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燕
- 作品数:148 被引量:2,433H指数:2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药耐药基因多态性与帕利哌酮和注射用利培酮微球临床疗效的关联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多态性与帕利哌酮和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的关联.方法 对入组的1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帕利哌酮或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12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作为主要疗效评价工具,以治疗结束时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量表(CGI-S)及人际和社交能力量表(PSP)作为次要疗效评价工具;每2周进行PANSS评定;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受试者多药耐药基因5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应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法分析各基因型与临床疗效的关联性.结果 MDR1基因多态性与主要疗效指标PANSS减分率及有效率的关联分析中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参数检验分析显示:位点rs1045642 CC基因型携带者在阴性症状条目抽象思维障碍(Z=-2.62,P=0.009)及阳性症状条目夸大(Z=-2.84,P=0.005)有较好疗效;rs2032582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在一般病理学症状条目紧张改善较差(Z=-2.50,P=0.012);rs1202169位点A等位基因携带者在一般病理学条目主动社会回避改善较好(Z=-2.09,P=0.036);rs13233308位点CC基因型携带者在一般病理学条目罪恶观念(Z=-2.09,P=0.036)和交流缺乏自发性和主动性疗效(Z=-2.73,P=0.006)改善不佳,该位点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在紧张条目的 疗效改善较好(Z=-2.54,P=0.011).次要疗效指标分析显示,rs1045642位点C等位基因与PSP评分高度相关(Z=-2.18,P=0.029).结论 多药耐药基因多态性可能并不影响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帕利哌酮和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的临床疗效,但与妄想、社交回避的改善可能相关.
- 宓为峰杜波刘永桥刘飞虎肖卫东卢天兰李玲芝黄兰岳伟华张鸿燕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哌立酮
-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编写说明被引量:18
- 2011年
- 非常感谢许又新教授对《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提出不同的见解,许教授指出的问题,的确也是精神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充分重视和注意避免发生的问题。下面就相关问题做一些说明和解释。
- 张鸿燕舒良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海马的磁共振质子波谱(MRS)的特点,以期对此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代谢方面依据,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探讨提供线索。方法 应用MRS成像技术,对2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名男性正常人检测双侧海马的氮-乙酰天门冬氨酸复合物(NAA)、胆碱复合物(CHO)和肌酸-磷酸肌酸复合物(Cr)含量,对NAA/Cr和CHO/Cr的比值进行计算。以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组别作为组间差异,左右侧作为组内差异。结果 CHO/Cr的比值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海马(左侧为1.03±0.22,右侧为1.00±0.23)高于正常人(左侧为0.95±0.16,右侧为0.97±0.16),差异有显著性(F=6.896,P=0.013);而NAA/Cr的比值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患者左侧为1.29±0.16,右侧为1.25±0.13;正常人左侧为1.41±0.20,右侧为1.36±0.17)。结论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海马可能存在膜的磷脂代谢异常。
- 王菲孙治国阮燕王希林张鸿燕丛中洪楠张岱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病因学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G30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被引量:1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TNFα) -G3 0 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14 1个核心家系 ,每家有 1名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 ,患者的生物学父母均健在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basedRFLP)分析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TNFα -G3 0 8A基因型。结果 :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显示等位基因的传递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 χ2TDT=7 70 44 ,P =0 0 0 5 )。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TNFα) -G3 0 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 ,支持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是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基因。
- 杨建中司天梅凌炎苏阮燕韩永华王希林周沫张鸿燕孔庆梅李雪倪刘萃张大荣舒良张岱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精神分裂症传递不平衡检验
- 巴戟天寡糖对抑郁症患者血浆IL-6和TNF-α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巴戟天寡糖对抑郁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入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32例,入组后单一巴戟天寡糖胶囊治疗,疗程8周,每2周访视1次,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变化及药物安全性。疗效标准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17,HAMD-17)总分变化。入组前后各采血1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6及TNF-α的浓度变化。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6及TNF-α的浓度变化与疗效及安全性指标进行关联分析,探讨巴戟天寡糖胶囊抗抑郁作用可能的潜在药理学机制。结果:巴戟天寡糖胶囊抗抑郁治疗后,入组患者在第2,4,6和8周末HAMD-17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 <0. 01);治疗后血浆IL-6和TNF-α浓度均显著下降(均P <0. 01);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有效组和无效组血浆IL-6及TNF-α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 05)。结论:巴戟天寡糖胶囊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巴戟天寡糖可降低抑郁症患者血浆IL-6和TNF-α水平。
- 慕永刚邓朔张素贞宫小云李玲芝郭丽华施莹宓为峰张鸿燕
- 关键词:巴戟天寡糖抑郁症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 奥沙恩注射液Ⅰ期耐受性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价健康人体对奥沙恩注射液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单次给药组和连续给药组;单次给药组分别单次静脉滴注奥沙恩注射液30,60,100,150,200和250 mg;连续给药组以200 mg·d^-1剂量连续用药7 d;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心电图以及生命体征。结果:在单次服药30-250 mg及200 mg·d^-1连续服药7 d的观察剂量范围内,奥沙恩注射液可引起一过性的血压下降,对其他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没有明显影响;主要不良反应有面色潮红、头晕、恶心、出汗等,个别有体温升高、心慌、腹痛等。结论:在观察剂量范围内,奥沙恩注射液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 任泽普李玲芝黄兰马文斌宓为峰张瑞张鸿燕舒良
- 关键词:耐受性安全性
- 新入院精神分裂患者激越状况调查
- 了解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新人院患者中发生兴奋激越、攻击/暴力行为的比例。本研究为非干预性、多中心、新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横断面研究。本研究计划在1-2个月从15家医院中筛选出1500名因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而新住院的患者。精神...
- 宓为峰张素贞张鸿燕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激越
- 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多中心对照研究被引量:85
- 2001年
- 目的 :评价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DSM 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为期 6wk的观察。结果 :经 6wk治疗 ,米氮平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 78%和 64% ,氟西汀组为 90 %和 55% (P >0 .0 5)。治疗 1wk后 ,米氮平组的有效率高于氟西汀组。 2组HAMD和MADRS总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 1wk后 ,米氮平组HAMD总分和睡眠紊乱因子分的减分较氟西汀组明显。米氮平组主要不良反应是眩晕或 (和 )头昏等 ,与氟西汀组相比 ,米氮平组嗜睡发生率高 (P <0 .0 5)。结论 :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起效较快 。
- 翁史旻李华芳赵靖平张鸿燕李婷舒良陈远光马崔顾牛范
- 关键词:米氮平氟西汀多中心研究药物评价抗抑郁药
- 维思通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应用
- 2004年
- 1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分类、病因、发病机制及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治现状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 张鸿燕
- 关键词:维思通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治疗氟哌啶醇
- 精神科医生推荐药物临床试验的意愿与影响因素
- 2021年
- 目的本研究将探索精神科医生对药物临床试验的推荐意愿及影响因素,改善药物临床试验的招募工作。方法本研究为非干预性、多中心、横断面问卷调查,在10家精神科专科或医院精神科进行。结果共回收问卷318份,其中有效问卷317份。精神科医生中,会推荐适合患者参加临床试验的有284例(91.32%)。推荐患者参加的原因为促进新药研发及医学发展(推荐9.54%,不知道是否推荐60.00%)。不推荐的原因为对新药的副作用了解不足(不推荐12.50%,不知道是否推荐83.33%)。讨论绝大部分精神科医生愿意推荐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参加药物临床试验。精神科医生及时了解临床试验最新相关信息,拓宽医生获取临床试验信息的渠道,明确医生在药物临床试验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能会改善对药物临床试验的招募。
- 杜岚婷宓为峰周书喆付艺郝晓楠李玲芝郭丽华施莹张鸿燕
- 关键词:药物临床试验精神科医生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