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井金学

作品数:146 被引量:668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0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24篇小麦
  • 75篇抗条锈
  • 71篇锈病
  • 71篇条锈病
  • 57篇基因
  • 37篇抗条锈性
  • 36篇锈菌
  • 36篇条锈菌
  • 34篇抗病
  • 31篇小麦条锈病
  • 29篇小麦条锈菌
  • 26篇小麦品种
  • 24篇分子标记
  • 23篇抗条锈病
  • 18篇易位
  • 18篇易位系
  • 18篇抗条锈基因
  • 15篇霉病
  • 15篇抗条锈病基因
  • 15篇分子作图

机构

  • 108篇西北农林科技...
  • 34篇西北农业大学
  • 5篇青海省农林科...
  • 4篇长江大学
  • 4篇西藏农牧学院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天水市农业科...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兰州商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荆州农业科学...
  • 1篇黄淮学院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43篇井金学
  • 46篇商鸿生
  • 32篇王美南
  • 30篇李振岐
  • 30篇王保通
  • 29篇李强
  • 15篇马东方
  • 13篇徐智斌
  • 13篇周新力
  • 12篇胡茂林
  • 11篇侯璐
  • 11篇王阳
  • 11篇杨敏娜
  • 9篇贺苗苗
  • 8篇姚强
  • 8篇尹军良
  • 8篇王芳
  • 7篇吴会杰
  • 6篇王文立
  • 6篇王树权

传媒

  • 25篇植物病理学报
  • 19篇植物保护学报
  • 1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3篇西北农业大学...
  • 9篇麦类作物学报
  • 9篇西北植物学报
  • 8篇西北农业学报
  • 5篇作物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植物保护
  • 1篇Journa...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13篇2009
  • 13篇2008
  • 10篇2007
  • 7篇2006
  • 13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3篇1999
  • 3篇1998
  • 6篇1997
  • 4篇1996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因枪介导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的研究
<正>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 tritici)引起的气流传播性病害,是世界各主要麦区,也是我国小麦上最重要的病害和主要监控研究对象。国内外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
张如佳井金学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小麦条锈病病害防治抗病育种
文献传递
低聚糖诱导小麦抗条锈性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1
2003年
用自行设计的方法从植物细胞壁中得到的低聚糖提取物5号对小麦浸种和苗期喷雾处理,均使接种条锈菌的小麦叶片产生了明显的过敏性坏死反应.对几种与抗病性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变化的分析表明,经低聚糖预先处理能显著提高小麦叶片的过氧化物酶 POD 、多酚氧化酶 PPO 和苯丙氨基酸解氨酶 PAL 的活性.
李落叶郭萍井金学李振岐
关键词:低聚糖小麦条锈病诱导抗病性
DNA分子标记在小麦抗条锈性遗传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2年
综述了近年来 DNA分子标记在小麦抗条锈性遗传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潜力 ,内容涉及 DNA分子标记在基因标记、基因克隆、遗传图谱构建和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 ,并列举了代表性实例 ,展望了
孔凡娜曹张军井金学
关键词:DNA分子标记小麦抗条锈性
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衍生后代M8664-3抗条锈基因的分子标记
柔软滨麦草与普通小麦7182经过杂交和回交培育的后代M8664-3是一个对CYR29、CYR31、CYR33、Su11-4、SU11-7及新菌系T4都表现出免疫或者高抗的抗条锈资源材料.通过对M8664-3与铭贤169杂...
巢凯翔王保通樊玉申雪雪张玉马东方姚未远柳泽光井金学李强
关键词:小麦抗条锈基因分子作图
小麦田间结露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依据4年小麦田间结露研究及农田小气候观测资料,确定了陕西省杨陵区二道塬麦田2/3株高处露的形成和消失条件分别为周围空气相对湿度≥91%及≤89%;分析了麦田露形成、消失和持续时间的垂直分布规律。4月中旬~5月下旬麦田2/3株高处的露时平均为12.77~13.64h,最长达15.84h;露量平均为0.07~0.10mm,最大达0.18mm.
许秀娟商鸿生井金学
关键词:小麦田结露气候
小麦品种天选43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及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被引量:1
2015年
天选43是由8845-01-01-1-1和抗源材料贵农22杂交选育而成的普通小麦品种,对我国目前所有条锈菌生理小种均表现良好抗性。为明确其抗条锈性遗传基础,本研究选用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对天选43与感病品种铭贤169杂交F1、F2和F3代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同时应用460对SSR引物对接种CYR32的天选43/铭贤169 F2代150个单株群体进行抗病基因定位。结果表明,天选43对CYR32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而对CYR33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筛选到10个与抗CYR32基因连锁的SSR标记Xwmc134、Xgwm413、Xbarc187、Xwmc406、Xcfd65、Xgwm18、Xbarc181、Xbarc137、Xwmc419和Xgwm230,两侧距离目的基因最近的标记为Xgwm18和Xgwm413,遗传距离分别为0.8 c M和3.4 c M,并初步将其抗病基因定位于小麦染色体1BS上,暂命名为Yr Tx43。基因来源、抗病遗传分析、分子标记检测及染色体位点分析表明,Yr Tx43很可能是与Yr24、Yr26具有等位性的抗条锈基因。
姚未远柳泽光樊玉申雪雪巢凯翔候璐王保通李强井金学李金昌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陕西黄芩茎枯病病原菌的鉴定被引量:6
2006年
对陕西商洛各黄芩种植区采集标样分离鉴定表明,引起商洛黄芩茎枯病的病原菌为天门冬茎点霉。回接及致病性测定表明,该菌的致病率为100%。
常瑾井金学张海宽杨敏娜王喆之
关键词:病原菌
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Heines peko抗性遗传分析及SSR标记被引量:1
2009年
用中国条锈菌生理小种对欧洲鉴别寄主Heines peko进行抗条锈性遗传机制研究,将为挖掘新的抗条锈基因、培育优良抗条锈性品种奠定基础。用Heinespeko与小麦感病品种铭贤169杂交、自交获F1、F2和F3代群体。对亲本及其后代分别在苗期接种条中30号、条中31号、条中32号和水-4,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Heines peko对条中30号小种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条中31号、水-4的抗性均由1显1隐2对基因互补或抑制作用控制,Heines peko对2个小种的抗性可能由相同基因控制。对条中32号的抗性是由2对隐性基因相互抑制控制。利用分组分析法(BAS)对抗条中30号小种的遗传群体进行分子作图,筛选到1个位于2AS与抗条中30号小种基因连锁的SSR标记Barc212,用Barc212对170个F2代单株分析表明,该基因与Barc212引物扩增位点的遗传距离为10.6cM。Barc212可作为抗条中30号基因的SSR标记。
陈宏灏杨炜迪王美南井金学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SSR
小麦对条锈病高温抗病性表达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8
1997年
在控温试验条件下,利用典型高温抗条锈品种的系统研究表明,只有在条锈病病程的潜育期和显症期高温处理才有抗锈性诱导作用,在夏孢子堆出现以后进行高温处理,不表达抗病性。高温抗条锈性表达的最低温度为18~21℃,最短高温处理时间为8~12h。高温对抗病性的诱导为一次性作用,无累积效应。
商鸿生王利国陆和平井金学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高温抗病性
小簇麦易位系V9128-3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SSR分子标记被引量:12
2009年
用7个我国当前流行的条锈菌生理小种对V9128-3的抗条锈性进行了评价,表明本易位系对我国优势流行小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以Su-4对V9128-3与铭贤169配置的F1、BC1F1、F2及F3代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并对其中1个F2群体进行了SSR标记,再用BC1F1群体的部分单株和F3家系进行连锁标记的初步验证。遗传分析表明了V9128-3对Su-4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独立控制,从219对SSR引物中筛选到2个位于2AL上的该基因YrHV(暂命名)两侧的标记Xgwm356和Xwmc658,遗传距离分别为8.5和5.6cM,所用部分BC1F1单株和F3家系验证了该2个标记与YrHV连锁性。将此标记可用于小麦抗条锈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侯璐宋晓贺路亚明胡茂林贺苗苗井金学王保通
关键词:易位系条锈病SSR标记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