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宓为峰

作品数:35 被引量:446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精神分裂症
  • 15篇分裂症
  • 8篇疗效
  • 8篇基因
  • 7篇抑郁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精神病
  • 6篇抗精神病
  • 5篇药物
  • 5篇利培酮
  • 5篇精神分裂症患...
  • 5篇抗精神病药
  • 4篇治疗精神分裂...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寡糖
  • 4篇复发
  • 4篇安全性
  • 4篇巴戟天
  • 4篇巴戟天寡糖

机构

  • 35篇北京大学第六...
  • 6篇河北省第六人...
  • 4篇北京回龙观医...
  • 3篇武汉大学
  • 3篇卫生部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河北省荣军医...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北京民康医院
  • 2篇西安市精神卫...
  • 1篇广州市惠爱医...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杭州市第七人...
  • 1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35篇宓为峰
  • 27篇张鸿燕
  • 22篇李玲芝
  • 8篇卢天兰
  • 7篇杜波
  • 6篇黄兰
  • 5篇付艺
  • 5篇张素贞
  • 4篇岳伟华
  • 4篇刘永桥
  • 4篇邹连勇
  • 4篇施莹
  • 3篇郝晓楠
  • 3篇肖卫东
  • 3篇王占敏
  • 3篇王芳
  • 2篇肖静波
  • 2篇王雪芹
  • 2篇郭丽华
  • 2篇张瑞

传媒

  • 11篇中国临床药理...
  • 6篇中国新药杂志
  • 3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中华精神科杂...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心理与健康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体重增加个体差异的遗传关联研究
目的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临床上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但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存在较大个体差异,表现为不同个体服用同种药物、相同剂量,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同.抗精神病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
王芳宓为峰卢天兰王力芳岳伟华张岱
Ⅰ期临床药物试验中健康志愿者一般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Ⅰ期临床药物试验中健康志愿者的一般状况。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0年8月在本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参加Ⅰ期临床药物试验筛选的177名健康志愿者,对一般资料及实验室、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参加筛选的健康志愿者男女性别比值为2.53(170∶70),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异常的比例男性均比女性高(P<0.05),且低年龄组(<28岁)血红蛋白异常的比例更高(P<0.05);男性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的比例为6.5%(女性:15.7%),与女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男性的血糖异常比例为34.6%(女性:20.0%),与女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36<0.05)。结论筛选Ⅰ期临床药物试验的健康志愿者时,男性及低年龄(<28岁)志愿者,应注意检查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血糖;而女性志愿者注意监测中性粒细胞计数。
郭月梅王宏山易嘉龙李玲芝宓为峰
关键词:健康志愿者
共济失调蛋白2结合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所致体重增加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A2BP1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所致体重增加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共人组3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完成奥氮平(治疗剂量5~20 mg/d)治疗8周者为328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
董立彩宓为峰卢天兰阮燕燕岳伟华张岱
精神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精神科新入院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比较精神专科医院与以综合科系为主的综合医院精神科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和临床干预手段的异同。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非干预性研究。选取2014年9—11月国内5家三级医疗卫生机构(3家精神专科医院和2家综合科系为主的综合医院精神科)503例新入院精神分裂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评定患者CGI-S、BARS、PANSS-EC、MOAS量表并收集实际治疗情况。结果①一般资料:精神专科医院组年龄高于综合医院精神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综合医院精神科组女性、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工作比例均高于精神专科医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特征:精神专科医院组既往住院≥4次、非自愿住院、CGI-S≥6、MOAS≥4分、PANSS-EC总分、兴奋激越比例均明显高于综合医院精神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临床干预手段:精神专科医院组经典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用药、口服合并针剂、氯氮平比例高于综合医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选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与其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综合医院精神科相比,精神专科医院新入院精神分裂患者临床表现具有病情重、攻击暴力风险高的特点,两组医院临床干预手段均以抗精神病药物单一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为主。
慕永刚许珂张素贞宓为峰张鸿燕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干预
利培酮微球注射过程及注射部位疼痛的调查:12周多中心评价
2010年
背景: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是第一个新型抗精神病药的长效制剂,它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但是因其注射部位为臀部深部肌肉注射,可能引起较重的疼痛刺激。目的:明确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12周后注射部位疼痛情况的变化,探索注射过程及注射部位疼痛与注射剂量、注射次数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或门诊患者57例,年龄18~65岁,每2周注射一次利培酮微球,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为25,37.5,50mg,同时采用100mm目测类比量表对患者注射过程疼痛和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研究者应用他评量表对受试者疼痛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注射剂量、注射次数对注射过程疼痛、注射部位疼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利培酮微球注射的不同剂量组间注射过程的疼痛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35,P>0.05),说明注射过程的疼痛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注射剂量无关;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与利培酮微球的注射剂量有相关性,50mg组的疼痛程度较37.5,25mg组的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大,明确临床注射过程中应对高剂量利培酮微球注射患者进行重点的护理干预。
王雪静李玲芝肖卫东杜波宓为峰
关键词:临床康复护理干预疼痛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54
2012年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9例符合DSM-Ⅳ(第4版)精神分裂症患者,阿立哌唑组79例,剂量10~30mg·d-1;喹硫平组90例,剂量400~750 mg·d-1,疗程均8周。治疗前,治疗第4,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主要疗效。用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心电图等评价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4,8周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均<0.01),治疗8周末,PANSS总分减分差值及疗效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3%(20/79)和17.7%(16/90)。阿立哌唑组对心率的影响较喹硫平组小;阿立哌唑组甘油三酯水平和心电图QRS间期较治疗前变化明显(P<0.05)。喹硫平组心率、体重、体重指数、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变化明显(P<0.01)。结论阿立哌唑与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两者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
王占敏宓为峰王晓志卢天兰付艺王雪芹郝晓楠李玲芝张鸿燕
关键词:阿立哌唑喹硫平精神分裂症疗效安全性
多药耐药基因多态性对抗精神病药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多药耐药基因(MDR1)编码跨膜转运体P-糖蛋白(P-gp),该蛋白在人体全身组织中分布广泛,在血-脑屏障血管内皮上的P-gp可以将多种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转运出脑,限制P-gp底物药物在脑内的浓度。MDR1基因多态性直接影响P-gp的分布和功能,并影响着P-gp底物药物的临床疗效。大量研究证实许多抗精神病药物是P-gp的底物,MDR1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这些药物的临床疗效。文中综述国内外有关MDR1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临床疗效的关联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这些研究找到MDR1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临床疗效关联的证据,希望对精神病患者的合理个体化药物治疗给出有意义的启示。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阐述:MDR1基因的分布特点及基因多态性,P-gp的功能、结构、分布及与MDR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MDR1基因多态性对抗精神病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
宓为峰张鸿燕
关键词:多药耐药基因基因多态性P-糖蛋白抗精神病药临床疗效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多药耐药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药耐药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92例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的患者,给予利培酮每天2~6 mg,治疗8周。在治疗基线、第4,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疗效。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酶切法,检测患者rs1045642和rs2235048的基因多态性。不良反应观察指标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发生率、各实验室检查值的变化。结果 PANSS减分率在rs1045642和rs2235048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和EPS的发生率在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药耐药基因rs1045642和rs2235048的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的疗效和安全性可能无关联。
王晓志宓为峰邹连勇卢天兰李玲芝张鸿燕
关键词:多药耐药基因利培酮多态性精神分裂症
巴戟天寡糖对抑郁症患者血浆BDNF,GDNF,VEGF和IGF-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了解巴戟天寡糖对抑郁症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浓度的影响,探讨巴戟天寡糖治疗抑郁症前后BDNF,GDNF,VEGF和IGF-1的浓度变化与其疗效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入组符合ICD-10的轻中度抑郁症门诊患者32例。入组后单一巴戟天抗抑郁治疗,每2周访视1次,记录患者的抑郁症状及服药情况,共治疗8周,入组前后各采血1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浆BDNF,GDNF,VEGF和IGF-1水平,同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结果:巴戟天寡糖抗抑郁治疗8周后,HAMD-17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降低(P<0.01);巴戟天寡糖治疗8周后,VEGF水平显著下降(Z=-2.354,P<0.05),BDNF和GDNF水平显著上升(Z=-4.157,P<0.01;Z=-4.345,P<0.01),而治疗前后IGF-1水平没有显著变化(Z=-0.901,P>0.05);治疗前后BDNF和GDNF浓度变化率与HAMD-17减分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782(P<0.01)和0.456(P<0.05),而VEGF与IGF-1浓度变化率与HAMD-17减分率无关(分别为r=0.06,P>0.05;r=0.039,P>0.05)。结论:巴戟天寡糖可以改善BDNF,GDNF和VEGF的异常水平,但对IGF-1水平没有影响。
邓朔宓为峰徐意李志猛贾海涛唐新龙李玲芝郭丽华施莹张鸿燕
关键词:巴戟天寡糖神经营养因子抑郁症
巴戟天寡糖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49
2015年
目的探讨巴戟天寡糖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巴戟天寡糖高、中、低剂量实验组(50,25,12.5 mg·kg-1·d-1),氟西汀组(10 m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余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后随机分组,氟西汀组以及巴戟天寡糖各剂量实验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每天1次。用糖水偏爱测试和强迫游泳测试检测大鼠的行为变化。大鼠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分离海马组织,冰冻保存。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高剂量实验组对大鼠海马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及突触蛋白包括谷氨酸受体亚单位-1(GluR1)、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突触蛋白-1(Synapsin 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巴戟天寡糖高、中剂量实验组及氟西汀组糖水偏爱值显著增加(P<0.05,P<0.01,P<0.01),高剂量实验组及氟西汀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1);慢性应激后,大鼠海马脑区BDNF、p-GSK-3β及GluR1、PSD95、Synapsin 1显著下降(P<0.01,P<0.05,P<0.05),高剂量实验组(50 mg·kg-1·d-1)能够显著增加大鼠海马脑区BDNF(P<0.05)、p-GSK-3β(P<0.01)及GluR1、PSD95、Synapsin 1(P<0.05)的表达,而对GSK-3β蛋白总量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巴戟天寡糖能够拮抗慢性应激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神经营养因子通路,调节突触可塑性实现的。
徐德峰宓为峰张素贞李玲芝张鸿燕
关键词:巴戟天寡糖抑郁动物模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突触蛋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