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珑

作品数:80 被引量:557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医学发展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3篇血管
  • 36篇动脉
  • 33篇内支架
  • 32篇动脉瘤
  • 32篇血管内支架
  • 30篇介入
  • 27篇弹簧圈
  • 27篇成形术
  • 25篇动脉狭窄
  • 24篇支架成形术
  • 24篇介入治疗
  • 22篇颅内
  • 22篇颈动脉
  • 17篇栓塞
  • 17篇内支架成形术
  • 16篇血管内支架成...
  • 15篇电解可脱卸弹...
  • 15篇颅内动脉
  • 15篇颈动脉狭窄
  • 15篇可脱卸弹簧圈

机构

  • 79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80篇张珑
  • 79篇洪波
  • 79篇许奕
  • 79篇刘建民
  • 71篇黄清海
  • 59篇赵文元
  • 43篇周晓平
  • 36篇张鑫
  • 11篇赵瑞
  • 9篇邓本强
  • 8篇辛涛
  • 7篇佘家贵
  • 7篇张永巍
  • 6篇王永春
  • 5篇丁素菊
  • 5篇张永威
  • 4篇李吻
  • 2篇王来兴
  • 2篇倪宝英
  • 2篇李冬梅

传媒

  • 35篇介入放射学杂...
  • 16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7篇2004
  • 26篇2003
  • 21篇2002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 总结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应用的临床体会。方法 采用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对 18例患者 2 0个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 ,先将微导管超选入动脉瘤内 ,再将不可脱卸球囊于动脉瘤颈处充盈覆盖瘤颈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填塞动脉瘤。结果  17个动脉瘤治疗成功 ,完全填塞的动脉瘤 12个 ,次全填塞 (>90 % ) 4个 ,不完全填塞 (<90 % ) 1个 ,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 ,平均随访 9.4个月 ,临床效果优良。结论 采用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
刘建民张鑫许奕洪波黄清海张珑赵文元王永春
关键词: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电解可脱卸弹簧圈DSA检查并发症
支架辅助GDC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回顾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 ,以提高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夹层及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  10 5例难治性动脉瘤 ,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 ,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 ,填入GDC。结果  6例患者术中出现支架移位 ,1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 ,1例发生大脑中动脉穿支出血 ,1例发生支架塌陷 ,1例发生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 ,1例弹簧圈突入小脑后下动脉 (PICA)起始部 ,10例发生血管痉挛 ,经对症处理 ,预后良好。结论 在支架植入过程中 ,联合采用多种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支架和GDC联合应用治疗颅内夹层及宽颈动脉瘤安全。
赵文元刘建民许奕洪波黄清海张珑周晓平
关键词:电解可脱卸弹簧圈血管内支架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
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治疗的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分析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2 0 0 0年10月至 2 0 0 2年 9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 93例 ,其中颈内动脉颅外分叉部狭窄 86例 ,单纯颅外段狭窄 4例 ,单纯颈总动脉狭窄 2例 ,功能性颈外动脉狭窄 1例 ,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治疗。结果  93例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 ,血管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平均 (79.5± 14 .6) %降低到 (11.2± 7.8) % ,围手术期无死亡及大卒中发生 ,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缺血发作 (TIA) (1.1% ) ,1例患者出现小卒中 (1.1% )。 91例患者获得术后临床随访 ,随访期 3~ 2 5个月 (平均 7.9个月 ) ,随访期间无TIA及卒中发生 ,无死亡。DSA随访 2 9例 ,再狭窄 1例 (3 .4 % )但无临床症状。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而有效方法 。
洪波刘建民许奕黄清海赵文元张珑张鑫
关键词: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短期疗效介入治疗影像学检查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9
2003年
目的 了解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与之有关的因素。方法 总结5 7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的疗效 ,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 61处 (2 3处为后循环狭窄 ,3 8处为前循环狭窄 ) ,支架均一次成功植入 ,血管狭窄程度减为 0 %~ 3 2 % ,1例发生颅内出血。临床随访 3~ 3 0个月 ,无短暂性缺血的再发作或中风 ;DSA随访 4 3例患者 ,3例出现支架内内膜增生 ,但均无血管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有助于降低中风的发生率 。
黄清海刘建民洪波许奕赵文元张珑张鑫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影像学检查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治疗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初步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 ,探讨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分析技术要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 2例 2 3个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了支架植入扩张成形治疗 ,其中颅内段椎动脉狭窄 10个 ,基底动脉狭窄 13个 ,术前平均狭窄程度 (72 .4±11.3 ) % (5 0 %~ 90 % ) ,平均狭窄长度 (6.8± 3 .1)mm(3~ 12mm) ,植入球囊扩张支架 2 3枚 ,作临床及造影随访。结果  2 3个狭窄支架植入均成功 ,狭窄率降低到 (9.3± 5 .2 ) % ,无夹层动脉瘤、血管破裂、支架内急性闭塞并发症 ,手术造成缺血性小卒中 1例 (4.5 % ) ,无死亡。临床随访 3~ 2 4个月 ,无脑缺血性事件发生 ,血管造影随访 10例 ,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
洪波刘建民许奕黄清海赵文元张珑张鑫周晓平
关键词: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初步经验。方法 对2 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血管造影及TCD、SPECT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 狭窄的血管均成功地进行扩张 ,术前术后狭窄程度分别为 (78.3± 4 .7) %与 (15 .6± 4 .4 ) % ,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小于 3 0 %。临床随访无TIA或脑梗死再发 ,DSA随访无血管再狭窄发生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SPECT检查显示脑血流明显改善。 1例发生大脑中动脉破裂出血。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
黄清海刘建民洪波许奕赵文元张珑周晓平张鑫
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影像学检查脑卒中
彩超、增强磁共振动脉造影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术前评估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评价彩超、增强磁共振动脉造影 (CEMRA)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 93例因颅外颈动脉狭窄而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前彩超、CEMRA检查结果。结果 超声检查可判断狭窄性质和狭窄程度 ,CEMRA能显示颈动脉全程 ,显示多发狭窄。但两者对狭窄程度都有过高评估的倾向 ,对斑块溃疡难以显示。结论 就目前彩超和磁共振机器的性能 ,尚无法替代DSA检查。必须有机地结合彩超、CEMRA和DSA检查 ,以多侧面、全方位地了解狭窄的颈动脉 。
赵文元刘建民洪波许奕黄清海张珑周晓平
关键词:彩色超声检查颅外颈动脉狭窄术前评估介入治疗血液动力学
血管内栓塞治疗椎动脉动静脉瘘并神经纤维瘤一例被引量:1
2003年
张珑刘建民许奕洪波赵文元黄清海张鑫周晓平
关键词: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神经纤维瘤脊髓压迫
过滤伞保护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分析过滤伞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  2 5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采用过滤伞装置 ,首先将过滤伞通过狭窄部位并释放 ,然后进行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观察手术期脑栓塞发生的情况 ,大体观察回收的过滤伞。结果  2 5例过滤伞放置及支架成形术均成功实施 ,回收的过滤伞中 15个发现组织碎片 ,无手术死亡及症状性脑血栓栓塞并发症 ,临床短期随访无脑缺血事件发生。
洪波刘建民许奕赵文元黄清海张珑张鑫辛涛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安全性有效性
眼动脉瘤的诊断和栓塞治疗
2002年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瘤的诊断和栓塞治疗。 方法 :18例患者行 CT或 MRI检查 ,并均经 DSA确诊。 13例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uglie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 ,5例因动脉瘤过大采用支架植入联合 GDC栓塞治疗。结果 :GDC栓塞治疗 13例 ,达致密栓塞 9例、大部栓塞 4例 ;支架植入联合 GDC栓塞治疗 5例 ,致密栓塞 4例、大部栓塞 1例。 12例行 DSA随访 6个月 ,均未见动脉瘤复发或支架内膜过度增生导致载瘤动脉狭窄。 结论 :眼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是有效的 ,大型眼动脉瘤 CT、MRI有典型特征 ,采用支架植入联合 GDC栓塞可提高其致密栓塞率。
许奕刘建民洪波赵文元黄清海张珑周晓平
关键词:眼动脉瘤治疗性栓塞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