨能在骨愈合早期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并进一步促进成骨,加速骨愈合。
吴雪晖谢肇罗飞许建中曾玲孙东
关键词:血管内皮祖细胞组织工程骨骨缺损组织学
含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的骨基质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的骨基质材料及制备方法,该材料为在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表面接种有分泌出成骨诱导功能蛋白而促进成骨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动物骨基质材料。该骨基质材料具有骨组织的天然结构和特性以及...
许建中侯天勇常正奇李志强罗飞吴雪晖邓墨渊王品品
文献传递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8
2011年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iopmentaidysplasa of the hip,DDH)是小儿比较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包括骨骼和软组织两方面的变化,病变累及髋臼、股骨头、关节囊和髋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DDH在国发病率比较高,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本科自2008-2010年共收治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3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整体护理,疗效显著,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杨阳侯天勇罗飞许建中陈雍华
关键词:髋关节脱位护理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原因分析及再手术疗效观察被引量:33
201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对再手术治疗效果观察随访。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27例再手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男15例,女12例,年龄21~65岁,平均36.5岁。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导致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和作用强度,针对主要原因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再手术方式:单纯病灶清除术5例,病灶清除和窦道切除术7例,Ⅰ期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8例,Ⅰ期经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灌注引流和局部化疗2例,单纯CT引导下经皮穿刺灌注引流和局部化疗5例。术后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定期检查血沉、X线或CT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脊柱结核术后复发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根据作用强度大小排列为:术前术后未行正规化疗、术后积液未早期发现和处理、自身营养状况差、术中病灶清理不彻底、术后脊柱稳定性差。再次手术术中无大血管、神经或输尿管损伤,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结核症状消失,无结核复发、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复查血沉正常。术后8~12个月影像学复查提示椎间隙植骨均获骨性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结论:脊柱结核再手术原因复杂且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诊断和治疗难度大。术前应详细分析复发的主要原因,强调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个体化手术治疗,同时应加强营养和支持治疗。
蓝旭许建中罗飞刘雪梅葛宝丰
关键词:复发再手术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