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振岐

作品数:182 被引量:1,567H指数:2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0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25篇小麦
  • 71篇锈病
  • 70篇锈菌
  • 67篇条锈病
  • 54篇条锈菌
  • 36篇小麦条锈菌
  • 36篇抗病
  • 29篇抗条锈
  • 26篇抗病性
  • 25篇小麦条锈病
  • 22篇基因
  • 21篇细胞
  • 19篇超微
  • 19篇超微结构
  • 18篇抗性
  • 17篇抗条锈性
  • 15篇小麦品种
  • 13篇白粉
  • 9篇侵染
  • 8篇细胞化学

机构

  • 88篇西北农业大学
  • 85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西北林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遗...
  • 5篇河南科技大学
  • 5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工程院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浙江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榆林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天水市植保植...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作者

  • 180篇李振岐
  • 64篇康振生
  • 54篇商鸿生
  • 30篇井金学
  • 17篇王美南
  • 12篇陆和平
  • 11篇杨之为
  • 10篇徐智斌
  • 10篇王阳
  • 10篇韩德俊
  • 9篇陈耀锋
  • 8篇牛永春
  • 8篇胡小平
  • 8篇胡东维
  • 8篇田呈明
  • 7篇林晓民
  • 7篇马青
  • 6篇郑文明
  • 6篇蒋选利
  • 5篇李春莲

传媒

  • 32篇西北农业大学...
  • 25篇西北农林科技...
  • 19篇植物病理学报
  • 11篇西北植物学报
  • 9篇西北农业学报
  • 8篇真菌学报
  • 6篇西北林学院学...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林业科学
  • 3篇菌物系统
  • 3篇菌物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Journa...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国外农学(麦...
  • 2篇第五届全国自...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中国科学(C...

年份

  • 3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25篇2005
  • 8篇2004
  • 14篇2003
  • 8篇2002
  • 8篇2001
  • 11篇2000
  • 5篇1999
  • 6篇1998
  • 7篇1997
  • 8篇1996
  • 4篇1995
  • 14篇1994
  • 17篇1993
  • 7篇1992
  • 19篇1991
  • 2篇1990
1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品种混种对条锈病发生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为生产上应用品种混种防治小麦条锈病提供依据。【方法】于2003~2004年和2004~2005年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比较了繁19、引11-12、川麦107、靖麦10号、青春55、46548-3和安96-8这7个小麦品种单种,及在感病品种繁19的基础上依次加入上述其余6个品种分别形成组分为2~7的小麦品种混种群体后,条锈病的发生程度。【结果】不同小麦品种混种的条锈病病情指数与其组分单种病情指数的平均数相比,平均减少57.7%,减少幅度为37.2%~72.2%。在2003~2004年,不同小麦品种混种群体的条锈病病害防治效应显著性都不高,但在2004~2005年,包含4、6、7个组分的小麦品种混种群体的条锈病病害防治效应均为显著(P〈0.05),包含3、5个组分的小麦品种混种群体的条锈病病害防治效应也比较显著(P〈0.10)。对于2005年试验资料作进一步分析发现,小麦品种混种群体的条锈病病害防治效应,有随组分数目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结论】利用品种混种可以使小麦条锈病的病情指数降至一定程度。
陈企村朱有勇李振岐唐永生康振生
关键词:品种混种小麦条锈病
基因枪法转化基因在小麦条锈菌中的瞬时表达被引量:6
2006年
以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野生毒性菌株为转化受体,以含有gus报告基因的质粒(pGUS6L20)和潮霉素抗性基因的质粒(pKLHyg14)为载体,应用基因枪法研究了小麦条锈菌夏孢子遗传转化的瞬时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在金粉直径为0.6μm、射程6cm、载体DNA5μL、可裂膜压力为900Psi或1100Psi时,gus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的瞬时表达率相对较高。
王阳王美南张如佳徐长刚冯强李振岐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基因枪转化
毛壳属(Chaetomium Kunze)真菌的分类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综述了毛壳属(Chaetomiumkunze)真菌自建立以来的发展历史和当前研究现状,论述了该属的分类特征,分析了当前毛壳菌分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郭云忠孙广宇李振岐高保卫
关键词:毛壳属
低聚糖诱导小麦抗条锈性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1
2003年
用自行设计的方法从植物细胞壁中得到的低聚糖提取物5号对小麦浸种和苗期喷雾处理,均使接种条锈菌的小麦叶片产生了明显的过敏性坏死反应.对几种与抗病性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变化的分析表明,经低聚糖预先处理能显著提高小麦叶片的过氧化物酶 POD 、多酚氧化酶 PPO 和苯丙氨基酸解氨酶 PAL 的活性.
李落叶郭萍井金学李振岐
关键词:低聚糖小麦条锈病诱导抗病性
我国小麦条锈菌寄主范围的研究被引量:4
1990年
通过温室接种及在栽培草圃和野外进行调查,本研究证实我国小麦条锈菌禾草寄主共有11属62种,其中麦(?)草(Elymus tangutorum(Nevski)Hand. -Mazz.)等22种禾草过去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可作为该菌的寄主;另外还有16种禾草为国内首次报道的小麦条锈菌寄主。分小种接种的结果表明,同一禾草材料的感病性,因小种的不同而异;同一小种的致病性也因禾草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同种但不同来源的禾草材料,对小麦条锈菌的反应也是不尽相同的。
林晓民李振岐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寄主
小麦雪霉叶枯病菌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7
1996年
采用电镜技术研究了小麦雪霉叶枯病菌(Gerlachia nivalis)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特征。电镜观察发现,分生孢子萌发产生的芽管由孢子细胞壁内层延伸而成;病菌侵入寄主体内后,胞间菌丝先在寄主细胞间扩展,随后胞间菌丝侵入坏死的寄主细胞,形成胞内菌丝;胞间菌丝和胞内菌丝在形态结构上无明显差异。在病菌扩展过程中,寄主细胞发生了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最终坏死消解,寄主细胞的变化可能与病菌分泌的毒素有关。
康振生左豫虎王瑶李振岐
关键词:小麦雪霉叶枯病侵染过程细胞学
50种禾草的抗条锈性鉴定被引量:1
1991年
用小麦条锈菌、大麦条锈菌、赖草(Leymus secalinus)条锈菌和麦草(Elymus tangutorum)条锈菌的代表菌系,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7个族的23属50种禾草的抗条锈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感染条锈病的种类除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外均属小麦族。小麦族不同属、种抗条锈性有差异,芒颖大麦草(Hordeum jubatum)、东方早麦草(Eremopyrum orientale)和肥披碱草(Elymus excelsus)对大部分菌系均表现感病反应,赖草属(Leymus)除赖草高度感染赖草菌系外均较抗病,较抗病的还有鹅观草属(Roegneria)、沙生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和Thinopyrum scirpeum。不同条锈菌对不同属,种禾草的致病性有显著差异。
牛永春李振岐商鸿生
关键词:饲料作物牧草条锈病抗病性
植物抗病基因与病原菌无毒基因互作的分子基础被引量:35
2005年
近10年来,大量的植物抗病基因和病原菌无毒基因被克隆,抗病基因和无毒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互作关系的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通过介绍抗病基因与无毒基因互作的两种模式,从抗病基因与病原菌无毒基因互作角度探讨了抗病基因在植物抗病育种和农作物生产中应用的问题,提出抗细菌和真菌单基因转化很难赋予农作物切实抗性。
韩德俊曹莉陈耀锋李振岐
小麦品种贵农22号抗条锈基因遗传分析被引量:27
2004年
贵农22号是利用簇毛麦 Haynaldiavillosa 、硬粒小麦 Triticumdurum 及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uvum 杂交而育成的普通小麦品种,其抗中国目前流行和出现的条锈菌小种,已成为目前重要的抗小麦条锈病抗源.为了明确该品种抗锈遗传规律并进行应用前景评价,用一个流行的强毒性小种条中31号和一个突变弱毒性小种CY29-mut3,分别接种贵农22与国际已知抗锈基因品种Moro及感病品种辉县红双列杂交F2、F3代各株系幼苗,对贵农22号进行了抗锈性遗传分析,以便于在抗病育种中进一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贵农22号有三对独立遗传的抗条锈基因,暂定名为YrGui1、YrGui2和YrGui3,它们表达稳定,不受亲本正反交影响,而并不具有Yr10.Yr10基因载体品种Moro中有二或四对基因抗中国不同的条锈菌小种,不同小种及正反交对基因的表达有影响,为父本时其对CY29-mut3小种有两对完全显性基因、一对中度抗病基因及一对隐性抗病基因,而为母本时有一对完全显性基因和一对中度抗病基因起抗病作用;对条中31号,其为父本时有一对显性基因和一对隐性基因,为母本时可能存在两对累加作用基因或两对隐性抗病基因控制抗病作用.
曹张军井金学王美南徐智斌商鸿生李振岐
关键词:抗条锈基因
大型真菌的生态类型被引量:25
2005年
 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首次将大型真菌划分为木腐真菌、落叶及腐草生真菌、土壤腐生菌、粪生真菌、植物寄生真菌、昆虫寄生真菌、真菌寄生菌、地衣型真菌、外生菌根菌、昆虫共生菌、天麻共生菌和真菌共生菌等12个生态类型。并结合一些典型照片对每一生态类型的特点和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此外,还对大型真菌生态多样性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
林晓民李振岐侯军王少先
关键词:大型真菌生态类型生态多样性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