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旭华

作品数:143 被引量:610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22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5篇医药卫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6篇颈椎
  • 28篇骨折
  • 27篇脊柱
  • 23篇腰椎
  • 23篇手术
  • 17篇椎间盘
  • 16篇韧带
  • 15篇融合术
  • 15篇内固定
  • 13篇韧带骨化
  • 13篇外科
  • 13篇脊髓
  • 13篇骨化
  • 12篇前路
  • 12篇寰枢
  • 12篇脱位
  • 11篇枢椎
  • 11篇纵韧带
  • 11篇后纵韧带
  • 11篇后纵韧带骨化

机构

  • 141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上海长征医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二...
  • 2篇安阳市人民医...
  • 2篇生物材料公司
  • 1篇大连大学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7...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5...
  • 1篇上海市伤骨科...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解放军第89...
  • 1篇武警江苏总队...

作者

  • 143篇卢旭华
  • 65篇陈德玉
  • 42篇袁文
  • 38篇王新伟
  • 38篇杨海松
  • 26篇陈宇
  • 24篇倪斌
  • 24篇赵定麟
  • 20篇王海滨
  • 18篇郭永飞
  • 17篇郭群峰
  • 17篇王亮
  • 13篇谢宁
  • 12篇郭翔
  • 11篇黄平
  • 10篇陈爱民
  • 10篇刘岩
  • 9篇何志敏
  • 9篇严望军
  • 8篇贾连顺

传媒

  • 20篇脊柱外科杂志
  • 9篇中国矫形外科...
  • 8篇中华骨科杂志
  • 8篇2007SI...
  • 5篇中国脊柱脊髓...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第7届长征脊...
  • 3篇颈腰痛杂志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第十一届全军...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国骨科临床...
  • 2篇中国中医药咨...
  • 2篇2013年上...
  • 1篇电子科技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1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11篇2011
  • 6篇2010
  • 17篇2009
  • 13篇2008
  • 12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8篇2004
  • 1篇2003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骨折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价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不稳定寰椎爆裂骨折20例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利用寰椎椎弓根钉的横向加压作用对侧块分离进行矫正,并利用寰椎椎弓根钉的后向提拉作用对术前寰椎复位不佳者给予进一步复位。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个月,术后3个月临床症状均完全缓解。术后3个月ASIA评分的运动、轻触及针刺评分分别是(99.85±0.37)、(111.80±0.52)、(111.95±0.22)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影像学资料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骨折愈合,无寰枢关节不稳征象。结论在充分的术前准备下,寰枢椎椎弓根钉植骨内固定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
郭翔倪斌谢宁卢旭华杨军郭群峰
关键词:寰枢关节脊柱损伤韧带损伤
可调控式颈椎融合固定器实验山羊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可调控式融合固定器(AC-AFF)的实验山羊颈椎模型,比较其与其他颈椎重建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动物进食及恢复活动的时间。方法:18只实验山羊随机分为3组,分别施以AC-AFF、钢板+钛网、钢板+髂骨块...
郭永飞陈德玉刘岩袁文张竞王新伟胡玉华卢旭华贾连顺
药液自动注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液自动注射装置,包括注射装置接触部、注射装置中部外壳、注射装置尾部外壳、移动滑块、弹片、尾部动力弹簧、中部稳定缓冲弹簧及内置注射器,注射装置中部外壳设置在内置注射器外侧,注射装置尾部外壳连接在注射装置...
卢旭华吴维清王海滨杨海松王亮孙钰岭王晨峰张帮可韩霖马宏道李奇晟
文献传递
开放性骨盆骨折:治疗对策与疗效分析
<正>目的回顾并总结25例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治疗对策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共收入院治疗28例开放性骨盆骨折病人。其中男16 例,女12例,年龄7-73岁,平均47.5岁。伤因:均为高能量...
陈爱民侯春林苟三怀欧阳跃平刘岩张伟卢旭华高文武刘铁龙陈梓锋叶艳平江曦
文献传递
Zero-P椎间融合术在治疗颈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采用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16例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发生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的患者采用Zero-P行颈前路椎间融合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观察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吞咽困难,所有患者均获得牢固融合。结论采用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颈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中短期疗效较好。
程彩霞卢旭华谢宁郭翔郭群峰倪斌
关键词:脊髓压迫症
CT横断面椎管“九分法”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方式选择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CT 横断面椎管“九分法”在制定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后路手术方式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在我科进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治疗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308 例,所有患...
杨海松陈德玉袁文卢旭华杨立利王新伟刘洋孙钰岭陈诚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CT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患者的诊断、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07年10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138例,其中男94例,女41例,平均年龄56.3岁.
陈宇陈德玉袁文王新伟卢旭华宋滇文史建刚严望军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脑脊液漏
成人新鲜齿突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总结应用前路齿突拉力螺钉或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技术治疗成人新鲜齿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46例成人齿突骨折患者,男29例,女17例;年龄19-68岁,平均40.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其中7例患者伴有神经功能障碍,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9-14分,平均12.7分。根据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骨折33例(71.7%),Ⅲ型骨折13例(28.3%)。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寰椎前脱位,术前寰齿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ADI)3-7 mm,平均4.3 mm,术前进行颅骨牵引术,均可复位。采用前路齿突拉力螺钉或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术治疗,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观察寰枢椎复位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共置入25枚齿突螺钉和84枚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片及三维CT检查显示25枚齿突螺钉位置均较好,3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不够,螺钉部分穿破椎动脉孔内侧壁,椎动脉造影未见椎动脉损伤;1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过大,螺钉部分穿破椎管内侧壁,未出现新的神经损伤症状;其余螺钉位置满意。术后ADI为1-2.5 mm,平均1.6 mm。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为14-17分,平均16.2分,平均改善率为89.3%。1例行前路齿突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齿突骨折端硬化,有明显的骨不连发生,其余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7.8%;随访期间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螺钉断裂和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结论选择前路齿突拉力螺钉或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技术治疗成人新鲜齿突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杨军倪斌谢宁王新伟周许辉卢旭华郭翔陈飞
关键词:齿突尖寰椎枢椎内固定器脊柱融合术
可调式中空钛合金人工椎体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观察可调式中空钛合金人工椎体对犬脊柱重建及植骨融合的作用。 方法 :1 2只实验犬随机分为对照组 (n =3)及实验组 (n =9)。将其制成腰椎椎体切除模型 ,对照组植入髂骨 ,实验组植入填塞有松质骨碎骨块的可调式中空钛合金人工椎体。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 3个月、6个月摄正、侧位片 ,观察植入后椎节高度的变化及对植骨融合的影响。术后 3个月、6个月将实验犬分批处死 ,切取相应脊柱单元制成不脱钙病理切片 ,光镜下观察骨融合情况。 结果 :椎体置换术后即刻椎节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术后 3个月较术后即刻显著下降 (P <0 .0 1 ) ,但仍不低于术前高度 ,术后 6个月与术后 3个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术后 3个月 ,人工椎体周围有纤维细胞及少量软骨细胞生成 ,植入后 6个月在人工椎体与骨界面上有大量软骨细胞及部分骨细胞生长。 结论 :可调式中空钛合金人工椎体植入后可有效重建椎节高度 ,在犬人工椎体周围有成骨现象 ;该人工椎体可兼顾术后即刻的稳定性及远期骨性融合的需要。
王新伟赵定麟陈德玉羊明智曹新锋卢旭华
关键词:人工椎体脊柱重建植骨融合
节细胞神经瘤致脊柱侧凸1例报道被引量:3
2004年
卢旭华刘祖德孙海燕
关键词:节细胞神经瘤脊柱侧凸并发症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