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霞

作品数:53 被引量:159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文化科学
  • 5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0篇教育
  • 13篇公民教育
  • 11篇伦理
  • 8篇公民
  • 7篇生态
  • 7篇文化
  • 6篇道德
  • 6篇道德教育
  • 6篇德教
  • 5篇生态文明
  • 4篇语文
  • 4篇中国公民
  • 4篇中国公民教育
  • 4篇树人
  • 4篇勤俭
  • 4篇勤俭节约教育
  • 4篇情怀
  • 4篇文教
  • 4篇立德
  • 4篇立德树人

机构

  • 4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8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教育学会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教育科学...
  • 1篇南京市浦口区...

作者

  • 53篇刘霞
  • 6篇冯建军
  • 2篇严开宏
  • 2篇钟凯
  • 1篇柳夕浪
  • 1篇郝志军
  • 1篇钟凯

传媒

  • 5篇生活教育
  • 4篇高等教育研究
  • 4篇阴山学刊
  • 4篇中国德育
  • 3篇南京晓庄学院...
  • 3篇中小学德育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中国教育学刊
  • 2篇南都学坛(南...
  • 2篇当代教育与文...
  • 1篇班主任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教育研究与实...
  • 1篇新华文摘
  • 1篇中国电化教育
  • 1篇语文建设
  • 1篇人民教育
  • 1篇学海
  • 1篇江海学刊
  • 1篇北京教育学院...

年份

  • 5篇2023
  • 8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乡村资源,开展乡村生态美育——南京浦口行知小学的实践探索
2021年
当下,亟须通过审美教育来提升乡村儿童人文素养,丰富其精神世界,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其生命的健康成长和精彩发展。乡村与大自然亲近,乡村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美育资源。基于乡村生态资源,行知小学开发了一系列生态美育的课程,聘请并培养了高素质的生态美育师资队伍,形成了同时服务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以生态审美为重要内容、以生态体验为主要路径的生态美育体系。
刘霞杨瑞清
关键词:乡村生态美育
《红楼梦》中的儿童观探析
2019年
儿童观是教育观形成的基础。现代教育的实现过程也是建立正确儿童观的过程。《红楼梦》作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分析封建社会儿童观的最佳文本。本研究以'板儿进贾府'的描述,阐述了其背后透露的封建儿童观。将儿童作为工具、对儿童进行各种管束,不尊重儿童的地位等,这些封建儿童观需要进行彻底变革,才能真正迎来儿童的世纪,才能真正完成现代教育。
刘霞
关键词:儿童观封建社会《红楼梦》
“适合的教育”:内涵、困境与路径选择被引量:42
2017年
"适合的教育",即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适合的教育",首先是合乎人性的教育,其次是适合学生群体特点的教育,再次是适合学生个体的教育。三者具有词典式顺序,不可颠倒,也不可偏废。班级授课制是"适合的教育"的制约因素,阻碍着"适合的教育"的实施,但并不由此否定和废除班级授课制。我们只能在班级授课制的框架下进行改革,寻求可行的出路,包括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建立基本标准和多样性统一的教育制度,进行课程、教学和评价的改革,凸显个性的差异。
冯建军刘霞
关键词:共同性班级授课制
中小学教师育德能力及其培育被引量:2
2022年
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体,育德能力是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能力。育德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为培育学生的品德、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所具备的一般教育能力,具有全员性、关系性和价值性。育德能力以教师的道德和人格为前提,以育德活动的组织引导为核心,以教师的道德行动为关键。教师教育和培训要把育德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增强教师育德的自觉意识,开设相关德育课程,重视德育活动及其反思,建立和完善育德能力发展的支持系统,推进育德能力的持续发展。
刘霞
关键词:立德树人育德能力
生态文明建设中学校道德教育的反思与超越
2020年
生态道德是指人类要将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到整个自然生态,强调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生态道德是针对生态问题提出的有效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想,是道德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要求。以传统人际道德为理论基础的学校德育,将道德关怀仅限于人与人之间,且忽视自然生态的内在价值和权利,因而很难培养公民尊重、呵护、补偿自然的价值观。今天,学校道德教育需要直面传统人际道德在解决生态问题上的诸多困境,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彰显道德主体的“本质善”,以公正为交往准则,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能力。
刘霞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道德学校德育
教师的生命素养及其养成被引量:4
2018年
教育本质上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生命素养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回归生命原点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前提。教师生命素养是教师生命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是教师的生命认知、生命意识、生命行动和生命意义(价值)的综合。教师生命素养具有整体性、内生性、潜隐性和教育性。生命素养的养成,既需要教师的自我养成,也需要学校的生命教育,更需要职场的生命化教育实践。
刘霞
关键词:教师
论本土化的中国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源自于西方政治文化和教育理念,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在中国开展公民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中国公民,因而需要中国本土文化的参与。中国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具有自身的伦理特性。依照中国文化的伦理精神,中国公民教育在具体实践上必须...
刘霞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精神公民教育
《红楼梦》饮食文化的伦理学解读——以“茄鲞”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中国人的吃不仅是满足果腹之需,还被赋予文化和精神,是中国伦理型文化的折射和外显。"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中描写了无数就餐和宴请场面,涉及了许多中国饮食中的深层问题。"茄鲞"是《红楼梦》中对中国菜肴极为精致的描写,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也演绎着中国伦理精神的和谐观、人格平等观以及道器论。
刘霞
关键词:《红楼梦》茄鲞和谐观平等观
大数据时代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思考被引量:8
2014年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慕课应运而生,其在为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提供一种新选择的同时,也对传统教育方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通过解读慕课的内涵及特征,探讨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动向,并分析其优势与先天不足,提出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建议。
刘霞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基础教育
乡村定向师范生教育情怀培养的伦理内涵与实践模式--基于南京晓庄学院的考察被引量:3
2022年
“晓庄是从爱里走出来的”,晓庄师范的创办、复建与发展,都是爱的传承和爱的表达。95年来,晓庄师范培养出一大批热爱乡村教育、具有扎根乡村的理想信念和扎实学识的乡村教师。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背景下,晓庄以爱为核心,以“教育情怀”为主线,设计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方案,形成了标识性很强的晓庄模式。乡村定向师范生教育情怀培养的晓庄模式,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大爱精神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转化,能够为新时代培养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卓越教师提供经验支持。
刘霞张波严开宏
关键词:教育情怀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