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清义

作品数:129 被引量:734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脊柱
  • 23篇腰椎
  • 23篇骨折
  • 22篇结核
  • 18篇细胞
  • 17篇内固定
  • 16篇手术
  • 15篇脊柱结核
  • 14篇干细胞
  • 13篇疗效
  • 11篇椎间融合
  • 1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1篇骨细胞
  • 11篇充质干细胞
  • 10篇软骨
  • 10篇软骨细胞
  • 10篇手术治疗
  • 9篇缺损
  • 8篇胸腰椎
  • 8篇前路

机构

  • 122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第18...
  • 2篇郧阳医学院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肿瘤研...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解放军181...
  • 1篇生物芯片北京...

作者

  • 129篇何清义
  • 97篇许建中
  • 59篇周强
  • 59篇罗飞
  • 52篇代飞
  • 30篇张泽华
  • 27篇谢肇
  • 25篇王序全
  • 19篇侯天勇
  • 18篇吴雪晖
  • 16篇李起鸿
  • 14篇张劲松
  • 9篇尹芝华
  • 9篇李强
  • 6篇杨柳
  • 6篇马树枝
  • 6篇卢宏伟
  • 5篇吴新军
  • 4篇秦辉
  • 4篇李建华

传媒

  • 2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9篇重庆医学
  • 7篇中华骨科杂志
  • 7篇中华创伤杂志
  • 6篇中国伤残医学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第十届西部骨...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2篇护理研究(中...
  • 2篇第七届《中华...
  • 2篇第六届中国微...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解剖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3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1篇2009
  • 15篇2008
  • 26篇2007
  • 4篇2006
  • 13篇2005
  • 6篇2004
  • 9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期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移植病灶区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随访观察
目的 在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中,探讨以同种异体髂骨块作为植骨替代材料,行一期病灶彻底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回顾分析术中、术后结果,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张泽华许建中罗飞周强谢肇何清义代飞
关键词:脊柱结核同种异体骨前路内固定
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XLIF)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微创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Extrem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XLIF)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
何清义许建中周强罗飞卢宏伟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用于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的2年随访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评估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与融合术在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多节段Dynesys动态固定及融合术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ynesys动态固定组24例,融合组27例。应用腰椎疼痛视觉模拟指数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功能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腰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邻近第一椎间活动度、邻近第一椎间高度、邻椎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的发生率,评估两种术式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51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26.2(23~31)个月。两组病例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ynesys动态固定组术后较融合组保留了更多的腰椎整体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ynesys动态固定组术后保留了部分手术节段的活动度,融合组因融合而丢失活动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个月两组病例邻近上一椎间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邻近上一椎间高度组间及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SD方面,融合组3例出现邻近节段不稳,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未行临床干预。结论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保留了更多的活动度,减缓ASD的发生,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选择。
王利元张承旻罗磊赵晨侯天勇罗飞代飞何清义周强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多节段腰椎融合术
创伤性截瘫病人并发症早期预防及护理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截瘫病人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护理方法,从而使其早日康复。方法:对42位截瘫病人采取整体护理模式,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及健康教育,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42例截瘫病人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创伤性截瘫病人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及护理可促进病人的顺利康复。
赵琴赵玉兰吴新军何清义
关键词:护理
前外侧开窗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Khan P2型骨折
2012年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KhanP2型)的诊断,前外侧开窗复位植骨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及效果。方法:对28例胫骨平台KhanP2型骨折,常规行X线正侧位、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明确诊断。采用膝外侧"S"形切口,开窗法显露骨折端,复位、植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同时处理合并韧带、半月板损,术后早期被动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骨折面复位满意,关节活动度大于90。,3例轻度疼痛,疗效满意。结论:对于胫骨平台KhanP2型骨折,术前应利用CT平扫及三维重建明确诊断,术中采用前外侧开窗直视下复位骨折+植骨+内固定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该方法治疗KhanP2型骨折骨折效果良好。
任建峡何清义
关键词:胫骨平台植骨内固定
不同类型腰骶椎结核手术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评价4种不同术式治疗不同类型腰骶椎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1至2013年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患者共79例,根据病变类型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一期前路手术45例,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18例,一期后路手术10例,单纯病灶清除6例。术后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18个月,支具外固定6个月。对比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红细胞沉降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摄X线片、三维CT观察术前腰骶角、术后及末次随访腰骶角,评估结核愈合、植骨融合和畸形矫正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8~42个月,平均23个月,椎间植骨均达到I级骨愈合,腰痛及放射痛均缓解,术中无大血管、神经、输尿管损伤,术后无结核性腹膜炎、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等并发症。一期前路组、一期前后联合入路组、一期后路组、单纯病灶清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44.31±23.18)min、(444.72±141.63)min、(351.50±85.25)min、(90.00±29.66)min;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66.67±104.45)ml、(988.99±488.26)ml、(890.00±306.23)ml、(200.00±104.88)ml。术前平均VAS评分分别为(4.71±1.79)分、(5.22±1.48)分、(3.30±1.64)分、(2.50±1.52)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97±0.69)分、(0.89±0.68)分、(0.90±0.74)分、(1.00±0.63)分。术前平均ODI分别为29.64%±7.85%、32.17%±7.59%、28.20%±4.26%、20.67%±4.6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5.09%±3.59%、4.78%±3.78%、4.80%±3.39%、4.00%±1.18%。术前平均腰骶角分别为20.61°±4.92°、23.78°±5.84°、25.10°±4.28°、21.67°±4.27°;术后分别为27.17°±3.66°、30.56°±5.31°、32.10°±4.01°、24.83°±2.32°;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3.89°±3.12°、27.00°±5.46°、29.00°±4.85°、23.33°±2.50°。结论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相比,�
张泽华陈非凡李建华罗飞代飞侯天勇周强何清义许建中
关键词:腰椎骶骨随访研究
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XLIF)联合干细胞富集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何清义许建中周强卢宏伟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评价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1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AO的Muller分类31-A2型8例,31-A3型4例,采用PFN-A治疗,统计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观察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平均失血量90ml,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后2-8个月随访,10例骨折达临床愈合,2例因仅随访2个月尚待进一步观察。髋关节功能评价总优良率为91.7%,无感染、内固定失败,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牢稳、微创、并发症少的特点,但对骨折断端加压程度有限,对于一些严重粉碎性骨折难以闭合复位的患者有一定的局限性。
吴雪晖谢肇何清义王序全马树支张劲松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骨质疏松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被引量:46
2006年
目的:探讨经腹腔前入路一期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髂骨移植、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效果。方法:对10例L5~S1椎体结核患者采用经腹腔入路显露腰骶椎,彻底清除病灶后用2块同种异体髂骨块平行椎间植骨,腰骶椎前方自锁钛板固定;术后常规支持和抗结核治疗,并定期(术后1、3、6、9、12个月,以后每6个月一次)随访,观察血沉变化,摄X线平片、CT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骨块融合和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术中无大血管、神经、输尿管损伤,随访12~26个月,平均19个月,结核病变无复发,无结核性腹膜炎、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等并发症发生,根据Bridwell标准,9例患者获Ⅰ级骨性愈合,1例为Ⅱ级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2个月,腰骶角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经腹腔前方入路暴露腰骶椎结核病灶充分、安全,病灶清除后行同种异体髂骨块椎间植骨、腰骶椎前方自锁钢板固定可有效重建腰骶段的稳定性。
许建中张泽华周强谢肇何清义代飞
关键词:腰骶椎结核前入路内固定
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XLIF)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Extreme lumbar intervertebrae fusion,XLIF)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vertebrae f...
何清义许建中周强代飞张劲松罗飞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