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松

作品数:77 被引量:248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2篇颈椎
  • 32篇韧带
  • 32篇韧带骨化
  • 32篇纵韧带
  • 32篇后纵韧带
  • 32篇后纵韧带骨化
  • 32篇骨化
  • 27篇颈椎后
  • 27篇颈椎后纵韧带
  • 25篇颈椎后纵韧带...
  • 18篇手术
  • 18篇前路
  • 15篇后纵韧带骨化...
  • 15篇骨化症
  • 12篇颈椎后纵韧带...
  • 12篇脊柱
  • 11篇融合术
  • 11篇椎间盘
  • 9篇疗效
  • 8篇前路减压

机构

  • 75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郑州市骨科医...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宿迁市钟吾医...

作者

  • 77篇杨海松
  • 48篇陈德玉
  • 40篇陈宇
  • 38篇卢旭华
  • 25篇郭永飞
  • 24篇田海军
  • 21篇王新伟
  • 18篇何志敏
  • 15篇王海滨
  • 15篇史建刚
  • 13篇袁文
  • 13篇王亮
  • 12篇黄平
  • 10篇郭群峰
  • 9篇杨立利
  • 8篇许国华
  • 8篇徐锡明
  • 8篇王元
  • 8篇孙璟川
  • 6篇陈华江

传媒

  • 12篇脊柱外科杂志
  • 6篇中国脊柱脊髓...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第7届长征脊...
  • 2篇2013年上...
  • 2篇2007SI...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2010上海...
  • 1篇第二届国际创...
  • 1篇第一次全军脊...
  • 1篇第十一届全军...
  • 1篇第八届全国脊...

年份

  • 6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11篇2007
  • 2篇2006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椎弓根解剖变化与椎弓根螺钉置入安全性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退变性腰椎侧凸常表现多节段严重的椎管狭窄及椎体间不稳,有时伴有椎间盘突出,且既有常见的矢状面腰椎滑脱,又有冠状面上的腰椎侧方滑脱和旋转性半脱位,治疗方面较单一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复杂。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耐受手术创伤能力差,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大量血管通道的存在使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正常骨质者;
卢旭华陈德玉袁文陈宇杨海松黄平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椎弓根螺钉置入腰椎侧凸围手术期并发症腰椎滑脱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探讨影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4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随访1~4年,平均2.1年。根据术后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率,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佳2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症状持续时间、合并糖尿病、Pavlov值、椎管狭窄率、骨化物分型、CT双影征、脊髓高信号、手术范围以及骨化物处理对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骨化物的处理方式是影响患者疗效的唯一因素(P=0.0067)。[结论]前路手术彻底切除骨化之后纵韧带,对脊髓充分减压是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关键。
陈宇陈德玉王新伟郭永飞何志敏杨海松田海军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减压LOGISTIC回归
两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影像学指标及临床疗效间的差异。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分别行上述两种手术治疗的11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PLIF组60例,PLF组53例。术前在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高度、滑脱率、节段角度、椎间孔面积等影像学指标,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主观评价表等指标对患者进行症状评分;术后即刻对上述指标进行重复测量,并坚持随访,分别计算两组滑脱复位率和融合率。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PLIF:(194.3±54.7)min,(402.2±123.9)ml;PLF:(179.3±45.7)min,(367.2±102.3)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PLIF组椎间高度、滑脱率、节段角度、椎间孔面积等影像学指标的恢复与维持均优于PLF组,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率分别为96.7%、88.6%(P=0.099);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临床疗效主观评价优秀率分别为56.7%(PLIF)与37.7%(PLF)。结论与PLF相比,PLIF对腰椎滑脱的矫正、椎间高度的维持、生理曲度的恢复以及椎间孔面积的扩大等指标均有显著的优越性,其临床疗效主观评价优秀率亦高于PLF组。
田海军陈德玉卢旭华袁文王新伟何志敏陈宇杨海松
关键词:脊柱前移腰椎脊柱融合术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再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观察(附12例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CAF)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加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既往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行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加重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52~74岁,平均(63.92±6.54)岁,再次手术均采用ACAF术式。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ACAF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疼痛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9~21个月,平均(14.92±3.75)个月。所有患者ACAF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JOA评分由术前9.33±1.93升高为末次随访时的14.67±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4,P<0.05),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1.9±21.8)%;VAS评分由术前5.25±1.42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0.9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5,P<0.05)。结论 ACAF作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翻修手术初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可作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翻修手术的选择方案之一。
王海波孙璟川徐锡明王元郭永飞杨海松史建刚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技术研究
史建刚陈宇孙璟川陈德玉杨海松王元徐锡明孔庆捷郭永飞侯洋许鹏史国栋许国华袁文贾连顺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临床重大疑难疾病,发病率高、手术风险大,以椎管狭窄率大于50%成为前路手术直接切除骨化物脊髓减压的瓶颈,并发症高。项目组自1991年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以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关键词: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外科治疗基因治疗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与疗效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OPLL伴脊髓损伤患者的骨化类型、颈髓MRI T2高信号变化范围、手术方式与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变化之关系. 结果...
陈德玉何志敏陈华江王新伟陈宇郭永飞杨海松田海军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脊髓损伤颈椎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生物型可吸收颈椎前路钉板系统应用于单节段颈椎病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生物型可吸收颈椎前路钉板系统应用于单节段颈椎病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1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脊髓型颈椎病10例)采用传统钛合金钉板系统固定,1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脊髓型颈椎病9例)采用生物型可吸收钉板系统固定。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颈椎病分型及病变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颈椎正侧位+屈伸动力位X线片及颈椎MRI检查。影像学评估其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变化、植骨融合时间及融合率、有无内固定断裂及移位、是否存在MRI伪影干扰;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程度及持续时间,采用VAS、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随访时间为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半年后每月复查颈椎X线片一次,观察是否融合)。结果:钛合金钉板固定组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轻度吞咽困难2例,可吸收钉板固定组术后第1天出现轻度吞咽困难1例,均在术后2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术后第1天生物型可吸收钉板固定组颈椎MRI上伪影面积及伪影涉及层数较钛合金钉板系统固定组明显减少(P〈0.05)。钛合金钉板固定组术后12个月时的JOA评分15.9±1.4分,与术前(9.0±1.9分)比较明显提高(P〈0.05),VAS评分由术前的7.5±1.2分减少至0.6±0.7分(P〈0.05)。可吸收钉板固定组术后12个月时的JOA评分为16.1±1.0分,较术前(9.7±1.9分)有显著改善(P〈0.05),VAS评分由术前的6.9±0.9分减少至0.5±0.5分(P〈0.05),两组术后12个月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时,钛合金钉板固定组1例未融合,融合率为93.3%,融合时间为7.8±0.4个月(7~8个月);可吸收钉板
杨海松陈德玉史建刚史国栋许国华郭永飞陈宇
关键词:颈前路减压伪影吞咽困难
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合并黄韧带骨化症(OLF)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2013—2014年手术治疗的12例颈椎多节段(≥3)OPLL合并OL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5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黄韧带骨化节段全椎板切除术7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价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X线、CT和MRI影像学资料,测量颈椎前凸值和C5节段椎管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评价术后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并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 12例患者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70.0±9.8)%,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颈椎前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5节段椎管矢状径长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扩大率平均为(69.2±10.0)%,末次随访仍能维持;手术并发脑脊液漏1例,C5神经根麻痹1例,轴性痛2例,12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结论颈椎多节段OPLL合并OLF的手术治疗应依据黄韧带骨化灶的形态、部位、范围及相应的椎管狭窄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才能保持颈椎的稳定性,使椎管扩大明显,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满意。
林三军陈宇陈德玉许国华杨海松
关键词:纵韧带黄韧带骨化症
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评估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CAF)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椎管横截面积及椎管矢状径的改善情况。方法 2017年5月—2017年8月,本院采用ACAF治疗颈椎OPLL患者13例,术前、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术前、术后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椎管矢状径,在横断面CT上测量骨化物横截面积和椎管横截面积,并计算椎管狭窄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末次随访时,JOA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椎管矢状径和椎管横截面积均较术前增加,椎管狭窄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AF治疗颈椎OPLL安全有效,可扩大椎管矢状径,增大椎管横截面积,降低椎管狭窄率,使患者神经症状明显改善,短期疗效满意。
王海波孙璟川徐锡明王元郭永飞杨海松史建刚
关键词:颈椎脊柱融合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MRI分型与手术疗效的关系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MRI影像特点及其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总结2002年5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进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的48例OPLL患者术前、术后的MRI影像资料,根据术前骨化物横断面形态分为矩型(A组)、山丘型(B组)和蘑菇型(C组)。分析不同类型患者脊髓高信号情况和术后脊髓横截面积扩大率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4年,平均2.1年。A、B、C组患者术前存在脊髓高信号者分别为4例(26.7%)、9例(39.1%)和7例(70.0%);术后分别为8例(53.3%)、14例(60.8%)和7例(70.0%);术后脊髓横截面积扩大率分别为(42.8±5.6)%、(38.4±7.2)%和(22.5±7.7)%;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61.8±12.8)%、(51.8±8.9)%和(37.4±9.3)%。A、B组的术前高信号、术后脊髓横截面积扩大率与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上骨化物表现为蘑菇型的OPLL患者术前往往存在脊髓高信号,术后脊髓横截面积扩大率低,手术疗效差,而矩型和山丘型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陈宇陈德玉郭永飞何志敏杨海松田海军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症MRI颈椎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