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云

作品数:135 被引量:529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4篇细胞
  • 41篇胃癌
  • 28篇晚期
  • 26篇化疗
  • 23篇肿瘤
  • 19篇癌细胞
  • 18篇基因
  • 16篇晚期胃癌
  • 14篇顺铂
  • 14篇肺癌
  • 13篇尿嘧啶
  • 13篇嘧啶
  • 13篇疗效
  • 13篇氟尿嘧啶
  • 12篇凋亡
  • 12篇胃癌细胞
  • 12篇小细胞
  • 10篇食管
  • 10篇细胞肺癌
  • 8篇替尼泊甙

机构

  • 88篇河南省人民医...
  • 47篇郑州大学
  • 27篇郑州大学第一...
  • 15篇河南省肿瘤医...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河南省肿瘤研...
  • 5篇复旦大学
  • 4篇安阳市肿瘤医...
  • 3篇河南中医药大...
  • 3篇河南大学
  • 3篇南阳市中心医...
  • 3篇新乡医学院第...
  • 3篇郑州市中心医...
  • 2篇洛阳市第二人...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郑州大学第二...
  • 2篇河南省中医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五...

作者

  • 134篇周云
  • 30篇罗执芬
  • 19篇刘明月
  • 18篇王文玉
  • 15篇周建炜
  • 14篇高天慧
  • 13篇卢创新
  • 12篇李晓燕
  • 12篇王朝杰
  • 12篇崔勇霞
  • 12篇马宁
  • 10篇徐虹
  • 7篇王珍珍
  • 6篇樊红琨
  • 5篇路太英
  • 5篇任正刚
  • 5篇段芳龄
  • 5篇汤钊猷
  • 5篇全培良
  • 4篇崔永霞

传媒

  • 19篇郑州大学学报...
  • 1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2篇中华实用诊断...
  • 9篇医药论坛杂志
  • 4篇河南肿瘤学杂...
  • 4篇中国实用医刊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原医刊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病案
  • 2篇现代医院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5
  • 8篇2014
  • 11篇2013
  • 12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14篇2009
  • 7篇2008
  • 15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细胞癌高表达基因TPT1真核报告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构建TPT1真核报告表达载体pEGFPN3TPT1,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和酶切的方法获取具有黏性末端的TPT1基因的全长开放读码框,将其定向连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绿色荧光报告基因的氨基侧,构成pEGFPN3TPT1的真核报告表达载体,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TPT1的正确插入。结果酶切和测序均证实TPT1正确插入了真核报告表达载体pEGFPN3TPT1中。结论成功构建了TPT1的真核报告表达载体pEGFPN3TPT1。
高天慧段芳龄马军周云孙嫣孙艳王晓薛乐勋
关键词:高表达基因肝细胞癌真核表达载体开放读码框报告基因
miR-143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miR-14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间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miR-143在17例结肠癌患者的肿瘤标本(结肠癌组)及癌旁黏膜组织(结肠黏膜组)和81例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标本(直肠癌组)及癌旁黏膜组织(直肠黏膜组)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间关系。结果结肠癌组miR-143表达水平(Ct值为15.96±1.76)明显低于结肠黏膜组(Ct值为14.34±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直肠癌组miR-143表达水平(Ct值为14.66±3.18)与直肠黏膜组(Ct值为14.29±4.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1);直肠癌组miR-145表达下调在性别、年龄、TNM分期、脉管浸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43仅在结肠癌中表达降低,在直肠癌中表达无变化,miR-143仅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结肠癌和直肠癌可能有不同的癌变分子基础。
王朝杰温一阳周云
关键词:结肠癌直肠癌MIR-143
胸腔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顺铂等治疗肺癌胸腔积液
2009年
目的评价胸腔置管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联合顺铂等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8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置管灌注1×10^12VP,每周1次,48~72h内则序贯应用顺铂注射液80mg或5-氟尿嘧啶1.5g或表柔比星60mg,每周1种/1次。结果3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6例(42.1%),部分缓解18例(47.4%),无效4例(10.5%),总有效率89.5%。主要不良反应为寒战发热76.3%(29/38)、胸痛55.3%(21/38)、恶心呕吐68.4%(26/38),均可耐受。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提高20分以上者23例(60.5%),提高10-20分7例(18.4%)。结论rAd/p53注射液联合顺铂等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好改善。
王文玉樊红琨周云刘明月李晓燕崔勇霞
关键词: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肺癌恶性胸腔积液
宫颈癌癌变过程中Caspase-3、Fas/Fas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癌变过程中Caspase-3、Fas/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宫颈癌、1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 ithelial neop lasia,C IN)和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aspase-3、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Caspase-3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 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P<0.05)。而Fas及FasL在C 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Fas<0.05;PFasL<0.05)。结论:宫颈癌组织能通过Caspase-3、Fas的表达及FasL高表达逃逸机体免疫监视以促使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
徐虹全培良周云王珍珍蒋东霞
关键词:宫颈癌FAS蛋白FASL蛋白CASPASE-3蛋白
检测外周血相关基因预测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预后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化疗的56例ⅢB、Ⅳ期NSCLC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TS、DHFR、GARFT基因表达情况,研究各项指标与客观缓解率、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客观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39.2%(22/56)。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5.7个月(95%CI为5.01~6.40),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0个月(95%CI为11.10~12.90)。卡方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淋巴结肿大、远处转移及TS基因扩增与疗效有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远处转移、TS表达水平与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期相关(P〈0.01)。结论外周血TS可作为预测应用培美曲塞化疗晚期肺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
刘明月侯桂琴崔瑶高天慧周云
关键词:培美曲塞非小细胞肺癌胸苷酸合成酶
沙利度胺联合托烷司琼治疗乳腺癌辅助化疗相关呕吐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沙利度胺联合托烷司琼治疗乳腺癌辅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2例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6例,A组:静脉用托烷司琼5mg,第1天+口服地塞米松5mg,1天2次,第1天;B组:静脉用托烷司琼5mg,第1天+口服沙利度胺25mg,1天2次,第1天。评价两组的止吐效果和副作用。结果:4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两组恶心呕吐控制情况完全控制、基本控制、轻度控制、未控制百分率分别为:8.0%vs.33.3%、52.0%vs.57.1%、32.0%vs.9.5%、8.0%vs.0%,治疗有效率为60.0%vs.90.5%(χ2=5.498,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腹泻、困倦、凝血功能异常、骨髓抑制和感觉异常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沙利度胺能够有效控制乳腺癌辅助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副作用容易耐受,是可供选择使用的止吐药物。
崔瑶李剑王文玉卢创新周云刘明月
关键词:恶心呕吐乳腺癌沙利度胺化疗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氟尿嘧啶药代动力学参数AUC与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检测接受m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Fu药物动力学参数AUC,分析AUC与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晚期结直肠癌患者62例,接受标准mFOLFOX6方案化疗,2周为1个周期。于化疗第1周期5-Fu静脉泵注18-30h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5-Fu血药浓度,计算AUC;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AUC≤25(mg·h)/L组、〉25(mg·h)/L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AuC≤20(mg·h)/L组和AUc〉20(mg·h)/L组疗效差异。结果62例结直肠癌患者5-FuAUC呈正态分布,为5.2-39.1(mg·h)/L,均值为21.26(mg·h)/L,中位值为22.20(rag·h)/L,其中AUC〉25(mg·h)/L者25例,20-25(mg·h)/L者12例,〈20(mg·h)/L者25例;AUC≤25(mg·h)/L组Ⅲ-Ⅳ级骨髓抑制、腹泻、黏膜炎发生率(11%、5%、8%)低于〉25(mg·h)/L组(44%、28%、32%)(P〈0.05);AUC≤20(mg·h)/L组总体反应率(32.0%)低于AUc〉20(mg·h)/L组(59.5%)(P〈0.05)。结论接受mFOLFOX6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Fu药代动力学参数AUC在20-25(mg·h)/L可获得最佳近期疗效、最轻不良反应。
刘佳宁李磊崔永霞周云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近期疗效
胃癌组织中CD44v6、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增殖细胞抗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胃癌侵袭性转移的关系以及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62例原发性胃癌中CD44v6,PCN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笥率为64.5%,PCNA阳性率为100%,其中弱阳性(Ⅰ-Ⅱ级)表达率为24.2%,强阳性(Ⅲ-Ⅳ)表达率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经以及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率以及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子学改变,联合检测其结果有助于评估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
周云徐虹王珍珍
关键词:CD44V6基因增殖细胞抗原胃癌肿瘤转移
多西他赛或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或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31例病例随机分为多西他赛、顺铂联合氟尿嘧啶组(DCF,16例)和伊立替康、顺铂联合氟尿嘧啶组(ICF,15例);DCF组:Doc 60mg/m2,静脉滴注,第1天;DDP75mg/m2,分3天静脉滴注;5-FU 5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ICF组:CPT-116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DDP、5-FU用量用法同DCF组;每3周重复,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毒副反应,最多6个周期。每2周期评价疗效。化疗结束后每月随访一次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DCF组有效率40%(6/15),ICF组38.46%(5/13()χ2=0.007,P=0.934);DCF组中位生存期9.5个月,ICF组10个月(χ2=0.39,P=0.5336);1年生存率DCF组30.68%,ICF组26.43%。结论两种方案治疗的近远期疗效相近,主要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无治疗相关死亡,是晚期胃癌的一线有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继续观察疗效。
刘明月常方方高天慧崔瑶李晓燕周云
关键词:胃癌多西他赛伊立替康氟尿嘧啶顺铂
人食管癌相关基因4在食管癌中的抑癌功能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 探讨人食管癌相关基因4(ECRG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抑癌功能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ECRG4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CRG4,在ESCC细胞系EC9706细胞中转染表达ECRG4蛋白,检测细胞生长状态、细胞黏附、迁移、侵袭能力和裸鼠成瘤能力的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ECRG4表达诱导P53和P2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ECRG4基因转染组裸鼠成瘤的最后体积和重量分别为(264±43)mm3和(0.39±0.09)g,对照组裸鼠分别为(464±128)mm3和(0.76±0.13)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CRG4基因转染组肿瘤细胞与基质的黏附性、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CRG4基因转染组P53和P21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100.00±3.87和35.71±2.36比16.6±1.92和1.09±0.11,均P<0.05).结论 ECRG4是ESCC的候选抑癌基因,ECRG4可能通过参与P53通路调控P21蛋白表达来发挥其抑癌功能.
李林蔚杨扬李晓燕郭黎平周云陆士新
关键词:食管肿瘤基因肿瘤抑制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