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喜
- 作品数:219 被引量:1,146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理念的思考和评论被引量:19
- 2010年
- 随着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实施,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调整已非常迫切。但对课程设置调整思路的分歧较大,较有代表性的有"完善内容"、"必要调整"和"另起炉灶"三种。课程设置的思路,应在坚持意识形态性、层次性和"少而精"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回答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不要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问题。某一代表性方案中关于取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和文理科只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的论据,并不充分。
- 陈锡喜
-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
-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起点问题的讨论及思考--兼析“始于毛,成于邓”的命题被引量:9
- 2008年
- 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毛,成于邓"这一命题会成为理解十七大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障碍,其实是个伪问题;说薄一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毛,成于邓"的命题,更是以讹传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毛",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的形成,均"始于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始于毛,成于邓"的论证,反映了理论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定位,一直存在不同的认知;而对这一命题不加引证地使用和宣传,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和宣传中存在的浮躁之风和"党八股"的文风。
- 陈锡喜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起点
- 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述评被引量:4
- 2016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学者们相继发表了系列学术及理论文章,就新时期中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当前,有必要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意识形态战略思想,深化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学理研究。重点是廓清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关系等基础问题,破解意识形态工作对象、领域、能力研究不足等核心问题,整合运用现有研究的三重范式,为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深厚的学理支撑和实践依据。
- 刘伟陈锡喜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话语权
- 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理论辨析被引量:2
- 2009年
- 今天论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必要性,要结合实践环境的变化和党的理论创新,把"何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即内涵问题)的研究,同"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即必要性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亦即首先得厘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指导地位"三个基本概念,才能既抵制"淡化意识形态"、"去意识形态化"和"指导思想多元化"的思潮,又避免"强化意识形态阶级斗争"、"泛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一元化"的倾向,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陈锡喜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 理论抽象——空间意象——实践具象:习近平建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三维辨识被引量:14
- 2017年
-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当代中国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要议题,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生态和实际矛盾,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阐明话语权理论旨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以诗词、俗语和比拟式的"大众话语"引领"大众意识",形成了"理论抽象—空间意象—实践具象"立体思维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理论导向和行动指南。
- 朱文婷陈锡喜
- 关键词:意识形态话语权
- 主要矛盾的“变”与初级阶段“不变”相统一的理论辨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断,同时又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握好主要矛盾"变化"与初级阶段"不变"的辩证关系,需要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理论思维,认识其理论逻辑的内在统一。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主要矛盾判断,把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从感性提升到理性。无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变",都既有客观依据,又有理论思维和价值判断的变化根据,而两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是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因此,新时代主要矛盾论断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所出现的阶段性变化的新概括。
- 陈锡喜
- 关键词:变与不变辩证统一
- 意识形态视角下的全球治理战略与话语进路被引量:2
- 2018年
- 在意识形态视角下探讨全球治理问题,既是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全球治理实践的迫切需要。作为民族国家的精神内核,意识形态导引着各国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方向,形成全球治理基本架构,并由话语传递具体的治理格局。在国际局势、国家实力和指导意识形态三大变量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展示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和治理话语进路的优化。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中国须加强国家意识形态指导下的治理话语顶层设计,在实践中构筑全球治理的"共同体",确立"公正合理"的治理主题,推动"体制变革"的治理目标。
- 朱文婷陈锡喜
- 关键词:意识形态全球治理话语
-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被引量:1
- 2004年
-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基础性贡献 :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并通过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 :根据邓小平的战略思想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 ,实现了邓小平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飞跃 ,深化了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既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 ,又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对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构建、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了新的水平。
- 陈锡喜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意识形态底蕴及邓小平的超越——兼论“三个世界”理论的时代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从毛泽东"一个中间地带"观点到"两个中间地带"思想之间,存在"两类矛盾三种力量"的中间环节,这些思想发展到"三个世界"理论的过程,既是毛泽东深刻反映战后国际局势不断变化的过程,也是他观察国际局势的意识形态视角不断转换的过程。"三个世界"理论在实践上的功绩,不仅在外交上鼓舞了世界人民反霸斗争,改善了我国的国际环境,而且在内政上为中国改革开放在某种意义上开辟了道路。其思想价值,则是区分"敌、我、友"三个层面的意识形态视角。"三个世界"理论的局限性是夸大了战争的现实危险性,高估了世界革命的形势,其主观原因在于固守关于经济、政治、战争和革命的传统意识形态。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调整了经济、政治、战争和革命关系上传统的意识形态,并进一步将视角转向人类的高度,是对"三个世界"理论的超越。
- 陈锡喜
- 关键词:意识形态
-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被引量:1
- 2023年
-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内涵包含思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和实践上“以人民利益为准绳”的价值标准,外延展开为“民主”“民创”和“民享”“民富”。它形成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中蕴含的人民主体思想,其中包含的无产阶级解放同人民群众利益相结合、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实现了道义性和真理性的统一。它形成的历史逻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创立和弘扬,以及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的发展及其实践。它形成的现实依据,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所蕴含的价值判断。其世界意义在于:超越了资产阶级的所谓“普世价值观”,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为提升国际话语权提供了思想基础。
- 陈锡喜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