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振生

作品数:649 被引量:3,290H指数:30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7篇期刊文章
  • 131篇会议论文
  • 89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6篇农业科学
  • 3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34篇小麦
  • 258篇锈菌
  • 230篇条锈菌
  • 163篇锈病
  • 152篇条锈病
  • 148篇小麦条锈菌
  • 141篇基因
  • 79篇抗条锈
  • 71篇抗病
  • 64篇小麦条锈病
  • 57篇病菌
  • 49篇抗条锈病
  • 45篇细胞
  • 42篇蛋白
  • 40篇超微
  • 40篇超微结构
  • 34篇抗性
  • 32篇植物
  • 31篇侵染
  • 31篇抗病性

机构

  • 586篇西北农林科技...
  • 55篇西北农业大学
  • 20篇陕西省农业分...
  • 10篇黑龙江八一农...
  • 9篇河南省农业科...
  • 8篇西藏农牧学院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河南农业大学
  • 6篇河北农业大学
  • 6篇山东农业大学
  • 5篇甘肃省农业科...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云南农业大学
  • 5篇内蒙古农业大...
  • 5篇山东师范大学
  • 4篇贵州大学
  • 4篇全国农业技术...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江苏大学

作者

  • 642篇康振生
  • 253篇黄丽丽
  • 105篇王晓杰
  • 71篇韩青梅
  • 64篇李振岐
  • 62篇韩德俊
  • 54篇王建锋
  • 54篇赵杰
  • 53篇汤春蕾
  • 52篇高小宁
  • 51篇魏国荣
  • 45篇郭军
  • 35篇曾庆东
  • 33篇詹刚明
  • 32篇王保通
  • 32篇王琪琳
  • 30篇吴建辉
  • 26篇王宁
  • 21篇商鸿生
  • 18篇李强

传媒

  • 61篇植物病理学报
  • 58篇西北农林科技...
  • 38篇麦类作物学报
  • 36篇菌物学报
  • 30篇西北农业学报
  • 28篇中国农业科学
  • 24篇植物保护学报
  • 1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2篇西北农业大学...
  • 10篇植物保护
  • 9篇作物学报
  • 9篇真菌学报
  • 8篇中国植物病理...
  • 6篇微生物学报
  • 6篇干旱地区农业...
  • 6篇中国植物病理...
  • 6篇中国植物病理...
  • 5篇菌物系统
  • 5篇中国植保导刊
  • 5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9篇2024
  • 40篇2023
  • 32篇2022
  • 22篇2021
  • 12篇2020
  • 13篇2019
  • 11篇2018
  • 9篇2017
  • 21篇2016
  • 33篇2015
  • 34篇2014
  • 19篇2013
  • 29篇2012
  • 32篇2011
  • 38篇2010
  • 48篇2009
  • 33篇2008
  • 40篇2007
  • 24篇2006
  • 34篇2005
6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小麦糖转运蛋白、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糖转运蛋白TaSWEET14d,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糖转运蛋白表达基因TaSWEET14d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糖转运蛋白TaSWEET14d具有蔗糖...
刘杰康振生袁普郑佩晶
利用RNAi技术研究小麦条锈菌候选关键蛋白激酶基因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造成的气传真菌病害,是威胁全球小麦生产的最重要病害之一。近来,在植物病原真菌与寄主互作的信号转导途径等研究中发现,蛋白激酶在植...
杨倩何付新朱晓果黄传明秦娟张阳康振生郭军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VIGS
文献传递
核盘菌弱毒现象及其生防潜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因其缺乏抗性资源、寄主广泛、抗药性等原因,在防治上存在极大困难。核盘菌种内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自然界中存在弱致病力菌株。本文对引起核盘菌致病力衰退的RNA病毒(SsDRV)、单链环状DNA病毒(SsHADV-1)和部分没有定性的双链dsRNA因子等真菌病毒进行了归纳;阐述了真菌病毒在病原菌群体中的传播方式;讨论了如何打破菌丝不亲和带来的界限,使得真菌病毒在菌丝间有效地传播,为探索用于核盘菌的生物防治提供新思路。
聂峰杰黄丽丽康振生
关键词:核盘菌真菌病毒生物防治
燕麦DNA导入普通小麦变异观察及RAPD分子验证被引量:8
2006年
利用花粉管通道将健壮燕麦(Avera sativaL.)的总DNA导入普通小麦宁春4号中,获得12个稳定变异的品系。农艺性状变异观测结果显示多数变异品系的叶面积、穗长、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和千粒重等性状都显著地超过了受体宁春4号小麦;对受体、供体和稳定变异的品系进行RAPD分析,在68个随机引物中有8个引物检测出DNA的多态性,并且在后代基因组中找到了受体没有而供体特有的DNA片段,从DNA分子水平上证明了燕麦DNA可以通过花粉管通道进入受体,并与其基因组DNA整合,在后代中遗传和表达。
刘萍康振生
关键词:燕麦RAPD
小麦赤霉病的细胞学和分子细胞学研究
<正> 由禾谷镰刀菌(Fsarium graminearum Sch)、黄色镰刀菌(F.culmorum)等侵染小麦穗部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Wheat head blight)是一世界性真菌病害。小麦赤霉病的流行不仅造成...
康振生布赫乃尔
文献传递
2004-2011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越夏范围研究初报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明确陕西省小麦条锈菌越夏范围,通过多年调查和试验研究,结合近年来各地小麦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对陕西省条锈菌越夏范围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在陕西省能够顺利完成越夏。越夏区主要分布于陇县、太白、凤县等高海拔地区;不稳定越夏区主要分布于镇安、旬阳阳山等海拔1 400m以上小麦种植区;留坝、宁强、山阳、周至和宁陕等海拔1 400m以上区域几乎没有小麦种植,已丧失了越夏区作用,成为小麦条锈菌非越夏区。
谢飞舟冯小军文耀东王保通支小明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
条锈菌诱导的小麦EF手钙离子绑定蛋白基因TaCab1的功能初步分析
2013年
根据小麦EF手钙离子绑定蛋白(TaCab1)基因序列,利用WMD3软件设计特异的人工miRNA(amiRNA),构建VIGS沉默载体。利用amiRNA-VIGS体系,对小麦的TaCab1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利用North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了amiRNA的积累及TaCab1的沉默效率,并利用显微观察技术统计条锈菌侵染小麦后的组织学差异。结果表明,amiRNA可以得到有效的积累,其靶标基因TaCab1可以得到有效的沉默。从表型上看,小麦叶片上条锈菌夏孢子的产孢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组织学观察发现当TaCab1被沉默后,寄主细胞的坏死面积在侵染后期明显增大,条锈菌的菌丝分枝数也明显增多,但菌丝长度明显变短。
冯浩黄雪玲王晓敏李华一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VIGS
向日葵锈菌侵染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向日葵锈菌的侵入和扩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锈菌夏孢子萌发产生1个芽管,遇到合适结构的气孔后,在气孔上方形成附着胞从气孔侵入,胞间菌丝与叶肉细胞壁接触后分化出吸器母细胞,吸器母细胞进入叶肉细胞内部形成吸器。胞间菌丝在吸器母细胞处分化出次生菌丝,在叶肉细胞间扩展,病菌菌丝多在寄主细胞间隙或沿寄主细胞壁延伸。在病原菌侵染早期,寄主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不明显;侵染中、后期,被侵染叶肉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叶绿体膨胀变形,细胞器解体,细胞崩解。
景岚王丽芳康俊韩青梅康振生
关键词:向日葵侵染过程超微结构
二穗短柄草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建立二穗短柄草高效再生体系,以二倍体二穗短柄草ABR4、ABR6和六倍体二穗短柄草ABR100、ABR101、ABR102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糖类、染色体组倍性和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穗短柄草的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其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LS+2,4-D 2.5 mg·L^(-1)+麦芽糖30 g·L^(-1)+琼脂6.5 g·L^(-1);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LS+2,4-D 1.0 mg·L^(-1)+6-BA 0.2 mg·L^(-1)+麦芽糖30 g·L^(-1)+琼脂6.5 g·L^(-1);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LS+KT 0.2 mg·L^(-1)+6-BA 0.5 mg·L^(-1)+CuSO_4 0.6 mg·L^(-1)+麦芽糖30 g·L^(-1)+琼脂6.5 g·L^(-1);愈伤组织生根培养基:1/2 LS+IAA 0.6 mg·L^(-1)+麦芽糖20 g·L^(-1)+琼脂7.0 g·L^(-1)。优化了二穗短柄草愈伤组织培养条件,在含有30 g·L^(-1)麦芽糖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可达96.67%,在含有0.2 mg·L^(-1)KT的培养基上,分化率最高为71.25%。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短柄草再生的主要因素。
董芳蔡高磊张荻康振生韩德俊
关键词:二穗短柄草幼胚愈伤组织植株再生
用于小麦抗锈病品种改良的转录因子及其筛选获得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品种培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小麦抗锈病品种改良的转录因子及其筛选获得方法,转录因子为TaWRKY19及二穗短柄草中的WRKY转录因子BdWRKY67。TaWRKY19的编码ORF序列为SEQ ID N...
王晓杰王宁王建锋汤春蕾康振生
共6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