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芳

作品数:20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小麦
  • 7篇锈菌
  • 7篇条锈菌
  • 7篇小麦条锈菌
  • 5篇锈病
  • 5篇条锈病
  • 4篇小麦条锈病
  • 4篇小种
  • 4篇抗条锈
  • 4篇抗条锈性
  • 3篇育成
  • 3篇生理小种
  • 3篇小麦品种
  • 3篇小麦品种(系...
  • 3篇抗药
  • 3篇抗药性
  • 3篇成株
  • 3篇成株期
  • 2篇三唑酮
  • 2篇适合度

机构

  • 20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20篇王芳
  • 19篇王保通
  • 19篇李强
  • 12篇李高宝
  • 8篇井金学
  • 4篇康振生
  • 3篇李高保
  • 3篇李佼佼
  • 3篇金欣藻
  • 3篇夏滔
  • 3篇刘亚萍
  • 2篇郭一丹
  • 2篇付晓丽
  • 1篇冯纪年
  • 1篇白耀博
  • 1篇刘恒

传媒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感染“中四”小麦条锈菌T4新菌系的致病范围测定被引量:6
2011年
为研究T4新菌系对我国条锈病流行区后备及生产品种、中四后代品种(系)的致病范围,预测T4新菌系对我国未来条锈菌群体结构的影响。在苗期和成株期,用T4菌系对供试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T4新菌系对我国条锈病流行区后备品种和陕西省生产品种致病范围较窄,毒性较弱;而对含有"中四"血缘的小麦品种(系)有较强的毒性,几乎能感染所有供试的"中四"衍生系品种。在现有生产品种大面积种植下,T4新菌系暂时不会构成对现有品种的威胁;但随着"中四"后代品种大面积种植,感染"中四"条锈菌新菌系将对我国条锈病持续控制构成潜在威胁,必须加强对新菌系的监测。
李强夏滔李佼佼李高宝王芳王保通
关键词:小麦
陕西省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
为了明确陕西省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采用拌种离体叶段法测定了陕西省4个市19个乡镇的166个小麦白粉菌株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结果表明,陕西省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平均ECso为34.66 mg/L,抗性水平16.58倍...
郭一丹李强王保通付晓丽王芳
关键词:小麦白粉菌三唑酮抗药性
陕西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敏感性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complex)引起的小麦赤霉病,一直是陕西省小麦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目前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主要利用多菌灵(carbendazim,MBC)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在小麦扬花期进行喷雾来防治。但是该类药剂作用靶标单一,长期单一使用很容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导致药剂防效降低或丧失。自1992年Chen等在浙江海宁市小麦病穗上检测到世界上首例禾谷镰刀菌抗药性菌株以来,在浙、苏、沪、鄂等地进行了连年抗药性监测,
白耀博刘恒李强王芳王保通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菌多菌灵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禾谷镰刀菌抗药性菌株药剂防效
2001~2004年小麦区试品种抗条锈性鉴定及评价被引量:5
2004年
20 0 1~ 2 0 0 4年对陕西省 181份小麦区试品种的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 ,区试品种对不同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对条中 32号的抗性最差 ,抗病品种数为 4 8份 ,占区试品种的 35 .0 % ,其次为水源 11~14和条中 31号 ,抗病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 38.0 %和 4 5 .3% ,对条中 2 9号、30号、水源 11~ 13以及太白 4的抗性相对较好。调查其中 12 8份区试品种的自然发病情况表明 ,表现免疫 近免疫和高抗 中抗的品种分别占 7.0 %和 2 8.9% ,而中感 高感品种占 6 4 .1%。
李强王保通井金学王芳金欣藻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12.5%全蚀净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示范效果被引量:3
2004年
试验结果表明 ,12 .5 %全蚀净悬浮剂 2 0ml 6 6 7m2 、4 0ml 6 6 7m2 拌种处理对小麦全蚀病有良好的防效 ,对小麦白穗率的防效分别为 86 .3%、93.2 % ,小麦增产效果分别为 2 0 .3%、2 5 .1% ,均明显优于 2 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效果。此外 ,12 .5 %全蚀净悬浮剂拌种处理对小麦根系生长有刺激作用 ,毛细根数量增加 ,根系加长 ,鲜重增加。对小麦安全无药害。
王保通李强王芳金欣藻李高宝
关键词:小麦全蚀病
2004年新育成小麦品种(系)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分析
采用4个条锈菌生理小种(类型)对2004年新育成的180份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成株期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对条32号、31号、水11-14和太白4表现抗病的品种(系)分别为52,65,83和110份,所占比例依次为29....
李强王保通王芳井金学李高宝刘亚萍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品种(系)
文献传递
感染“中四”小麦条锈菌新菌系的发现被引量:5
2005年
王保通康振生李高宝李强王芳
关键词:种质资源
2004年新育成小麦品种(系)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分析
本文采用4个条锈菌生理小种(类型)对2004年新育成的180份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成株期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对条32号、31号、水11-14和太白4表现抗病的品种(系)分别为52,65,83和110份,所占比例依次为2...
李强王保通王芳井金学李高宝刘亚萍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条锈性鉴定
文献传递
2000~2003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动态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对2000~2003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条中31号居各小种及类型首位,出现频率为22.36%,出现频率随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2003年条中32号出现频率均居第一位,出现频率分别为46.78%,66.23%,46.34%,分布范围广,致病性强,是造成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的主要优势小种;其次为水源11—14,水源11—4,分别居第二、三位。条中18,19,22,23,25,26,27,28号小种出现频率均较低,而且有逐年下降趋势。毒力频率分析表明,Yr9,Yr3b+4b,Yrsu等抗性基因已经失效。新育成小麦品种(系)对条中31号,32号,水源11~14,太白4的感病品种百分率分别为62.6%,60.9%,56.3%和35.9%。
李强王保通李高保井金学王芳赵辉
关键词:菌群体小麦条锈菌小种感病品种毒力频率
感染'中四'小麦条锈菌新菌系的发现
'中四'小麦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以小麦为母本,中间偃麦草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回交和后代连续选择,创造和培育出的系列新物种--八倍体小偃麦(Trititrigia)之一,其特点是综合农艺性状突出、结实...
王保通康振生李高宝李强王芳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