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创新 作品数:40 被引量:204 H指数:9 供职机构: 河南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国家教育部“211”工程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恩度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观察 2021年 目的观察恩度联合多西他赛和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近期疗效、生存期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多西他赛和奈达铂方案组)20例,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每周期化疗第1天应用;奈达铂80 mg·m^(-2),静脉滴注,每周期化疗第1天应用,每3周为1个周期。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恩度(血管内皮抑制素),每次15 mg,每周期化疗第1~14天应用,每3周为1个周期。两组均治疗6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两组的客观疗效、生存期,观察不良反应。结果40例均可评价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50.00%,中位生存期为7.55个月;对照组有效率为35.00%,中位生存期为5.12个月。两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多西他赛和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疗效好,副作用小。 刘杨 邵鹏 李若楠 卢创新关键词:晚期食管鳞癌 恩度 多西他赛 奈达铂 疗效 生存期 沙利度胺联合托烷司琼治疗乳腺癌辅助化疗相关呕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沙利度胺联合托烷司琼治疗乳腺癌辅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2例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6例,A组:静脉用托烷司琼5mg,第1天+口服地塞米松5mg,1天2次,第1天;B组:静脉用托烷司琼5mg,第1天+口服沙利度胺25mg,1天2次,第1天。评价两组的止吐效果和副作用。结果:4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两组恶心呕吐控制情况完全控制、基本控制、轻度控制、未控制百分率分别为:8.0%vs.33.3%、52.0%vs.57.1%、32.0%vs.9.5%、8.0%vs.0%,治疗有效率为60.0%vs.90.5%(χ2=5.498,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腹泻、困倦、凝血功能异常、骨髓抑制和感觉异常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沙利度胺能够有效控制乳腺癌辅助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副作用容易耐受,是可供选择使用的止吐药物。 崔瑶 李剑 王文玉 卢创新 周云 刘明月关键词:恶心 呕吐 乳腺癌 沙利度胺 化疗 姜黄素对肝癌HepG2细胞和肝脏正常细胞L—0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肝癌HepG2细胞和肝脏正常L-0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贴壁法培养HepG2细胞和L-02细胞,噻唑蓝(MTF)比色法分析姜黄素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死亡受体5(DR5)、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在100mg/L浓度下,对HepG2细胞生长抑制率可达84%,凋亡率为25.89%,而诱导正常L-02细胞的凋亡率为10.10%,阻滞HepG2细胞周期于G1期,此过程中Caspase-3、Caspase-9和Caspase_8被激活,DR5蛋白表达上升,bcl-2/bax蛋白表达比率下降。结论姜黄素能够选择性杀伤HepG2细胞,并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通路促其凋亡。 郭志松 邵换璋 薛飞 卢创新关键词:姜黄素 HEPG2细胞 凋亡 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合并姑息性氩氦刀冷冻治疗模型的建立 2014年 本实验旨在建立稳定有效的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合并姑息性氚氦刀冷冻治疗模型,现报道如下。 周建炜 卢创新 王朝杰 马宁 罗执芬 崔勇霞 王威 王梦啸 周云关键词:氩氦刀冷冻治疗 原位种植 姑息性 裸小鼠 人肝癌 食管癌组织中EphA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E-钙粘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6 2006年 最近研究发现,EphA2的高表达与许多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E-钙粘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减少或缺失也已被证实与多种人类肿瘤的恶性表型相关联.有研究表明,在上皮细胞中,E钙粘蛋白调控EphA2的配体结合及后续降解,从而调控EphA2的功能转化及表达.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EphA2及E-钙粘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并探讨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 卢创新 李珊珊 阎爱华 王新华 郭艳萍关键词:E-钙粘蛋白 食管癌组织 EPHA2 免疫组化方法 人类肿瘤 E钙粘蛋白 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或5-氟尿嘧啶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比较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与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77例既往应用含铂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6例患者接受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胶囊的化疗方案,B组:41例患者接受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按照WH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经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41.7%,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贫血及腹泻等,机体可以耐受这些不良反应。B组总有效率为39.2%,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静脉炎、腹泻等。A组和B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4.8月和3.1月(P=0.001)。结论两种联合化疗方案都具有较好的疗效,相对来说,A组具有中位疾病进展时间长和不良反应相对小的优点,且住院时间短,可作为既往应用含铂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二线化疗方案之一。 崔勇霞 罗执芬 卢创新 周建炜 马宁 周云关键词:伊立替康 5-氟尿嘧啶 晚期胃癌 二线化疗 人类蛋白组学草图的肺癌分子标记物初探 被引量:3 2016年 传统的肺癌分子标记物探索通常基于基因组或者转录组研究,而基于蛋白质水平的肺癌分子标记物探索通常局限在低通量水平。质谱技术已经开始产生高通量的全局正常及癌症蛋白组。我们采用开源统计软件R对人类蛋白组学草图数据及已发表的肺癌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二次分析,筛选出91个潜在的候选肺癌分子标记物。基因注解分析显示候选肺癌基因富集了和代谢、TP53通路以及MicroRNA调控等相关的基因。最后,利用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及Pubmed对前20候选标记物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大部分候选肺癌基因大多能够得到验证。可见数据挖掘在即将到来的质谱推动的组学大数据时代将发挥重要作用。 朱琰琰 罗执芬 崔永霞 卢创新 周云关键词:蛋白质组 数据挖掘 肺癌 分子标记物 影响阿帕替尼治疗肝癌疗效的因素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250 mg/次,1次/d或者250 mg/次,2次/d口服,425 mg/次,1次/d,直至肿瘤进展或者不能耐受。随访时间为18个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40例患者疾病控制率(DCR)为6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4.5个月,在单因素分析中,ECOG评分、合并治疗及用药后疗效对中位PF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饮酒史、肝炎病史、合并肝硬化失代偿及门脉癌栓情况、Child-Pugh分级、肿瘤个数、肿瘤远处转移情况、AFP水平、阿帕替尼剂量等因素对中位P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疗效评价是影响PFS的独立影响因素。不良反应主要为出血、手足综合征、胃肠道反应、高血压等,多数为Ⅰ级或Ⅱ级,患者能够耐受或者减量后可以耐受。结论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效,安全。 孙明霞 温一阳 卢创新 白冰 史祖宣 仓顺东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疗效 安全性 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注射液对卡培他滨血药浓度及其毒副反应和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结直肠癌患者卡培他滨血药浓度、化疗有效性和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其中36例加用奥美拉唑(研究组),36例未用奥沙利铂(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药浓度、化疗有效率和毒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结果对照组患者卡培他滨代谢产物氟尿嘧啶的血药浓度为(123.09±56.70)μg/ml,研究组患者氟尿嘧啶的血药浓度为(126.25±50.59)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0,P=0.121)。研究组患者Ⅲ~Ⅳ级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和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3.8%、0%、0%和19.4%,对照组患者Ⅲ~Ⅳ级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和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1.1%、0%、0%和1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反酸烧心的发生率为72.2%,明显高于研究组(44.4%, P<0.05)。研究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30.6%,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 P>0.05)。研究组患者的中位PFS为8.0个月,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PFS(8.5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奥美拉唑不影响卡培他滨的血药浓度、疾病缓解率,对患者的PFS也无明显影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反酸烧心症状。 卢创新 郑博文 白冰 胡金龙 樊素峰 尚东方 杨蒂 赵成龙 仓顺东关键词:奥美拉唑 卡培他滨 血药浓度 毒性反应 抑制circRNA ABCB10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circABCB10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放射敏感性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结直肠癌细胞SW480、HCT116、HT29中circABCB10和miR-217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敏感性,Circular RNA Interactome预测circABCB10下游miRNAs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验证,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检测circABCB10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ircABCB10 mRNA的表达水平(3.97±2.12)高于癌旁组织(1.13±0.64,P<0.05)。正常结肠上皮细胞FHC中circABCB10 mRNA的表达水平(1.00±0.09)低于结直肠癌细胞SW480、HCT116、HT29(分别为4.53±0.44、3.12±0.32和3.51±0.36,均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48、72 h,si-circABCB10-1组SW480细胞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36±0.04和0.43±0.04,低于circ-NC组(分别为0.48±0.05和0.82±0.08,均P<0.05)。si-circABCB10-1组SW480细胞的迁移细胞数[(45±8)个]和侵袭细胞数[(34±7)个]均低于circ-NC组[分别为(106±21)个和(84±15)个,均P<0.01],放射增敏比为1.632。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8 d后,si-circABCB10-1组肿瘤体积和重量低于circ-NC组(P<0.05)。miR-217是circABCB10的靶基因,抑制miR-217的表达可逆转抑制circABCB10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放射增敏作用。结论抑制circABCB10的表达可通过上调miR-217的表达来抑制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并增加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揭示了结直肠癌进展的潜在分子机制,可为临床结直肠癌放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增� 谢毅 刘建波 李俊蒙 张超 卢创新 文泽军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