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和平

作品数:26 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3篇小麦
  • 16篇锈病
  • 15篇条锈病
  • 10篇抗条锈
  • 6篇小麦条锈病
  • 6篇基因
  • 5篇抗病
  • 5篇抗病性
  • 5篇抗条锈性
  • 4篇小麦品种
  • 3篇羊草
  • 3篇育种
  • 3篇山羊草
  • 3篇偏凸山羊草
  • 3篇抗条锈病
  • 3篇抗条锈病基因
  • 3篇抗条锈病新基...
  • 3篇AFLP标记
  • 2篇栽培
  • 2篇三唑酮

机构

  • 14篇西北农业大学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贵州大学
  • 2篇天水市植保植...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6篇陆和平
  • 13篇商鸿生
  • 12篇李振岐
  • 4篇贾明贵
  • 3篇张庆勤
  • 3篇康振生
  • 3篇徐如宏
  • 3篇李春莲
  • 3篇韩德俊
  • 3篇陈耀锋
  • 3篇葛昌斌
  • 2篇王美楠
  • 2篇井金学
  • 2篇任惠莉
  • 2篇张超
  • 2篇杨世发
  • 1篇杨文香
  • 1篇秦江敏
  • 1篇金社林
  • 1篇万安民

传媒

  • 10篇西北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种子科技
  • 1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科协第五...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6篇199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秸秆栽培平菇优化高产配方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玉米秆粉碎成糠粉栽培平菇,营养成份容易被平菇菌丝分解利用,是栽培平菇的一种较好培养料。玉米秆带杂菌多,用熟料栽培适当增加石灰用量,把培养料pH提高到8~8.5,可预防杂菌污染。在供试的5个配方中,配方Ⅳ生物学产生最高,在供试的两个菌株上,仅第1潮和2潮菇的产量分别达到127%和122.7%。
陆和平王清文王美楠
关键词:玉米秸秆平菇栽培
普通小麦霉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研究
陈耀锋韩德俊李春莲任惠莉陆和平
1、镰刀菌毒素的提取、纯化、鉴定、热稳定性及作为筛选剂赤霉突变体的可行性研究。2、普通小麦单倍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单倍体细胞无性系统抗毒素细胞的离体选择、抗毒素特性鉴定等技术体系的建立。3、普通小麦体细胞...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育种技术细胞工程
绵阳11号和15号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进一步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在温度控制条件下研究了绵阳11号和绵阳15号小麦对条锈病的抗病性。供试品种成株期抗锈性比苗期有所增强,在14~21℃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病斑坏死趋于明显,夏孢子堆长径减小,反应型降低。低温条件下苗期在锈性组份比较表明:绵阳11号产孢期和产孢量显著较高,表现出感病品种的特点。
商鸿生陆和平李振岐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病性
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及其控制策略研究被引量:25
1997年
1986~1994年,以天水为基点对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开展了进一步研究,明确了:1)病菌越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海拔1700m以上的高山区为病菌的主要越夏基地,夏季降雨和温度是影响病菌越夏的最重要因素。2)当地越夏菌源为秋苗发病的主要菌源来源,菌源量、播期和降雨为影响秋苗发病的主要因素。3)首次证明,陇南秋季菌源量大时,可直接传入关中并引致较大流行。4)半山区为病菌的主要越冬基地。5)春季病菌先在半山发展,后向全区和西部麦区传播。并根据上述流行规律提出了控制策略建议。
李振岐王美楠贾明贵陆和平商鸿生康振生杨世发孙淑梅史延春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天水地区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研究简报被引量:12
1991年
本文报道了天水地区小麦条锈菌的越夏越冬高度和主要地区范围,因降雨(雪)多少和温度高低的变化情况,以及秋、春季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且首次证明,天水地区小麦条锈菌的秋季菌源可随风传入关中,成为关中秋季发病的主要菌源。此外,还提出了防治策略。
贾明贵李振岐商鸿生陆和平杨世发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全文增补中
小偃6号小麦高温抗条锈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1986~1991年在田间对小偃6号小麦的观察表明,(1)前期温度偏低时,反应型与感病品种表现一致,但病情发展缓慢;(2)潜育期比感病品种长;(3)后期当日平均气温上升到18~21℃持续3d以上时,转变为抗病反应;(4)高温抗条锈性对小种无专化性;(5)产量损失不显著。
陆和平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高温抗条锈性小偃6号
小麦对条锈病高温抗病性表达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8
1997年
在控温试验条件下,利用典型高温抗条锈品种的系统研究表明,只有在条锈病病程的潜育期和显症期高温处理才有抗锈性诱导作用,在夏孢子堆出现以后进行高温处理,不表达抗病性。高温抗条锈性表达的最低温度为18~21℃,最短高温处理时间为8~12h。高温对抗病性的诱导为一次性作用,无累积效应。
商鸿生王利国陆和平井金学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高温抗病性
天水地区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变异动态监测研究被引量:8
1991年
通过系统调查和试验查明,天水地区种植的重要品种77-69和成良5号、6号已丧失抗条锈性,引致这些品种丧失抗锈性的原因主要是条中29号小种及其相近致病类型的出现和发展,山区低温为引致变异的重要诱因。提出成良5号、6号应停止种植,77-69高产可在川区控制使用,并提出了抗性比较稳定的品种。
李振岐商鸿生陆和平贾明贵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病性
全文增补中
绵阳11系统品种抗条锈性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绵阳11系统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已11年,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是我国当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通过调查与试验,查明该系统品种尚未发现有抗性丧失现象,并具有一定程度的苗期慢锈性和较强的成株期抗性,同时在高温下可以增强。因此,建议可继续推广应用,但应避免在高海拔山区种植,以利其苗期慢锈性和成株期抗性的充分发挥。
陆和平商鸿生李振岐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病性
全文增补中
三唑酮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持效期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三唑酮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持效期很长。幼苗第1叶喷施有效成分浓度400μg/mL以上的药液,持效期55d以上,可有效地保护第2叶至第6叶或更高叶位的叶片;喷施200μg/mL药液可保护前4个叶片,持效期34d上;100μg/mL三唑酮对第2叶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成株期喷药,用药浓度100μg/mL以上,持效期56d以上。为保证和提高防治效果,必须把握喷药时机,适期早喷。
商鸿生陆和平李振岐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三唑酮持效期
全文增补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