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强

作品数:299 被引量:1,424H指数:1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3篇期刊文章
  • 84篇会议论文
  • 32篇专利

领域

  • 229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69篇腰椎
  • 55篇脊柱
  • 45篇细胞
  • 43篇结核
  • 41篇干细胞
  • 36篇内固定
  • 34篇间充质干细胞
  • 34篇充质干细胞
  • 30篇骨髓间充质
  • 30篇骨髓间充质干...
  • 29篇骨折
  • 27篇手术
  • 27篇后路
  • 23篇脊柱结核
  • 22篇胸腰椎
  • 22篇体外
  • 22篇骨细胞
  • 20篇前路
  • 19篇椎间盘
  • 18篇异体

机构

  • 279篇第三军医大学...
  • 19篇第三军医大学...
  • 1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解放军第20...
  • 3篇北京军区总医...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第18...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东华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兰州铁道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沙坪坝...
  • 1篇重庆三峡中心...
  • 1篇兰州军区乌鲁...

作者

  • 299篇周强
  • 160篇许建中
  • 76篇罗飞
  • 66篇代飞
  • 59篇何清义
  • 45篇张泽华
  • 45篇王序全
  • 41篇李起鸿
  • 27篇杨柳
  • 25篇侯天勇
  • 25篇谢肇
  • 25篇宋磊
  • 24篇吴雄飞
  • 24篇吴雪晖
  • 22篇蒲小兵
  • 22篇谭祖键
  • 20篇刘宏
  • 18篇张劲松
  • 18篇戴刚
  • 16篇王浩明

传媒

  • 48篇第三军医大学...
  • 14篇重庆医学
  • 1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0篇中国矫形外科...
  • 9篇中华创伤杂志
  • 9篇局解手术学杂...
  • 9篇第二届首都骨...
  • 8篇中华骨科杂志
  • 7篇西藏医药
  • 7篇脊柱外科杂志
  • 7篇第十一届全军...
  • 6篇中国脊柱脊髓...
  • 5篇中国修复重建...
  • 5篇创伤外科杂志
  • 5篇中华创伤骨科...
  • 5篇2012中国...
  • 5篇2014中国...
  • 4篇临床骨科杂志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9篇2017
  • 11篇2016
  • 18篇2015
  • 32篇2014
  • 14篇2013
  • 16篇2012
  • 8篇2011
  • 24篇2010
  • 15篇2009
  • 18篇2008
  • 24篇2007
  • 16篇2006
  • 31篇2005
  • 20篇2004
  • 13篇2003
  • 13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2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路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适应症选择——976例2年以上随访
目的:通过大宗病例回顾性分析,评价后路动态固定技术治疗多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为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适应症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我院骨科2010年01月-2015年01月使用后路动态固定治疗用于治疗腰...
周强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适应症禁忌症
文献传递
Ⅰ型骨胶原涂层β-TCP对种子细胞生物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Ⅰ型骨胶原将β-TCP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支架材料表面修饰后,对材料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该材料更好地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探索新方法。方法将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多孔道β-TCP支架材料分为A、B两组,从猪皮质骨中提取Ⅰ型胶原对B组材料进行表面涂层处理;体外分离、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为成骨细胞,以5×106/ml分别接种到两组材料中完成组织工程骨的构建,而后继续体外成骨诱导培养2周。计算两组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时细胞与支架材料的复合效率,于不同时相点(3、7、10、14d)检测工程骨中细胞数、ALP活性,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材料内细胞生长状况。结果细胞与支架材料平均复合率由胶原处理前的A组46.95%,提高到处理后的B组60.60%;组织工程骨中细胞数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长,且B组细胞数增加较快,相同时相点两组材料中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相点细胞ALP活性表达B组均高于A组,两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发现两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但B组材料的细胞生长情况明显好于A组。结论Ⅰ型骨胶原表面涂层处理后的β-TCP快速成型材料具有更好的细胞黏附、增殖和促成骨分化能力。
施洪臣周强吴雪晖李详李涤尘刘伟许建中
组织工程血管仿生培养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织工程血管仿生培养器,包括支承座、培养室,培养室分别设置进、出管接头,培养室容腔的一端设置的用于固定血管的装置,和培养室容腔的另一端设置的可轴向运动的用于固定血管且对血管施加拉应力的装置上分别具有两个相...
周强宋磊吴雪晖郭平刘涌刘伟施洪臣李殿威
文献传递
肌腱组织仿生培养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肌腱组织仿生培养器,包括培养室、滑柱,培养室设有进液孔、出液孔,滑柱的一端伸入培养室内,进液孔、出液孔设置于培养室的侧壁上,培养室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第二端盖封口,第一端盖上设有导向孔,所述滑柱间隙配合于...
徐源周强李培甘翼搏李松涛李玉东李瀚卿王浩明宋磊
文献传递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联合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通过术后随访评价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置换节段与融合节段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CDR联合ACDF病例(杂交手术组)和15例多节段ACDF病例(融合手术组)的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椎间隙高度、颈椎总活动度和节段活动度占颈椎总活动度的百分比值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杂交手术组15例患者平均随访21.1个月,融合手术组15例患者平均随访25.1个月。2组病例术后各随访点VAS评分、NDI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末次随访时杂交手术组置换节段活动度占颈椎总活动度的百分比值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大(P<0.05),上下位邻近节段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手术组上下位邻近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1)。术后随访时间内未观察到装置松动、移位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ACDR联合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具有良好早期临床疗效,在维持颈椎运动功能的同时减少邻近节段运动负荷,是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陈道森施荣茂周强许建中王浩明刘列华代飞罗飞何清义
关键词:颈椎病
不同接种密度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观察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观察不同接种密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与冻干脱钙骨基质 (FDBM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影响 ,以选择适宜的接种密度。方法 将不同密度的羊MSCs与同种异体FDBM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 ,通过细胞计数、相差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及MTT检测等方法评价细胞在材料中的黏附、生长情况。结果 MSCs在立体网孔结构的FDBM上能较好的黏附、铺展、增殖 ;接种细胞密度低于 2× 10 6/ml时 ,FDBM上的MSCs附着量随接种细胞密度升高而增加 ,超过该密度后上架细胞数不再增加 ,最大上架细胞数为 (5 .0 1± 0 .5 8)× 10 4/块 (FDBM)。结论 FDBM支架上的活细胞数存在一定极限 ,理想细胞接种密度应该在 (1~ 2 )× 10 6/ml。
秦辉许建中王序全罗飞周强何清义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钙骨基质接种密度
椎间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后路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评估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行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并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资料的患者2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临床疗效。腰椎正侧过伸过屈位片测量动态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intervertebral space ratio,IVS)、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腰椎总活动度(L1~L5)的变化,采用Woodend分级评价椎间盘髓核有无信号改变。随访时间(28.45±3.59)个月。结果术后24个月VAS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动态固定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均较术前降低(P<0.05)。屈伸活动度:动态固定节段由(5.62±4.30)°降至(3.53±1.52)°(P<0.01),邻近节段和腰椎总活动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动态固定节段及邻近节段髓核信号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能维持固定节段术后椎间隙高度并保留一定的运动度,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
王浩明李瀚卿施荣茂周强侯天勇刘列华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动态内固定
组织工程中胶原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06年
组织工程是应用工程学、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替代物,用以维持、恢复或提高人体组织、器官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组织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细胞的选择、支架材料的制备、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及体内植入相容性情况等方面。其中生物支架材料的选择是组织、器官重建的关键因素之一。理想的细胞种植基质材料应具备:①良好的组织相容性;②合适的孔径、较高的孔隙率(〉90%)和相连的孔形态;③生物可降解性和适宜的降解速度,降解速度应与组织生长速度相匹配;④大的表面积和合适的表面理化性质,
施洪臣周强许建中
关键词:生物支架材料组织工程骨组织相容性胶原生物可降解性降解速度
严重胫骨干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骨外固定治疗(附25例报告)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评估骨外固定治疗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5例骨折均采用骨外固定治疗。骨断端相对稳定者采用骨断端直接加压固定,粉碎性或多段粉碎骨折整复后行中立位固定;不稳定大斜面或大骨块骨折复位后辅加侧方加压器顶压或加拉力螺丝钉固定。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选用腓肠肌内侧头,或腓肠肌皮瓣转位、中下段用邻近筋膜皮瓣覆盖。结果:25例中19例伤口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5~7月、平均5月,关节活动及功能效果满意。结论:本方法简便,骨折固定牢稳。钢针远离骨折端对血供干扰小,有益于骨愈合。同时也便于术后对肌、皮瓣的观察和伤口二期处理。
马树支许建中吴梅英李起鸿周强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软组织缺损骨折固定术外固定术
膀胱与直肠间的神经支配联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膀胱与直肠之间的神经联系。方法: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进行研究;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15只,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5只),实验组将荧光素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注入直肠右侧...
周强熊恩庆宋波方强
文献传递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