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萌

作品数:3 被引量:5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迭代
  • 2篇迭代模型
  • 2篇图像
  • 1篇胆管
  • 1篇胆管肿瘤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表现
  • 1篇噪声
  • 1篇图像噪声
  • 1篇图像增强
  • 1篇图像质量
  • 1篇肿瘤
  • 1篇肝疾病
  • 1篇肝脏
  • 1篇肝脏CT增强...
  • 1篇成像
  • 1篇磁共振
  • 1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刘再毅
  • 3篇梁长虹
  • 3篇李萌
  • 2篇潘丹
  • 2篇陈鑫
  • 1篇刘于宝
  • 1篇钟小梅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迭代模型重建技术不同辐射剂量对肝脏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比较迭代模型重建(IMR)技术在不同辐射剂量条件下对肝脏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IMR技术在不同辐射剂量条件下在肝脏CT增强扫描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54例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根据不同门静脉期扫描方案分为A组29例(120 k V,250 m As)和B组25例(80 k V,500 m As)。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技术和IMR技术重建门静脉期原始数据,得到4组图像,包括A1组(120 k V,FBP)、A2组(120 k V,IMR)、B1组(80 k V,FBP)和B2组(80 k V,IMR),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主观评价指标低对比分辨率、图像失真及诊断信心度,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B组有效辐射剂量较A组降低42.7%(t=15.27,P<0.001)。A2组图像噪声低于A1组,B2组图像噪声低于B1组,而B2组SNR及CNR较其他3组均显著增高(F噪声=81.98、FSNR=65.19、FCNR=37.42,P<0.001)。各组低对比分辨率评分A2>B2>A1>B1(χ2=58.21,P<0.001),各组图像失真评分A1>B1>A2>B2(χ2=12.94,P<0.001),B2组与A1组、B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诊断信心评分A2>A1>B2>B1(χ2=34.06,P<0.001),A1组与B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BP比较,IMR技术不同辐射剂量扫描均可以降低肝脏CT增强扫描图像噪声并能提高图像质量,改变效果尤以80 k V、500 m As CT扫描明显。
潘丹姜彦陈鑫李萌梁长虹刘再毅
关键词:肝疾病图像增强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影像表现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 探讨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的CT、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IPNB患者的CT、MRI资料,21例行CT检查,17例行MR检查.分析IPNB肿瘤病灶结节或肿块的分布、胆管扩张、黏液等特征,并采用计量资料非参数检验比较证实含黏液的患者中,CT和MRI术前判断黏液及沿黏膜面生长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38例中,发生于肝内胆管24例(单发5例、多发19例),肝内及肝门部胆管多发病灶3例,肝门部胆管2例,胆总管8例,胆总管、胆囊管及胆囊多发病灶1例.在CT、MR图像上表现为扩张胆管内结节者分别为17、11例,表现为肝内囊性病灶伴囊内多发结节分别为4、5例.CT、MR强化特点表现为动脉期强化程度高于门静脉期、平衡期分别为18、12例.CT术前判断黏液准确性(30.0%,6/20)高于MRI(6.3%,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2.58,P<0.05).术前CT判断位于黏膜面生长准确性(77.8%,14/18)低于MRI(92.6%,1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4.23,P<0.01).结论I PNB具有沿胆管黏膜面生长,扩张的胆管腔内结节或肿块等特征,CT、MRI对准确诊断IPNB具有一定价值.
刘于宝李萌钟小梅刘再毅梁长虹
关键词:胆管肿瘤磁共振成像
迭代模型重组设置对不同辐射剂量下肝脏增强CT图像噪声及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 探讨迭代模型重组技术(IMR)的不同重组设置对不同辐射剂量下肝脏增强CT噪声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因病情需要行肝脏增强CT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2组.常规组29例,低剂量组25例.患者均行上腹部平扫和肝脏3期增强扫描.常规组门静脉期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s;低剂量组门静脉期管电压80 kV,管电流500 mAs.将门静脉期原始数据进行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BP)重组和IMR重组,IMR重组得到不同重组水平(L1~ L3)的体部常规重组(BR)和体部软组织重组(BST)图像,分别为L1BR、L2BR、L3BR、L1BST、L2BST、L3BST.对各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包括低对比分辨率(LCD)评分、图像失真(ID)评分和诊断信心(DC)评分]、客观评价[包括肝脏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记录有效辐射剂量.采用FriedmanH检验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图像的主观和客观评价指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常规组和低剂量组的辐射剂量.结果 常规组图像中,LCD评分L2BST组、L3BST组较高,中位数均为4分;ID评分L3BST、L2BST组较低,中位数为3分,FBP及L1BR组较高,中位数均为4分;DC评分L1BR、L2BR及L1BST组较高,中位数均为4分,L3BST组最低,中位数为3分.低剂量组图像中,LCD、ID评分分布与常规组相似,DC评分L1BST组最高(4分)而FBP组最低(2分).不同剂量组各重组图像的LCD、ID和D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FBP图像的噪声为(9.8±2.0)HU,SNR为13.3±3.3,CNR为6.0±1.9;低剂量组FBP图像图像噪声、SNR和CNR分别为(16.2±4.1)HU、12.9±3.3和6.6±2.3.常规组随着IMR设置从L1BR到L3BST依次增高,图像噪声依次降低,从(4.5±0.9)HU降低到(3.2±0.2) HU,SNR及CNR则依次升高,SNR从21.4±1.4升高到24.6±4.6,CNR从9.4±2.2升高到10.9±2.9;低剂量组图像噪声、SNR及CNR的
潘丹陈鑫姜彦李萌梁长虹刘再毅
关键词:肝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