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泽华

作品数:101 被引量:501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0篇结核
  • 44篇脊柱
  • 33篇脊柱结核
  • 23篇内固定
  • 18篇异体
  • 18篇前路
  • 17篇异体骨
  • 15篇手术
  • 14篇同种异体
  • 14篇同种异体骨
  • 14篇病灶清除
  • 13篇腰骶
  • 12篇腰椎
  • 11篇异体骨移植
  • 11篇植骨
  • 11篇疗效
  • 11篇骨移植
  • 9篇同种异体骨移...
  • 9篇耐药
  • 8篇螺钉

机构

  • 9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后勤工...
  • 1篇解放军第四医...
  • 1篇解放军188...
  • 1篇解放军第18...
  • 1篇武警四川总队...
  • 1篇生物芯片北京...

作者

  • 101篇张泽华
  • 78篇许建中
  • 55篇罗飞
  • 45篇周强
  • 43篇代飞
  • 36篇侯天勇
  • 30篇何清义
  • 18篇谢肇
  • 9篇张劲松
  • 7篇孙东
  • 7篇谭祖键
  • 6篇吴雪晖
  • 5篇程鹏
  • 5篇马在松
  • 4篇赵晨
  • 4篇李虎进
  • 4篇李洋
  • 4篇吴铮
  • 4篇李力韬
  • 4篇李建华

传媒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重庆医学
  • 7篇中华骨科杂志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第十一届全军...
  • 4篇第十届西部骨...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西南国防医药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第三届全国脊...
  • 2篇第七届《中华...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年份

  • 4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15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68例,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X线片、CT影像表现判断疗效。结果随访6-54个月,随访期间有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1例后期出现断裂并完整取出。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从术前平均51.4%和75.8%恢复到93.6%和96.5%,Cobb′s角由术前25.8°降低复到末次随访的6.4°。CT示椎管截面积术前为42.6%,末次随访为92.9%。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大多数都有1-3级提高,腰背部疼痛也获得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具有创伤小、易控制和固定稳定等优点。
彭亦良张泽华吴雪辉代飞周强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巨大背外侧突出1例
2005年
张泽华许建中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
腰骶椎前路钉板系统的临床应用及创新发明
目的:在应用PACH前路钢板治疗腰骶椎结核的基础上,研制符合国人腰骶椎腹侧解剖特点的前路钉板内固定系统。方法:对10例腰5骶1椎体结核患者采用经腹腔入路显露、清除病灶,同种异体髂骨块椎间植骨,PACH前路自锁钢板固定,术...
许建中刘发平张泽华罗飞
关键词:腰骶椎血管解剖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腰骶前方解剖型锁定钉板系统的研发
目的:探讨腰骶椎前方内固定的可行性、安全性,研制一款符合腰骶椎前方解剖特点的前路内固定系统.方法:通过测定41具国人尸体腰骶椎腹侧血管的解剖参数,得出腰5骶1节段腹侧的安全手术空间及适宜手术的人群比例.根据测量得出的解剖...
许建中刘发平张泽华罗飞
关键词:腰骶椎血管解剖内固定系统
三维CT观测原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胸椎肋横突孔的形态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描述原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胸椎肋横突孔形态学特点,并与正常人群胸椎肋横突孔形态比较,讨论通过此空间放置内固定物治疗生长期脊柱侧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13年3月于骨科行门诊或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的原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右胸弯)患者(侧弯组)以及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行CT检查但无脊柱畸形患者(对照组)的资料。脊柱侧弯组104例,男性42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10岁。Lenke分型:Ⅰ型58例、Ⅲ型46例。主胸弯Cobb角平均为45.95°。对照组38例,男性15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11岁。测量脊柱侧弯患者凸侧顶椎以及上下相邻两个椎体的肋横突孔横截面积,并与正常对照组相应节段面积进行对比,总结其变化规律。结果侧弯组肋横突孔横截面积为24.67~35.57 mm2;顶椎处横截面积小于邻近上下节段面积(P〈0.05),横截面积和Cobb角呈负相关(r=-0.668, P〈0.05)。对照组肋横突孔横截面积为28.26~32.57 mm2。侧弯组肋横突孔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的对应节段面积(P〈0.05)。结论与正常人相比,中度原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侧弯凸侧胸椎肋横突孔横截面较大,可以通过此空间放置内固定器进行凸侧骨骺阻滞术。
孙东张泽华代飞罗飞方青许建中
关键词:三维CT
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案选择被引量:41
200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结核再次手术的原因,并对个体化手术结果进行随访观察。方法对三个脊柱外科中心24例再次手术的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不同原因采用个体化治疗,再次手术方式:单纯病灶清除术14例,病灶清除、窦道切除术5例,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4例,二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后路联合固定1例。术后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定期观察红细胞降率、X线片、CT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再次手术为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有病灶清除不彻底、化疗方案不合理、全身营养不良、脓腔处理不当、内植物选择不当等。再次手术中无大血管、神经、输尿管损伤。再次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结核病变无复发。根据Bridwell标准,17例椎间植骨内固定患者植骨均融合,另7例患者椎间骨桥形成。结论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复杂,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难度大。术前应详细分析其复发的主要原因,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强调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许建中蒋电明王爱民张泽华周强何清义谢肇代飞
关键词:再手术多中心研究
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被引量:25
2013年
处于临床实践教学阶段的医学生是医院里的特殊角色,既是学生,也是医生,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引导、培养医学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加强对实习医生的医患沟通教育,全面提高素质能力,可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使临床医学生逐步适应新型医疗模式的要求,通过临床学习与实践,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
罗飞张泽华侯天勇
关键词:医患沟通临床教学医患关系医学教学
脊髓损伤早期康复进展
脊髓损伤所致的瘫痪是一种严重的伤残,无论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是心理承受能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和打击。及时对脊髓损伤患者开展早期康复,可使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治疗费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泽华许以秀黄小虹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
文献传递
单纯后路经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异体肌腱移植治疗幼猪生长期脊柱侧弯的实验研究
目的 目前临床上急需一种非融合技术,既可以达到限制脊柱畸形进展的目的,又不影响脊柱的生长发育,同时还可以避免多次手术带来的高并发症及最终的脊柱融合.本实验拟通过动物侧弯模型来验证单纯后路经肋横突复合体移植异体肌腱对脊柱生...
孙东张泽华代飞许建中
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和常规药敏试验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BACT/ALERT3D系统快速培养和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对指导脊柱结核个体化化疗的应用价值,分析研究脊柱结核耐药情况。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检查,50例患者诊断为脊柱结核,并接受手术治疗。收集术中所取脓液、干酪样组织,低温避光保存,8h内送检,常规处理后接种液体培养基,使用BACT/ALERT3D系统进行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培养阳性者接种PNB和TCH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并将细菌接种至含药改良罗氏培养基,按绝对浓度法进行11种常用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药敏试验。结果50例标本培养阳性21例(42%),人型结核杆菌19例,牛型结核杆菌2例。结核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平均耗时41d(28—58d)。其中耐药11例(52.4%),异烟肼耐药4例(19.0%),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各1例(4.8%),链霉素3例(143%),力克肺疾2例(9.5%),左氧氟沙星8例(38.1%)。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和常规药敏试验准确度高,费用低,可检测常用一线和二线药物的敏感性,适用于指导脊柱结核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或(和)链霉素联合用药方案对多数初治脊柱结核患者有效。
张泽华万东勇许建中周强赵小莉廖传玉何清义代飞
关键词: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