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作品数:516 被引量:2,218H指数:18
相关作者:王宝石阳志锐王培璇杨晓娜李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山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4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42篇生物学
  • 95篇化学工程
  • 23篇农业科学
  • 22篇医药卫生
  • 18篇理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文化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9篇酵母
  • 65篇发酵
  • 39篇杆菌
  • 37篇黄酒
  • 33篇蛋白
  • 32篇基因
  • 31篇酿酒
  • 28篇芽孢
  • 28篇乳酸
  • 28篇酿酒酵母
  • 24篇芽孢杆菌
  • 21篇大肠杆菌
  • 19篇风味
  • 18篇发酵优化
  • 17篇细胞
  • 17篇酶学性质
  • 16篇活性
  • 15篇酒醅
  • 14篇降解
  • 13篇毒素

机构

  • 513篇江南大学
  • 15篇宿迁市江南大...
  • 8篇江南大学(如...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教育部
  • 5篇江苏洋河酒厂...
  • 5篇如皋江大食品...
  • 5篇无锡中粮工程...
  • 4篇江苏省生物活...
  • 4篇宁波市食品检...
  • 3篇山西师范大学
  • 3篇扬州大学
  • 3篇中国热带农业...
  • 3篇江苏恒顺醋业...
  • 3篇会稽山绍兴酒...
  • 3篇江苏省农垦农...
  • 3篇无锡江大百泰...
  • 2篇江苏大学
  • 2篇宁波大学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作者

  • 71篇陆健
  • 56篇陈坚
  • 52篇石贵阳
  • 50篇张梁
  • 44篇丁重阳
  • 43篇许正宏
  • 43篇堵国成
  • 38篇陈正行
  • 32篇顾正华
  • 30篇杨艳坤
  • 29篇蔡国林
  • 29篇李由然
  • 26篇王莉
  • 26篇王韧
  • 23篇孙军勇
  • 22篇刘秀霞
  • 21篇张娟
  • 21篇毛健
  • 20篇周景文
  • 16篇李赢

传媒

  • 71篇食品与发酵工...
  • 47篇食品与生物技...
  • 41篇食品工业科技
  • 37篇生物工程学报
  • 24篇生物学杂志
  • 24篇生物加工过程
  • 23篇微生物学通报
  • 22篇食品与机械
  • 16篇食品科学
  • 16篇微生物学报
  • 1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1篇中国粮油学报
  • 7篇中国酿造
  • 7篇基因组学与应...
  • 6篇食品科技
  • 6篇中国油脂
  • 6篇广东化工
  • 6篇中国生物工程...
  • 6篇中国食品学报
  • 6篇菌物学报

年份

  • 8篇2023
  • 23篇2022
  • 48篇2021
  • 45篇2020
  • 61篇2019
  • 57篇2018
  • 63篇2017
  • 47篇2016
  • 55篇2015
  • 40篇2014
  • 38篇2013
  • 28篇2012
5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阿魏酸酯酶的枝状枝孢霉筛选、发酵特性及在黄酒中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筛选高产阿魏酸酯酶菌株,并对其发酵特性及在黄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初筛及复筛,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rDNA ITS1-5.8S-ITS2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进行菌株鉴定;以阿魏酸含量为衡量指标,考察温度、初始pH、麦麸添加量、酒度等因素对菌株发酵过程中产阿魏酸的影响;菌株经过富集培养反添加到黄酒酿造过程中。筛选出一株高产阿魏酸酯酶霉菌,经分子鉴定为枝状枝孢霉菌株(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5549。菌株在30℃、pH 4.8、麦麸添加量5%、酒度9%条件下培养3 d,菌株产阿魏酸酯酶活力最高可达175.4 U/L。当菌株添加量为0.010%时,黄酒阿魏酸含量提高到150%。筛选到一株新的高产阿魏酸酯酶的枝状枝孢霉菌株,并将其反添加到黄酒酿造过程中,对黄酒阿魏酸含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证明菌株在产阿魏酸酯酶及富含阿魏酸功能性食品开发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李翠翠李翠翠刘双平毛健孟祥勇
关键词:阿魏酸酯酶发酵条件黄酒
不同D/L单体比γ-聚谷氨酸的合成与调控被引量:3
2021年
聚谷氨酸(γ-PGA)是由L-谷氨酸和/或D-谷氨酸聚合而成的一种聚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药等领域。高聚物单体的立体构型会影响产品性质和应用,因此调控γ-PGA中D-谷氨酸/L-谷氨酸单体比(D/L单体比)具有重要意义。前期以谷氨酸棒杆菌为底盘,表达来自于地衣芽孢杆菌的γ-PGA合成酶,合成以L-Glu(97.10%)为主的γ-PGA。通过外源添加不同浓度D-谷氨酸,合成了D-谷氨酸占比为15.71%~33.52%的γ-PGA。然后,在重组菌中表达来自于枯草芽孢杆菌的谷氨酸消旋酶,并使用三个不同强度RBS调控其表达水平,合成D-谷氨酸占比30.82%~34.59%的γ-PGA,但调控范围较窄。利用四个不同强度启动子调控谷氨酸消旋酶表达水平,扩大D/L单体比可调范围,合成D-Glu占比32.71%~52.53%的γ-PGA。提供一种理性调控γ-PGA的D/L单体比策略,实现了D-谷氨酸占比为2.90%~52.53%的γ-PGA的合成,为高效合成不同D/L单体比γ-PGA提供了基础。
朱亚鑫段艳婷高宇豪王籍阅张晓梅张晓娟徐国强徐国强许正宏
关键词:Γ-聚谷氨酸启动子
乙醛脱氢酶的克隆表达及其酶学性质被引量:3
2018年
将Gene Bank中人源乙醛脱氢酶2的基因序列根据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密码子优化后合成目的基因ALDH2,采用融合PCR技术,构建人源ALDH2基因的表达组件TRP1L-URA3-TPIp-ALDH2-TPIt-TRP1R。通过电转化的方法将基因表达组件通过同源重组整合到酿酒酵母W303-1A的基因组上,获得基因工程菌W303-ALDH2。工程菌发酵后的粗酶液经His TrapTMexcel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重组ALDH2,其活性为20.70 U/mg;重组酶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6 k Da;最适反应pH和温度分别为5.0和35℃;除Na+外,K+、Ca2+、Mg2+、Mn2+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ALDH2的酶活。以乙醛为底物测得酶的Km值为0.908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114.94 U/mg;以辅酶NAD+为底物测得酶的Km值为0.282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58.82 U/mg。
豆欣喜张明林材吴殿辉李晓敏李晓敏蔡国林孙军勇
关键词:酿酒酵母克隆表达酶学性质
酱醪嗜盐四联球菌的分类及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对酱油酱醪来源的嗜盐四联球菌进行分类,并比较菌株的生理特性。【方法】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和糖类代谢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类,通过菌株对环境耐受性分析研究菌株的生理特性。【结果】酱醪来源的12株嗜盐四联球菌被分为两个类群,菌株所属类别与其分离的原生环境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嗜盐四联球菌C25、C33、C3、R55耐高盐及高糖能力均较强,菌株C1、R44和R23耐高盐能力较强。虽然嗜盐四联球菌普遍不耐酸,但是菌株C33和R44在酸性培养体系(pH 5.0)中仍能正常生长。较低的培养温度(15℃和25℃)对嗜盐四联球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结论】采用基因型与表型结合的方式成功将酱醪来源的嗜盐四联球菌归为2个类群,不同类群的菌株在耐高渗等生理特性上具有差异性。
王博王博陈坚方芳
关键词:酱油多位点序列分型胁迫
泸型酒发酵酒醅中乳酸菌群落的来源、演替规律及功能预测被引量:11
2018年
为明确泸型酒发酵酒醅中乳酸菌的来源、群落演替规律以及潜在功能,作者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大曲、酒醅和窖泥中的乳酸菌群落结构,并解析了酒醅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最后采用PICRUSt分析对酒醅微生物群落中乳酸菌的功能进行了预测。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发酵过程酒醅中存在49种乳酸菌,其中16种来源于大曲,3种来源于窖泥。酒醅乳酸菌群落结构在发酵的第一周出现剧烈变动,发酵2 d后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取代Weissella confusa成为优势微生物并保持至发酵结束。PICRUSt分析表明,乳酸菌在酿酒过程中可能主要参与糖酵解途径,也具有参与丁酸、丙酸等重要香气前体物质代谢的潜力。
栗连会肖辰陆震鸣张晓娟张晓娟沈才洪史劲松许正宏
关键词:泸型酒酒醅乳酸菌高通量测序
灵芝液体浅层静置培养高效生产三萜的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三萜是灵芝Ganoderma lingzhi中重要的活性物质。本研究采用液体浅层静置培养方式(LSSC)提高灵芝三萜的产量。结果表明,在T25细胞培养瓶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培养体积2mL,接种量7.0g(菌体湿重/L),在48h补加2mL培养液,发酵7d,三萜产量可达(32.95±0.51)mg/g,为摇瓶培养最高产量的2.09倍。进一步经不锈钢平盘放大研究发现,三萜最高产量为(65.91±0.84)mg/g,为摇瓶培养的4.19倍。形态学研究表明,浅层静置培养过程中形成的气生菌丝是提高三萜产量的关键因素。与深层液体发酵相比,液体浅层静置培养具有生长快,三萜产量高,发酵过程不需要搅拌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王琼徐萌萌刘高强曹春蕾石贵阳丁重阳
关键词:灵芝三萜气生菌丝
适用于黄酒米浆水处理的酵母菌的筛选被引量:4
2018年
在黄酒酿造中浸米工序产生大量的米浆水,其pH低但营养丰富,COD含量很高,直接进行废水处理造成较高的环保成本负担。为回收利用米浆水资源,从环境中分离了108株产色素酵母菌,以pH 3.5培养时的生物量和色素产量为指标,筛选到5株较优酵母菌,进一步考察在米浆水中培养的细胞数,色素产量和COD降解率,最终筛选得到菌株R-70。根据菌株形态和生理学特征以及2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近玫色锁掷酵母(Sporidiobolus pararoseus)。R-70菌株在米浆水中的发酵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pH值和氨态氮质量浓度不断升高。培养36 h酵母数达到最大7.8×10~7/mL,色素量在44 h达到5.26 mg/L,44 h COD去除率达到最大91.12%,是一株性能良好的酸浆水利用菌株。
孙士勇曹钰陆健蔡国林马素梅
关键词:米浆水黄酒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建立定量检测人血清中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ypeⅠprocollagenN-terminalpeptide,PINP)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首先在谷氨酸棒状杆菌中分泌表达了PINP-α1链重组蛋白,以其为免疫原制备单抗,获得了2B10、8C12和1F11共3株可稳定分泌抗PINP-α1链的单抗杂交瘤细胞株。进一步配对筛选后,以单抗8C12偶联生物素作为捕获抗体,单抗1F11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检测抗体,二者与样本中的PINP结合形成夹心复合物,再与包被有链霉亲和素的磁微粒形成完整的检测系统,从而定量检测人血清中PINP的浓度。对该方法进行条件优化后,确定捕获抗体、检测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均为3μg/mL,孵育时间为30 min;本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22 ng/mL,批内、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内,线性范围为5–1 100 ng/mL,回收率在93%–107%之间。通过对160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本方法检测结果与罗氏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2为0.906 2。开发的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可定量检测人血清中PINP的含量,有望成为骨骼疾病检查的辅助手段。
任和韩霜陈祥李帅鹏白仲虎
关键词:化学发光法
顶空衍生固相微萃取测定大米中醛类物质被引量:6
2014年
本研究利用顶空衍生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建立了定量分析大米中醛类物质的方法。通过研究萃取头、衍生剂量、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醛类物质检测的影响,确定了顶空衍生固相微萃取的最佳条件:65μm PDMS/DVB在装有10mL 60mg/L邻-五氟苄基羟胺溶液的项空瓶中40℃吸附衍生试剂20rain,之后萃取头换至装有样品的顶空瓶中40℃衍生萃取80min。所建方法的9种醛类物质在各自线性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2均大于0.99,相对标准偏差在5.0%~7.5%(n=5),检出限在0.010-0.695μg/kg,加标回收率在77.9%~124.2%。本方法可依次自动完成萃取头的衍生试剂吸附以及醛类物质萃取、进样、分离和测定,检测效率高,适用于大米醛类物质的日常大量检测。对大米样品的醛类物质和品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戊醛和己醛是评价大米品盾的重要指标.
郝俊光杨理章樊伟陆健董建军尹花余俊红闫鹏陈华磊田玉红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华麦1028小麦品种品质及加工适宜性研究
2022年
本试验以2019—2020年度江苏淮南麦区生产的华麦1028为对象,采用热机械学特性分析、面团糊化特性分析等方法研究该品种的品质和加工适宜性。结果表明,华麦1028小麦硬度指数范围为55%~58%,粗蛋白含量为13.05%~14.42%,沉淀值为26.0~27.5mL,湿面筋含量为31.3%~40.5%,吸水率为58.2%~63.6%,形成时间为1.2~4.7min,稳定时间为3.2~7.6min,最大拉伸阻力为286~664BU,拉伸面积为65~97cm^(2)。华麦1028糊化特性参数变化范围分别为峰值黏度2501~2902cP、谷值黏度1560~1692 cP、崩解值896~1334cP、最终黏度3015~3288cP、峰值时间5.87~6.07min,糊化温度86.35~87.25℃。面包评分61.8~79.1分,与延伸性和面包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拉伸面积和湿面筋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面条评分72.0~92.5分,与粗蛋白含量和面条色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和延伸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整体上看,华麦1028是一个适合加工面条等蒸煮类食品的优质中筋小麦品种。
徐志村蒋洁张聪男冯晓宇田祥瑞滕志英周凤明王莉陈正行王俊仁
关键词:糊化特性
共5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