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群峰

作品数:46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寰枢
  • 10篇颈椎
  • 10篇脊柱
  • 9篇融合术
  • 9篇枢椎
  • 9篇寰枢椎
  • 9篇内固定
  • 8篇生物力学
  • 8篇后路
  • 8篇关节
  • 6篇有限元
  • 5篇寰枢关节
  • 4篇植骨
  • 4篇手术
  • 4篇退变
  • 4篇退变性
  • 4篇前路
  • 4篇寰枢椎不稳
  • 4篇寰枢椎融合
  • 4篇脱位

机构

  • 41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辽宁医学院附...
  • 2篇上海长征医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福州总医院
  • 1篇解放军第45...
  • 1篇上海第二军医...
  • 1篇武警上海总队...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45篇郭群峰
  • 28篇倪斌
  • 17篇卢旭华
  • 10篇杨海松
  • 9篇王海滨
  • 9篇谢宁
  • 8篇郭翔
  • 8篇王亮
  • 7篇陈金水
  • 4篇许鹏
  • 4篇陈飞
  • 4篇杨军
  • 4篇杨珺
  • 3篇刘欣伟
  • 3篇林松庆
  • 3篇徐皓
  • 3篇管华鹏
  • 3篇王本海
  • 3篇陈博
  • 3篇刘琦

传媒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脊柱外科杂志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辽宁医学院学...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足底驱动步行训练助行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足底驱动步行训练助行器,包括助行车架、步行轨迹模拟装置、踝关节角度调节装置和脚踏板装置;所述助行车架用于为患者提供支承力,辅助患者训练,所述助行车架上设有安装底板、外轮组与内轮组,所述外轮组能够改变助行...
卢旭华王海滨杨海松郭群峰王亮孙钰岭邹任玲徐秀林胡秀枋刘二宁徐言东
文献传递
寰枢椎融合术后下颈椎曲度异常的机制研究
目的 1、通过测量健康志愿者上颈椎角度及下颈椎曲度,分析上、下颈椎曲度之间的相关性。 2、应用健康志愿者的CT平扫数据,并参考相关资料设定颈椎各结构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建立带有颅底的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调...
郭群峰
关键词:寰枢椎下颈椎曲度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椎间盘生物力学压力-载荷诱导仿生培养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间盘生物力学压力‑载荷诱导仿生培养系统,该系统包括外固定架、Stewart平台、椎间盘生物反应器、载物平台和营养液流系统,的载物平台位于外固定架中下部,椎间盘生物反应器放置在载物平台上,Stewart...
高忠亚焦宗琪王璨王艺瑾李阳王海滨郭群峰杨海松卢旭华
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深部感染内固定移除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回顺分析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探讨其内固定移除的影响因素。方法2008—01-2013-12病区共收治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术区深部感染35例,根据末次随访内固定是否移除分为内固定移除组(13例)和内固定保留组(22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乒gistic回归分析内固定移除的影响因素。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深部感染最常见病原菌,占40%。单因素分析发现迟发型感染、术中异体输血、清创次数≥3次与内固定移除有关(P〈0.05)。多吲素Logistic同归分析显示迟发型感染(OR=17.458,95%CH.639~185.919)、清创次数≥3次(OR=53.154,95%CI=2.591~1090.417)是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深部感染内固定移除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对于迟发型感染及清创次数达到3次时应考虑移除内固定,以利于有效的控制感染。
张帮可蒋家耀王亮王海滨郭群峰倪斌卢旭华
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骨折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价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不稳定寰椎爆裂骨折20例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利用寰椎椎弓根钉的横向加压作用对侧块分离进行矫正,并利用寰椎椎弓根钉的后向提拉作用对术前寰椎复位不佳者给予进一步复位。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个月,术后3个月临床症状均完全缓解。术后3个月ASIA评分的运动、轻触及针刺评分分别是(99.85±0.37)、(111.80±0.52)、(111.95±0.22)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影像学资料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骨折愈合,无寰枢关节不稳征象。结论在充分的术前准备下,寰枢椎椎弓根钉植骨内固定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
郭翔倪斌谢宁卢旭华杨军郭群峰
关键词:寰枢关节脊柱损伤韧带损伤
寰枢椎融合角度与术后下颈椎曲度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寰枢椎融合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影响术后下颈椎曲度的因素.方法:对25例因寰枢椎不稳行寰枢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14例,女11例;陈1日性齿状突骨折8例,齿状突游离小骨10例...
郭群峰倪斌
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研究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5年1月连续接受手术治疗的153例单节段伴有单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68例行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内镜组),85例行开放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开放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 Nab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内镜组有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其他患者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内镜组手术时间大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小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内镜组显著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腿痛VAS评分内镜组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腰痛、腿痛VAS评分显著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腿痛VAS评分小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是开放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很好的替代技术。
许天明倪斌郭群峰郭翔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人参皂甙Rg1对脊髓神经元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不同的神经受体通过不同的受体介导产生各自的生物功能,脊髓损伤的根本原因是神经元的死亡和突触的功能丧失,人身皂苷Rg1对神经元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目的:验证人身皂苷Rg1对SD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的营养保护作用。方法:对孕龄16日的胚鼠进行脊髓神经元细胞分离提取,对神经元细胞进行冻存和复苏。实验分为3组:空白组、人参皂苷Rg1干预组、阳性对照组(培养孔内加入苯酚溶液)。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内线粒体的活性及人参皂甙Rg1对神经元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与结论:人参皂苷Rg1干预组细胞吸光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细胞,人参皂苷Rg1干预组细胞的相对活力高于空白组,说明人参皂苷Rg1对神经元细胞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人参皂苷Rg1干预后,细胞的突起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空白组的细胞,说明人参皂苷Rg1对脊髓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使细胞活力增强。
孙建忠刘欣伟管华鹏张鹏刘琦杨珺郭群峰倪斌
关键词:人参皂苷RG1脊髓神经元细胞增殖
人参皂甙Rg1干预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被引量:6
2015年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脊髓损伤过程中的主要调节因子,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损伤过程中发生发展机制比较多,对于人参皂甙Rg1干预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损伤发作用的文献鲜有报道。目的:通过人参皂甙Rg1干预结合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分子蛋白水平上表达量的变化来研究人参皂甙在脊髓损伤后对脊髓及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干预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干预组大鼠以撞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人参皂苷Rg1干预组大鼠在造模后24 h以10 mg/kg的人参皂甙Rg1腹腔注射,1次/d,连续14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干预组大鼠血清中的丙二醛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降低,脊髓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水平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干预组大鼠血清中的丙二醛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增加,脊髓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水平降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升高。提示人参皂苷Rg1对损伤的大鼠脊髓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孙建忠刘欣伟管华鹏张鹏刘琦杨珺郭群峰倪斌
关键词:人参皂苷RG1脊髓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
头颈椎位置对不同类型寰椎横韧带损伤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受到垂直向下暴力时不同头颈椎位置对不同类型寰椎横韧带损伤的影响。方法在前期建立已经过验证有效的上颈椎有限元模型上,预设不同的头颈椎位置(中立位、屈曲位、伸展位、侧屈位及旋转位),设定加速度为80 m/s^2来模拟垂直向下暴力。计算出DickmanⅠ、Ⅱ型寰椎横韧带损伤区域的Von Mises应力值,同时将不同的应力值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并且连接起来构成可显示各个工况下寰椎横韧带和寰椎侧块的应力云图。结果旋转位DickmanⅠ型寰椎横韧带损伤区域的Von Mises应力值最大(5.55 MPa),中立位DickmanⅠ型寰椎横韧带损伤区域的Von Mises应力值最小(1.07 MPa)。在所有工况中,横韧带实质部的左右端点和中部的应力值差别不大。侧屈位DickmanⅡ型寰椎横韧带损伤区域的Von Mises应力值最大(11.21 MPa),左侧寰椎横韧带附着点和寰椎侧块体部的Von Miss应力值均明显高于右侧。结论受到垂直向下的暴力时,头颈椎处于旋转位时容易出现DickmanⅠ型寰椎横韧带损伤,当头颈椎处于侧屈时容易出现DickmanⅡ型寰椎横韧带损伤。
陈金水林松庆徐皓倪斌郭群峰王本海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