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时勘

作品数:464 被引量:10,270H指数:4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8篇期刊文章
  • 8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0篇经济管理
  • 162篇哲学宗教
  • 142篇社会学
  • 59篇文化科学
  • 42篇医药卫生
  • 14篇政治法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军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68篇心理
  • 35篇企业
  • 32篇绩效
  • 31篇社会
  • 31篇文化
  • 30篇人力资源
  • 29篇心理学
  • 26篇理学
  • 25篇中介
  • 24篇人力资源管理
  • 24篇胜任特征模型
  • 24篇资源管理
  • 21篇工作倦怠
  • 20篇心理健康
  • 20篇变革型领导
  • 19篇满意度
  • 18篇大学生
  • 17篇抗逆
  • 16篇中介作用
  • 16篇社会支持

机构

  • 260篇中国科学院
  • 12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18篇中国人民大学
  • 6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3篇沈阳师范大学
  • 14篇中山大学
  • 13篇重庆大学
  • 11篇清华大学
  • 9篇东北大学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7篇浙江大学
  • 6篇安徽理工大学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对外经济贸易...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5篇华东交通大学
  • 5篇岭南大学
  • 4篇北京联合大学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457篇时勘
  • 18篇李超平
  • 16篇王桢
  • 16篇周海明
  • 15篇梁建春
  • 14篇谢义忠
  • 13篇陈雪峰
  • 13篇曲如杰
  • 11篇李文东
  • 10篇胡卫鹏
  • 10篇冯彩玲
  • 10篇陆佳芳
  • 10篇万金
  • 9篇王林
  • 8篇王永丽
  • 8篇范红霞
  • 8篇陈文晶
  • 8篇徐长江
  • 8篇赵杨
  • 8篇曾垂凯

传媒

  • 26篇人类工效学
  • 26篇管理评论
  • 20篇中国人力资源...
  • 19篇心理科学进展
  • 18篇心理学报
  • 18篇心理科学
  • 16篇中国临床心理...
  • 11篇现代管理科学
  • 10篇心理与行为研...
  • 10篇第十二届全国...
  • 7篇科研管理
  • 7篇第九届全国心...
  • 6篇宁波大学学报...
  • 6篇电子科技大学...
  • 6篇苏州大学学报...
  • 6篇第十一届全国...
  • 5篇心理发展与教...
  • 5篇2007年两...
  • 4篇南开管理评论
  • 4篇软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0篇2019
  • 16篇2018
  • 15篇2017
  • 22篇2016
  • 21篇2015
  • 15篇2014
  • 19篇2013
  • 17篇2012
  • 16篇2011
  • 20篇2010
  • 44篇2009
  • 30篇2008
  • 47篇2007
  • 25篇2006
  • 22篇2005
  • 19篇2004
  • 31篇2003
  • 10篇2002
4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突发事件对医护人员、患者和民众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张建时勘华琦高晶杨莘吴昊王向群黄蔚刘朝晖李学文
该研究旨在了解SARS突发事件中一线医护人员、患者和民众的心理特征,获得危机突发事件中医护人员和民众的社会心理预测模型,为政府部门制定危机管理对策和医患人员、民众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采用时勘社会心理行...
关键词:
关键词:突发事件医护人员心理状态社会心理抑郁状态心理干预治疗
电信人员工作特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被引量:4
2007年
为探讨电信人员工作特征和工作倦怠的关系,采用工作要求-决策自主问卷和工作倦怠问卷调查了526名某大型通信公司职工。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工作特征所解释的方差变异量,在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职业效能三个维度分别增加了20.7%、20.1%和7.2%。该结果表明,适当降低员工的工作要求,增强技能多样性,扩大决策自主性,可望有效地预防电信人员的工作倦怠。
韩雪曾垂凯时勘
关键词:工作倦怠
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对电讯人员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影响
采用工作要求—决策自主问卷、工作家庭冲突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工作倦怠问卷(MBI-GS)和一般健康状况问卷(GHQ-12)调查了某大型电讯公司526名员工,探讨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对电信人员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显...
曾垂凯时勘谢义忠
关键词:工作倦怠工作资源
文献传递
员工敬业度、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2
2011年
本文基于角色理论,探索员工敬业度、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绩效在员工敬业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利用在职学生的137份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文化背景下,工作绩效也包括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两个维度;员工敬业度、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工作绩效在员工敬业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完全的中介作用。
方来坛时勘张风华高鹏
关键词:员工敬业度工作绩效任务绩效关系绩效工作满意度
微博舆论传播的集群行为执行意向规律感知比较实验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微博舆论传播的网络集群行为执行意向的规律与感知探索已成为预警与舆情研究的热点。通过三个在线微博实验,从话题热度及走势、情绪热度、语义网络及微博影响力方面对微博舆论传播集群行为规律进行探索。结果发现:微博集群行为执行意向受到话题热度及走势、情绪热度、网络中心性、粉丝数、关注数和原创数的影响;微博集群行为的可控性、安全性和价值性执行意向规律在话题走势、情绪变化、微博影响力、语义网络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本实验研究结果对于微博热点事件引导策略的制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能够对于加强社会管理和危机应对提供实践指引。
王林赵杨时勘
关键词:集群行为
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被引量:137
2006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北京市21所大学1430名本科生的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之间起部分的中介作用;消极应对对于心理健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结论: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应对指导,并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王桢陈雪峰时勘
关键词:消极应对社会支持心理健康
北京奥运会的精神文化遗产被引量:3
2008年
意义非凡的2008北京奥运会结束了,留给我们可见证的是那些建筑群体,它们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显出其历史物质遗产,因为它们上面传载着发生在这个时代里的一个光荣梦想。与这些有形的建筑相呼应的是,2008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的那些无形意义,无论是从经济上、政治上还是从文化上和国民的心态上,将无疑会有一些精神上的遗产留在中国人的记忆里。在这期的"科学与文化"栏目里,我们请一些著名学者和奥运专家来畅谈2008北京奥运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
时勘贾宝余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文化遗产中国人建筑群体
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需求分析被引量:26
2009年
企业的核心胜任力包括核心运作能力和核心技术竞争力两个方面,对企业核心胜任力的识别实现了培训需求与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机结合。企业关键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可以挖掘产生优秀绩效的能力要素,利用胜任力评价问卷评估人员的胜任力水平,为培训需求分析提供了科学、全新的范式。
李淑敏时勘
关键词:培训需求分析
变革型领导与创新行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被引量:70
2015年
以认知机制和内在动机理论为基础,探究在科研团队中变革型领导对下属成员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中国科学院所属学部内科研团队中的领导者及其直属下属进行调研。由下属完成员工问卷(包括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工作复杂性),领导者对其下属的创新行为进行评价,共获得79名领导者和237名科研人员的配对数据,采用Mplu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科研团队中,变革型领导对其下属的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下属的心理授权在变革型领导和下属创新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下属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对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下属创新行为这一中介作用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工作复杂性较高时,变革型领导通过心理授权影响下属创新行为的正向中介作用显著,而工作复杂性较低时该中介作用不显著。
陈晨时勘陆佳芳
关键词: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
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从民众心理认知看古今中西之争被引量:2
2016年
从社会心理学的两种内隐理论出发,通过考察民众对社会与文化变迁的信念,解释近代以来古今中西文化论争所反映的几种对中国文化和现代化的主要态度。民众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从过去到未来变迁的认知具有三种特征:传统与现代逐渐融合;积极指标总体线性增长;好与坏相互激荡凸显社会活力。民众的中国文化本质论由实体论和不变论两个维度构成,实体论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本质的不同,不变论认为中国文化不可改变;实体论是对中国文化持积极态度的基础,但只有结合不变论,才能解释对中国文化的否定和肯定态度。社会变迁认知和中国文化本质论,从内隐理论的不同角度共同揭示了中国人在近代中国文化受西方文化冲击背景下,应对中国文化认同危机的心理机制及其对全球化时代新的意义。
韦庆旺时勘
关键词:社会变迁文化认同本质论
共4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