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爽

作品数:21 被引量:209H指数:10
供职机构:辽宁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暴雨
  • 3篇动力机制
  • 3篇气象
  • 3篇物理量
  • 3篇暴雨过程
  • 2篇预评估
  • 2篇云团
  • 2篇灾害
  • 2篇中尺度
  • 2篇台风
  • 2篇气象服务
  • 2篇涡度
  • 2篇涡度平流
  • 2篇小波
  • 2篇辽宁暴雨
  • 2篇决策气象
  • 2篇决策气象服务
  • 2篇环流
  • 2篇降水
  • 2篇寒潮

机构

  • 12篇辽宁省气象台
  • 9篇沈阳中心气象...
  • 5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辽宁省气象服...
  • 1篇辽宁省人工影...
  • 1篇辽宁省防雷技...
  • 1篇民航东北地区...
  • 1篇沈阳铁路实验...

作者

  • 21篇李爽
  • 12篇阎琦
  • 6篇陆井龙
  • 5篇杨青
  • 5篇孙晓巍
  • 5篇田莉
  • 4篇韩秀君
  • 4篇贾旭轩
  • 4篇崔锦
  • 3篇黄阁
  • 3篇梁寒
  • 2篇乔小湜
  • 2篇李广霞
  • 2篇陆忠艳
  • 2篇赵梓淇
  • 2篇陈宇
  • 2篇王明华
  • 2篇李萍
  • 1篇赵明
  • 1篇陈力强

传媒

  • 9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冰川冻土
  • 1篇气象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灾害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79-2019年持续性东北冷涡过程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利用1979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ERA5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突变M-K检验等统计方法,对1979—2019年持续时间在3 d及以上的东北冷涡过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持续性东北冷涡过程的年平均发生次数为32.8次,最多41次,最少22次;其中5—6月最多。年总频次存在17 a、9 a、5 a和3 a的变化周期。东北冷涡过程持续时间越长,出现的几率越小,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为13 d;持续3 d的东北冷涡过程最多,持续9 d和10 d的过程出现频率接近十年一遇,出现10 d以上的冷涡过程6月最多。南涡出现的频次明显少于北涡和中涡,中涡最多;北涡各月频次差异不明显,中涡、南涡5月和6月明显多于其他月份。在120°—130°E、45°—55°N的区域冷涡中心相对密集。夏、冬半年东北冷涡极端偏多月份东亚地区均为两脊一槽型。
阎琦阎琦李爽滕方达
关键词:东北冷涡持续性
辽宁雪灾区划及降雪影响预评估被引量:14
2016年
根据1951-2014年辽宁省各市、县降雪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雪灾出现的频率,多年平均灾损强度及气象灾变指数,计算各市、县的气象灾损值,并依此值作为雪灾灾度指数来进行辽宁降雪灾害区划.利用1951-2014年辽宁省58个国家级气象站降雪日数(日降雪量≥5 mm)资料和辽宁省降雪灾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百分位数等方法研究确定不同灾害分区下不同降雪阈值与降雪影响预评估的关系.结果表明:(1)灾害重度区和灾害中度区主要位于辽宁中部城市群或经济发达区域,雪灾多年平均损失为280万元以上,损失程度较重;灾害轻度区和灾害微度区主要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及辽宁西北部山区,雪灾多年平均损失为68万元以上,损失程度较轻;雪灾对辽宁影响最大的受灾体是公路,其次为设施农业.(2)在业务使用中,应用不同灾害分区降雪致灾阈值与受灾体损毁等级的预评估关系,采用定量降水预报自动判断生成降雪灾害预评估结果,能够客观的实现降雪落区不同、服务重点不同,对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具有参考作用.
韩秀君贾旭轩申远于蕙箐徐长哲孙晓巍李爽王明华李广霞
关键词:气象灾害
辽宁“11·24”强寒潮过程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1999年11月24日辽宁省出现近46 a最强寒潮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寒潮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9年11月24日辽宁各地24 h最低气温普遍下降10℃以上,鞍山和铁岭等部分地区24 h最低气温下降22℃,降温幅度大且覆盖范围广,是辽宁地区罕见的强寒潮。此次寒潮过程冷空气主要源自新地岛以东的极地,寒潮酝酿阶段差动涡度平流、差动温度平流有利于寒潮地面高压强烈发展并向东偏南方向移动,横槽南压是引导冷空气爆发的环流形势。对1999年的"11·24"寒潮成因初步分析发现:西北路、超极地和西路3路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有利于冷空气大量堆积;中低层冷空气、锋区、地面高压强度均强于其他寒潮过程;前期暖气团和后期超强冷空气共同作用,强升温后骤然降温导致最强寒潮出现。
阎琦崔锦赵梓淇李爽杨青
关键词:寒潮涡度平流温度平流
2019年沈阳一次凌晨气温骤升过程成因精细分析
2022年
2019年12月2日01时沈阳国家基本气象站(沈阳站)气温1 h内异常回升了6.5℃,利用常规和加密地面观测站实况、NCEP再分析及沈阳站逐小时风廓线雷达资料,从系统配置、热力学诊断、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对此次异常升温事件成因进行精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站异常升温阶段,超低空到近地面暖脊过境造成辽宁大部分地区出现气温回升,暖脊过境是引发沈阳站午夜时分异常升温的原因之一;沈阳站位于沈阳市的东南部,当地面风为西北风时,风从温度相对较高的城区吹向郊区,造成沈阳南部郊区各站气温回升,与北部郊区对比得出升温幅度约为3—4℃。城市热岛中心向下风方漂移是沈阳站气温骤升又一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气温回升前的温度基础值对气温回升幅度存在一定程度影响,回升前的基础温度越低,则回升后造成的升温幅度越大。
梁寒阎琦李爽张宸赫于亚鑫黄阁孙虹雨桑明刚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
台风'达维'影响辽宁暴雨的云图演变特征及成因浅析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E红外辐射亮度温度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NCEP(1°×1 °)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8月3-4日辽宁暴雨过程云图特征及成因分析,发现云图演变大致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在台风外围云系上,中低层弱...
阎琦陆井龙田莉李爽杨青
关键词:暴雨过程云图特征对流云团分散性
文献传递
1971—2011年辽宁寒潮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1
2014年
利用1971—2011年辽宁省58个常规观测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辽宁寒潮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1年辽宁寒潮年平均发生频次空间分布存在两个大值中心,一个位于辽宁东北部地区,另一个位于辽西建平地区;11月大范围强寒潮出现最多。近41 a辽宁区域性寒潮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最多;区域性寒潮在10月中旬至翌年5月上旬均可出现,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下旬是区域性寒潮集中出现时段,出现最多的为1月;区域性寒潮出现次数存在20、13、8 a和4 a的变化周期。影响辽宁区域性寒潮的主要天气形势有小槽发展型、横槽型和低槽东移型。寒潮物理量预报指标主要有:寒潮前至少有一日升温过程;500 hPa冷中心温度≤-40℃;地面冷高压主体中心气压为1050 hPa以上,分裂小高压中心气压为1030 hPa以上;500 hPa和850 hPa急流普遍为24 m·s-1和12 m·s-1以上;850 hPa辽宁附近等温线密集程度≥5条/10纬度;风向与等温线夹角基本大于60°。
阎琦陆井龙田莉崔锦李爽杨青
关键词:寒潮小波分析EOF分析
两次引发辽宁暴雪过程低涡的动力发展机制被引量:19
2016年
应用NCEP FNL分析资料,从动力学角度对2015年初辽宁地区两次低涡暴雪过程(简称"2.16"和"2.25"过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共同特点是850 hPa附近有低涡生成或加强,低涡是暴雪引发的直接原因。两次过程促使低涡生成的正涡度变率增大原因存在差异,"2.16"、"2.25"过程中对正涡度变率贡献最大的强迫项分别是散度项和涡度垂直输送项。500 hPa低涡东移,冷平流使得涡底部高空槽加深,槽前正涡度平流加强,差动涡度平流增大使得上升运动发展,导致850 hPa高度附近辐合增强是"2.16"过程正涡度变率增长、低涡生成的动力机制。强烈上升运动,对低层正涡度垂直输送,则是"2.25"过程850 hPa附近低涡形成和加强的动力机制。
阎琦温敏陆井龙李爽田莉
关键词:低涡暴雪动力机制涡度平流
辽宁西部地区玉米作物生长季降水特征及对作物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1961—2012年辽宁西部地区16个气象观测站的历史逐日降水资料,应用降水趋势分析、降水距平百分率和莫莱(Morlet)小波函数,对玉米作物各生长阶段及整个生长季的降水特征及其对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在玉米作物播种期、苗期的降水呈增加趋势,发生春旱的概率降低;拔节孕穗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成熟期降水均呈减少趋势,发生夏旱、秋旱的概率增大;玉米作物在整个生长季内的降水总体上呈减少趋势;玉米作物各生长期和整个生长季均存在小尺度为2-3年的短周期,大尺度为14-16年的长周期。综合大尺度的周期变化嵌套小尺度的周期变化,结合降水年际、年代际变化特点,得出玉米作物在整个生长季的降水量在近2年处于偏多期,有利于玉米作物增产;播种期和苗期降水在近2年处于偏多期,对玉米播种非常有利;拔节孕穗期降水在近2年处于偏少期,应加强灌溉及人工增雨作业;抽雄吐丝期降水虽呈加速减少趋势,但综合分析显示,近2年的降水处于偏多期,对玉米增产至关重要;灌浆成熟期降水在近2年处于偏少期,缺水可造成穗粒质量降低,进而导致减产,因此应根据玉米作物需水情况,科学制定需水管理措施。
韩秀君杨青孙晓巍王桂春李爽潘忠义贾旭轩
关键词:多时间尺度玉米作物降水周期
辽宁强对流天气物理量阈值探索统计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对2003—2011年辽宁省强对流天气探空曲线数据文件进行空间及时间构建,使用MICAPS软件计算统计各物理量参数值,总结了这些物理量参数值在各类强对流天气的分布区间,确定了强对流天气类型判断阈值,其中短时暴雨和冰雹天气的A指数(A)、整层比湿积分(IQ)、K指数(K)、沙氏指数(SI)、0℃高度(H0)和-20℃层高度(H-20)六种物理量参数值有明显的区别,雷雨大风天气介于短时暴雨和冰雹天气之间,且参数值与两种天气都有较大的交叉。对三类天气的A、IQ和K的对比分析表明,短时暴雨天气的水汽条件明显要高于冰雹天气,说明暴雨对水汽的依赖比冰雹天气较高。对比分析H0和H-20,发现冰雹天气的参数值明显低于暴雨天气。发生冰雹天气的SI高于暴雨天气。
崔胜权梁寒李爽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物理量统计分析
基于Copula函数的绕阳河流域降水事件危险性评估
2023年
利用1961—2021年绕阳河流域周边8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以降水持续时间和降水强度作为判断降水事件的两个要素,运用Copula函数确定降水事件的联合概率和重现期,并构建危险性评估模型,分析绕阳河流域降水事件危险性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绕阳河流域周边不同地区降水事件的持续时间和降水强度的最大值存在显著差异。Lognormal和Logistic函数对两个降水要素的拟合效果较好,Clayton函数适合反映两要素联合下降水发生的概率。随着降水持续时间和降水强度的增加,极端降水事件的危险性快速升高;不同地区降水事件的概率和重现期存在着显著差异,阜新站降水持续7 d,强度达到60 mm的事件每10 a出现一次,而盘锦站和北镇站发生持续6 d以上的降水事件较少,多为20 a一遇;降水事件危险性高值区处于绕阳河流域南部,主要位于盘锦、辽中和北镇。
苏小琁李嘉琦孙晓巍张宸赫贺慧李爽
关键词:降水事件危险性COPULA函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