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建军

作品数:440 被引量:6,264H指数:38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9篇文化科学
  • 20篇哲学宗教
  • 16篇政治法律
  • 5篇农业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38篇教育
  • 53篇道德
  • 42篇生命
  • 39篇道德教育
  • 37篇德教
  • 31篇德育
  • 31篇社会
  • 30篇公民
  • 30篇公民教育
  • 28篇课程
  • 27篇教育学
  • 24篇主义
  • 22篇生命教育
  • 22篇教师
  • 20篇教育公正
  • 18篇义务
  • 17篇义务教育
  • 16篇主体间
  • 15篇中国教育
  • 15篇主体性

机构

  • 419篇南京师范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7篇教育部
  • 5篇集美大学
  • 5篇南京晓庄学院
  • 5篇中国教育学会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江苏省如皋师...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安阳幼儿师范...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工业...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432篇冯建军
  • 6篇刘霞
  • 5篇祝爱武
  • 5篇冯建军
  • 4篇胡金木
  • 3篇林鹏
  • 3篇严从根
  • 3篇王艺磊
  • 3篇郭松林
  • 2篇胡友志
  • 2篇张巧灵
  • 2篇武秀霞
  • 2篇胡金木
  • 2篇王现军
  • 1篇傅淳华
  • 1篇姜雪琴
  • 1篇尚致远
  • 1篇常俊玲
  • 1篇许晓芸
  • 1篇赵志毅

传媒

  • 19篇人民教育
  • 19篇高等教育研究
  • 16篇教育研究
  • 14篇教育发展研究
  • 14篇北京教育(普...
  • 14篇中国德育
  • 13篇南京社会科学
  • 12篇南京师大学报...
  • 12篇教育科学研究
  • 1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1篇教育研究与实...
  • 11篇中国教育学刊
  • 9篇上海教育科研
  • 7篇现代教育论丛
  • 7篇教育学术月刊
  • 7篇教育科学文摘
  • 6篇社会科学战线
  • 6篇课程.教材....
  • 6篇西北师大学报...
  • 6篇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

  • 5篇2024
  • 20篇2023
  • 23篇2022
  • 32篇2021
  • 20篇2020
  • 20篇2019
  • 13篇2018
  • 14篇2017
  • 11篇2016
  • 14篇2015
  • 18篇2014
  • 15篇2013
  • 19篇2012
  • 24篇2011
  • 17篇2010
  • 15篇2009
  • 23篇2008
  • 21篇2007
  • 18篇2006
  • 13篇2005
4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主体道德教育的现实目标被引量:12
2001年
主体道德教育是 2 1世纪我国道德教育的必然走向。主体道德教育 ,在现阶段就是要培养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这包括自主选择意识、自主选择需要、良好的道德直觉、自主选择能力等。
冯建军周纯基
关键词:德育主体道德教育道德直觉
教育成“人”:依据与内涵被引量:17
2010年
人不仅具有动物的种生命,更具有人所特有的类生命。类生命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也是教育成"人"的人学依据。教育成"人"的根本在于成就人的类生命。交往实践是类生命生成的机制,因此,成就类生命的教育,必然要求成为主体间的交往实践活动,在交往实践中建构生活,在生活中促进人的生成与发展。因此,教育成"人",在根本上意味着"教育即交往实践","教育即建构生活"。
冯建军
关键词:教育类生命交往实践
评价:打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后一公里”
2021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思政课在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体系、教师队伍以及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思政课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冯建军
关键词:思政课最后一公里教材体系课程目标
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被引量:247
2006年
近代的教育理论是在主体性框架中建构的,其历史的意义不容低估。但当代的发展使主体性教育理论陷入了困境,所以,当代的教育理论应当开始主体间性的拓展。主体间性为教育理论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还原了教育和教育研究的本真。
冯建军
关键词:主体性主体间性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学学科生产能力和影响力分析
2022年
学科生产能力和影响力是衡量学科发展的重要指标。借助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数据库,分析2009—2018年教育学10个二级学科和11所代表性高校的教育学学科生产能力,获得以下发现,就10个二级学科来说,发展不平衡,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发展迅速;就11所高校来说,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研究主题,有自己的研究队伍,各有特色和优势。基于C刊、C书和C^(100)发文和引用情况,对不同高校的生产能力和影响力进行了排序,筛选出了生产能力和影响力最强的10所高校和30位有影响力的学者,以此使我们掌握这一时期中国教育学学科生产能力和影响力的基本状况。
冯建军李春慧
关键词:教育学学科
论主体道德教育被引量:4
2002年
为适应时代及教育发展的需要 ,必须改造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 ,提倡主体道德教育。文章论述了实施主体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以及构建主体道德教育的目标、实施主体道德教育的途径。
冯建军吴宇玉
关键词:主体性主体道德教育学校教育道德信念道德情感
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被引量:100
2002年
人是道德的主体 ,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内在依据。人的主体性在道德活动中的具体化 ,构成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主体性 ,包括为“我”性、求善性、内在超越性、自由意志性、自我约束性。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以道德文化为中介的交往而实现的受教育者德性自我建构的活动。主体道德教育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它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 ,以民主、平等的教育关系为保证 ,关注个体的需要 ,以培养生活中的道德主体为根本。
冯建军
关键词:道德主体道德主体主体道德教育
程序公正:制度化教育公正的重要原则被引量:4
2007年
制度化教育的当代发展,所确立的是以能力为本位的英才教育体系。这一体系要求教育必须充分注意基于能力确认的程序公正的实现。在此过程中,既需要建立有利于能力选拔的公正规则,又要保证执行程序的公开。
冯建军
关键词:制度化教育教育公正程序公正
承认正义:正派社会教育制度的价值基础
社会比正义社会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正派社会是"制度不羞辱每个人"的社会.制度不羞辱是指不伤害人的自尊.近年来,把公平正义作为教育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但注重的是分配正义,忽视了承认正义.分配正义只能解...
冯建军
关键词:教育制度分配正义
教育学视野中的教育公正被引量:11
2008年
以往的研究,多把教育公正等同于一般的社会公正,忽视了教育自身的独特内涵。从教育学的视野考察,教育公正是指通过合理的教育制度,恰切地分配教育资源,为每个人提供与其相适宜的教育,使个体得其应得,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教育公正的根本是个体个性化的发展,这既是个体发展的公正,也是分配教育资源的根本尺度。
冯建军
关键词:教育学教育公正教育制度教育资源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