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延龙

作品数:7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甲状腺
  • 4篇乳头
  • 4篇乳头状
  • 3篇乳头状癌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淋巴结转移
  • 2篇肿瘤
  • 2篇腺癌
  • 2篇腺肿瘤
  • 2篇临床病理
  • 2篇甲状腺癌
  • 2篇甲状腺乳头状...
  • 2篇甲状腺肿
  • 2篇甲状腺肿瘤
  • 2篇病理
  • 1篇低钙
  • 1篇低钙血症
  • 1篇血钙
  • 1篇乳头状甲状腺...

机构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荆门市第一人...
  • 1篇冀州市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李延龙
  • 5篇李小毅
  • 4篇刘子文
  • 4篇商中华
  • 4篇张磊
  • 4篇刘跃武
  • 4篇陈革
  • 4篇陈曙光
  • 3篇董云伟
  • 2篇朱广瑾
  • 2篇曹越
  • 2篇单广良
  • 2篇潘利
  • 2篇董芬
  • 2篇王棵
  • 2篇王斌
  • 2篇龚海英
  • 2篇李国菊
  • 2篇徐国栋
  • 2篇孙庆贺

传媒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淋巴结转移风险分析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CLT)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淋巴结转移风险。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治疗、经病理确诊的4265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确定临床病理特征是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265例PTC患者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3059例(71.7%),伴CLT者1010例(23.7%).合并CLT的PTC患者中,女性909例(90%)、中位数年龄43岁、中位肿瘤长径0.8cm、多发病灶624例(61.8%),被膜侵犯422例(41.8%),淋巴结转移429例(42.5%),大量淋巴结转移133例(13.2%)。与未合并CLT的PTC患者相比,合并CLT的PTC患者,女性比例多(90.0%比70.2%,P<0.001);中位年龄低(43岁比44岁,P=0.001);淋巴结转移率低(42.5%比50.9%,P<0.001);肿瘤长径、多发病灶比例、被膜侵犯率、大量淋巴结转移率并无显明差异(0.8cm比0.7cm,61.8%比62.9%,41.8%比42.1%,13.2%比14.5%,均P>0.05)o淋巴结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CLT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OR=0.713,95%CI 0.609-0.835,P<0.001),但不是大量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OR=0.944,95%CI 0.750-1.188,P=0.621)。结论CLT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但是发生转移的患者其淋巴结转移数量并未减少。
董云伟刘春浩胡神保张磊杨进宝刘跃武梁峰石华刘子文陈革陈曙光商中华孙庆贺李延龙李小毅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结转移
陕西省汉族8~80岁自然人群握力调查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检测陕西省汉族8~80岁自然人群握力,为建立中国一般人群握力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在2014年6月至7月在陕西省(西安市、汉中市、户县和岐山县)进行问卷调查及握力检测,对握力分性别、年龄进行描述。结果除"12~13岁"年龄段外(P=0.07),各年龄段男性握力均值均高于女性(P〈0.05)。男性握力呈儿童期迅速上升,成人期平稳,后逐渐下降的类似抛物线的趋势。女性握力呈先逐渐上升,后平稳下降的趋势。男性握力均值在"20~29岁"达到峰值(41 kg),维持到"30~39岁","40~49岁"之后逐渐下降。女性握力均值在"30~39岁"达到峰值(24 kg),维持到"40~49岁","50~59岁"之后逐渐下降。结论陕西汉族8~80岁自然人群男性握力基本大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规律。
徐国栋刘峰王棵马金刚董芬胡志平龚海英李亚军李国菊李延龙潘利曾宪嘉王丽王斌朱广瑾于雅琴单广良
关键词:汉族自然人群握力
内蒙古城镇汉族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城镇汉族成年人超重和肥胖及相关因素的流行现状,为制定肥胖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80岁内蒙古地区城镇汉族居民2373人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超重和肥胖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内蒙古地区城镇汉族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6.3%和17.0%,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40.3%,21.9%)均高于女性(33.8%,13.9%)(均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吸烟、饮酒以及身体锻炼的人群间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男性、已婚、高收入、饮酒和经常锻炼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而发达地区、高文化程度、重体力劳动为保护因素。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半数以上的城镇汉族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具有罹患慢性病风险,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人群干预措施。
李延龙王海玲王棵朱京博董芬迟富利龚海英钱永刚李国菊徐国栋潘利王斌朱广瑾单广良
关键词:超重肥胖症患病率
甲状腺全切术后血钙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行甲状腺全切术且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患者的血钙变化规律,探索自体移植的甲状旁腺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甲状腺全切术且术中行4枚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和Bonfferoni法比较患者术前、术后48 h、1周、1个月、6个月、1年静脉血清总钙水平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结果共37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9例,女性28例,中位年龄38(33,46)岁。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48 h血钙水平显著降低(均值差-0.099 mmol/L,95%CI:-0.110^-0.088 mmol/L,P<0.001);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的血钙水平均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行4枚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的患者术后48 h血钙水平显著降低后逐渐回升并能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提示自体移植的甲状旁腺功能从术后1周开始恢复,并能长期保持。
黄华孙蕊曹越董云伟胡神保李延龙李小毅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2073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分析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大量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5枚)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 073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x2检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确定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大量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2 073例PTC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936例(45.15%),大量淋巴结转移者254例(12.25%).2 073例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肿瘤最大径的增加(≤1.0 cm、1.1~2.0 cm和≥2.0 cm),PTC患者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36.28%、59.12%和80.0%,x2=162.702,P=0.000)、大量淋巴结转移(6.79%、18.44%和41.25%,x2=182.138,P=0.000);年龄<40岁较年龄≥40岁、男性较女性患者有明显升高的淋巴结转移率(60.56%比37.68%、58.37%比41.06%,x2为96.390、45.252,P=0.000)、大量淋巴结转移率(21.27%比7.88%、20.20%比9.79%,x2为76.034、37.733,P=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大径≥2.0 cm、年龄<40岁、男性是PTC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OR=5.262,95% CI:3.468~7.986;OR=2.447,95% CI:2.000~2.995;OR=1.988,95% CI:1.593~2.480)、大量淋巴结转移(OR=6.687,95% CI:4.477~9.986;OR=2.975,95% CI:2.224~3.980;OR=2.354,95% CI:1.737~3.191)的相关因素(P值均=0.000).1 414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PTMC)患者亦有相似的淋巴结转移、大量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60岁较< 40岁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25.47%比52.24%,x2=62.903,P=0.000)、大量淋巴结转移率(1.89%比13.18%,x2=37.341,P=0.000)下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其出现淋巴结转移(OR=O.316,95% CI:O.194~0.517)、大量淋巴结转移(OR=0.142,95% CI:0.034~0.599)的风险降低(P=0.000).结论 肿瘤大小是PTC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大量�
孙庆贺张磊杨进宝刘跃武梁峰石华刘子文陈革陈曙光商中华胡神保董云伟李延龙李小毅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转移
长径≤0.5cm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摘要】目的分析长径≤0.5cm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结果特点,探讨其淋巴结转移、大量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肿瘤的长径分为40.5cm组和0.5~1cm组,分析比较其临床病理特点,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统计分析≤0.5cm组胛MC患者淋巴结转移、大量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PTMC患者1414例。≤0.5cm组315例,占同期PTMC患者的22.3%,其中淋巴结转移患者76例(24.1%),大量淋巴结转移者9例(2.9%)。与0.5~1cm组比较,≤0.5cm组更少出现被膜侵犯(14.3%vs.25.0%,P〈0.05)、淋巴结转移(24.1%vs.39.8%,P〈0.05)及大量淋巴结转移(2.9%vs.7.9%,P〈0.05)。在≤0.5cm组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组的淋巴结转移率较年龄≥40岁组显著升高(38.0%vs20.1%,P〈0.05),男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较女性有升高的趋势(32.4%vs21.9%,P=0.073).但未发现各研究因素与大量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多灶性肿瘤、年龄〈40岁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082和2.899,P〈0.05),男性是潜在的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OR=1.807,P=0.058),但未发现大量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PTMC手术患者中,长径≤0.5cm的患者占了一定的比例,其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不高、尤其是大量淋巴结转移率很低.对其采取观察的治疗策略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特别是年龄≥40岁的单发病灶女性患者。
花苏榕孙庆贺张磊杨进宝刘跃武梁峰石华刘子文陈革陈曙光商中华李延龙李小毅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甲状腺癌分期系统(第8版)修订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分期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背景与目的:2017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发布了TNM分期系统第8版(TNM-8),该研究旨在比较TNM-8和第7版(TNM-7)分期规则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分期的变化。方法:该研究共纳入2013—2015年因甲状腺乳头状癌而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行初治手术治疗的患者4 265例,手术范围至少包括患侧腺叶切除及患侧淋巴结清扫。根据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远处转移情况,分别应用TNM-7及TNM-8分期规则进行分期,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 265例患者中,男性1 069例,女性3 196例。根据TNM-7分期,Ⅰ、Ⅱ、Ⅲ、Ⅳa、Ⅳb和Ⅳc期患者数量分别为3 093例(72.50%)、23例(0.54%)、942例(22.09%)、199例(4.67%)、1例(0.02%)和7例(0.16%);而根据TNM-8分期,Ⅰ、Ⅱ、Ⅲ和Ⅳb期患者数量则分别为3 996例(93.60%)、259例(6.00%)、9例(0.20%)和1例(0.02%)。共有1 163例(27.3%)患者分期发生了调整,均为降期。降期原因包括年龄的划分升至55岁(781例,67.1%)、TNM分期规则调整(265例,22.8%)和T分期规则调整(117例,10.1%)。在3 059例微小癌患者中,根据TNM-7分期,Ⅰ~Ⅳ期的患者数量分别为2 323例(75.94%)、3例(0.10%)、649例(21.22%)和84例(2.70%);根据TNM-8分期,Ⅰ~Ⅳ期的患者数量则分别为2 917例(95.30%)、138例(4.50%)、3例(0.10%)和1例(0.03%)。结论:应用TNM-8,与TNM-7相比,Ⅲ~Ⅳ期患者比例大幅减少,对于微小癌患者该特点更加突出,能更好地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张磊董云伟胡神保杨进宝曹越刘跃武梁峰石华刘子文陈革陈曙光商中华孙庆贺李延龙李小毅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TNM分期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