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作品数:15 被引量:176 H指数:7 供职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慢性便秘继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李氏三联征)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归纳按“李氏三联征”概念指导诊断和治疗慢性便秘继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经验。方法“李氏三联征”的概念包括:(1)临床症状:便秘、营养不良、上消化道梗阻(呕吐、进食困难)三联症状;(2)解剖学表现:具有横结肠下垂、脾曲升高和肠系膜上动脉压迫三联解剖异常;(3)治疗: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菌群移植三联治疗。根据“李氏三联征”概念,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和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8例慢性便秘继发SMAS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营养指标、胃肠生活质量指数和Wexner排粪评分,按上述“李氏三联征”的标准进行评估和治疗,对临床症状和解剖学特征指标进行随访,记录治疗后1、3、6和12个月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有“李氏三联征”特征,均存在严重便秘、营养不良及上消化道梗阻的临床表现,均具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征象和明显的脾曲升高的解剖学表现。经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及菌群移植三联治疗后,69例(88.5%)症状明显改善,9例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69例非手术患者经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进食,1个月后便秘相关指标改善,至12个月后时,每周自主排粪次数从治疗前(1.0±0.8)次增加至(5.0±1.6)次,胃肠生活质量指数由治疗前(52.7±8.5)分增加至(93.2±7.5)分,Wexner排粪评分由治疗前(19.1±2.5)分下降至(6.2±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随访1个月后营养指标改善,至12个月后时,体质指数从治疗前(17.9±1.8)kg/m2增加至(21.0±1.3)kg/m2,总蛋白由(65.2±5.7)g/L增加至(68.3±4.2)g/L,白蛋白从(32.1±5.1)g/L增加至(40.4±3.0)g/L,纤维蛋白原从(1.9±0.5)g/L增加至(2.4±0.5)g/L,前白蛋白从(163.2±5.3)mg/L增加至(259.1±45.6)mg/L;差异均有� 陈启仪 田宏亮 杨波 林志亮 赵笛 马春联 陈霞姜军 秦环龙 李宁关键词:慢性便秘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菌群移植在肠道微生态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2 2017年 菌群移植(FMT)作为一种新型的重建肠道菌群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美国胃肠医学会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治疗指南推荐.FMT可作为复发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DI)治疗方案。近年来,FMT治疗领域扩展到了炎性肠病(IBD)、肠易激综合征(IBS)、慢性便秘及其他疾病,研究结果均显示有一定疗效,后续会开展更多关于上述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验证疗效。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新颖的治疗技术,FMT还存在诸如供体选择、粪便样本标准化处理、FMT移植途径建立等方法学问题需要完善。相对于FMT临床应用的快速发展,评估安全性的研究相对滞后。FMT存在的不良反应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其中短期不良反应又可以分为移植途径引起的以及FMT自身引起的:长期不良反应包括FMT相关的病原体传播及肠道菌群改变引起的相关疾病。总结我们团队肠功能障碍诊疗的经验,即利用FMT、益生菌、益生元及营养支持治疗等技术.来改善患者肠道功能及微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对肠道内外疾病的有效治疗。这种新型的疗法我们命名为肠道微生态治疗,基于对肠道菌群在人体疾病中作用的认识,该疗法必将会给肠功能障碍疾病的诊疗开创新的局面。 李宁 田宏亮关键词:肠道疾病 微生态治疗 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粪菌移植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总结3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行粪菌移植(FMT)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行粪菌移植治疗。治疗前做好入院宣教、供体护理、受者肠道准备,配制移植菌液,经鼻肠管注入菌液,移植后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并做好饮食指导。结果经粪菌移植治疗后第12周,11例(36.7%)患者获得临床治愈,18例(60.0%)获得临床改善,1例无效。患者自主排便次数从治疗前的平均1.2次/周逐渐增加,至12周达4.2次/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结论粪菌移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良好。在粪菌移植治疗中,供体筛查的准确性、菌液提取与配制、移植前后患者适应性以及移植后肠康复中饮食、活动指导等是护理的重点。 马春联 彭南海 丁岚 田宏亮 丁超 李宁 李宁 张雪莹关键词:便秘 肠道微生态 护理 ERAS理念下踝关节骨折诊疗方案优化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60 2019年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骨折之一。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对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诊疗效果。为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基于前期研究经验,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制该专家共识,供全国创伤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该共识适用于所有进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成人新鲜踝关节骨折患者。共识共包含25条推荐意见,就踝关节骨折患者急诊处理、术前准备、术中处理以及术后恢复进行了全面介绍。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 李庭 孙志坚 柴益民 张堃 东靖明 孙旭 周雁 赵霞 米萌 肖鸿鹄 王京 翟建坡 王倩 李旭 高志强 彭贵凌 王爱国 刘利民 胡三保 王剑 芮云峰 吴新宝 余斌 裴福兴 田伟 高鹏 刘璠 姜保国 唐佩福 王满宜 李宁 张英泽 邱贵兴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 踝关节骨折 围手术期处理 肠道微生态与自闭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20年 自闭症是一种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缺少特效的治疗手段,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许多自闭症患儿合并有消化系统症状,且与肠道微生态紊乱密切相关。给予肠道微生态干预后,自闭症患儿消化系统症状得到改善,同时沟通和社交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因此脑-肠-菌轴在自闭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有许多动物和临床研究证实益生元、益生菌及粪菌移植等生物干预方法对自闭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仍缺乏更高级别临床证据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叶晨 陈启仪 李宁 秦环龙关键词:自闭症 肠道微生态 菌群移植适应证的选择和临床应用策略 被引量:4 2020年 菌群移植(FMT)已成为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在其他肠道及肠外疾病的治疗尝试中也显示出一定的效果,大量临床试验相继开展。关于FMT具体方法尚缺乏统一标准。本文从FMT适应证、供体筛选、菌液质量控制、FMT方法学、随访及疗效判断、不良反应处理以及伦理监管等方面,针对FMT目前存在的热点与争议问题,并结合本团队临床治疗经验做综合介绍。 张雪莹 陈启仪 李宁 秦环龙关键词:适应证 肠道微生态理念在慢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慢性便秘是一种以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粪便干结、排便次数减少等症状为主的疾病[1-2]。慢性便秘很常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5],也给医疗资源带来沉重的负担[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精神压力的增加、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运动锻炼的减少,慢性便秘日渐高发。在美国,每年仅用于非处方药泻剂的花费就达8.21亿美元[7]。便秘可诱发其他疾病,如腹部不适、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还会导致焦虑、抑郁、强迫症、躯体化障碍等精神心理性疾病[5,8]。 田宏亮 李宁关键词:肠道微生态 便秘 菌群移植治疗肠道疾病201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1 2019年 目的探讨菌群移植治疗肠道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接受菌群移植治疗并随访3个月以上患者2 01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1 206例,南京东部战区总医院804例;男性797例,女性1 213例;年龄(49.4±16.5)岁。病例纳入标准为患有菌群移植治疗适应证并自愿接受菌群移植治疗者;排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终末期疾病患者、正在参加或3个月内参加了其他临床试验的病例、既往有肠道病原体感染史、近2周口服抗生素或质子泵抑制剂(PPI)等以及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者。入组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填写知情同意书。其中便秘1 356例,炎性肠病175例,慢性腹泻148例,放射性肠炎127例,肠易激综合征119例,自闭症(合并便秘、腹泻等肠道不适)85例。供体要求标准:(1)18~30岁非亲属、非孕期健康成年人,具有健康生活方式及良好饮食习惯,自愿参加粪便捐赠工作;(2)3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3)既往无慢性病如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炎性肠病等,无自身免疫性疾病,未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无恶性病史;(4)传染病病原体检查(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等)阴性;(5)粪便检查(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痢疾杆菌、志贺杆菌、弯曲菌属及寄生虫等)阴性。入组后的供体要求:(1)每2个月复查体检1次,仍然符合上述标准要求;(2)每次捐赠粪便均留样行16S rRNA测序,保证粪便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稳定可靠。菌群移植菌液的制备参考国际Amsterdam菌液制备规范,制备流程不超过1 h;菌群胶囊的制备为上述菌液制备完成后制成悬液预冻,将冻结样品移入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冻干后的菌粉进行胶囊包装,胶囊壳采用耐酸羟丙甲纤维素胶囊(0号)及小儿专用型胶囊(3号),密封包装后在-20℃冰箱中保藏。菌群移植治疗� 李宁 田宏亮 田宏亮 杨波 杨波 马春联 张雪莹 赵笛 黄振兴 姜军 秦环龙关键词:肠道疾病 微生态治疗 进一步提高中国肠道菌群移植标准化建设和发展水平 被引量:1 2022年 近十年来, 肠道菌群移植(FMT)治疗肠道内外相关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备受关注。我国开展FMT的医院已超过300余家, 但目前FMT的发展仍在早期阶段, 包括供体和受体管理、菌液胶囊制备、疗效评价以及肠道微生物组学从失衡到重塑与疾病表征的关系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本中心近万余例、95 300余次的FMT治疗经验, 结合1 000 m2标准化肠道菌群制备GMP车间的建设, 就国内FMT标准化和规范管理等临床问题做一阐述, 以期推动临床FMT标准化体系的建立经验, 促进其健康发展。 秦环龙 陈启仪 李宁菌群移植治疗放射性肠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菌群移植治疗放射性肠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接受菌群移植治疗的32例放射性肠损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6例;年龄(59.4±9.5)岁,年龄范围51~86岁,分析比较菌群移植治疗1年后的有效性(治愈率、改善率)、营养指标(体重、白蛋白、血红蛋白)、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胃肠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及不良事件情况。采用电话、门诊及网络等方式进行随访1年,结合上述有效性及安全性指标进行随访,时间截止至2019年8月。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患者接受菌群移植治疗1年后临床治愈率及临床改善率分别为56.3%和15.6%;体重由菌群移植治疗前的(53.7±9.6)kg增加至菌群移植1年后的(60.8±2.1)kg,白蛋白由治疗前(30.7±4.6)g/L升高至菌群移植1年后的(37.5±3.8)g/L,血红蛋白由治疗前(108.5±13.1)g/L升高至菌群移植1年后的(123.3±13.4)g/L;C反应蛋白从治疗前(24.1±4.5)mg/L下降至菌群移植1年后的(3.2±4.5)mg/L;菌群移植治疗后胃肠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增高,由治疗前(88.4±7.1)分改善至菌群移植1年后的(112.2±3.2)分,治疗和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菌群移植技术可有效用于放射性肠损伤治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田宏亮 张雪莹 陈启仪 杨波 马春联 林志亮 赵笛 叶晨 秦环龙 李宁关键词:肠道营养 炎症 肠道菌群 肠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