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丽丽

作品数:500 被引量:2,364H指数:2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1篇期刊文章
  • 118篇会议论文
  • 71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427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9篇医药卫生
  • 8篇化学工程
  • 7篇文化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4篇小麦
  • 135篇苹果
  • 126篇病菌
  • 103篇果树
  • 99篇苹果树
  • 99篇腐烂
  • 98篇腐烂病
  • 93篇苹果树腐烂
  • 93篇苹果树腐烂病
  • 93篇果树腐烂病
  • 90篇锈菌
  • 88篇条锈菌
  • 75篇基因
  • 75篇腐烂病菌
  • 69篇苹果树腐烂病...
  • 49篇小麦条锈菌
  • 48篇锈病
  • 48篇猕猴桃
  • 45篇条锈病
  • 43篇溃疡病

机构

  • 495篇西北农林科技...
  • 17篇陕西省农业分...
  • 7篇黑龙江八一农...
  • 4篇贵州大学
  • 4篇宝鸡职业技术...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 3篇青海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三峡大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青海省农林科...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信阳农业高等...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塔里木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眉县农业技术...

作者

  • 496篇黄丽丽
  • 253篇康振生
  • 128篇高小宁
  • 89篇韩青梅
  • 64篇冯浩
  • 46篇秦虎强
  • 36篇魏国荣
  • 32篇王晓杰
  • 28篇赵杰
  • 26篇詹刚明
  • 23篇郭军
  • 21篇刘巍
  • 21篇韩德俊
  • 20篇颜霞
  • 19篇徐亮胜
  • 16篇涂璇
  • 16篇赵志博
  • 16篇乔宏萍
  • 14篇刘巍
  • 12篇臧睿

传媒

  • 43篇西北农业学报
  • 32篇西北农林科技...
  • 3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0篇菌物学报
  • 19篇植物保护学报
  • 11篇麦类作物学报
  • 9篇微生物学报
  • 8篇中国植物病理...
  • 7篇果树学报
  • 7篇中国植物病理...
  • 6篇干旱地区农业...
  • 6篇西北林学院学...
  • 6篇中国果树
  • 5篇植物保护
  • 5篇微生物学通报
  • 5篇作物学报
  • 5篇中国植物病理...
  • 5篇中国植物病理...
  • 4篇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

  • 5篇2024
  • 46篇2023
  • 18篇2022
  • 21篇2021
  • 20篇2020
  • 13篇2019
  • 11篇2018
  • 20篇2017
  • 28篇2016
  • 26篇2015
  • 28篇2014
  • 12篇2013
  • 25篇2012
  • 22篇2011
  • 34篇2010
  • 40篇2009
  • 26篇2008
  • 31篇2007
  • 19篇2006
  • 25篇2005
5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成株抗条锈性抑制差减杂交文库构建及表达序列标签分析
<正>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 流行年份常常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选育并合理利用抗锈病品种是控制小...
黄雪玲喻修道屈志鹏王晓杰韩青梅黄丽丽赵杰康振生
文献传递
陇南不同区域内两个小麦品种上条锈菌群体的毒性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解陇南越夏区内小麦品种铭贤169和小偃22上条锈菌的毒性组成及遗传多样性,利用19个中国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对陇南4个越夏区内两个小麦品种上采集分离的236个单孢菌系进行毒性分析。结果表明,陇南越夏区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结构复杂,不同区域间毒性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在236个菌系中,198个被鉴定为13个已知小种(致病型),其中CYR32和CYR33为优势小种,频率分别高达30.51%和29.24%;其他11个小种(致病型)主要是水源11类群和Hybirde 46类群,频率较低,不足5%。另外38个菌系是能稳定侵染贵农22的新菌系,可归为两类,分别具有CYR32和CYR33致病特点,频率分别为7.20%和8.90%。所以当前抗病育种应以CYR32和CYR33为主,兼顾水源11、Hybirde 46、V26等其他致病类群。在铭贤169上,条锈菌群体毒性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香农信息指数分别为0.20和0.33,在小偃22上分别为0.17和0.28,说明铭贤169上的条锈菌群体毒性多样性高于小偃22,这种差异可能是寄主的定向选择作用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王付平詹刚明魏国荣黄丽丽康振生韩青梅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小种
苹果树Valsa malicola的发现及其致病性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从苹果树腐烂病病斑上分离得到分离物,其在PDA培养基上菌落颜色为乳白色,30d未形成产孢体,在37℃高温下不能生长。在20%苹果树皮煎汁培养基(ABA)上于25℃培养6d即可形成大量微小(直径0.1~0.5mm)的产孢体,每皿(直径9cm)数量平均达140~250个。根据其在枝条上产生的有性型和无性型子实体的形态特征,鉴定为Valsa malicola Z.Urb.及其无性型Cytospora schulzeri Sacc.&P.Syd。进一步的ITS序列聚类结果也表明,陕西各分离株与美国和南非的V.malicola聚为一类。采用菌丝块接种烫伤的离体苹果枝条(秦冠、富士),发现其在伤口部位扩展缓慢、病斑面积很小,但8~9d后仍可形成大量产孢体,而常见的致病种V.ceratosperma形成的病斑面积很大,在接种后20d才能在接种枝条上形成产孢体。
王旭丽臧睿王磊康振生黄丽丽
关键词:苹果树RDNA-ITS
小麦与条锈菌非亲和互作的cDNA文库构建及表达序列标签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了解小麦受条锈菌诱导后的基因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揭示寄主与病原菌非亲和互作机理。【方法】以小麦品种水源11和条锈菌CY23号小种组成的非亲和组合为材料,利用SMART技术构建条锈菌诱导的小麦叶片cDNA文库。随机挑取克隆测序,对其中获得的507条高质量表达序列标签(EST)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得到原始文库的滴度为1.2×106pfu·ml-1,扩增文库滴度2×109pfu·ml-1,重组率97%,插入片段大小为0.4~3kb。对获得的237个非重复序列进行BLAST分析,已知功能基因大部分与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修饰及加工、转运、信号转导、防卫反应等相关。【结论】该cDNA文库质量较高,信息丰富,获得的已知功能基因中能量和代谢相关约占40%,抗病与防御相关约占17.1%,这些信息有利于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小麦与条锈菌互作机制,为进一步克隆小麦与条锈菌互作中的相关重要基因及功能分析奠定基础。
王艳飞屈志鹏张永红马金彪郭军韩青梅黄丽丽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CDNA文库
番茄叶霉病拮抗内生放线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初报被引量:8
2007年
采用皿内对峙试验从175株植物内生放线菌株中筛选具有生防效果的拮抗菌株,然后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对筛选出的生防菌的生防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皿内对峙试验共筛选出对番茄叶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放线菌株26株;菌株BAR1-5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相对防效达到49.7%,接种番茄叶霉菌前和接种后喷施BAR1-5发酵上清液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62.6%和50.6%;BAR1-5菌株发酵液原液和5倍液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42.5%和33.1%。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AR1-5对番茄叶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1株很有生防潜力的内生放线菌株。
姚敏涂璇黄丽丽王美英阿里玛斯康振生
关键词:番茄叶霉菌内生放线菌生物防治
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与DNA多态性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解小麦条锈菌毒性和DNA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为SSR标记技术在条锈菌群体遗传分析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90个小麦条锈菌菌系进行了毒性和DNA多态性分析。毒性分析发现17种致病类型或生理小种,SSR分子标记分析发现75个基因型,DNA指纹的多态性远比毒性的多态性丰富。不同小种有相同或相近的DNA指纹,同一小种可能有不同的DNA指纹。毒性特征和DNA多态性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SSR标记技术可用于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分析。
陆宁海王建锋詹刚明黄丽丽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毒性DNA多态性
苹果树腐烂病菌拮抗枯草芽孢杆菌E1R-j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从枯草芽孢杆菌E1R-j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抗菌蛋白,分析确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为更好地利用该菌株防治植物病害和研制生物农药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盐酸沉淀法从E1R-j发酵液中提取粗蛋白,并筛选酸沉淀的最佳pH值,然后通过反相柱RESOURCETMRPC、凝胶柱Superdex-75、阴离子交换柱DEAE-Sepharose和脱盐柱层析技术,提取并分离纯化粗蛋白;在粗蛋白分离纯化过程中,以皿内对峙试验测定蛋白的抗菌活性;通过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抗菌蛋白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作用。【结果】以pH 4.0盐酸沉淀获得的粗蛋白活性最强,抑菌效果最佳。反相柱RESOURCETMRPC获得的活性峰收集物经凝胶柱Superdex-75、阴离子交换柱DEAE-Sepharose和脱盐柱层析后,得到1个对称的活性峰,其收集物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检测为单一条带,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图谱中显示有2个分子质量相近的条带,表明该抗菌蛋白可能含有2个亚基,2个亚基的分子质量分别为55和60ku,将该活性蛋白命名为EP-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抗菌蛋白EP-1可使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出现膨大、弯曲以及原生质外渗等现象。【结论】通过盐酸沉淀及柱层析技术,从枯草芽孢杆菌E1R-j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分子质量为115ku的抗菌蛋白EP-1,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和破坏作用。
牛焕杰李辉王娜娜张红王惠黄丽丽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蛋白分离纯化苹果树腐烂病菌
戊唑醇与羟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被引量:11
2005年
2001~2003年,对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前2,3 d和接种后2,3,5 d喷施三唑类杀菌剂,与接种未喷药对照相比,戊唑醇可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减少76.47%~78.67%,籽粒中毒素含量减少64.19%~81.39%,增产10.81%~21.15%;羟菌唑可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减少74.64%~82.06%,籽粒中毒素含量减少42.43%~88.01%,增产11.01%~13.35%;大田示范试验中,处理区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比对照区平均减少91.92%;对照药剂多菌灵与利德隆对小麦赤霉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韩青梅康振生段双科黄丽丽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戊唑醇
一种用于防治小麦全蚀病的芽孢杆菌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EDR4,该菌株于2007年8月16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2133;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菌株的分离与鉴定方法、菌体制...
黄丽丽刘冰康振生乔红萍
文献传递
中国小麦条锈菌4个流行小种的RAPD标记被引量:25
2004年
 以210条随机引物,对目前中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的主要优势菌系进行了RAPD片段的规模筛选,寻找到了条中31号、条中29号、条中23号、水源类型4个流行生理小种的特异性RAPD标记。此结果表明,通过寻找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特异性RAPD片段,能够建立起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分子检测体系。
曹丽华康振生赵杰黄丽丽魏国荣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RAPD
共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