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序全

作品数:162 被引量:1,076H指数:1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5篇骨折
  • 27篇外固定
  • 25篇内固定
  • 23篇细胞
  • 23篇干细胞
  • 2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2篇关节
  • 20篇骨髓间充质
  • 20篇骨髓间充质干...
  • 19篇胫骨
  • 17篇骨外
  • 16篇人骨髓
  • 16篇人骨髓间充质...
  • 15篇远端
  • 15篇股骨
  • 14篇组织工程骨
  • 14篇骨外固定
  • 13篇手术
  • 13篇缺损
  • 13篇微创

机构

  • 150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后勤工...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162篇王序全
  • 94篇许建中
  • 47篇吴雪晖
  • 45篇周强
  • 41篇马树枝
  • 38篇李起鸿
  • 38篇谢肇
  • 32篇罗飞
  • 25篇何清义
  • 18篇张劲松
  • 13篇代飞
  • 12篇吴梅英
  • 11篇朱灏
  • 11篇单建林
  • 10篇张帅
  • 9篇秦辉
  • 9篇徐美涛
  • 9篇王嘉嘉
  • 8篇杨柳
  • 8篇尹芝华

传媒

  • 31篇第三军医大学...
  • 24篇重庆医学
  • 9篇中华创伤杂志
  • 8篇中国矫形外科...
  • 7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临床骨科杂志
  • 4篇中国骨伤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3篇西藏医药
  • 3篇第十一届全军...
  • 2篇国外医学(生...
  • 2篇骨与关节损伤...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第二届全国创...
  • 2篇第二届全国骨...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21篇2008
  • 21篇2007
  • 9篇2006
  • 28篇2005
  • 17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8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载体技术体外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大量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hMSCs)的方法 ,以满足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对细胞数量的需要。方法 :普通培养的第 3代人MSCs1× 10 7个及 0 5gCytodex3微载体 ,加入有 10 0ml培养基的搅拌生物反应器中培养 ,在前 6h ,每隔半小时以 40r/min的速度搅拌 2min ,以后连续搅拌。于培养的第 1、 3、 5、7、 9、 11d取样在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最后进行细胞表面生长因子的检测。结果 :接种 2 4h后 87%的MSCs细胞贴附于微载体并铺展 ,3d后生长加速 ,约 8~ 9d后细胞生长达最大值。最终细胞收获密度为接种时的约 15~ 2 0倍。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 ,所培养的MSCs均一的表达CD2 9和CD44 ,而CD3 4、CD45和HLA DR阴性。结论 :应用微载体技术可以大量、快速的培养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表面抗原特性不变 。
单建林许建中周强王序全朱灏赵敏
关键词:微载体生物反应器人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评价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1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AO的Muller分类31-A2型8例,31-A3型4例,采用PFN-A治疗,统计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观察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平均失血量90ml,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后2-8个月随访,10例骨折达临床愈合,2例因仅随访2个月尚待进一步观察。髋关节功能评价总优良率为91.7%,无感染、内固定失败,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牢稳、微创、并发症少的特点,但对骨折断端加压程度有限,对于一些严重粉碎性骨折难以闭合复位的患者有一定的局限性。
吴雪晖谢肇何清义王序全马树支张劲松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骨质疏松
微创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
目的:探讨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br>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应用LI...
王序全吴雪晖罗飞谢肇张劲松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
四肢骨折的微创外科治疗被引量:11
2008年
王序全李起鸿
关键词:骨折微创
未波及关节面胫骨远端骨折的经皮内固定治疗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经皮植入三叶草钢板治疗未波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本科2004年8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19例未波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其中闭合性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4例(均为Ⅰ度开放性骨折),伴有腓骨骨折16例。均采用间接复位、微刨经皮植入三叶草钢板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23个月,平均12个月,愈合时间4—7.5个月,平均5.7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畸形,有3例因挫伤术后早期出现皮肤色泽改变,予以对症、观察后好转,其余患者术后仅出现短暂的软组织肿胀,未发现感染及皮肤坏死。结论MIPO微侵入经皮植入三叶草钢板是治疗未波及关节面胫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理想、有效的方法。
谢肇吴雪晖王序全马树枝许建中李起鸿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三叶草钢板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应用LISS技术治疗的1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病例资料。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4~47岁,平均36.5岁。股骨远端骨折7例,胫骨近端骨折5例。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AO/ASIF)分型:股骨远端A2型4例、C1型2例、C2型1例;胫骨近端A2型2例、C1型2例、C2型1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3—15d,平均7.5d。除关节内骨折有限切开复位外,其他骨折均行间接复位,经小切口肌肉下骨膜外植入LISS,导向器导引下经皮自钻自攻皮质螺钉锁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8min(40~90min),平均出血量80ml(60—120ml),均未植骨。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X线愈合时间平均13.2周(11—24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2.7周(8~20周)。术后无1例感染、螺钉脱落、固定失效等发生。1例术后发生关节面复位丢失,术后关节活动范围96°-120°。以Johner评价标准进行评估:优7例,良4例,可1例。结论LISS可保护骨膜及骨折部位血运,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性骨折的新方法。
王序全吴雪晖罗飞谢肇张劲松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膝关节微创内固定系统
3种内固定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创伤性比较被引量:9
2014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伴有骨质疏松和(或)多种内科疾病的患者,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是外科医师的首要目标,这要求以最小的手术创伤达到最佳疗效。传统的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作为稳定性股骨转子问骨折的标准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黄强沈杰王序全许建中谢肇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性最佳疗效动力髋螺钉内科疾病
应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的作用。方法从2004年1月-2008年12月,32例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应用损害控制策略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无死亡,2例因伤情严重而截肢,2例多发伤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开放伤患者出现创面感染,经治疗病情稳定后行Ⅱ期手术,效果良好。1例发生骨不连,经再次手术后骨折愈合,5例有膝、踝关节活动受限。结论损害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而将其应用于下肢多发性骨折的治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吴雪晖罗飞谢肇王序全侯天勇孙东
关键词:多发性骨折下肢
机械应力异常与关节软骨退变被引量:12
1999年
虽然关节软骨在组成及形态结构上有良好的力学适应性,但超生理限度的异常机械应力仍可导致关节软骨形态及功能异常,诱发关节软骨退变。异常机械应力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细胞微环境改变、自身免疫反应等作用可能参与了软骨退变的病程。
王序全李起鸿
关键词:关节软骨退变生物力学
骨外固定加压治疗尺骨鹰嘴骨折(附94例报告)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采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方法 对 94例尺骨鹰嘴骨折行外固定治疗。复位时先矫正侧方移位 ,然后将近端骨块向尺骨体中心推挤 ,使之完全对位。对少数难以整复的骨折可在X线透视下用克氏针“撬拨法”将骨折完全复位。粉碎性骨折整复时 ,以双手掌环抱 ,使分离的骨折端靠拢 ,骨外固定器通过钢针对骨端纵向加压 ,使骨折端紧密对合。结果  94例骨折愈合时间为 5~6周 ,平均 35天 ,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本治疗方法简便 ,骨折固定牢固稳定 ,多数病人可在门诊治疗 ,不需住院 ,经济方便。
马树枝许建中李起鸿王序全周强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外固定器骨折固定术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