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美

作品数:47 被引量:443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文化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1篇教育
  • 8篇教师
  • 8篇教学
  • 6篇课程
  • 5篇学习环境
  • 4篇信息技术
  • 4篇师学
  • 4篇情境
  • 4篇教师学习
  • 3篇学科
  • 3篇知识
  • 3篇知识社会
  • 3篇社会
  • 3篇教育技术
  • 3篇老师
  • 2篇信息时代
  • 2篇学科属性
  • 2篇学问
  • 2篇学习环境设计
  • 2篇学校教育

机构

  • 4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雪城大学
  • 1篇长宁区教育学...
  • 1篇中央电化教育...

作者

  • 42篇王美
  • 8篇任友群
  • 4篇郑太年
  • 3篇徐光涛
  • 3篇裴新宁
  • 2篇鲍贤清
  • 1篇何美
  • 1篇张怀浩
  • 1篇薛耀锋
  • 1篇陆李杨
  • 1篇黄璐
  • 1篇随晓筱
  • 1篇李馨
  • 1篇林立甲
  • 1篇郑旭东
  • 1篇金莺莲
  • 1篇祝智庭
  • 1篇余玉花
  • 1篇文剑冰
  • 1篇赵健

传媒

  • 7篇远程教育杂志
  • 5篇中国电化教育
  • 3篇开放教育研究
  • 3篇全球教育展望
  • 2篇教育研究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课程.教材....
  • 1篇人民教育
  • 1篇江苏教育
  • 1篇现代教育技术
  • 1篇上海教育科研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河北青年管理...
  • 1篇现代远程教育...
  • 1篇教师教育研究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基础教育课程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林区教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生的导师
2012年
2000年,我由南通师范学校毕业,进入通师二附小工作,恰逢情境教育研究所需要助手,我有幸获得李吉林老师的认可,从此便一边担任语文教师,一边在李老师身边帮忙处理一些所务,并参与实验研究,先后有四年时间,为我日后从事教育研究打下了扎实而重要的基础,而日常所受李老师的教诲和熏陶,
王美
关键词:导师语文教师老师情境
荜路蓝缕,以启山林——《教育神经科学引论》评介被引量:2
2011年
《左传》曾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诗句记载当年楚国先民艰辛而伟大的建国创业情形,展现了当时先民们积极进取、革故鼎新、不屈不饶的楚文化精髓的恢弘气势。纵观整个历史,新朝代的开启、宏大事业的成就、新兴学科的创立莫不经过艰苦卓绝的创业过程。在开创者们那种开天辟地、气势如虹、
王美柳恒爽
关键词:神经科学山林引论教育创业过程积极进取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4版)》的“新”与“旧”——访领衔主编J.Michael Spector教授被引量:3
2014年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4版)》(以下简称"第4版《手册》")于2014年初由Springer出版社正式出版,它与英文版的第3版出版相隔约五年,与中文版的第3版出版时隔一年有余。作为国际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最引人关注的权威出版物,第4版《手册》与第3版以及前几版相比,结构上有哪些新的调整,内容上有哪些新的补充,又传递了哪些前沿信息,相信是国内教育技术研究者关心的问题。为了使国内读者第一时间了解第4版《手册》,本刊特地刊发任友群等对第4版《手册》领衔主编Michael Spector教授的专访。与此同时,任友群、焦建利、刘美凤、汪琼在成功组织《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3版)》翻译的经验和基础上,正在推动第4版《手册》的中文版翻译工作,并预计于2015年出版。Michael Spector是继David Jonassen之后《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3、4版的领衔主编,现任美国北德克萨斯州大学信息学院学习技术系系主任/教授,《教育技术研究与开发》(ETR&D)杂志"开发"部分主编,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前主席,并曾在教育技术研究重镇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系统系、美国佐治亚大学教育心理与教学技术系任职。他是国际教育技术领域的杰出学者之一,在教学设计、教学系统开发、技术融入教育、认识论、评价与评估领域都有出色的研究,发表数百篇同行评议论文以及多部专著和教材,曾获AECT授予的杰出图书奖。
任友群王美张怀浩李馨
逼真教学问题解决情境中教师适应性专长表现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适应性专长是学习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并被视为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一个新目标。本文通过一个教学专业实践领域中的认知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对参与实验的9位数学教师在逼真的教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适应性倾向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学习的倾向""新情境中的适应性改变""深度的概念性理解""元认知"这4个构成适应性专长的表现特征的维度上,不同的教师之间存在明显的表现差异。结合对被试教师的话语分析,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具有不同表现特征的教师在这4个维度上的具体表现。
王美
情境教育的发展与追求
2013年
探寻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李吉林是一个语文老师,她对学习的反思也是从儿童语文学科的学习开始的,这也使得情境教育最初的学习研究具有了鲜明的学科性和领域特征。在上世纪70年代末,李吉林重返一年级课堂后,发现儿童在迈进小学的最初阶段,学习的是枯燥单调的拼音。“60天l从上午到下午的语文课,反复拼读字母符号。那么想识字的孩子就是识不到字。”
王美
关键词:情境教育语言学习语文老师语文学科字母符号
我国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其对学生数学成绩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6
2013年
本研究以对我国不同地区五个主要省会城市60所学校的581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和对这些学校中5066名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试结果为基础,分析了我国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其对学生数学成绩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的课堂教学基本上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方法,讲授法(教师主导)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用计算机主要是为了播放讲义。与此相适应,教师对于课程标准和上级部门指定教材较多采取一种认同和接受的态度。研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课程、教学资源、教师的计算机应用、上级部门指定的教材、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对于数学成绩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总体上显著,但是,对于不同城市而言,影响学生数学成绩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因素及这些因素的显著性存在着差异。
郑太年王美林立甲文剑冰
关键词:教学方法数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科学与教育变革——2014年学习科学国际大会评析与展望被引量:14
2014年
在知识社会,学习和创新能力成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教育系统如何发展公民的这些能力以有效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成为全球教育变革的焦点,而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驱力之一是对“人是如何学习的”这一问题的认识,以此作为核心研究问题的学习科学的兴起,引起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
郑太年赵健王美裴新宁任友群
关键词:教育变革知识社会教育系统
基于设计的研究——以高中研究型课程“人·建筑与城市”为例被引量:13
2007年
“人·建筑与城市”是在上海市二期课改研究型课程实施背景下,初步运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这一新的研究范式加以开发的高中研究型课程。本文从设计研究的视角,介绍了该研究型课程的五条设计原则,并阐释了该课程所创建的开放学习环境,最后着重探讨了课程首轮实施过程中逐步浮现的四个设计问题。
王美
关键词:研究型课程
新数字鸿沟: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新挑战被引量:71
2014年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信息技术在促进社会公平和均衡发展方面的潜力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甚至推崇,但与此同时,关于信息技术是否可能导致新的不公与不均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论。传统意义上的"数字鸿沟"指的是人们在信息技术使用机会上存在的差异,通常以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普及率作为重要测算指标,聚焦"物理接入"层面。"新数字鸿沟"更多关注因计算机或上网技能差异而导致的"技能鸿沟",以及因网络使用带宽、时长及使用方式差异而导致的"使用鸿沟"。虽然我国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已有政策和实践从整体上看还是更多着眼于"物理接入"层面。从"新数字鸿沟"的视角看,按照解决传统"数字鸿沟"问题的惯用路径,仅仅关注"物理接入"已不足以缩小数字差距和促进教育公平,对"技能鸿沟"和"使用鸿沟"的关注应该成为决策者、研究者、学校甚至企业未来制定政策和开展实践的新着力点。
王美随晓筱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公平
视频研究在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中的运用被引量:6
2011年
视频研究是学习科学研究中倡导的运用视频技术探究学习、教学与教育过程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研究者运用视频研究促进在职教师的学习与专业发展的一个案例,具体描述了该案例中面向4位教师的视频研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并基于对教师视频研究活动中的话语分析,发现有效的视频研究活动设计能够促进教师:(1)转变原有观念,发展教学理解与专长;(2)主动参与学习,对新知的获得持积极倾向;(3)发展视频研究的意识,获得视频研究的方法和策略。最后就视频研究在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中的有效设计与运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王美
关键词:教师学习教师专业发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