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赞

作品数:257 被引量:1,001H指数:16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8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4篇医药卫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3篇皮瓣
  • 102篇肿瘤
  • 81篇术后
  • 76篇缺损
  • 70篇穿支
  • 61篇乳房
  • 60篇支皮瓣
  • 60篇穿支皮瓣
  • 51篇动脉
  • 47篇外科
  • 45篇乳腺
  • 45篇手术
  • 42篇腺癌
  • 38篇乳腺癌
  • 35篇前外
  • 35篇股前外侧
  • 33篇腹壁
  • 31篇术后缺损
  • 31篇头颈
  • 26篇乳房重建

机构

  • 247篇湖南省肿瘤医...
  • 69篇上海交通大学...
  • 23篇中南大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湖南师范大学
  • 6篇南华大学
  • 5篇郴州市第一人...
  • 4篇山东中医药大...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深圳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长沙市第四医...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包头市肿瘤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作者

  • 257篇李赞
  • 150篇周晓
  • 123篇宋达疆
  • 100篇周波
  • 99篇吕春柳
  • 88篇彭小伟
  • 72篇喻建军
  • 65篇章一新
  • 55篇陈杰
  • 49篇彭翠娥
  • 45篇彭文
  • 39篇黄文孝
  • 37篇戴捷
  • 26篇包荣华
  • 22篇杨丽嫦
  • 20篇田皞
  • 20篇魏威
  • 18篇周燕舞
  • 15篇欧延
  • 11篇瞿吉保

传媒

  • 25篇中国耳鼻咽喉...
  • 25篇中华整形外科...
  • 25篇中国修复重建...
  • 13篇中华耳鼻咽喉...
  • 10篇2014中华...
  • 9篇现代肿瘤医学
  • 9篇中国实用护理...
  • 6篇中国医师杂志
  • 6篇中华显微外科...
  • 6篇中华烧伤杂志
  • 5篇齐鲁护理杂志
  • 5篇组织工程与重...
  • 4篇中国现代手术...
  • 4篇中华解剖与临...
  • 4篇中国美容整形...
  • 4篇第八届中国肿...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华医学美学...
  • 3篇中华现代护理...
  • 3篇组织工程与重...

年份

  • 13篇2023
  • 20篇2022
  • 13篇2021
  • 20篇2020
  • 13篇2019
  • 19篇2018
  • 43篇2017
  • 8篇2016
  • 12篇2015
  • 2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10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2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双侧乳房再造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双侧乳房再造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对湖南省肿瘤医院4例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同期或二期,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双侧乳房再造.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36.2±5.9)岁,范围31~53岁.结果 4例患者共切取8块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皮瓣长(15.1±0.4)cm、宽(12.6±0.3)cm、厚(4.3±0.5)cm,血管蒂长度为(12.6±0.3)cm,动脉管径为(1.8±0.2)mm,静脉管径为(2.1±0.4)mm.皮瓣平均重量为235 g(195~335 g).1例皮瓣出现脂肪液化,1例出现皮瓣供区脂肪液化,都经换药后顺利愈合,未见其他并发症,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患者自觉腹壁肌肉功能无影响.随访14~33个月,平均21.7个月,效果均较满意,未出现乳腺癌复发病例.结论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是乳腺癌术后双侧乳房再造的理想方法之一.
宋达疆刘德权李赞周晓章一新冯光彭小伟周波吕春柳伍鹏唐园园
关键词:乳腺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
探讨垂直侧前喉部分切除术术式的改良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累及前联合的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9例累及前联合的早期声门型喉癌临床资料,其中T1bN0M05例;T2N0M04例,均行垂直侧前喉部分切除术改良术式。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发声及吞咽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拔管率为100%;6例术后出现面颈部皮下气肿,出院前均消失,无其他并发症。随访8个月-4年。结论合理选择最佳的术式,可使患者减轻痛苦,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
单振锋周晓李赞喻建军
关键词:喉肿瘤
乳腺癌术后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乳房再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即刻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游离移植行乳房再造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7年05月,对10例乳腺癌(Ⅱ期2例,Ⅲ期6例,Ⅳ期2例)患者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应用双蒂D IEP皮瓣Ⅰ期再造乳房。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常规化疗及放疗。【结果】全部皮瓣均成活,无并发症。随访半年以上,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未见腹壁疝和腹壁膨出发生。再造乳房外形可,与健侧对称性可,弹性好,患者自我满意度高,对生活充满信心。【结论】乳腺癌术后Ⅰ期应用DIEP游离移植再造乳房,具有皮瓣血运良好、再造乳房外形满意、腹部供区并发症少,可同时达到腹壁整形的目的等优点,是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一种理想方法之一。放化疗不影响皮瓣的成活。
李赞肖高明江勃年傅忠平周晓
关键词:乳房成形术
颞下窝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7
2002年
报告 18例颞下窝肿瘤 ,其中原发肿瘤 14例 ,邻近肿瘤侵入颞下窝 4例 ;良性 5例 ,恶性 13例。恶性患者 3年内死亡 3例 ,生存 1~ 3年 9例 ,另有 1例生存达 13年 ;良性全部存活 2~ 17年。X线片及CT检查有助于颞下窝肿瘤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治疗应以手术为主 ,并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 ,术后辅以放疗 。
王晖吴湘玮彭大文陈杰李赞
关键词:颞下窝肿瘤
腹壁下动脉伴行静脉解剖类型及吻合方法选择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总结腹壁下动脉伴行静脉解剖类型及相应吻合方法选择,并评估各种方法的适应证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21年6月296例采用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再造乳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62岁,平均36.5岁。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154例,延期乳房再造142例。172例采用单侧血管蒂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124例采用单侧血管蒂保留部分腹直肌的游离腹直肌皮瓣移植;均单纯选择胸廓内血管作为受区血管。血管蒂长度为9.5~13.0 cm,平均11.2 cm。腹壁下动脉伴行静脉包括3种解剖类型:1支型26例(8.8%),2支型180例(60.8%),Y形结构伴行静脉90例(30.4%)。动脉吻合方式均为腹壁下动脉与胸廓内动脉近心端吻合;静脉吻合方式需根据静脉管径、长度、管壁厚度以及分支情况灵活调整,主要包括:(1)腹壁下动脉唯一的1支伴行静脉与胸廓内静脉吻合(26例);(2)腹壁下动脉的2支伴行静脉分别与胸廓内静脉吻合(151例);(3)腹壁下动脉的2支伴行静脉中,粗大1支与胸廓内静脉吻合,另1支结扎弃用(29例);(4) Y形结构伴行静脉共干节段直接与胸廓内静脉吻合(31例);(5) Y形结构伴行静脉结扎较细的1支,将较粗的属支与胸廓内静脉吻合(17例);(6) Y形结构伴行静脉完全切开,分别与胸廓内静脉吻合(42例)。结果 采用方案(4)行静脉吻合的患者中,术后有3例出现静脉危象,其中1例急诊探查挽救皮瓣成功;另2例发生皮瓣坏死,其中1例采用带蒂背阔肌皮瓣修复后顺利成活,1例直接拉拢闭合创面。采用其他静脉吻合方案的皮瓣完全成活。29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70个月,平均37.5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影响。结论 Y形结构腹壁下动脉伴行静脉直接吻合方法相对风险更高,血管之间容易发生扭转和卡压,导致皮瓣静脉危象发生;�
宋达疆李赞章一新
关键词:血管吻合腹壁下动脉乳房再造
口腔癌术后患者症状群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口腔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症状,探讨症状群种类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口腔癌术后患者189例,应用头颈癌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华盛顿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口腔癌术后患者在...
彭翠娥李赞王萪达周波吕春柳
关键词:口腔癌症状群生活质量症状管理
文献传递
股前外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的制备方式及优化策略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总结股前外侧嵌合穿支肌皮瓣制备方式及优化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59例口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338例,女21例;年龄28~59岁,平均35.7岁。舌癌161例,牙龈癌132例,口颊癌66例。按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T4N0M0137例,T4N1M0166例,T3N1M043例,T3N2M013例。病程1~12个月,平均6.3个月。肿瘤根治术后遗留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0 cm×4.0 cm~10.0 cm×7.5 cm,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移植修复。肌皮瓣制备包括4个步骤:步骤1显露并分离穿支血管,穿支血管主要来自斜支和降支外侧支;步骤2分离穿支血管蒂主干并确定肌瓣血管蒂来源,包括斜支、降支外侧支和降支内侧支3个来源;步骤3确定制备肌瓣的来源,包括股外侧肌和股直肌2个来源;步骤4确定肌瓣制备形式,包括主干肌支型、主干远端型和主干侧边型3种形式。结果 术中共切取359块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肌皮瓣,股前外侧穿支均恒定存在。其中,皮瓣穿支血管来自斜支127例、降支外侧支232例,肌瓣血管蒂来自斜支94例、降支外侧支187例、降支内侧支78例,肌瓣来源于股外侧肌308例、股直肌51例,制备形式包括主干肌支型154例、主干远端型78例、主干侧边型127例。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4.0 cm~16.0 cm×8.0 cm,肌瓣范围5.0 cm×4.0 cm~9.0 cm×6.0 cm。316例穿支血管蒂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吻合;43例穿支血管蒂动脉与面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面静脉吻合。术后6例发生血肿、4例发生血管危象,经急诊探查后7例成功挽救,1例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例皮瓣完全坏死(采用胸大肌皮瓣补救)。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56个月,平均22.5个月。皮瓣外观满意,患者吞咽、语言功能恢复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随访期间23例发生肿瘤局部复发,16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
宋达疆李赞章一新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肌皮瓣口腔肿瘤
改良手术方法在腮腺肿瘤手术中的运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改良腮腺肿瘤手术方法,以期最大程度恢复术后患者美容及功能。方法:采用以下改良术式:①采用隐蔽的面部除皱切口,避免了常规术式的颈部切口;②采用总干法解剖面神经,减少了面神经周围支损伤的机率;③保留耳大神经,避免术后耳垂麻木;④采用口腔修复膜,减少了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⑤采用蒂在上方的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腮腺切除后的凹陷区,避免了常规术式后的面部畸形。结果:采用该方法对36例患者行腮腺切除术,术后随访6月~4年,患者面部疤痕不明显,外形恢复良好,无面瘫,无Frey综合征出现。结论:改良的腮腺切除术克服了传统术式的缺陷,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门美超李赞喻建军田湘娥冯永
关键词:腮腺切除术美容切口面神经FREY综合征
涎腺肿瘤细针吸取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检测涎腺肿瘤细针吸取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并探讨其在涎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细针穿刺技术穿刺手术切除新鲜的 6 5例涎腺肿块组织 ,取FNA标本涂片 ,苏木精 -曙红 (HE)染色 ,作细胞学检查 ;残留于注射器内细胞用PBS液冲洗离心后 ,取沉淀物用银染 -TRAP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 ;肿块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17例FNA标本涎腺肿块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恶性肿瘤 ,其中 14例 (82 % )端粒酶活性检测为阳性。 13例细胞学检查为不典型或不能确诊 ,有 7例端粒酶活性检测为阳性 ,随后组织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 ,而 6例端粒酶活性检测为阴性标本有 5例最后组织病理诊断为良性肿块。 35例细胞学诊断为良性或取材不满意的FNA标本 ,有 4例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而病理学检查有 2例为恶性肿瘤。结论 :FNA标本端粒酶检测诊断效率 (89.2 % )优于细胞学检查 (6 6 .2 % ) (U =3.15 >2 .5 8,P <0 .0 1) ,端粒酶活性检测是对FNA细胞学检查存在假阴性的补充检查并可作为涎腺恶性肿瘤诊断指标 ,特别是细胞学检查不能确诊的恶性肿瘤FNA标本。
陈良建李赞黄建华颜学德胡荣桂陈正炎
关键词:涎腺肿瘤细针穿刺活检细胞学端粒酶
游离下腹部皮瓣的分型及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下腹部游离皮瓣形式分类、制备策略及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即刻或延期乳房再造的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根据穿支实际情况制备以下4种形式的下腹部皮瓣进行乳房再造:(1)游离全段腹直肌肌皮瓣;(2)携带内侧或外侧部分腹直肌的游离腹直肌肌皮瓣;(3)携带中间部分腹直肌的游离腹直肌肌皮瓣;(4)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统计分析各类下腹部皮瓣的术中情况(皮瓣质量、血管蒂长度、制备时间等)、再造乳房外观及并发症情况。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共纳入181例乳腺癌患者,其中Ⅰ期111例,Ⅱ期70例,患者年龄(38.5±4.8)岁(25~64岁)。共制备197侧游离下腹部皮瓣。其中,制备游离全段腹直肌肌皮瓣12侧(6.1%),皮瓣质量为(355.8±16.4)g,血管蒂长度为(5.7±0.8)cm,制备时间为(37.4±2.5)min;携带内侧或外侧部分腹直肌的腹直肌肌皮瓣41侧(20.8%),皮瓣质量为(357.4±20.5)g,血管蒂长度为(6.9±0.6)cm,制备时间为(45.9±4.9)min;携带中间部分腹直肌的腹直肌肌皮瓣68侧(34.5%),皮瓣质量为(362.6±24.7)g,血管蒂长度为(7.2±0.3)cm,制备时间为(49.4±6.3)min;游离DIEP皮瓣76侧(38.6%),皮瓣质量为(368.4±24.0)g,血管蒂长度为(9.8±0.4)cm,制备时间为(49.7±3.1)min。3例患者术后发生血肿,急诊探查清除血肿,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12例患者术后6~24个月行脂肪注射局部修整。随访14~60个月,平均37.1个月,未出现乳腺癌复发病例;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采用全段腹直肌肌皮瓣和游离DIEP皮瓣的患者各有1例发生轻度腹壁疝,二次手术加强腹直肌前鞘后缓解。结论下腹部穿支血管的位置、大小、来源以及血管蒂的解剖情况变化较为�
王蕾宋达疆李赞
关键词:腹直肌肌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游离皮瓣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