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泉

作品数:16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主义
  • 4篇文化
  • 4篇马克思主义
  • 3篇治国
  • 3篇治国理政
  • 3篇马克思主义观
  • 2篇意识形态
  • 2篇人民
  • 2篇群众
  • 2篇文化建设
  • 2篇马克思主义中...
  • 1篇当代语境
  • 1篇党性
  • 1篇意识形态工作
  • 1篇意识形态建设
  • 1篇优秀传统文化
  • 1篇再审
  • 1篇战略思维
  • 1篇哲学
  • 1篇治党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5篇李国泉
  • 5篇周向军
  • 3篇陈锡喜
  • 2篇高奇
  • 2篇袁婷婷
  • 1篇刘文杰

传媒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理论导刊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求实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理论探索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群众观发展及其阶段性特征
2014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和回答"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的群众观。这一群众观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南方谈话,是第一阶段,形成了以"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为核心、以"改革"为主题的群众观;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召开,是第二阶段,形成了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以"执政"为主题的群众观;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召开,是第三阶段,形成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发展"为主题的群众观;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是第四阶段,正在形成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核心、以"圆梦"为主题的群众观。
李国泉高奇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观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怀特海式的马克思主义观被引量:1
2016年
有机马克思主义在特定的现实境遇和理论条件的交互作用下得以出场,其实质在于寻求从过程哲学的视阈建构一种建设性后现代马克思主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本质、特征、价值、坚持、应用、发展等问题的阐释,有机马克思主义开拓了一种怀特海式的马克思主义观。作为对中国较有亲和感的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成果,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另类"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这种理论定位驳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有机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怀特海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国际风格的新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形式"等种种不科学的观点。
李国泉陈锡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观过程哲学
论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被引量:6
2016年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得益于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把握,对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继承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懈追求。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习近平主要从以人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和伟大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等方面作了阐发;关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原原本本地学习而实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契合,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思维的鲜明体现和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构成,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袁婷婷李国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治国理政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四题被引量:3
2017年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表述,较好地概括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理论创新成果,对其精神实质的把握须厘清逻辑起点、价值导向、理论主题和战略意蕴四个基本问题。把逻辑起点归结为"实际问题",具有事实和价值两方面的科学依据,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立场具有一致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为注重从思想和感情深处对"百姓心"的强调,以"托底"的底线思维奠定了意识形态底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主题,是由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从根本上归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战略意蕴主要通过奋斗目标、发展理念、战略布局、总体布局、国际战略等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思想而得以集中体现。
李国泉
关键词:治国理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思维
当代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动态契合——基于价值论的视角被引量:2
2014年
价值属关系范畴,其本质是客体属性及功能与主体尺度之间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彰显出独具魅力的价值,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广泛实现了自身属性和功能同当代人利益和需求之间的动态契合。面对这一客观的价值事实,人们的评价却因主观因素及所处环境的影响而差别迥异。社会实践是价值生成和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休谟问题的钥匙。20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中国的成功实践,都为马克思主义的在场提供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提高当代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和接受度,是科学实现其当代价值的关键,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李国泉周向军
关键词:价值论马克思主义
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思维被引量:5
2018年
科学思维既是把握运用政党建设规律的内在需要,又是有效推进新时代政党建设实践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无论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皆离不开科学思维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领航。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工程中,战略思维提供目标指向、历史思维提供经验借鉴、辩证思维提供方法论、创新思维提供动力、底线思维提供保障。
桑建泉李国泉
关键词:科学思维
论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基于特定的现实基础、理论渊源和主体条件,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得以形成。这一马克思主义观主要体现在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两大基本问题的探索与回答中。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习近平主要从以人为中心是马克...
袁婷婷李国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治国理政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被引量:40
2014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集中表现在对"传统文化有何当代价值"和"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两大问题的回答上。关于传统文化有何价值,习近平主要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作了阐述。关于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习近平着重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重点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这些论述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南。
李国泉周向军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
论意识形态建设的几个辩证统一被引量:2
2016年
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拓展和深化,关于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党性和人民性、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等方面辩证统一关系的论述,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实践遵循。
李国泉陈锡喜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辩证统一性党性人民性
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研究
本文阐述的是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主要从广义上探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的文化建设思想。十八大以来,在科学把握当前我国文化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习近平及党中央用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文化建设...
李国泉
关键词:社会构建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