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雪晖

作品数:146 被引量:713H指数:1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5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6篇骨折
  • 26篇内固定
  • 16篇血管
  • 16篇手术
  • 15篇干细胞
  • 14篇缺损
  • 14篇外固定
  • 14篇细胞
  • 14篇骨缺损
  • 13篇间充质干细胞
  • 13篇充质干细胞
  • 12篇组织工程骨
  • 12篇胫骨
  • 12篇成骨
  • 11篇微创
  • 11篇关节
  • 8篇愈合
  • 8篇护理
  • 8篇股骨
  • 7篇固定术

机构

  • 131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四川大学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市中山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0...

作者

  • 145篇吴雪晖
  • 84篇许建中
  • 64篇谢肇
  • 47篇王序全
  • 43篇罗飞
  • 26篇李起鸿
  • 24篇周强
  • 24篇马树枝
  • 19篇侯天勇
  • 18篇何清义
  • 17篇张劲松
  • 14篇代飞
  • 9篇唐康来
  • 8篇杨柳
  • 8篇徐格
  • 6篇吴新军
  • 6篇张泽华
  • 6篇孙东
  • 6篇郭书权
  • 6篇梁文杰

传媒

  • 34篇重庆医学
  • 23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中华创伤杂志
  • 7篇中华创伤骨科...
  • 7篇第十一届全军...
  • 4篇创伤外科杂志
  • 4篇华南国防医学...
  • 3篇卫生经济研究
  • 3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西藏医药
  • 2篇中国药业
  • 2篇中国管理信息...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第二届全国创...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5篇2010
  • 10篇2009
  • 36篇2008
  • 47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0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严重手外伤的早期修复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评估严重手外伤的早期修复.方法 64例严重手外伤将伤口清创后,掌、指骨骨折复位后用克氏钢针或钢板固定.伸、屈肌腱断裂,缺损Ⅰ期吻合或行肌腱移植.指神经行外膜吻合.对手背侧软组织缺损选用足背游离皮瓣移植,掌侧组织缺损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尺、桡动脉完整可选择前臂桡侧带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覆盖.手贯通性伤采用带旋髂深动脉髂骨组织瓣游离移植.结果 64例中58例伤口Ⅰ期愈合(90.6%).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移植组织瓣均成活.结论严重手外伤早期修复可有效防止伤口感染.有利于骨的愈合和手功能的康复.
马树枝许建中吴梅英王序全吴雪晖谢肇何清义
关键词:手外伤
微创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
目的探讨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应用LISS技术治疗的12例膝关节周...
王序全吴雪晖罗飞谢肇张劲松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GRP受体存在的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寻找CGRP受体在MSCs表面存在与否的证据。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根据分组,培养体系中添加CGRP、CGRP(8-37)。于传代第三代,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RT-PCR检测细胞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蛋白表达,以证实MSCs表面是否存在CGRP受体。结果CGRP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能阻断CGRP对MSCs增殖的促进作用,RT-PCR法证实MSCs表达CGRP受体mRNA,Western blot法证实MSCs表达CGRP受体蛋白。结论MSCs表达CGRP受体,从受体拮抗有效、mRNA表达、蛋白表达角度能得以证实。
徐格吴雪晖许建中周强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受体
CGRP对MSCs细胞间缝隙连接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CGRP对MSCs细胞间缝隙连接的影响。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根据分组,培养体系中添加CGRP、CGRP(8-37)。于传代第三代,Real-timePCR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x43mRNA表达,激光共聚焦法观察细胞缝隙连接能力改变,放免法检测细胞信号分子cAMP含量,以研究CGRP对MSCs细胞间缝隙连接的影响。结果CGRP作用下,Cx43mRNA的表达、细胞分析连接能力以及信号分子cAMP都有显著提高。结论CGRP能从连接蛋白、连接能力、信号分子等方式增强MSCs的细胞间缝隙连接。
徐格吴雪晖许建中周强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X43
汶川地震伤员不同救治时期伤口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地震灾害后伤员伤口感染率及伤肢截肢率。方法分析汶川地震后前方、后方医院收治伤员592例的伤口感染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伤后8h以内送达前方医院的伤员,开放性伤口感染率为30.7%。伤后8h以后送达前方医院者,开放性伤口感染率为79.9%。其中因气性坏疽截肢1例(0.17%),其他严重感染截肢5例(1.2%)。闭合性损伤行择期手术后伤口感染率为7.1%。送达后方医院的伤员,开放性伤口均已在现场急救时或前方医院早期行清创、抗感染等治疗,其伤口感染率为50.8%,无截肢或在前方医院已经截肢。闭合性损伤者,行择期手术后伤口感染率为0。前、后方医院伤口感染主要细菌种类为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常见细菌。混合感染者多于单细菌感染,G^-菌感染者多于G^-菌感染。大部分感染伤口经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地震后开放性损伤伤员的伤口感染率高,因严重感染导致的截肢率高,在不同救治时期,均应该尽快彻底清创、早期抗感染后行外固定治疗,减少内固定。闭合性损伤伤员在前方医院择期手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后方医院。因此,在生命征平稳时应尽量送到后方医院治疗,可降低伤口感染率。
吴雪晖王序全周强唐康来高征孙东郑婷婷许建中
关键词:自然灾害地震伤口感染
CGR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重组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hCGRP)对人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的增殖的影响,进而探索CGRP促进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CGRP。于传代第三代进行细胞鉴定,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以观察CGRP对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CGRP对MSCs增殖形态无明显影响,MTT示CGRP组细胞增殖速率快于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示CGRP组的MSCs的G2/G1期比例明显升高。结论CGRP对MSCs的增殖有直接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骨形成。
徐格许建中周强吴雪晖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周期
EPCs促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早期组织学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价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促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早期组织学结果。方法将来源于自体骨髓的EPCs与经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脱钙骨基质(DBM)共同构建的促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通过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术后2、4周时骨缺损区的组织学改变。结果实验组(EPCs+BMSCs+DBM)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量更多,功能更活跃,骨小梁更成熟,并可见较多梭形的血管内皮细胞,新生血管更丰富。结论EPCs促血管化组织工程骨能在骨愈合早期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并进一步促进成骨,加速骨愈合。
吴雪晖谢肇罗飞许建中曾玲孙东
关键词:血管内皮祖细胞组织工程骨骨缺损组织学
含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的骨基质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的骨基质材料及制备方法,该材料为在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表面接种有分泌出成骨诱导功能蛋白而促进成骨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动物骨基质材料。该骨基质材料具有骨组织的天然结构和特性以及...
许建中侯天勇常正奇李志强罗飞吴雪晖邓墨渊王品品
文献传递
骨外固定技术不植骨治疗复杂性骨不连与骨缺损应力促进骨愈合的机理与疗效评价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mechanism for promoting bone union by stres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xternal skel...
李起鸿吴雪晖许建中杨柳王序全李建福
肢体缓慢牵伸延长过程中膝关节功能的变化规律(英文)被引量:3
2005年
背景:有报道肢体延长后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也有学者认为在合理的技术操作及有效的功能防护下肢体延长术后关节功能障碍完全可以避免。目的:探讨兔肢体延长过程中膝关节功能变化规律,为临床工作提供实验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骨科。对象:实验于2001-02/2002-06在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3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延长组及延迟观察组(停止延长3个月观察)。方法:各组按延长幅度不同又分别分为延长10%,20%及40%3个亚组。采用胫骨上干骺端1mm/d速度缓慢牵伸延长术。X射线确定延长幅度及膝关节影像学变化;测定延长终止及取材时膝关节屈伸范围。主要观察指标:延长前、延长终止时及延长终止3个月时兔膝关节活动度和X射线检查结果。结果:①各组不同时相点膝关节软骨未见明显影像学异常。②延长组中延长20%时出现显著性膝关节屈伸功能障碍(P<0.05),延长40%时仅为正常膝关节活动度的44.7%左右P<0.01);延迟观察组关节功(能均有显著性改善,其中延长20%组已恢复至延长前水平,而延长40%组也较延长终止时明显改善,但仍低于延长前正常水平,为正常水平的88.5%左右(P<0.05)。结论:肢体延长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关节功能障?
王序全李起鸿许建中马树枝吴雪晖
关键词:骨延长术关节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