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峰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转移
  • 2篇甲状腺
  • 1篇乳头状癌
  • 1篇乳头状甲状腺...
  • 1篇肿瘤
  • 1篇微小乳头状癌
  • 1篇腺癌
  • 1篇腺肿瘤
  • 1篇小乳
  • 1篇临床病理
  • 1篇淋巴转移
  • 1篇甲状腺癌
  • 1篇甲状腺微小乳...
  • 1篇甲状腺肿
  • 1篇甲状腺肿瘤
  • 1篇病理

机构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篇刘子文
  • 2篇商中华
  • 2篇张磊
  • 2篇刘跃武
  • 2篇陈革
  • 2篇陈曙光
  • 2篇李小毅
  • 2篇李延龙
  • 2篇梁峰
  • 1篇花苏榕
  • 1篇孙庆贺
  • 1篇董云伟

传媒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2073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分析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大量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5枚)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 073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x2检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确定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大量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2 073例PTC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936例(45.15%),大量淋巴结转移者254例(12.25%).2 073例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肿瘤最大径的增加(≤1.0 cm、1.1~2.0 cm和≥2.0 cm),PTC患者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36.28%、59.12%和80.0%,x2=162.702,P=0.000)、大量淋巴结转移(6.79%、18.44%和41.25%,x2=182.138,P=0.000);年龄<40岁较年龄≥40岁、男性较女性患者有明显升高的淋巴结转移率(60.56%比37.68%、58.37%比41.06%,x2为96.390、45.252,P=0.000)、大量淋巴结转移率(21.27%比7.88%、20.20%比9.79%,x2为76.034、37.733,P=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大径≥2.0 cm、年龄<40岁、男性是PTC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OR=5.262,95% CI:3.468~7.986;OR=2.447,95% CI:2.000~2.995;OR=1.988,95% CI:1.593~2.480)、大量淋巴结转移(OR=6.687,95% CI:4.477~9.986;OR=2.975,95% CI:2.224~3.980;OR=2.354,95% CI:1.737~3.191)的相关因素(P值均=0.000).1 414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PTMC)患者亦有相似的淋巴结转移、大量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60岁较< 40岁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25.47%比52.24%,x2=62.903,P=0.000)、大量淋巴结转移率(1.89%比13.18%,x2=37.341,P=0.000)下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其出现淋巴结转移(OR=O.316,95% CI:O.194~0.517)、大量淋巴结转移(OR=0.142,95% CI:0.034~0.599)的风险降低(P=0.000).结论 肿瘤大小是PTC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大量�
孙庆贺张磊杨进宝刘跃武梁峰石华刘子文陈革陈曙光商中华胡神保董云伟李延龙李小毅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转移
长径≤0.5cm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摘要】目的分析长径≤0.5cm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结果特点,探讨其淋巴结转移、大量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肿瘤的长径分为40.5cm组和0.5~1cm组,分析比较其临床病理特点,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统计分析≤0.5cm组胛MC患者淋巴结转移、大量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PTMC患者1414例。≤0.5cm组315例,占同期PTMC患者的22.3%,其中淋巴结转移患者76例(24.1%),大量淋巴结转移者9例(2.9%)。与0.5~1cm组比较,≤0.5cm组更少出现被膜侵犯(14.3%vs.25.0%,P〈0.05)、淋巴结转移(24.1%vs.39.8%,P〈0.05)及大量淋巴结转移(2.9%vs.7.9%,P〈0.05)。在≤0.5cm组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组的淋巴结转移率较年龄≥40岁组显著升高(38.0%vs20.1%,P〈0.05),男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较女性有升高的趋势(32.4%vs21.9%,P=0.073).但未发现各研究因素与大量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多灶性肿瘤、年龄〈40岁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082和2.899,P〈0.05),男性是潜在的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OR=1.807,P=0.058),但未发现大量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PTMC手术患者中,长径≤0.5cm的患者占了一定的比例,其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不高、尤其是大量淋巴结转移率很低.对其采取观察的治疗策略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特别是年龄≥40岁的单发病灶女性患者。
花苏榕孙庆贺张磊杨进宝刘跃武梁峰石华刘子文陈革陈曙光商中华李延龙李小毅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