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井龙

作品数:29 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辽宁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辽宁省气象局科研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降水
  • 7篇暴雪
  • 7篇暴雨
  • 5篇台风
  • 4篇物理量
  • 3篇小波
  • 3篇小波分析
  • 3篇回波
  • 3篇暴雨过程
  • 3篇大暴雨
  • 2篇低涡
  • 2篇东北冷涡
  • 2篇中尺度
  • 2篇湿位涡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水汽
  • 2篇特大暴雨
  • 2篇气候
  • 2篇气旋
  • 2篇位涡

机构

  • 17篇沈阳中心气象...
  • 10篇辽宁省气象台
  • 6篇中国气象局沈...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西气象局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辽宁省气象服...
  • 1篇民航东北地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9篇陆井龙
  • 14篇阎琦
  • 10篇田莉
  • 6篇李爽
  • 6篇孙欣
  • 5篇杨青
  • 4篇贾旭轩
  • 4篇崔锦
  • 3篇陈传雷
  • 3篇韩江文
  • 3篇梁寒
  • 2篇李得勤
  • 2篇黄阁
  • 2篇陆忠艳
  • 2篇张炳川
  • 2篇张爱忠
  • 2篇吴晓峰
  • 1篇李雅南
  • 1篇乔小湜
  • 1篇李玉鸣

传媒

  • 10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气象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暴雨灾害
  • 1篇Meteor...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长历时局地特大暴雨的维持机制及中尺度特征分析
针对2010-2011年发生在辽宁的3次持续时间长、局地性强、强度大的长历时局地特大暴雨过程,利用常规观测、NCEP/NCAR1°×1°、FY-2E红外0.1°×0.1°云顶黑体亮温(TBB)等资料,对强降水触发和维持的...
陈传雷陈力强贾旭轩陆井龙张楠李玉鸣
关键词:暴雨过程环境特征雷达回波
文献传递
辽宁春播期首场透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天气形势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1960—2014年4—5月辽宁省4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辽宁春播期首场透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天气形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单站透雨平均出现日期、无透雨次数和平均透雨量的空间分布都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如透雨平均出现日期自东向西逐渐偏晚,辽东南部最早,辽西最晚;(2)区域性透雨近55年平均出现日期为4月19日。从周期变化来看,区域性透雨初日存在14、9、5、3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区域性透雨量空间分布最多的是在总体一致的背景下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规律,其次是中东部与西部相反的空间分布,即中东部有(没)透雨,而西部没(有)透雨;(3)辽宁区域性透雨高空环流可分为深槽型、东亚倒Ω型和短波槽型三类天气学模型。
崔锦阎琦张爱忠陆井龙田莉林海峰
2009年辽宁省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NCEP逐日4次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9年2月12~13日发生在辽宁的雨转暴雪过程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着重讨论和分析了强雨雪发生所需具备的低空急流条件、温度条件以及水汽与动力的耦合机制。结果表明,低空急流为该次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低空辐合和高空辐散导致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底层冷空气的楔入是快速雨转雪的主要原因;强降水落区与湿位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张炳川吴晓峰贾旭轩陆井龙
关键词:温度平流湿位涡
误差订正在辽宁地区冬季温度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7d固定误差订正和滑动误差订正方法对2014年冬季辽宁地区中尺度业务模式2m温度预报产品插值结果进行订正,并将订正结果与中央气象台MOS预报进行对比,分析MOS、7d固定误差订正和滑动误差订正3种数值模式后处理方法对辽宁地区冬季温度预报准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两种误差订正后的预报结果准确率均比数值模式预报插值结果高,滑动误差订正效果优于7d固定误差订正;24h最高气温预报中,滑动误差订正结果的准确率最高;最低气温预报中,08时滑动误差订正结果准确率高于中央气象台MOS预报,但20时滑动误差订正结果准确率低于MOS预报。滑动误差订正需1—15d的资料积累,比MOS方法所需资料少且操作简单,适合观测资料积累少的地区开展数值模式的温度订正。
贾旭轩田莉陆井龙杨扬
关键词:数值预报产品MOS预报
次级环流在两次辽宁沿海大风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2014年
环黄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同时灾害性天气频发,灾害性大风天气对于沿海地区的交通运输、渔业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提高沿海大风的预报能力,对于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2012年8月28日(台风"布拉万")和2009年2月13日辽宁沿海地区两次大风天气过程中次级环流的作用,发现:(1)急流次级环流下沉支所在区域是地面大风加强的区域,为预报大风落区提供了理论依据;(2)垂直速度引发的动力次级环流的强弱变化对地面大风的强弱变化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大风过程中的成对的垂直速度中心的阶梯状分布有利于高空动量下传,对地面大风有促进作用;(3)热力次级环流对地面大风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能对大风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
黄阁梁寒陆井龙盛永
台风'达维'影响辽宁暴雨的云图演变特征及成因浅析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E红外辐射亮度温度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NCEP(1°×1 °)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8月3-4日辽宁暴雨过程云图特征及成因分析,发现云图演变大致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在台风外围云系上,中低层弱...
阎琦陆井龙田莉李爽杨青
关键词:暴雨过程云图特征对流云团分散性
文献传递
1971—2011年辽宁寒潮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1
2014年
利用1971—2011年辽宁省58个常规观测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辽宁寒潮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1年辽宁寒潮年平均发生频次空间分布存在两个大值中心,一个位于辽宁东北部地区,另一个位于辽西建平地区;11月大范围强寒潮出现最多。近41 a辽宁区域性寒潮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最多;区域性寒潮在10月中旬至翌年5月上旬均可出现,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下旬是区域性寒潮集中出现时段,出现最多的为1月;区域性寒潮出现次数存在20、13、8 a和4 a的变化周期。影响辽宁区域性寒潮的主要天气形势有小槽发展型、横槽型和低槽东移型。寒潮物理量预报指标主要有:寒潮前至少有一日升温过程;500 hPa冷中心温度≤-40℃;地面冷高压主体中心气压为1050 hPa以上,分裂小高压中心气压为1030 hPa以上;500 hPa和850 hPa急流普遍为24 m·s-1和12 m·s-1以上;850 hPa辽宁附近等温线密集程度≥5条/10纬度;风向与等温线夹角基本大于60°。
阎琦陆井龙田莉崔锦李爽杨青
关键词:寒潮小波分析EOF分析
辽宁地区东北风回流暴雪预报偏差成因初探
2023年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初辽宁地区一次预报失败暴雪过程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降雪区域伴有锋生活动,锋生是暴雪增强的直接原因。降雪期间出现持续锋生,总锋生函数随时间向高层发展,在强降雪阶段水平变形项对锋生的正贡献更大,特别是伸长变形对水平变形项的贡献显著,辽宁东部东北风穿过等θ_(se)线,黄海北部偏东风穿过等θ_(se)线,两股气流汇合形成θ_(se)等值线更加密集的一条狭带,该区域温湿对比明显产生锋生。锋生作用下,锋面次级环流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及维持,动力抬升和水汽辐合作用增强导致强降雪天气。预报中伸长变形增强产生的锋生作用容易被忽视,是降雪量预报偏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将相应区域的降雪量向大订正,减小预报误差。
张爱忠阎琦高磊陆井龙腾方达吴丹史洪杰
关键词:暴雪锋生
一次辽宁暴雪预报偏差原因分析
2009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从天气形势、数值预报、雷达回波分析2009年2月19~20日辽宁地区降雪天气过程的强度和落区的差异及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降雪是受东移冷空气和蒙古气旋的共同影响造成的,落区、强度与实况的差异原因,主要由于数值预报形势场预报偏强和地形增幅造成的。
李雅南王太微陆井龙
关键词:冷空气蒙古气旋零速度线
东北冷涡诱发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及其与降水落区关系研究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E卫星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T639模式资料,对2012年6月13-16日辽宁冷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极涡分裂的冷空气不断南侵,使东北上空冷涡持续发展和加强,冷涡底部槽前西南气流不断加强...
陆忠艳孙欣韩江文陆井龙王宪宾
关键词:中小尺度分析触发机制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