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再毅

作品数:218 被引量:1,443H指数:20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45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7篇医药卫生
  • 21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9篇影像
  • 46篇肿瘤
  • 40篇成像
  • 40篇磁共振
  • 35篇病理
  • 27篇图像
  • 27篇细胞
  • 24篇磁共振成像
  • 18篇乳腺
  • 18篇X线
  • 17篇扩散
  • 17篇X线计算
  • 17篇X线计算机
  • 15篇体层摄影
  • 14篇体层摄影术
  • 12篇直肠
  • 12篇直肠癌
  • 12篇结直肠
  • 12篇结直肠癌
  • 12篇肠癌

机构

  • 180篇广东省人民医...
  • 3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4篇四川大学华西...
  • 17篇华南理工大学
  • 10篇广东省医学科...
  • 9篇广州医科大学
  • 8篇温州医学院附...
  • 7篇中山大学
  • 6篇温州医学院附...
  • 5篇汕头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自...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13篇刘再毅
  • 134篇梁长虹
  • 33篇陈鑫
  • 25篇黄燕琪
  • 20篇王秋实
  • 18篇王广谊
  • 16篇刘于宝
  • 14篇张忠林
  • 14篇闵鹏秋
  • 14篇王瑛
  • 14篇何兰
  • 13篇严志汉
  • 12篇谢淑飞
  • 12篇李景雷
  • 12篇余元新
  • 11篇吴磊
  • 10篇宋彬
  • 9篇刘辉
  • 9篇卢春燕
  • 9篇郑君惠

传媒

  • 33篇中华放射学杂...
  • 19篇中国医学影像...
  • 13篇放射学实践
  • 11篇临床放射学杂...
  • 9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华西医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影像诊断与介...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温州医学院学...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国际医学放射...
  • 3篇肿瘤影像学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国外医学(临...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华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24
  • 17篇2023
  • 21篇2022
  • 19篇2021
  • 6篇2020
  • 15篇2019
  • 5篇2018
  • 9篇2017
  • 14篇2016
  • 12篇2015
  • 10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11篇2010
  • 14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2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WI和~1H-MRS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与氢质子波谱分析(1 H-MRS)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腹腔注射CCl4溶液法诱导建立兔肝纤维化模型并进行DWI和1 H-MRS检查。DWI使用SE-EPI序列(b1=0s/mm2,b2=600s/mm2),1 H-MRS使用单体素点分辨波谱分析(PRESS)序列(TR 1500ms,TE 35ms),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胆碱(Cho)和脂质(lipid)波峰下面积的比值(Cho/lipid)。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为基础,将兔划分为无肝纤维化组(S0)、轻度-中度纤维化组(S1-S2)和重度纤维化及肝硬化组(S3-S4),比较不同组间ADC值和Cho/lipid变化规律。结果: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ADC值依次降低(P<0.01),Cho/lipid依次升高(P<0.05);重度纤维化及肝硬化组与另两组ADC值及Cho/lipi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WI和1 H-MRS具备一定的定量肝纤维化及检测重度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能力。
王秋实梁长虹刘辉刘再毅张明辉曾琼新
关键词:肝纤维化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学
一种免疫组化病理图像CD3阳性细胞核分割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疫组化病理图像CD3阳性细胞核分割方法及系统,该方法的步骤为:对免疫组化病理图像进行颜色反卷积,分离染色通道;图像采用超像素分割成不规则像素块,进行kmeans聚类区分出图像背景并去除;基于形态学特征进...
刘再毅梁长虹覃杰赵可王瑛陈鑫黄燕琪姚溯李振辉
文献传递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标准化摄取值、瘦体重标准化摄取值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分级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阳性病灶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细胞遗传学分级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2020年10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初诊为多发性骨髓瘤80例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分为高危组54例和标危组26例,以多发性骨髓瘤阳性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40%、50%作为阈值,在阳性病灶和参考区(肝右后叶上段)测量代谢参数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标准化摄取值峰值(SUVpeak)、最大瘦体重标准化摄取值(SULmax)、平均瘦体重标准化摄取值(SULmean)、瘦体重标准化摄取值峰值(SULpeak),计算阳性病灶与肝脏对应代谢参数类型的比值(TLR),得到TLR代谢参数SUVmax TLR、SUVmean TLR、SUVpeak TLR、SULmax TLR、SULmean TLR、SULpeak TLR,并与同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细胞遗传学分级进行组间代谢参数差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40%、50%作为阈值的SUVmax、SUVmean、SULmean、SUVmax TLR、SUVmean TLR、SULmax TLR、SULmean TLR、SULpeak TLR在高危组与标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05~−2.126,P=0.001~0.033)。相关性分析显示,40%、50%SUVmax为阈值的SUVmean TLR、SULmax TLR、SULmean TLR与细胞遗传学分组呈正相关(r_(s)=0.318~0.361,P=0.001~0.004)。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的TLR代谢参数稳定性较好,SUVmax TLR、SULmax TLR、SULmean TLR与细胞遗传学分级呈正相关性,且50%为阈值的代谢参数相关性稍优于40%,对无创定量细胞遗传学有重要临床意义。
苑克慧黄晓媚刘恩涛石镇维梁演婷刘再毅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氟脱氧葡萄糖F18
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缺血性肠病的螺旋CT表现特征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所致缺血性肠病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因SLE病人急性腹痛而行腹部螺旋CT扫描检查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 ,其中增强CT扫描 16例 ,CT平扫 7例。着重观察肠道、肠系膜和肠系膜血管的异常CT表现牲 ,同时也记录其它腹部异常征象 ,如浆膜腔积液、实质性脏器异常、淋巴结肿大等。结果 :肠壁肿胀、增厚 19例 (19/2 3,82 6 % ) ,肠壁“靶征” 12例 (12 /16 ,75 % ) ,肠管扩张 16例 (16 /2 3,6 9 6 % )。肠系膜肿胀和脂肪密度增高 2 1例 (2 1/2 3,91 3% ) ,肠系膜血管充血、增粗 18例(18/2 3,78 3% ) ,肠系膜血管“梳状”排列 4例 (4/16 ,2 5 % )。其它CT异常征象包括腹水、胸水、心包积液、肝脾肿大、肾脏异常、腹膜后淋巴结肿等。结论 :缺血性肠病是SLE病人出现急性腹痛最主要的病理改变 ,其肠壁、肠系膜和肠系膜血管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异常CT表现。
徐隽宋彬罗小华陈卫霞刘再毅张瑾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缺血性肠病螺旋CT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胸腰椎骨折中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胸腰椎骨折和螺旋CT扫描及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资料。重点观察椎体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高度、骨折线、椎体附件和旋转 /脱位等的CT表现。结果 :2 3例中轴位CT显示 2 7个椎体骨折 ,2 5个横突骨折 ,3个棘突骨折 ,3个椎弓根骨折 ,15个椎板骨折 ,4个椎间关节脱位 ,0个椎体脱位 ,1个椎体旋转 ,2 5个椎管狭窄。三维重建显示分别为 2 7、 15、 3、 2、 7、 2、 4、 1、 2 5个 ;多平面重建显示上述结构骨折分别为 2 7、 5、 3、 2、 5、 2、 4、 0、 2 5个。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显示椎体骨折效果好 ,但对附件的显示相对较差。在显示椎体的脱位和 /或旋转方面三维重建最为直观。结论 :胸腰椎骨折的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 ,是轴位CT扫描有价值的补充手段。进行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规范化操作流程 ,可提高其诊断效果。
刘再毅邓开鸿严志汉
关键词:螺旋CT胸腰椎骨折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单发24例,其中位于小肠8例,回盲部6例,结肠4例,直肠3例,十二指肠2例,肛管1例。多发6例,其中病变位于多个节段小肠3例,位于回盲部、直肠2例,位于多个节段小肠、结肠1例。浸润型16例,肠壁弥漫均匀或不均匀的增厚,受累肠管范围较长,最长约35.6cm。4例可见肠管扩张。肿块型11例,其中8例肿块突向肠腔内生长,3例突向肠腔外生长。多发结节型2例,表现为多个结节突向肠腔内生长。混合型1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并发症少见,仅2例伴有肠梗阻,1例肠套叠,1例肠穿孔。结论: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刘小华李景雷梁长虹刘再毅刘于宝张忠林
关键词:肠道肿瘤淋巴瘤X线计算机
不同病因所致化脓性腹膜炎的CT表现特征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所致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SPP)的CT表现特征。 资料与方法 搜集32例有CT检查资料的SPP病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24例,经腹腔穿刺和/或其他临床综合指标诊断8例。着重观察引起SPP的原发病灶及腹膜炎的CT表现。 结果 32例除均具有SPP的CT表现外,它们的原发病灶的CT征象显示如下:无腹部手术史的25例腹膜炎中,胃肠道穿孔10例,急性阑尾炎7例,急性胆囊炎3例,腹、盆腔脓肿3例,升结肠炎症伴周围炎症2例;有腹部手术史的7例腹膜炎中,脓肿形成5例,引起腹腔感染2例。 结论 应用 CT扫描诊断SPP,有利于显示SPP原发病灶及腹膜炎CT征象以及二者的解剖关联性,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卢春燕闵鹏秋陈卫霞杨恒选刘再毅姚晋金航
关键词:病理因素化脓性腹膜炎CT表现腹腔穿刺
不同类型小波滤波对影像组学特征相关性和诊断效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小波滤波对影像组学特征相关性和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143例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64例,阴性79例)的术前CT图像,经放射科医师勾画肿瘤区域后,使用Matlab编写的软件提取不同类型小波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分析不同小波间同名特征的相关性。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构建不同的小波特征集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影像组学标签并采用Delong’s检验比较其效能。结果:随着小波阶数差异的增大,小波间高相关同名特征数量减少。部分特征在不同小波间易出现高相关性。单个小波的特征集中rbio2.2,sym7和db7的特征子集构建的影像组学标签诊断效能最高。Daubechies系列小波特征集构建的标签预测淋巴结转移效能最高,Biorthogonal系列小波标签则最低,在去除同名高相关特征后全体特征集的诊断效能显著提高(P=0.004)。结论:建议选择阶数差异大的小波以降低影像组学特征的数据冗余度。为提高标签的诊断效能,有必要去除高相关特征。
程梓轩黄燕琪黄晓媚吴小媚梁长虹梁长虹
关键词:小波特征
基于CT影像组学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分化程度的预测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在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16年8月经手术病理切片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资料完善和术前行CT增强扫描并获得完整图像的160例,随机分成训练集(103例)和验证集(57例),运用Matlab软件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进行筛选,建立影像组学标签。结合获得的影像组学标签和临床资料建立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影像组学模型(radiomics predictive mode)并进行验证。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模型术前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的效能。结果:影像组学标签为食道癌病理分化程度显著的独立预测因素。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组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791,敏感度为81.6%,特异度为72.3%;在验证集中的AUC值为0.757,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73.0%。结论:基于CT影像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模型,对于术前预测食管癌分化程度具有一定的效能。
程蕾舒吴磊陈舒婷叶维韬刘再毅刘再毅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
管电压和碘对比剂浓度对腹部动态增强CT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管电压和碘对比剂浓度对腹部动态cT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4种扫描方案,对6只小型猪行腹部动态cT增强扫描。方案1:管电压80kV、对比剂含碘270mg/ml;方案2:管电压120kV、对比剂含碘270mg/ml;方案3:管电压80kv、对比剂含碘370mg/ml;方案4:管电压120kV、对比剂含碘370mg/ml。对方案1和方案3图像行迭代算法(iDose4)重组;方案2和方案4图像行常规滤波反投影(FBP)重组。各方案对比剂碘含量均为600mg/kg,注射碘流率均为0.92g/s(含碘270mg/ml对比剂流率3,4ml/s、含碘370mg/ml流率2.5ml/s)。对各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包括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评分、图像锐利度评分;进行客观评价,测量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及肝实质的强化CT值、噪声、达峰时间、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并记录扫描的CT剂量容积指数(CDTIv01)和剂量长度乘积(OLP)。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扫描方案下各血管和肝实质的强化CT值、噪声、SNR和CNR,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扫描方案下各血管和肝实质的达峰时间及图像评分。结果4种方案扫描的主观图像质量、图像噪声和图像锐利度评分均〉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方案1~4扫描的主动脉强化峰值分别为(729±46)、(515±84)、(707±59)、(513±53)HU,下腔静脉强化峰值分别为(366±95)、(282±39)、(368±92)、(262±67)HU,门静脉强化峰值分别为(213±18)、(180±21)、(201±29)、(176±27)HU,肝静脉强化峰值分别为(207±18)、(179±24)、(193±10)、(170±14)HU,肝实质强化峰值分别为(128±7)、(135±5)、(127±4)、(135±6)HU,方案1和方案3、方案2和方案4比较,上述部位强化CT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方案1、方�
胡茂清叶维韬梁长虹刘再毅温孟皇李星云
关键词:造影剂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