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北芳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胃癌
  • 4篇EBV
  • 2篇进展期胃癌
  • 1篇单抗
  • 1篇单抗治疗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浆
  • 1篇通路
  • 1篇突变
  • 1篇曲妥珠单抗
  • 1篇曲妥珠单抗治...
  • 1篇微环境
  • 1篇胃癌细胞
  • 1篇胃癌细胞生长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生长
  • 1篇免疫
  • 1篇免疫调节
  • 1篇免疫微环境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肿瘤...

作者

  • 5篇高静
  • 5篇李北芳
  • 2篇李艳艳
  • 2篇沈琳
  • 2篇李忠武
  • 1篇章程
  • 1篇董彬
  • 1篇陈祖华
  • 1篇葛赛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肿瘤综合治疗...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进展期胃癌血浆ctDNAs中HER2扩增指导与监测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可行性
背景与目的:肿瘤组织HER2阳性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前提,但胃癌具有高度异质性,进行HER2检测的肿瘤组织往往无法反映患者肿瘤的整体情况,而且胃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存在HER2表达不一致现象,甚至部分患者由于...
王海星李北芳李艳艳高静沈琳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高通量测序曲妥珠单抗
EBV相关性胃癌罕见p53基因突变的可能机制与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2014年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首次将胃癌从分子水平分为四型,其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型即EBV相关性胃癌(EBV-associated gastric cancer,EBVa GC)患者,可能是免疫治疗的适宜群体。在包括胃癌在内的大部分肿瘤中p53基因突变率最高,但在EBVa GC中p53基因突变率却远低于EBV阴性胃癌(EBV-negative gastric cancer,EBVn GC)。可能机制为:EBV感染是EBVa GC形成的早期事件;野生型p53蛋白与病毒即刻早期蛋白BZLF1(Z)相互作用,维持EBV潜伏感染状态和早期复制;病毒复制后期,野生型p53蛋白可在病毒产物的作用下通过泛素化等途径被降解,以上或可表明p53基因野生型对EBVa GC形成的重要性。而EBV感染诱导炎症反应,肿瘤组织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基因组高突变率及PD-L1扩增的特征使其可能成为免疫治疗的适宜群体,也说明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在EBVn GC中,多种因素导致p53基因突变率较高,使其失去正常的抑癌功能而导致肿瘤发生。本文就EBVa GC中罕见p53基因突变这一现象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李北芳高静
关键词:P53基因突变泛素化免疫微环境
EBV-BZLF1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生长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明确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BZLF1基因(EBV-BZLF1)对EB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过表达BZLF1的慢病毒感染胃癌细胞系AGS和HGC27,分别采用CCK8、细胞凋亡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凋亡与迁移侵袭能力及细胞信号通路变化情况。将过表达BZLF1的胃癌细胞HGC27注射于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背部皮下构建移植瘤模型,观察BZLF1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过表达BZLF1的慢病毒感染组AGS-BZLF1与HGC27-BZLF1相比亲本细胞,细胞中BZLF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体外细胞增殖与小鼠体内成瘤能力均显著增强(P<0.05);细胞凋亡受到BZLF1蛋白的抑制,其中AGS-BZLF1和HGC27-BZLF1凋亡率为(2.40±0.14)%和(3.90±0.14)%,显著低于AGS和HGC细胞的(5.75±0.35)%和(9.70±0.42)%(P<0.05);但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无明显改变。深入分子机制研究发现,BZLF1表达上调后,PI3K/AKT信号通路明显激活,表现为pAKT和pS6蛋白表达上调。使用BEZ235抑制剂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后,HGC27-BZLF1和AGS-BZLF1细胞的生长均受到抑制。结论:EBV-BZLF1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生长,靶向PI3K/AKT通路抑制剂或可成为EBV阳性胃癌的治疗选择。
杨菁李北芳张朦琦李艳艳章程高静
关键词:PI3K/AKT通路
运用组学手段探索EBV相关性与非相关性胃癌的可能差异分子
2018年
目的运用组学手段探索EBV相关性胃癌(EBVa GC)与EBV非相关性胃癌(EBVn GC)间的分子差异,为EBVa GC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显色原位杂交检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和移植瘤组织EBV RNA状态。靶向捕获测序和蛋白质谱分析EBV阳性和阴性胃癌组织中差异分子,免疫组织化学验证组织中PD-L1的表达。结果与EBVn GC相比,EBVa GC中存在PIK3CA高突变率和TP53低突变率。EBVa GC中转录后调控分子表达上调,而代谢和氧化磷酸化分子下调。PD-L1在EBV阳性移植瘤中表达显著升高(76.92%vs 25.00%;P<0.05)。结论 EBV相关性与非相关性胃癌在基因变异和蛋白表达上存在很大差别。
李北芳高霞张朦琦葛赛李忠武沈琳高静
进展期胃癌中EB病毒感染率及EB病毒参与免疫调节的机制探索
2019年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中EBV阳性率及EBV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 9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入选该研究,收集患者化疗前肿瘤组织标本99例和化疗后肿瘤组织标本108例,以及相应61例人源化胃癌移植瘤(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组织,用显色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所有组织中EBV-RNA(EBER)状态;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浆及淋巴细胞中EBV-DNA拷贝数;在胃癌细胞AGS中导入EBV相关BZLF1蛋白构建EBV阳性细胞,RNA测序方法分析EBV阴性及阳性胃癌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分子或通路,尤其是跟免疫相关的通路。结果 9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前标本中EBV阳性率为1.01%(1/99),且EBV状态不受化疗影响,PDX组织中EBV阳性率高达21.31%(13/61)。在8例原发肿瘤组织EBV阴性而相应PDX组织EBV阳性的患者中,5例(62.50%)患者的外周血存在EBV潜伏感染。胃癌细胞AGS中导入BZLF1蛋白后,与其配对的亲本细胞相比,筛选出差异表达分子537个,其中上调表达分子265个,下调表达分子272个,通路富集分析表明,上调通路有Jak-STAT通路、PPAR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这几条通路均与免疫调节相关。结论我国进展期胃癌中EBVaGC比例较低,PDX组织中EBV阳性率较高可能是由于小鼠免疫缺陷促进潜伏感染的EBV激活复制,EBV感染可能通过激活机体固有免疫而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确切机制有待深入探索。
李北芳杨菁张朦琦陈祖华李忠武董彬高静
关键词:免疫调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