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筑红

作品数:147 被引量:824H指数:17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4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5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8篇刺梨
  • 30篇发酵
  • 28篇辣椒
  • 19篇饮料
  • 19篇果汁
  • 18篇风味
  • 13篇刺梨果汁
  • 9篇果渣
  • 8篇对刺
  • 8篇乳酸
  • 8篇火棘
  • 8篇干辣椒
  • 7篇乳酸菌
  • 7篇食品
  • 6篇调味
  • 6篇乳杆菌
  • 6篇色泽
  • 6篇米糠
  • 6篇辣椒粉
  • 6篇果酒

机构

  • 147篇贵州大学
  • 4篇遵义医学院
  • 4篇贵州乡下妹食...
  • 2篇贵州省辣椒研...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贵州遵义县贵...
  • 1篇新疆阿尔曼食...
  • 1篇贵州一代食品...

作者

  • 147篇丁筑红
  • 33篇谭书明
  • 26篇柳飞
  • 20篇丁旭
  • 15篇王知松
  • 12篇罗昱
  • 12篇郑文宇
  • 10篇蔡金腾
  • 10篇刘海
  • 9篇俞露
  • 9篇杨咏鹃
  • 9篇朱庆刚
  • 9篇李小鑫
  • 9篇孟满
  • 8篇王晓芸
  • 8篇刘芳舒
  • 8篇林梓
  • 8篇李达
  • 8篇彭邦远
  • 7篇吴翔

传媒

  • 20篇食品科学
  • 9篇中国酿造
  • 9篇食品科技
  • 6篇中国调味品
  • 6篇贵州农业科学
  • 5篇食品工业科技
  • 5篇食品研究与开...
  • 5篇贵州农学院学...
  • 4篇食品与机械
  • 3篇食品与发酵工...
  • 3篇食品工业
  • 3篇酿酒科技
  • 3篇山地农业生物...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农业科技与装...
  • 2篇食品与发酵科...
  • 1篇中国畜产与食...
  • 1篇酿酒
  • 1篇食用菌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16篇2016
  • 5篇2015
  • 12篇2014
  • 15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4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辣椒色素单体组分的分离及其热稳定性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热稳定性是评估辣椒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研究辣椒色素单体组分的热稳定特性,采用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分离辣椒色素中单体组分,并在35℃、55℃和75℃条件下动态检测各色素组分的吸光度,探讨单体组分的热稳定性差异对辣椒红色素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分离鉴定的色素组分分别为辣椒红素二酯、辣椒玉红素、玉米黄质二酯和β-胡萝卜素,各单体组分对温度均较为敏感,随着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辣椒色素损失加快,且加热温度对各色素的稳定性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色素中红色系较黄色系的热稳定性高,红色系中辣椒玉红素较辣椒红素二酯的热稳定性高,黄色系中玉米黄质二酯较β-胡萝卜素的热稳定性强。
丁筑红韩江雪谭书明吴梓轩吴华贵
关键词:热稳定性
不同工艺制备刺梨果渣膳食纤维及品质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以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为评价指标,确定化学法、酶法和发酵法制备刺梨果渣膳食纤维最佳制备工艺,对3种方法膳食纤维样品及原果渣进行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绿色木霉发酵法为最佳处理方法,优化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2.75%,比原果渣可溶性膳食纤维提高了74.42%。3种处理方法得到的总膳食纤维(TDF)膨胀力、持水力、持油力、胆固醇吸附力均比原果渣有所提高。电镜扫描发现3种处理方法均使纤维结构发生不同变化。红外光谱扫描分析显示,刺梨可溶性膳食纤维含有糖的特殊吸收峰,处理条件不同导致官能团组成不同,酶法和发酵法可溶性膳食纤维含有半乳糖,化学法可溶性膳食纤维没有。
张瑜李小鑫刘芳舒丁筑红
关键词:膳食纤维理化性质微观结构
无籽刺梨复合果酱配方工艺技术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以本地无籽刺梨为主要原料,研究无籽刺梨果酱复合加工的关键技术。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以及品质指标的测定,优化刺梨工艺技术。确定出刺梨果酱最佳工艺配方如下:无籽刺梨与番茄比例3:1(m/m),原料与水比例1:2(m/m),复合增稠剂(果胶0.8%,羧甲基淀粉6%),葡萄糖浆45%,柠檬酸0.25%,生产出的刺梨果酱果味浓郁,色泽清亮,口感独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刘芳舒张瑜罗昱丁筑红
关键词:果酱
“花壳”病菌对辣椒防御系统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新鲜的红辣椒接种"花壳"病菌,观察辣椒的色素变化,并测定活性氧超氧阴离子(O2·ˉ)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羟自由基(·OH)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接种普通病菌及对照比较,"花壳"病菌侵染25d后辣椒的红色完全褪变为黄色或橘黄色;O2·ˉ产生速率和·OH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显著上升的变化趋势,出现单个低峰值;H2O2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到达峰值后又下降;CAT和POD活性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出现高峰值,而LOX活性显著升高,无峰值出现。接种F101(Irpex lacteus)和F121(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病菌对辣椒防御酶系统的影响较接种其他病菌显著。可见,"花壳"病菌对辣椒防御酶系统产生显著影响,导致大量活性氧爆发,细胞酶系统抗氧化能力下降,使其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大大降低,加剧了活性氧的大量积累和对细胞的损伤。
郑文宇丁筑红刘海邓程肖治柔
关键词:辣椒活性氧防御酶
壳聚糖对糟辣椒发酵作用及保藏特性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尝试在糟辣椒加工保藏中添加壳聚糖,研究其对糟辣椒品质及保藏性影响。通过对糟辣椒总酸、VC、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总数的检测,以及感官品质评定,结果发现:壳聚糖对糟辣椒前期乳酸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而发酵结束后其总酸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保藏期间壳聚糖组VC损失率、亚硝酸盐积累均较苯甲酸钠组和对照组低;壳聚糖能明显提高产品耐藏性,并对糟辣椒褐变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其感官品质无不良影响。综合指标评价得出:在糟辣椒发酵中添加壳聚糖能提高产品品质及保藏特性,试验中0.3%壳聚糖添加量效果最佳。
李达王知松杨咏鹃谭书明丁筑红
关键词:壳聚糖糟辣椒
一种刺梨高纤维全果粉及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刺梨高纤维全果粉及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刺梨果实,用水浸泡冲洗,再用臭氧水浸泡杀菌,破碎成0.5~2厘米的果块;将果块装入真空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干燥至果块含水量=6%;干燥后的果块于冷却间筛分除籽并降...
丁筑红丁旭柳飞李道权
文献传递
壳聚糖、皂土澄清剂对发酵酒澄清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9
2005年
对壳聚糖、皂土对刺梨发酵酒的澄清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皂土澄清效果优于明胶、果胶酶,其中壳聚糖澄清效果最佳,产品风味、品质好。实验还发现,壳聚糖、皂土联用,效果优于单一澄清剂,澄清后酒体清亮透明、风味好、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丁筑红王准生谭书明伍佳琪
关键词:壳聚糖皂土
刺梨果渣发酵饲料蛋白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以刺梨果渣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研究以发酵产物中蛋白含量为指标,通过混合菌种进行发酵,筛选出最佳菌种比例,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混合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最佳菌种组合为白地霉/康宁木霉/热带假丝酵母(2∶1∶2),产物中蛋白质含量为14.87%;混合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尿素添加量2%,装料量50 g/250 m L,料液比1∶1(g∶m L),接种量17%,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 d。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含量较未发酵果渣提高了175.8%,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56.3%,可溶性膳食纤维提高了37.34%,适口性得到改善,同时具有刺梨的特殊香味,适合作为饲料添加剂。
张瑜李小鑫罗昱刘芳舒丁筑红
关键词:饲料蛋白发酵工艺
刺梨绿豆芽果蔬复合饮料加工被引量:2
1999年
本文介绍了刺梨绿豆芽果蔬复合饮料加工工艺。为得到高质量的产品,对重要工序进行了研究探讨。
丁筑红
关键词:刺梨绿豆芽复合饮料饮料
调味辣椒粉“减盐降钠”配方优化及品质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本文旨在对传统辣椒粉原配方进行优化复配,以期获得最佳配方工艺。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对辣椒粉、低钠混合盐、特鲜味精、酵母提取物、糖、花椒、大豆粉7个因素进行筛选。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配方工艺,对优化后调味辣椒粉的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调味辣椒粉配方工艺为辣椒粉68.5%,低钠混合盐8.2%,特鲜味精9.6%,酵母提取物5.5%,白砂糖2.7%,花椒4.1%,大豆粉1.4%,辣椒粉综合评分为95分,与市售辣椒粉相比,钠盐含量降低了2300mg/100g,且滋味无明显区别。综上所述,通过食盐替代物与风味增强剂的复配作用可获得减钠不减味的调味辣椒粉。
王嘉莹杜勃峰丁筑红丁筑红张厅赵旭海成
关键词:辣椒粉电子舌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