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起鸿

作品数:306 被引量:2,239H指数:2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5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2篇骨折
  • 54篇外固定
  • 50篇细胞
  • 47篇关节
  • 37篇软骨
  • 36篇胫骨
  • 34篇缺损
  • 33篇骨外
  • 32篇骨细胞
  • 30篇骨缺损
  • 26篇肢体
  • 26篇骨外固定
  • 24篇固定术
  • 23篇软骨细胞
  • 22篇骨组织
  • 22篇成骨
  • 21篇愈合
  • 21篇肢体延长
  • 20篇固定器
  • 17篇外固定器

机构

  • 260篇第三军医大学...
  • 28篇第三军医大学...
  • 18篇第三军医大学
  • 18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 8篇四川大学华西...
  • 7篇成都市第一人...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成都军区昆明...
  • 3篇兰州铁道学院
  • 3篇解放军第45...
  • 3篇解放军第一五...
  • 2篇贵州省人民医...
  • 2篇兰州医学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锦州医学院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延安大学

作者

  • 304篇李起鸿
  • 98篇杨柳
  • 98篇许建中
  • 41篇周强
  • 38篇王序全
  • 33篇唐康来
  • 29篇戴刚
  • 27篇马树枝
  • 26篇吴雪晖
  • 25篇谢肇
  • 24篇周仲安
  • 20篇刘雷
  • 20篇谭祖键
  • 18篇王爱民
  • 16篇何清义
  • 15篇顾祖超
  • 14篇陈光兴
  • 14篇简月奎
  • 12篇段小军
  • 12篇柳凤轩

传媒

  • 60篇第三军医大学...
  • 27篇中华创伤杂志
  • 25篇中华骨科杂志
  • 23篇西藏医药
  • 2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6篇中国临床康复
  • 8篇中华外科杂志
  • 8篇重庆医学
  • 8篇中华创伤骨科...
  • 6篇四川医学
  • 6篇中国修复重建...
  • 5篇中国骨质疏松...
  • 5篇创伤外科杂志
  • 4篇临床骨科杂志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24篇2007
  • 24篇2006
  • 33篇2005
  • 20篇2004
  • 20篇2003
  • 41篇2002
  • 14篇2001
  • 21篇2000
  • 36篇1999
  • 8篇1998
  • 10篇1997
  • 9篇1996
  • 6篇1995
  • 3篇1994
  • 4篇1993
  • 3篇1992
  • 9篇1991
3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脉冲多谱勒血流监测在下肢延长术中的应用(附11例报告)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通过应用脉冲多谱勒血流监测来研究11例(12侧)1.0mm/日下肢延长过程中足背动脉血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缓慢速度延长肢体达原骨长度45%时,足背动脉血流量不但未见减少,而且有轻度增加。这对指导临床采用缓慢速度大幅度肢体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王爱民李起鸿
关键词:多谱勒血流图延长术化脓性关节炎
加压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被引量:18
1994年
加压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周仲安,李起鸿我院自1982年5月~1988年5月。采用加压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14例,于术后3~5个月均获骨愈合。其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本组诊断不愈合的标准为骨折后6个月以上,临床仍有假关节...
周仲安李起鸿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外固定
聚乳酸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5
2000年
目的探讨聚乳酸( polylactic acid, PLA)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载体的可行性及观察其诱导成骨能力。方法手术造成日本大耳白兔左尺骨中上段 12 mm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及空白组,实验组植入以 PLA为载体的 BMP 10 mg、对照组植入以牛松质骨基质为载体的 BMP 10 mg、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摄 X线片观察各组不同时相骨缺损修复情况,并于术后第 4、 8、 12周观察各组缺损内组织学变化,图像分析骨小梁的生成量。结果实验组骨生成情况优于对照组,无论是骨连接发生时间还是骨成熟时间,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提前 2周左右,同期骨生成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而空白组缺损内主要形成纤维组织。结论 PLA可以作为 BMP的载体修复骨缺损,它比异种松质骨基质载体的成骨效果更理想。此外, PLA和其它载体相比还具有以下优点: (1)可在修复骨缺损的过程中逐渐释放 BMP,使缺损部位 BMP维持在有效的浓度; (2)具有一定刚度,并随 PLA的降解逐渐减弱,对骨折具有弹性固定的作用; (3)可根据骨折固定要求将 PLA制成不同的形状; (4)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调性。但是,对 PLA相对分子质量及孔径与最佳成骨效果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谭祖键李起鸿许建中杨柳戴刚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骨缺损聚乳酸
骨外固定治疗长骨缺损对肢体血液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 探讨短缩加压结合延长 (EECL)和骨节段延长转位 (SBTL)两种骨外固定基本方法在治疗长骨缺损中的合理选择。 方法 采用 10只山羊建立胫骨中段骨缺损模型 ,通过不同幅度的长骨缺损断端对位加压固定 ,观察骨缺损间隙软组织受压后对肢体远端血循环的影响。 结果 当骨缺损小于 15 %时 ,肢体远端血流未受明显影响 ;当骨缺损在 15 %~ 2 0 %时 ,缺损远端肢体血循环出现紊乱 ;当骨缺损超过 2 0 %时 ,可导致缺损处软组织挤压 ,血管扭曲闭塞 ,发生肢体远端血循环障碍。 结论 当缺损在 15 %范围以内时 ,应首选EECL方法 ;当缺损超过 2 0 %时 ,原则上应采用STBL方法 ;脉冲多谱勒可作为临床监测肢体血循环的参考指标。
杨柳李起鸿周仲安
关键词:长骨缺损血循环山羊
四肢骨折的微创外科治疗被引量:11
2008年
王序全李起鸿
关键词:骨折微创
未波及关节面胫骨远端骨折的经皮内固定治疗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经皮植入三叶草钢板治疗未波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本科2004年8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19例未波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其中闭合性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4例(均为Ⅰ度开放性骨折),伴有腓骨骨折16例。均采用间接复位、微刨经皮植入三叶草钢板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23个月,平均12个月,愈合时间4—7.5个月,平均5.7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畸形,有3例因挫伤术后早期出现皮肤色泽改变,予以对症、观察后好转,其余患者术后仅出现短暂的软组织肿胀,未发现感染及皮肤坏死。结论MIPO微侵入经皮植入三叶草钢板是治疗未波及关节面胫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理想、有效的方法。
谢肇吴雪晖王序全马树枝许建中李起鸿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三叶草钢板
缓慢牵伸肢体延长后周围神经损害自然修复过程的电生理观察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观察缓慢牵伸肢体延长后周围神经损伤的自然修复过程及结局。方法  10只日本大耳白兔胫骨延长至 40 %后再继续观察 8周 ,测试胫后神经刺激脊髓复合感觉诱发电位 (CSEP)潜伏期、峰值、面积的变化。结果 肢体延长造成了胫后神经明显的电生理损害 ,且随着延长幅度的增加而加剧。停止延长后 2周 ,潜伏期的变化恢复约 5 0 %。停止延长 4周恢复约 6 5 % ,峰值、面积的变化亦恢复约 5 0 %。停止延长 8周 ,各项指标的变化均恢复 90 %以上。结论 缓慢牵伸对周围神经造成的亚临床损害是可逆的 ,而且这种损伤可在牵伸后 8周大部分恢复正常。
范少地许建中李起鸿吴宗耀王汝兰候敏钟桂午
关键词:诱发电位周围神经损害自然修复CSEP
缓慢牵伸肢体延长周围神经亚临床损害修复过程的观察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探讨肢体缓慢牵伸延长周围神经亚临床损伤的自然修复过程。方法  6 2只日本大耳白兔胫骨延长至 40 % ,停止延长后 2周、4周、8周时观察胫神经损伤自然修复的组织学及感觉诱发电位 (CSEP)的改变。结果 延长 40 %时 ,可见广泛的节段性脱髓鞘 ,朗飞氏结区增宽 ,且主要发生于大的有髓神经纤维 ;电镜下可见髓鞘呈双环状 ,空泡状改变及环形小体形成压迫轴突 ;并可见新形成的髓鞘 ;停止延长后随着时间的延长 ,这种改变逐渐修复 ;至 8周时基本恢复正常。肢体延长造成了胫后神经明显的电生理损害 ,且随着延长幅度的增加而加剧。停止延长后 2周 ,CSEP的潜伏期恢复约 5 0 %。停止延长 4周恢复约 6 5 % ,峰值、面积亦恢复约 5 0 %。停止延长 8周 ,各项指标均恢复 95 %以上。结论 缓慢牵伸下肢延长过程中周围神经的损害是可逆的 。
范少地许建中唐康来李起鸿
关键词:肢体延长
胫骨短缩加压外固定结合骨延长后血供重建及血流动力学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通过对18只性成熟杂种青山羊胫骨干中段截骨短缩,短缩率平均为原胫骨长度的13.6%,然后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加压固定,同时行胫骨上干骺端截骨延长(10mm/d),平均延长率为20.21%,采用X线摄片,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SEM)观察以及放射微球法局部血流量测定,动态观察延长区和截骨短缩加压端骨修复过程中血循环重建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实验发现以10mm/d速度延长,延长停止时延长区新生血管极为丰富和沿应力方向排列,未发现血管稀疏或缺失区,提示新生血管随延长同步增长,延长区新生骨皮质哈佛氏血管系统由延长区血管衍化而成;延长停止2周,截骨加压端皮质血管跨过间隙相互吻合,在对位良好,牢稳加压外固定条件下可以出现一期愈合。实验结果提示,胫骨干缺损缩短加压外固定结合于骺端骨延长时对血供重建无明显影响。
杨柳李起鸿
关键词:外固定骨延长血流动力学胫骨血供重建
机械应力异常与关节软骨退变被引量:12
1999年
虽然关节软骨在组成及形态结构上有良好的力学适应性,但超生理限度的异常机械应力仍可导致关节软骨形态及功能异常,诱发关节软骨退变。异常机械应力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细胞微环境改变、自身免疫反应等作用可能参与了软骨退变的病程。
王序全李起鸿
关键词:关节软骨退变生物力学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